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書,就走進了我的世界,然後開始閱讀我的故事。
小時候,喜歡拿著樹枝在土地上畫,喜歡拿著粉筆在炕簷前塗鴉,像模像樣地寫下一撇一捺,拿著樹枝當教鞭,給全家人上課。後來,一本本連環畫,小人書給我打開了真正的書的大門,記得那裡有孫悟空,小哪吒,知道了唐僧去西天取經,有圖有字,語言簡單,連蒙帶猜,也能知道了大概。上學後,書是教科書,有語文,數學,自然,地理……,帶著好奇和疑問走進書的世界,因為那裡會給我解答。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老師的諄諄教導,知識面逐漸打開,而此時的書,也成了父母的期盼,希望我能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因為讀書可以改變命運。
就這樣,隨著年紀的增長,讀書在積累,《讀者》、《青年文摘》、《意林》……,每月父母給的零花錢都會省吃儉用,都用來買這些雜誌,路過報刊亭總會期待著新一期的出現,那裡有連載。上大學後,讀名著成了我打發業餘時間的全部。學校給發的菜津補貼積攢下來買了書,覺得這樣做特別有意義,物質食糧變成了精神食糧,《基督山伯爵》、《簡愛》、《亂世佳人》、《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禮》……,一本本一部部給收入囊中。如今,有的書的紙張已泛黃,有的書頁已破損,我仍愛不釋手,那是我大學時光留下的最美的記憶。
正因為有書的陪伴,讓我吸收的更多的知識,豐富了大腦。莎士比亞說過「生活裡沒有書,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如今,電子書的興起,網上購書的便利,使曾讓我一度認為那裡是知識殿堂的新華書店,現在是門前冷落鞍馬稀了。
現在聽書成為一種潮流,也回想曾經有過的「聽書」的光輝歲月——評書聯播。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各種聽書軟體是一路興起:酷我聽書、喜馬拉雅、各種公眾號等等都在推送語音播放的功能,也知道了徐濤、李野默、李慧敏……,抑揚頓挫帶我走進書的世界,一部接一部,真的是博覽群書。
我的書,就是我的世界,它是我終生為伴的好友。讀書,也使我成為了一個有溫度、有趣味、愛思考的人,從而會遇到一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