臺灣從蝙蝠中檢出新型狂犬病毒:對中國大陸地區的啟示

2021-02-08 獨輪車上的博導


臺灣近兩年從蝙蝠中共檢出4例新型狂犬病毒:臺灣蝙蝠麗沙病毒(Taiwan bat lyssa­virus,簡稱TWBLV)

 

一、臺灣狂犬病流行簡史

1961年之前,臺灣是狂犬病重災區;1961-2013年(共52年),是狂犬病的「非疫區」;2013年至今,再次成為狂犬病疫區。

在歷史上,在1961年之前,臺灣也曾是狂犬病的重災區。例如在發病高峰年份的1951年,當時臺灣的人口還只有700多萬, 但僅這一年臺灣狂犬病的死亡人數就高達238 

1956年開始從控制狗群中的狂犬病入手,臺灣用了不到5的時間就一勞永逸地徹底消除了狂犬病。1959起,臺灣即不再有人狂犬病的本土病例。自1961年1月後,臺灣未再出現動物狂犬病病例。WHO(世界衛生組織)在1961就正式宣布臺灣為狂犬病的非疫區

此後在從1961年至2013年整整52年的時間裡,臺灣一直保持未出現任何動物和人狂犬病本土病例的紀錄是WHO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承認的當時全球僅有的十個狂犬病「非疫區」之一。

非疫區的標準很高,不僅要求人狂犬病的發病率為0,而且要求在所有動物(包括野生動物)中都不存在狂犬病。目前連美國、加拿大、法國等發達國家都還未能達到這一步,在全球只有地理位置為島嶼的少數國家或地區能真正做到並能長期保持。

臺灣將狂犬病「非疫區」的桂冠一直保留了52年。到2013,在臺灣確診野生鼬獾、錢鼠與幼犬發生了狂犬病案例。此後,動物疫情於臺灣中南部及東部山區持續發現。因此臺灣已WHO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重新列入狂犬病疫區

目前臺灣狂犬病疫情主要局限於野生鼬獾, 2013年至今,共有79例野生食肉目動物咬傷人的通報案件,其中57例確診為狂犬病鼬獾所為;而本年度共計有10例狂犬病鼬獾咬人案,案例發生地區遍布9縣市(包括84鄉鎮)。

不過目前臺灣仍無人狂犬病的本土病例


     二、臺灣近兩年共從蝙蝠中檢出4例新型狂犬病毒

從2007年起,臺灣針對蝙蝠進行了較系統的監測,共檢測蝙蝠腦組織樣品近千份,平均每年監測100餘份。2016年之前,未在蝙蝠中發現狂犬病(既未分離出狂犬病毒,亦未發現狂犬病毒抗體),證明臺灣的蝙蝠一直都是安全的!

但自2016年開始,臺灣至今從蝙蝠中共計檢出4例新型狂犬病毒,發現病毒的地點分別位於臺南市、雲林縣、新北巿、宜蘭縣。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新動向。

臺灣「疾病管制署(疾管署)」 也及時調整狂犬病疫苗適用對象條件,宣布民眾在相關縣市遭蝙蝠抓或咬傷後可就醫接種疫苗。

表1,臺灣從蝙蝠中檢出4例新型狂犬病毒的基本情況

三、臺灣蝙蝠麗沙病毒(TWBLV)的分類地位

彈狀病毒科狂犬病毒屬genus Lyssavirus也譯為麗沙病毒屬)所包括的狂犬病毒中,目前有下列14不同基因型的狂犬病毒已得到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的確認:狂犬病毒(RABV),拉各斯狂犬病毒(LBV),Mokola狂犬病毒(MOKV),Duvenhage狂犬病毒(DUVV),歐洲蝙蝠狂犬病毒1型(EBLV-1),歐洲蝙蝠狂犬病毒2型(EBLV-2),澳大利亞蝙蝠麗沙病毒(ABLV),Aravan狂犬病毒(ARAV),Khujand狂犬病毒(KHUV),伊爾庫特狂犬病毒(IRKV),Shimoni蝙蝠狂犬病毒(SHIBV)),Bokeloh 蝙蝠麗沙病毒(BBLV),西高加索蝙蝠狂犬病毒(WCBV)和Ikoma狂犬病毒(IKOV)。

此外,近幾年在蝙蝠中新鑑定出Lleida 蝙蝠狂犬病毒(LLEBV)和Gannoruwa蝙蝠麗沙病毒(GBLV),但它們的分類學狀態尚未由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正式確定。

根據遺傳距離和血清學交叉反應,狂犬病毒屬的病毒可細分為2個遺傳譜系(phylogroup )。遺傳譜系1包括RABV,DUVV,EBLV-1,EBLV-2,ABLV,ARAV,KHUV,IRKV,BBLV和GBLV(共10種);遺傳譜系2包括LBV,MOKV和SHIBV(共3種)。

其餘的物種,WCBV,IKOV和LLEBV(共3種),不能包括在上述兩種遺傳譜系的任何一個之中,它們可能構成新的遺傳譜系

在狂犬病毒屬內不同基因型的狂犬病毒中,在全球的所有動物和人類傳播最廣的是狂犬病毒Rabies Vurus簡稱RABV)又稱基因1型狂犬病毒,它是在全球引起動物和人狂犬病的最重要的病原。而在文獻記載中迄今因基因1型以外的所有狂犬病毒在全球引發的人狂犬病病例總共只有10多人。RABV屬於遺傳譜系1,目前全球廣泛使用的人用和獸用狂犬病疫苗都是針對RABV的,能對所有屬於遺傳譜系1的病毒提供有效的保護。

臺灣特有的臺灣蝙蝠麗沙病毒(TWBLV的編碼區與其他16狂犬病毒核苷酸同源性為62.9%-75.1%,依據遺傳距離,表明它代表狂犬病毒屬內的一個新物種。

系統發育分析證明,可將TWBLV分組至遺傳譜系 1並與EBLV-1,IRKV和DUVV歸為一簇(cluster。因此,目前在全球廣泛使用的狂犬病疫苗對預防TWBLV的感染是有效的

 

四、臺灣蝙蝠麗沙病毒的自然宿主——蝙蝠的種類和分布

蝙蝠是多種人類病毒的源頭,如狂犬病毒、伊波拉病毒、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和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的原型病毒等。

蝙蝠也是狂犬病毒屬內大多數不同基因型的狂犬病毒的天然宿主,除MOKV和IKOV外(這兩種病毒未在任何蝙蝠中發現)。

在臺灣首次發現的臺灣蝙蝠麗沙病毒(TWBLV)來源於兩種蝙蝠:東亞家蝠中華山蝠。這兩種蝙蝠在分類上都屬於哺乳綱翼手目陽翼手亞目的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

蝙蝠科的動物在全世界共有300多種,大部分原產於歐洲和北美。幾乎所有蝙蝠科的種類都以昆蟲為食。

東亞家蝠(學名:Pipistrellus abramus,別名日本伏翼,分類上屬於蝙蝠科伏翼屬),是東亞地區常見的小型蝙蝠。個體身長4.8釐米,尾部長4釐米,翼可伸至3.6釐米。夜行性。它們最喜愛住於舊式建築物上面的天花板及屋簷之內,主要捕食飛蛾昆蟲

東亞家蝠廣泛分佈於東亞地區,包括中國大陸、臺灣、韓國及日本等,我國華北、東北、華東和華南各地區均有分布。

中華山蝠(學名:Nyctalus plancyi  ,別名絨山蝠,分類上屬於蝙蝠科山蝠屬),頭體長6.9~8.0釐米,尾長4.7~5.3釐米,前臂長4.8~5.6釐米,體重18.0~33.9克。屬中大型蝙蝠,以昆蟲為食。集群生活,夜行性,活動狀況隨季節等因素而改變。冬眠,交配期在10月前後,哺乳期約20天。棲息於屋簷、天花板、門窗的縫隙或樹洞中。

中華山蝠是中國特有物種,僅分布在中國。在我國大陸地區,除西北地區外的其他地區都有分布。

 

五、臺灣當局應對新型蝙蝠狂犬病毒的舉措

截至今年7月,臺灣「疾管署」有關狂犬病疫苗接種的規定是:民眾在屏東縣、高雄市、臺南市、嘉義縣、雲林縣、臺中市、南投縣、臺東縣、花蓮縣被鼬獾、果子狸、蝙蝠及錢鼠(限臺東市)抓咬傷,或在新北市被蝙蝠襲擊,才屬疫苗適用對象。

由於隨後在宜蘭縣的東亞家蝠中也檢測出與狂犬病毒屬同一類的麗沙病毒,臺灣「疾管署」也於9月21日調整狂犬病疫苗適用對象條件,規定民眾在宜蘭縣遭蝙蝠抓咬傷後可就醫接種疫苗。

 臺灣相關專家認為,雖然臺灣至今沒有人類感染麗沙病毒案例,但臺灣之外確實有過零星的麗沙病毒人類感染病例,民眾仍要防範,從事戶外活動時勿接觸及捕捉野生動物。接種狂犬病疫苗對於麗沙病毒具有交叉保護作用。若疫苗適用地的民眾不慎遭蝙蝠抓咬,應立刻就醫,由專業醫師評估,並按時接種疫苗。

六、對中國大陸地區的啟示:

蝙蝠狂犬病的風險有多大?如何進行防範?

總的來講,狂犬病是一種死亡率極高、但發病率相當低的傳染病;它的傳播途徑非常單一,傳播效率很低。古往今來,在世界各地,狂犬病都只是偶爾在局部地區零星傳播。在全球範圍,人的狂犬病99%以上來源於狗,通過其他野生動物將狂犬病傳播給人的情況極為罕見。

蝙蝠在狂犬病毒的進化歷程中曾經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但在當代現實中,蝙蝠狂犬病對人的危害很有限。

目前在全球,蝙蝠狂犬病主要在西半球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在中、南美洲,當地特有的吸血蝙蝠可在牛群中傳播麻痺型狂犬病,導致牛群數以百計的死亡,偶爾還可造成數以十計的人的死亡。在北美洲,食蟲蝙蝠等其他蝙蝠每年也可能導致極個別的人類死亡病例。

西半球所有的動物(包括蝙蝠)中只存在基因1型狂犬病毒而不存在其他基因型的狂犬病毒。可造成基因1型狂犬病明顯危害的吸血蝙蝠在東半球並不存在。

而且在整個東半球,在蝙蝠中發現的狂犬病毒都屬於基因1型,而是基因1型以外的極為罕見的各種狂犬病相關病毒。臺灣近期在蝙蝠中發現的新型狂犬病毒,也不屬於基因1型。

 自從1936年首次在蝙蝠中發現狂犬病毒以來,因基因1型以外的蝙蝠狂犬病毒在全球引發的人狂犬病病例總共只有10多人,主要都發生在非洲和歐洲。迄今在中國和印度等主要亞洲國家,都從未報告過經科學確證的蝙蝠狂犬病致人死亡的病例。

所以在整個東半球,迄今已知的事實證明蝙蝠狂犬病的危害其實很小很小!

但目前關於亞洲蝙蝠中狂犬病毒的信息總體來講還十分欠缺。在中亞1991吉爾吉斯斯坦小鼠耳蝠(Myotis blythi中鑑定出ARAV,並且在2001塔吉克斯坦鬍鬚蝙蝠(M. mystacinus)中鑑定出KHUV。在南亞2015斯裡蘭卡印度狐蝠(Pteropus medius中發現了GBLV

 目前對整個中國的蝙蝠群體中狂犬病毒的確切種類和分布的了解也仍然有限。中國大陸地區迄今從蝙蝠中檢測到狂犬病毒的病例有可靠證據的僅有一例,即2012中國東北地區白腹管鼻蝠(Murina leucogaster中首次鑑定出來的伊爾庫特病毒(IRKV,該病毒是基因4型的狂犬病毒,屬於遺傳譜系1,即現有狂犬病疫苗能針對該病毒提供有效的保護。

臺灣蝙蝠麗沙病毒也歸類為遺傳譜系1,現用狂犬病疫苗是有效的。

已知能攜帶狂犬病毒的蝙蝠以前在國內未曾發現,現在在中國大陸也普遍存在的東亞家蝠和中華山蝠中發現有新型狂犬病毒,所以大陸也要抓緊相關研究,應擴大監測範圍,以便更好地了解蝙蝠狂犬病毒的分布、生態學特點及其對公共衛生的意義。

不過東亞家蝠和中華山蝠的生活習性都是捕食昆蟲的,將人類誤為昆蟲進行攻擊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它們直接引發人狂犬病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而美洲的吸血蝙蝠平時都是靠吸食大型動物的血液為生,具有攻擊人類的本性,對於人類更加危險,與亞洲常見的蝙蝠沒有可比性。

儘管攜帶狂犬病毒的蝙蝠所佔的比例很小,但蝙蝠畢竟存在傳播疾病的可能性,所以我們應該增強國內對被蝙蝠咬傷風險的警惕,開展相關醫學教育。

廣大民眾應當儘量避免與蝙蝠直接接觸。萬一擔心暴露於蝙蝠後可能感染狂犬病,及時徹底清洗傷口可顯著降低發病率接種當前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有效的。

蝙蝠在中國攜帶狂犬病毒的概率非常小,患狂犬病的蝙蝠咬人的事件發生的概率更小。至今在中國還無蝙蝠引發人狂犬病死亡的確切病例。同時蝙蝠來源的狂犬病毒本身毒力相對較低,可能還不適應在人體的增殖,人感染後有可能自然痊癒(曾發生過這樣的康復病例)。對於原來打過狂犬病疫苗的人,發病的概率更是小之又小。所以我個人認為,在中國大陸地區,凡是以前打過狂犬病疫苗的,如果再次暴露於蝙蝠,不打加強針也是絕對安全的。


 可長按識別以下二維碼讚賞。

     諮詢者請在付款方備註中附上自己的暱稱,以便於及時回復。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蝙蝠能攜帶大量病毒,但同樣攜帶狂犬病毒的狗卻不能?
    攜帶同種病毒的動物,往往都不存在明顯的相關性! 說到狂犬病毒,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一定是狗,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狗都會攜帶狂犬病毒,並且攜帶該病毒的動物許多其他動物也存在。比如,似乎與狗類這一種動物「八竿子都打不著」的野生動物蝙蝠,其中的一部分吸血蝙蝠便可能會攜帶狂犬病毒。
  • 中國醫科院專家:蝙蝠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源頭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月2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劉昶榮)今天,中國醫學科學院繼續組織專家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狀況進行解讀,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所長金奇表示,蝙蝠很可能是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毒源頭。此前,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指導完成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第一個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的測定。
  • 布村南部華人區驚現攜致命狂犬病毒蝙蝠!「移動病毒庫」成群出動,昆州8歲男孩因蝙蝠喪命,當局警告:千萬別碰
    並由此感染上了蝙蝠身上攜帶的狂犬病毒MERS還有聞風喪膽的伊波拉病毒,狂犬病毒...蝙蝠對病毒的強烈免疫反應或許會促使病毒加速複製以便病毒能夠跳躍感染具有正常免疫系統的哺乳動物機體中比如人類等這時病毒就會對人類帶來致命性的破壞
  • 吃了蝙蝠引起的感染故事:病毒鏈
    人們常常把蝙蝠、梅花鹿、壽桃和喜鵲集合在一個圖案中,寓意福祿壽喜。攜帶病毒動物:病毒來自於動物HIV病毒非洲的黑猩猩或白眉猴尼帕病毒豬 馬爾堡病毒 非洲猴子拉沙熱病毒 老鼠麻風桿菌疑似 犰狳狂犬病毒不是來源於狗,而是來源於蝙蝠SARS中華菊頭蝠伊波拉食果蝙蝠 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駱駝禽流感鳥類和活禽蝙蝠食物鏈:
  • 與上百種病毒共存,蝙蝠是怎麼做到的?
    (圖源:pgm.org.cn)蝠禍相依2020年1月23日,農曆除夕的前一天,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團隊在bioRxiv預印版平臺上發表文章指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nCoV-2019的核酸序列與蝙蝠體內的一種冠狀病毒(RaTG13)的核酸序列相似性高達96%,提示nCoV-2019的動物溯源可能是蝙蝠
  • 蝙蝠體內為何會有這麼多病毒?
    2月29日,《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聯合考察報告》公布。報告中稱,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種動物源性病毒。目前的全基因組基因序列系統進化分析結果顯示,蝙蝠似乎是該病毒的宿主,但中間宿主尚未查明。
  • 蝙蝠、美食與病毒
    那麼人類主要吃哪種蝙蝠呢?我查了不少資料發現,有論文舉例,在一些熱帶地區,大蝙蝠不僅供當地人食用,還出口到太平洋其他的島嶼。2016年,《中國動物傳染病學報》刊登的《新型蝙蝠流感病毒研究進展》指出,在蝙蝠中鑑定出流感病毒兩種新亞型:H17N10和H18N11,擴大了流感病毒宿主範圍。進化分析表明,這兩種病毒在蝙蝠中長期獨立進化,血清學檢測陽性率極高。
  • 臺灣禁止賣給大陸口罩/總統吃蝙蝠/口罩啊,您終於上頭條!
    加拿大,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法蘭西等等ddd,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都有人自掏腰包買大量口罩送回/寄回中國大陸。反之,那些祖籍山東,福建漳州,等等地區的臺灣政客們居然禁止賣口罩給大陸?!小編我以為自己聽錯了!小編已經是加拿大人了,但老子祖籍大北京!
  • 前夜呆萌蝙蝠誤入二樓臥室嚇壞女主 直喊有狂犬病毒
    9月1日20時31分,杭州消防救援指揮中心接到報警稱:位於錢塘新區義蓬街道春園村13組18號家中有蝙蝠怕傷人,急需消防幫助。編輯接到報警後,立即調派江東消防救援站1輛消防車7名消防員趕赴現場處置。經過現場勘查和詢問戶主了解到:有一隻蝙蝠飛到了臥室,自行驅趕了半天也無法把蝙蝠趕到戶外,現在蝙蝠躲在臥室吊頂的夾縫中,聽說蝙蝠有狂犬病毒,不敢抓,怕被咬。了解到情況後,現場指揮員立即下達作戰命令:一名消防員做好個人防護裝備爬上人字梯,儘量確保不傷害到蝙蝠的情況下,把它抓起來放進蛇皮袋裡,其餘人員做好保護。
  • 蝙蝠圖案在園林中的應用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形勢很嚴峻,大家在自覺做好自我範護措施外,也在關心武漢,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願我們國家早日擺脫疫情的陰影。同時也了解到病毒的來源是野生動物,請與野生動物保持距離,建議大家不要食用野生動物,通過國家對新型冠狀病毒開展研究,目前研究結果有多個說法,其中最多的說法認為該病毒或許來源於蝙蝠。人們近期聊到的關於蝙蝠的話題比較多,對於科研我沒有發言權,幹什麼的吆喝什麼,倒是由此想到了其實蝙蝠自古至今在園林尤其是在古典園林中應用還是頗多的。
  • 十大最恐怖蝙蝠圖片 世界上最可怕的蝙蝠
    蝙蝠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野生動物,經過漫長的進化,蝙蝠的前肢已經完全變化為雙翼,成為世界上唯一一種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在影視作品中,蝙蝠一直是邪惡的化身,這與它醜陋的外貌和吸血的特性是分不開的。今天小編將帶大家見識十大最恐怖蝙蝠圖片,看看世界上最可怕的蝙蝠是怎樣的。10.小長鼻蝠
  • 冠狀病毒是怎麼從蝙蝠傳到人類的?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那次流行,在全球32個國家和地區共報導實驗室確診病例8422人,其中916例患者病死。這次疫情是進入21世紀以來第1個全球暴發流行的傳染病,因其起病急、病程進展迅速、患者死亡率高等特點,引起了全球性的恐慌。2012年,中東及韓國等地出現一種與SARS-CoV類似的新型人冠狀病毒,該病毒引起人類的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
  • 狂犬疫苗,應該給狗打還是給人打?張文宏發話了
    免疫球蛋白是被動免疫,從對狂犬病產生免疫的健康人血漿中提取出免疫蛋白,在咬傷部位局部注射,可直接中和病毒。注射免疫球蛋白看似很便利,卻代價很高,而保持免疫的時間很短,其意義可能還不如立刻徹底清理傷口來的重要。無論是被咬後立刻深度清理傷口,還是注射免疫球蛋白,都是暫時降低病毒負荷,為疫苗爭取時間。長久的保護,還是靠疫苗。
  • 百萬年進化,上百種病毒!數據揭秘你可能並不了解的蝙蝠
    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金)的伊波拉河地區發現了它的存在,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伊波拉」由此而得名。 伊波拉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產生伊波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 不僅是伊波拉,非典、新冠病毒、MERS病毒等都被疑與蝙蝠有關。那麼,這些病毒和蝙蝠之間又有什麼樣的聯繫呢?
  • 不明原因肺炎病原體為新型冠狀病毒,什麼是冠狀病毒?來自哪裡?
    據央視報導,截至2020年1月7日21時,病原檢測結果初步評估專家組實驗室檢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獲得該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經核酸檢測方法共檢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結果15例,從1例陽性病人樣本中分離出該病毒,電鏡下呈現典型的冠狀病毒形態。
  • 疫情下的蝙蝠專訪——揭秘蝙蝠攜帶病毒卻不發病的隱情
    針對最近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情況,有人提出蝙蝠是毒物庫,是罪魁禍首,應該趕盡殺絕,有人提出疑惑,好奇蝙蝠攜帶了這麼多病毒,為什麼自己不發病。
  • 狂犬病病毒感染源眾多,為何單單以「狂犬」命名,你知道嗎?
    狂犬病病毒是導致狂犬病的病原體,核糖核酸病毒。一般存在於發病期瘋狗的唾液裡面,或者是發病期貓的唾液裡面,唾液當中會有大量的病毒。狂犬病是人獸共患性疾病,主要在野生動物及家畜中傳播。圖片來源:高品圖像它在野生動物(狼、狐狸、鼬鼠、蝙蝠等)及家養動物(狗、貓、牛等)與人之間構成狂犬病的傳播環節。人主要被病獸或帶毒動物咬傷後感染,一旦受染,如不及時採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導致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病死率高。
  • 英2歲女孩睡覺時,被飛進房的蝙蝠抓傷臉,醫生稱要打4針狂犬疫苗
    據《太陽報》6月11日報導,英國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在睡覺時,被突然飛進房間裡的蝙蝠抓傷了臉,父母嚇壞,急忙給孩子打4針狂犬疫苗。33歲的莎琳娜·科科倫(Charlene Corcoran)來自英國赫特福德郡,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據莎琳娜表示,凌晨兩點醒來時,突然發現有東西在她頭上亂竄,莎琳娜擔心那是一隻蝙蝠。
  • 新型冠狀病毒的前世今生|起底
    在那之前,冠狀病毒普遍被認為主要在鳥類和哺乳動物間傳播,蝙蝠常常攜帶大量冠狀病毒。1月30日凌晨,《柳葉刀》在線發表兩篇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論文,稱其與蝙蝠相關。病毒是如何產生的?傳染性有多高?致死率又有多強?如何有效防止更大範圍擴散?連日來,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發問從未停止,也讓這個新傳染性病毒的樣貌不斷清晰。
  • 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我們能有什麼經驗去應對?
    如今,與SARS病毒相近的新型冠狀病毒在中國大陸捲土重來,我們應該怎樣應對?本世紀以來,高致病性冠狀病毒在人類社會已出現三次暴發(SARS、MERS以及本次不明肺炎),過往的防疫戰鬥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我們該怎樣渡過眼前的疫情?「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軍事家孫子這樣描述一支強大的軍隊。疾和病組成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