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西城仔的紅薯、紅谷、紅薯茶給村裡掙了不少錢

2021-03-05 行唐同城

由原來的垃圾場地改造而成的休閒場所

  7月12日,行唐縣上方鄉西城仔村剛下過雨,路面尚溼。行走在村裡乾淨的水泥路上,呼吸著溼潤的空氣,看著在街頭閒聊的村民臉上的幸福笑容,任誰都想不到這裡在2016年曾經是深度貧困村,當時的村裡全是泥土路,垃圾遍地,甚至出村路都爛得沒有樣子,就更別提村民的收入了。

  「經過一年多的改造,這兒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改觀。只要是有兩戶人家以上的道路都修成了水泥路。村村通,戶戶通路面硬化基本實現。近期村裡又下大力氣完成「三清一拆」,消除了連茅圈,修建了村民文化廣場,建起了公廁,設計建造了西城仔村標,對入村道路路肩進行硬化綠化,對村道路兩旁荒地進行了綠化美化,建設了小遊園和文化廣場,修建了5個公共廁所,並建立了衛生管理制度。」行唐縣上方鄉西城仔村的第一書記蘇建輝一邊走一邊向記者細數著村子的變化。

已建好的晾曬廠

  石家莊市國稅局駐行唐縣上方鄉西城仔村工作隊從整治村容村貌入手,累計籌資124萬元硬化主幹道2500米、小街道2000米,並對村委會、小學院落進行了硬化,還搭建了陽光棚,安裝太陽能路燈95盞,大大改善了生產生活環境,經過今年「三清一拆」行動,更是讓村裡的環境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生活在乾淨整潔的環境中,村民們的心情越來越好,而最讓他們高興的是工作組帶來了脫貧的希望,讓他們看到了致富奔小康的曙光。

  西城仔村有223戶、753人,耕地1500多畝,其中坡地、旱地1000多畝,以前主要種植玉米,輔以小麥、穀子、紅薯等作物,基本靠天吃飯,產量低,收入少。駐村工作組結合該村的實際情況,結合當地土地特點,確定了發展小米和紅薯深加工產業。

  「去年試種的一批小米,種了300畝,一共產了19萬斤,賣出去了9萬斤。通過小米品種的更迭,老百姓們認識到,種植以前的品種收入低,用現在新的產品,收入能夠增加。」據駐村工作組成員孫會峰介紹,這裡以前種的小米產量低,沒有特色,後來他們從農科院訂購了最好的品種,因為穀子外皮是紅色的,所以叫紅谷,西城仔則是華北最大的紅谷種植村。

  而紅薯的種植則是引進了不同的新品種。早種一批早熟品種,讓紅薯提前上市。晚熟的紅薯通過建立的紅薯窖,等紅薯銷售的季節過去後再上市,以錯峰銷售為老百姓們爭取最大的效益。

西城仔村的百畝紅薯地

  除此之外,駐村工作組根據當地的紅薯種植特色,借鑑武夷山巖茶、雲南普洱茶、西湖龍井茶的製作工藝,開發出紅薯葉茶,舉行了「御葉坊」茶葉推廣發布活動,並獲得中國2017河北國際第七屆茶博會「消費者最喜歡的品牌」,市場反映良好,銷售順暢,去年為村民帶來10萬多元的收益。今年又利用當地野生酸棗葉開發了酸棗葉茶,豐富了茶葉品種,預計每年可增加收入5萬元以上。

  「目前做的茶都是手工做的,一片一片搓,品質好,市場上都沒有賣的。老百姓們採一斤給5塊,搓一斤給10塊,人均一天可以做出來七八斤,做的快的可以做十幾斤。去年發工資的時候,兩個月的時間,有人可以掙到七八千。」孫會峰笑著說:「去年有外面的訂單,但是沒敢接,因為廠房沒蓋好,產量跟不上。」

  為了更好地引導產業發展,該村組建了以種植、加工為主業的股份經濟合作社,立足傳統種植優勢,主打綠色有機品牌,積極發展紅谷、紅薯種植,茶葉製作和小米加工等產業。去年全村紅薯種植150多畝,每畝增收1500元;紅皮穀子種植300畝,每畝增收近1600元。同時,新建了一座佔地240平米、建築面積480平米、日加工能力2000斤的小米加工廠,註冊了「行唐紅」商標。目前已開工建設,預計8月底完成,建成後可安排10多個就業崗位,每年可為村民和集體帶來80萬元收入。

村民正在炒制酸棗葉茶


  村民劉向榮算了一筆帳,加入合作社後,合作社租用村民的地,村民為合作社打工管理莊稼。合作社給村民每畝600元租金,500元管理費,這就有1100元/畝的收入。

  「真不賴,去年合作社租了我家2畝地,因為地不強,一畝地給了500,他們統一管理,等收了以後直接給穀子,比以前強多了。」說起村裡的合作社,64歲的劉二海很是滿足。

  據介紹,西城仔村對貧困戶的種植實行集體扶持分戶管理,利用幫扶資金給各戶免費供種、免費灌溉,並統一收購和銷售,農產品銷售價格提高了10%,既幫助貧困戶降低了生產成本又增加了收入。去年還利用扶貧資金為31個貧困戶在辰雨基業農產品加工有限公司投資入股,每年每戶分紅1200元以上,讓貧困戶通過產業增加了較為穩定的固定收益。

西城仔村內的街道

  2016年初駐村時,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65戶425人,貧困發生率68%,被石家莊市確定為深度貧困村。截至2017年底,該村通過脫貧和建檔立卡「回頭看」重新識別,貧困戶剩餘31戶54人(其中:一般貧困戶18戶39人,低保貧困戶12戶14人,五保貧困戶1戶1人),貧困發生率降為7.17%。

  下一步,西城仔村將進行中心村建設,啟動「三區聯建」,即建設新型社區、農業產業園區、生態修復區(涵養區),讓村民住進樓房,村莊佔地恢復為耕地,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新農村。利用庫區移民扶持資金40萬元修建的綜合茶廠項目已報批,待市水務局整體批覆後即可動工,建成後可實現茶葉的標準化、品牌化生產,每年可為村民和集體增收30萬元。同時,他們將利用紅領巾水庫被批准建設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的機遇,建設旅遊民宿,打造集垂釣、採摘、體驗、休閒為一體的農業休閒觀光園。

圖文來自長城網

▋如本文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客服微信:13231122880

想看更多?你的信息也想展示在這?

目前50000+行唐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相關焦點

  • 一斤紅薯粉條能掙多少錢?
    紅薯又名番薯,明朝的時候引入中國,但是爭議很多,有些文章中提到廣西和雲南更早有記載紅薯的存在,這個歷史啊,咱就不研究了,只是沒事的時候偶爾看到了些文章,心理有疑惑產生的印象。紅薯的大面積種植是在清朝時候,用於解決溫飽問題,發展種植應該到現今不到三百年的時間,紅薯產量高,耐旱對土壤要求也不高,但是喜溫和,溫度低於十度以下就會停止生長。農民在種植上相對其他農作物要省力得多,易於種植和管理,而且畝產量也高,但是紅薯不易儲存,所以在沒有深加工的情況下,農民種植面積並不大,只是田間地頭或者坡嶺散地作為副食種植。
  • 臨武的紅薯又香了,老鼠仔,煨紅薯,紅薯片...
    因其生命力特別頑強,隨手剪下一根薯藤插進土裡都能生根繁衍,不須過多照看,對水分肥料的要求也不高,受到了農民的歡迎,它遍布中國大江南北,從最南端的海南島到北國邊陲的黑龍江都有大量種植,它還產量奇高,一畝地可高達六七千斤。
  • 四個月下苦掙12萬元,你會買紅薯粉條嗎
    在北方,一到冬季,就開始了露粉條,一個縣裡,總有一些大戶專門露粉條,做紅薯粉條的生意,與其說是做生意,到不如說是掙些辛苦錢。今天說的一位露粉條多年的人,他姓張,今年50多歲了,在村裡露粉條已經有二十年的歷史了。今年,他收購了50萬斤紅薯,做出紅薯粉面50000斤。現在冬天來了,老張和妻子、兄弟姐妹以及僱人開始加工粉條了。
  • 這裡的紅薯火了
    作為安居現代紅薯產業園的核心區域,青峰村種植紅薯近5000畝。「6月才開荒,又是第一年種植新品種524紅薯,大家心裡對收成沒底,但沒想到產量竟達到60萬公斤。」青峰村黨支部書記袁治全告訴記者。11月底,遂寧在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重磅推出「遂寧紅薯」,青峰村帶去的2萬斤524紅薯,一上櫃便被搶購一空,現場還籤下10萬斤的訂單。
  • 太丘鎮的紅薯疙瘩變成 「金條條」!
    「紅薯湯,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紅薯是農家的重要食材。而紅薯粉條則是利用紅薯為原料,靠紅薯內的澱粉來製作的一種食材。在永城市,村民們就地取材,將自產的紅薯加工製作的紅薯粉條,是家家戶戶辦大小事、逢年過節的必備菜餚。粉條可涼拌、可烹炒、亦可做湯。裝盤色澤誘人,入口味美滑爽,嚼起來更是勁道噴香。
  • 灌陽青箱紅薯粉絲
    幾百年來,許多故事讓青箱人不能忘記:一位原中央領導與該村紅薯粉絲有過一段緣分;一個叫唐石的灌陽人在臺灣為唐景崧做紅薯粉絲;紅薯粉絲技藝「傳男不傳女」的做法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才被打破……1.郵寄紅薯粉絲到北京早有媒體報導過灌陽產的紅薯粉絲,講了它的歷史,說了它的故事,但給讀者的感覺是輕描淡寫,好比紅薯粉絲缺了酸辣椒
  • 紅薯價格多少錢一斤?2020-12-16紅薯今日價格報價
    原標題:紅薯價格多少錢一斤?2020-12-16紅薯今日價格報價
  • 本地民俗實錄:紅薯絲子和紅薯糰子
    ,就有百種味道,紅薯絲子和紅薯糰子都是其中一種做法一種味道。為了達此目的,一個是用上文所說的搻出的澱粉,摻拌紅薯絲子,然後團成一個個雞蛋大小的糰子;二個是不用搻出的紅薯澱粉,只需少加一點麵粉,加水拌勻之後,也團成雞蛋大小的糰子。無論紅薯絲子還是紅薯糰子,下鍋時都是白色的原料,蒸成後變成晶瑩剔透的美食,尤其是紅薯糰子,像糯米球一樣溫潤發亮、誘人食慾。
  • 汝陽紅薯遠銷新加坡!
    「7月到現在,我賣紅薯、澱粉和粉條賺了5萬多元,天天都有銷量。」桑玉梅笑道,在此之前,她連電腦都不碰,現在,她不僅開網店,還是村裡的電商優秀帶頭人。
  • 紅薯粉條生產線多少錢一套?
    2019年很多朋友問我紅薯粉條生產線多少錢一臺?今年紅薯粉條粉絲機投資還在逐步升溫,同時,在扶農助農的眾多項目中,紅薯粉條的仍是一個很可觀的項目。全自動紅薯粉條生產線現階段,公眾對食品安全、食品品質問題越來越關注,大環境環保法、食品安全法雙管齊下,粉條加工行業也趨於規模化,生產不僅要滿足對粉條粉絲的質量要求,還要符合更高標準的環境要求。
  • 紅薯葉
    ,吃的青菜就是紅薯葉。離家門口不遠就有地,這個季節,紅薯葉長得很茂盛,到該吃飯的時候,去附近隨便哪一家地裡,都可以摘一把紅薯葉當青菜吃,隨吃隨摘,紅薯葉不打藥,所以是純天然的蔬菜。我記得小時候,我家有塊兒地紅薯葉長的太茂盛了,把下面的土地蓋的嚴嚴實實,還需要拿鐮刀割下一部分,讓地裡有點空隙,能讓陽光照進去,下面的紅薯才能長的更大。
  • 紫心紅薯價格比白心紅薯貴一半,種植前景如何?賺錢嗎
    紅薯對於大家來說是無人不知的,相信大家都吃過不少。紅薯別名又叫番薯,是農民主糧的其中之一,每年都有種植,不過比較常見的只有白心的紅薯了。
  • 安徽界首市:扶貧基地紅薯豐收
    扶貧工作隊員和村幹部幫助銷售紅薯。界首市委宣傳部供圖 「真的感謝俺村扶貧工作隊徐隊長,要不是他組織扶貧工作隊員和村幹部幫助俺銷售紅薯,遇到這冰凍寒冷天氣, 俺的紅薯會被凍爛,損失就大啦!」12月20日上午,界首市光武鎮郭寨村種植專業戶郭太勤說。
  • 紅薯疙瘩變成「金條條」
    「這麼多年來,我們的粉條加工業能夠持續發展,主要是保留了純紅薯為原料的生產工藝,沒有摻入任何東西。 」張魁生說,他加工粉條已有20多個年頭了,村裡的粉條質量好、用料純、耐煮沸、爽滑筋道,在當地名氣越來越大。 「以前做粉條都是純手工做,一個加工點一天也就做三四百斤,到了粉條銷售旺季,供不應求。
  • 紅薯畝產10000斤左右,為什麼賺不到錢?問題出在哪裡了呢?
    2018年的紅薯價格總體來說還算可以,最早上市大棚裡的龍薯九7月份可以賣到1.2元每斤,隨著露天紅薯的上市價格在逐漸的回落,我當時也種了230畝,其中龍薯9就佔了170畝,由於地塊以前沒有種過塊莖類的農作物!產量很好每畝10000斤左右!商品率百分之八十以上!
  • 「紅薯姐姐」禾生金
    敢於突破,紅薯致富    2001年,羅豔芹與丈夫在鄭州註冊成立河南省粒粒豐種業有限公司。隨著業務量的擴大,羅豔芹夫婦返回家鄉,並於2012年註冊成立滑縣禾生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種植小麥和玉米。2019年,為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經濟作物,在羅豔芹的大力主張下,合作社收購了村裡的粉條加工廠,並種植100多畝高澱粉紅薯,用於加工粉條。
  • 吃紅薯不要過量,空腹吃紅薯燒心
    秋冬正是食用紅薯的好季節。不少街坊只知紅薯吃多了容易脹氣,卻不知吃對了,它是很養人的。記者請來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科大科主任黃穗平教授為大家講講紅薯的功效和食用注意事項。紅薯有三大功效紅薯的做法非常多,既可做主食,還可以做零食,還可用來做菜。黃穗平介紹,紅薯具有補中和血、健脾益胃、寬腸通便的功效,生吃還可以生津止渴。
  • 鄉村記憶 難忘的紅薯麵條
    那時候,村裡沒有一畝水澆地,人均一畝多的耕地大部分還都在丘陵上,野草全被割掉漚糞上地,植被被破壞殆盡,結果就是乾旱,小麥的收成越來越差甚至絕收,加上還要交公糧,能分給一家一戶的小麥少得可憐
  • 不要讓好紅薯爛在地裡,19.9一箱紅薯領回家,臨潼的農民很苦,但他們種的紅薯很甜……懇請幫忙!
    小時候經常聽到的一句話,「考試不及格,回家種紅薯」。那時候,在小地方出生的我們,每年都有新鮮可口的紅薯吃,往田野裡跑都能隨手挖個來吃。
  • 沛縣賣紅薯的老人
    給我們講述了發表的一篇文章《賣紅薯的老人》,時間過去了十年,依然記憶猶新。 一天,賣紅芋的老人推著烤紅薯的爐子,在大街走動。這時,來了一個買紅薯的青年。那青年買了塊紅芋就往嘴裡填。可剛出火爐的紅薯又熱又燙,他實在拿不住了,啪的一聲,掉在了地上。 賣紅薯的老人一看笑了,於是就對年輕人說,吃紅薯一定「一吹二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