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與陳季常:真正的朋友是無用的

2021-02-07 國畫有意思

題外話:上周去了一趟位於湖北黃州的東坡赤壁。

此赤壁與三國火燒的赤壁不是同一個,又因蘇軾「大江東去」詞聞名,故稱「東坡赤壁」又名「文赤壁」。

蘇軾在這裡度過了不太快樂卻作品高產的四年多,期間用微薄俸祿養一家老小,日子過得很拮据,這就有了後來的《寒食帖》。

PS.不知道黃州沒關係,黃岡知道吧?黃岡中學真題總做過吧?

轉載分享周公子這篇文章。

回復「寒食帖」看長圖。



作為宋朝第一男神的蘇軾什麼東西最多?


我想除了才華,應該就是朋友了。


他的朋友可謂形形色色,各式各樣,上至名流顯貴,下至村野黎老,另有和尚、道士、歌妓,而且遍布五湖四海……


嗯,感覺他可以召喚神龍了。


在他這光怪陸離的朋友圈裡,最打動我的是他與陳季常之間純潔的基情…哦不對,是友誼。


他倆的故事要先從陳季常的老爸陳希亮說起。


蘇軾二十幾歲剛做公務員時,曾在山西鳳翔任職,當時的頂頭上司就是陳希亮,陳希亮是部隊出身,為人嚴厲刻板,架子十足,跟當時年輕傲嬌,瀟灑不羈的蘇軾風格完全不搭,日常工作中二人常有分歧。


蘇軾:大叔,就事論事,你天天黑個臉給誰看?


陳希亮:現在的年輕人呀,仗著自己有點名氣就敢和領導對著幹,那麼有才你咋不上天呢?


就這樣,兩人雖為四川老鄉,卻時常唇槍舌劍,當面掐架。


(不用想也知道陳太守肯定是罵不過蘇同學的……)


後來戰況升級,陳太守還直接向朝廷彈劾過蘇軾,說他抗命不從。


蘇軾:oh shit!這月績效獎金要沒了!


再後來,陳太守建了一座觀山的高臺,請蘇軾就此作賦一篇刻在石碑上。


如此一來,蘇同學心中那復仇的小火苗簡直是按捺不住,於是乎,他不僅狠狠秀了一番文採,還趁機抖了一把小機靈:


在文中先是嘲諷陳太守此前居然不知城外有山,然後藉助歷史興衰的典故,說別看這高臺現在修的漂亮,指不定哪天就變身一片廢墟,要是有人想藉此誇耀於世,滿足自我膨脹感,那是指定會落空滴。


算是痛快淋漓的報了一箭之仇。


陳太守這邊正興致勃勃呢,看到這樣一篇賦,你說心裡堵不堵?


可是,出人意料的,這一次他卻沒有生氣,還一字不改的讓人把這篇《凌虛臺記》刻在了石碑上。


原來,陳太守此人並不壞,面冷心熱,看到這個老鄉後生年少成名,怕他太驕傲,所以有意挫挫他的傲氣,實則是有心愛護。


而蘇軾看到對方不再接招,心裡也明白了一二。後來調離鳳翔,每想到這個事情,還總覺得有點對不住陳太守。


他和陳季常就是在這個時期相識。


當時的陳季常,英姿年少,喜歡縱馬射獵,以豪俠自稱,曾與蘇軾在馬背之上談古論今,探討兵法。雙方雖互有欣賞之意,但交往應該並不深入,畢竟當時蘇軾跟人家老爹整天的是劍拔弩張。


從蘇軾調離鳳翔到被貶黃州的十幾年間,二人應該不曾再謀面。





公元1080年,春,湖北,歧亭鎮。


人到中年的蘇東坡奔波在貶遷黃州的路途中,一臉的風塵僕僕。


行至山嶺之下,忽見簇簇梅花凌寒吐蕊,不由詩意大發,隨口吟到:


春來幽谷水潺潺,

灼爍梅花草棘間。

一夜東風吹石裂,

半隨飛雪度關山。

何人把酒慰深幽?

開自無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

不辭相送到黃州。


「何人吟此好詩?」


只見前方迎面走來一人,頭戴一頂四面方方的高帽,手持竹杖,眉宇間頗有俠義之氣。


蘇軾聞聲望去,四目相對的一刻,雙方都猛然怔住了。


蘇:天啦嚕!這不是我的老朋友陳季常嗎?你在這做撒子呢?


陳:我勒個去!這不是名滿天下的蘇學士嗎?你來這又是做撒子呢?


蘇:我是被貶到這裡來噠,一言難盡呀。拍拍自己肚子:都是這滿腹才華惹的禍,嘻嘻。


陳:哈哈哈,原來是這樣啊!我現在這隱居呢,那還廢話啥,走唄,到我家住兩天再說!


餘謫居於黃,過岐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餘所以至此者。餘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餘宿其家。


蘇軾此時是戴罪之身,一下子從上流公務員淪落為社會最底層,曾經一起玩耍的小夥伴們唯恐被連累,別說打個電話寬慰下蘇同學了,連蘇軾主動給他們寫信都當做沒收到。


而從前並不算深交的陳季常卻一點也不嫌棄,請他到家裡一住就是五天,好吃好喝招待。這讓剛剛死裡逃生、又在異鄉舉目無親的蘇同學十分感動。


說起來,陳季常也是個很有意思的人,身為官二代,在洛陽有豪華別墅,在北方有良田千畝,可是他卻統統捨棄,跑到這深山僻谷參禪悟道,算是個真正的隱士。


就這樣,兩個有趣又有閒的人湊到了一起,分外來電,火花四濺。


此後在黃州四年,蘇軾到歧亭找陳季常玩耍三次,而陳季常去找他七次。每次都會在對方家裡住上十天半月,四年下來共處的時光有一百多天。


凡餘在黃四年,三往見季常,而季常七來見餘,蓋相従百餘日也。


倆人在一起,有做不完的有趣事,談論佛法,吟詩作賦,寄情山水,撫琴高歌……好不快哉。


蘇粉後援會會長林語堂說,陳季常是蘇軾在黃州時最好的朋友(沒有之一),好到可以隨便開玩笑。比如以下:


龍丘居士亦可憐,

談空說有夜不眠。

忽聞河東獅子吼,

拄杖落手心茫然。

——節選自《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


這四句描寫的應該就是某次蘇軾去探望陳季常時的情景,兩人同處一室談天說地,乃至徹夜不眠。


柳月娥看到這對好基友從早到晚粘在一起,不免心生醋意,運起丹田之氣,大喝一聲:老陳你丫還睡不睡覺了?!


嚇得陳季常拄杖應聲而落,免不了被東坡一番嘲笑。



就這樣,蘇東坡隨便一個玩笑,陳季常就落了個怕老婆的千古名聲,「河東獅吼」也成了悍婦的專屬代名詞。


而且大家注意沒,這首詩是寫給吳德仁的,給另一個人寫信還要捎帶說說陳季常,開開他的玩笑,這就好比我們喜歡一個人時,不論跟誰聊天,總會忍不住把話題扯到TA身上一樣。


可見當時兩人相投到什麼程度。


後來蘇軾被赦離開黃州,送行者眾,至慈湖(在湖北黃石)登船後,眾人散去,只有陳季常不捨得走,從湖北一直送到了江西九江。


七年四月,餘量移汝州,自江淮徂洛,送者皆止慈湖,而季常獨至九江。


柳月娥:送人還送跨了省,到底你出門還是他出門?!


而且,兩個人還極有可能一起在九江遊覽了廬山。


惟陳季常不肯去,要至廬山而返,若為山神留住,必怒我。


東坡:陳季常信佛,到了廬山要是被山神留住了可咋辦,柳月娥還不得吃了我?!


蘇同學那首吟廬山的千古名作可就是此時留下的: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九江已至。


送君千裡,終須一別。


「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陳:坡坡,一路保重,記得要常給我來信啊。


蘇(嬉笑而答):小常常,我知道啦~ 乖啦,快回去吧,不然,月娥要發飆了。


轉過頭來,卻已然淚目。


多情自古傷離別…


四年之後,陳季常又千裡迢迢跑到京城開封來看他,那時蘇軾正一路開掛,站在個人政治生涯的最高點,而陳季常也不是來討官做的,但求知己故交的重逢之樂而已。


嗯,老朋友,看到你現在一切都好,我就放心了。


1094年,蘇軾五十八歲,被貶嶺南惠州。


抵惠半年,陳季常來信數封:親,想你了,打算漂洋過海去看你。


歧亭到惠州,豈止千裡之遙。


蘇軾急忙回信勸阻:親,我在這好著呢,咱們都是鬍子一把的糟老頭了,還這麼兒女情長,羞不羞?


到惠半年,風土食物不惡,吏民相待甚厚。……所以云云者,欲季常安心家居,勿輕出入。老劣不煩過慮……亦莫遣人來,彼此須髯如戟,莫作兒女態也……長子邁作吏,頗有父風。二子作詩騷殊勝,咄咄皆有跨灶之興。想季常讀此,捧腹絕倒也。


(跨灶之興:比喻兒子勝過父親)


「捧腹絕倒」——信中這四個字令我深感觸動。


我有捧腹絕倒過嗎?是在誰人面前?


區區四字真可謂寫盡了真正的朋友之間那無須矯飾,鬆弛自然的狀態!


使人恍惚之間,仿佛穿透千年,看到這兩位趣味相投的朋友是何等的談笑風生,默契相知。


陳季常在蘇軾現存的詩賦中能夠找到的痕跡至此而終,貶居惠州之後,有生之年他們應該沒有機會再見一面。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相知何須一定再相見。




我之所以如此喜歡蘇東坡和陳季常的友情,是因為,從始至終,陳季常讓我看到了對待真正的朋友應該有的一種態度。


那就是,真正的朋友應該是無用的——沒有任何功利之用。


許多人和蘇軾相交,也許是愛他的才華,也許是期望政治上被其提攜,或藝術上受其點撥。這沒有什麼錯,人際交往的本質就是價值的交換。


真正的朋友當然也是價值的交換,只不過,交換的不是世俗功利之用,而是性情的相投,心靈的默契,精神的共鳴。


真正的朋友如同水晶,我們不舍的將任何功利之塵加諸與他,不會盤算我與他相交,對我有什麼用?


一如陳季常對蘇軾:


不在春風得意的順境裡逢迎巴結,卻屢屢在貶謫潦倒的困頓中傾注真情。


你被貶黃州,成了一介農夫,有什麼關係? 你我性情相投,你就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身居高位,官運亨通又如何?在我眼裡你還是那個可以隨便開玩笑的逗逼朋友。

你老來遭難,流放嶺南又怎樣?管他千裡萬裡,想你了我就去看你。


農夫也好,權臣也罷,你在我陳季常的心裡,自始至終就只有一個標籤,那就是:朋友。


陳季常用他對蘇軾的滿腔至真至純之心告訴我們——真正的朋友不是拿來用的,而是用來愛的。


而從蘇軾給陳的回信中也可以看出,他當然也把陳看作是真朋友。


他不想讓老友奔波受累,於是趕緊說自己在惠州如何順利,好讓老友放心。


生活中,我們是否也有同感?


偶爾遇到家長裡短的煩心事,可能會向朋友吐槽嘮叨幾句。可真等遇到大麻煩了,卻寧願自己扛過去,事情過去了才會輕描淡寫的跟朋友提及。如同出門在外,我們對父母從來只是報喜不報憂。


我們不捨得朋友為我們擔憂,更不想因為自己給朋友增添任何的麻煩。


對真正的朋友,我們未存功利之心,但是朋友卻回饋給我們任何功利之物都給不了的心靈震顫和靈魂喜悅。


真正的朋友,是無用的,卻又像水,像空氣和陽光。


未必時時想起,卻又無處不在。


-作者 | 周公子-

一個喜歡唐詩宋詞,熱愛閱讀寫作的人,白天上班晚上碼字。朋友,如若相遇,讓我們一路同行,彼此溫暖。

長按二維碼 關注周公子




相關焦點

  • 蘇軾與陳季常,君子之交淡如水
    蘇軾這種真性情發於辭章,能寫出飽含才情之佳作;施於朋友,能交到至情至性之知己。蘇軾如此,陳季常亦是如此。    陳季常是蘇軾的老上司陳公弼的四子,在《方山子傳》裡面,蘇軾寫到然方山子世有勳閥,當得官,使從事於其間,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餘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佯狂垢汙,不可得而見。
  • 蘇軾陳季常,君子之交淡如水
    蘇軾這種真性情發於辭章,能寫出飽含才情之佳作;施於朋友,能交到至情至性之知己。蘇軾如此,陳季常亦是如此。    陳季常是蘇軾的老上司陳公弼的四子,在《方山子傳》裡面,蘇軾寫到然方山子世有勳閥,當得官,使從事於其間,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餘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佯狂垢汙,不可得而見。
  • 蘇東坡與好友陳季常軼事
    (蘇東坡的朋友圈 )        9月1日在北京故宮開展的《千古風流人物》,讓蘇軾這位詩書畫全才再次成為文化熱點
  • 蘇軾被朋友的妻子趕出家門,連忙寫首詩來調侃,因此誕生了個成語
    其實唐朝時期還沒有這個成語,這句話出自於宋代大文豪蘇軾的一首詩中。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重文輕武的王朝,所以宋朝的文官權力很大,而且待遇非常好。蘇軾在宋朝為官,但是宋朝官員假期很多,所以他也有大把的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蘇軾生平三大愛好:一是詩詞書畫、二是和朋友喝酒、三是風花雪月。大家一聽到第三條,可能就覺得這不是個渣男嗎?
  • 蘇軾和朋友醉酒,被友妻棒打,憤然寫下此詩,形成一成語流傳千年
    蘇軾和朋友醉酒,被友妻棒打出門從古至今,酒和文人墨客的關係就密不可分,而蘇軾和酒的關係就更不淺了。畢竟他自己也說過:「使我有名的全是酒,從他作病且忘憂。」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說,蘇軾賞月時喝酒,於是有了《水調歌頭》,在赤壁遊玩時喝酒,於是有了《赤壁賦》。據傳有一次蘇軾約了陳季常喝酒。陳季常已有家室,還是個妻管嚴,每次出來玩都對妻子保證早早回家,才能出來。
  • 蘇軾被朋友妻子趕出門,憤然寫一首詩,衍生出一成語流傳至今
    提到蘇軾,想必無人不知。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在詩、詞、散文、畫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天小編就來講一個有關於蘇軾的故事。由於他作了一首詩,卻意外讓一個成語流傳至今。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且聽小編細細道來。
  • 蘇軾找朋友喝酒,被對方妻子趕出門,氣得寫了首詩,創造一個成語
    同時代的文人不知蘇軾,就好似從未真正踏進北宋「文化圈」,蘇軾年少氣盛,人人以結交其為榮為樂,毫不誇張地說,一眾文人將與蘇軾同頂青天,共踏赤土,視為榮幸之事。據記載,有一次,陳季常和蘇軾等一眾還有外出聚會,可是陳季常之妻柳氏因以往對他們「狐朋狗友」印象不佳,於是死活不放人。遂逼迫陳季常每次出門之前,先是一番番一輪輪的起誓,詛咒發願「若是有妓,打到失憶」,好不嚴厲。
  • 蘇軾尋好友出去快活,被友妻大罵,氣憤寫下一詩,不料火了一成語
    不僅如此,蘇軾還因風流之事被女人趕出過家門,這對於蘇軾來說可是一大丟臉之事呢。說是這蘇軾經常找好友陳季常出去快活,但是卻經常被陳季常的妻子阻止。陳季常的妻子柳氏就是個醋罈子,還是個母老虎,不僅愛吃醋,還非常兇悍。每次他們出去風花雪月胡來之後,陳季常都要受罰。
  • 蘇軾被友妻趕出門,憤然寫下此詩,火了一個成語,專門形容女人
    蘇軾為何會被他朋友的妻子趕出家門? 蘇軾和他的友人陳季常三觀相投、相談甚歡,蘇軾為人豪爽、喜歡玩樂,陳季常作為北宋時期的隱士,豪俠好酒,和蘇軾相談甚歡!蘇軾和陳季常經常相約飲酒作樂、暢談人生,然而一物降一物,狂放不羈的陳季常天不怕地不怕、唯獨怕他的媳婦柳月娥,陳季常被他的媳婦柳月娥治得服服帖帖。
  • 《河東獅吼》中的陳季常是否就是如此?
    宋朝有一個文人叫陳季常,自稱為龍丘先生,喜客,納妓。但是他的妻子柳氏十分兇惡妒忌,於是,他的好友詩人蘇東坡給陳季常寫了一首打油詩:「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閉戶;忽聞河東獅子吼,柱杖落手心。」柳氏是河東人,獅子是河東人的意思,後來,人們就用「河東獅吼」來形容妻子的兇猛。「屈池」是《獅吼記》的一個摺子,它是關於柳氏的故事。
  • 和朋友喝酒被友妻棒打,蘇軾氣不過寫詩喊冤,「河東獅吼」出自該詩
    和朋友喝酒被友妻棒打,蘇軾氣不過寫詩喊冤,網友:活該!打輕了而北宋大詞人蘇軾和酒的關係就更不淺了。畢竟他自己也說過:「使我有名的全是酒,從他作病且忘憂。」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說,蘇軾賞月時喝酒,於是有了《水調歌頭》,在赤壁遊玩時喝酒,於是有了《赤壁賦》。有一次蘇軾約好友陳季常喝酒。
  • 復旦才女陳果:真正的朋友,是無用的
    待見過的人越多,經歷的事越多,才明白:朋友就像人民幣,有真有假。更明白了那句:時間識人,落難識心。真正的朋友,是「無用」的關於什麼是真正的朋友,記憶猶新的是復旦大學陳果老師曾提出的「朋友無用論」。在她看來,真正的朋友,是「無用」的。
  • 蘇軾勸架被趕出家門,無奈地寫了一首詩,不料詩中一成語火了千年
    說是這蘇軾的上司有一兒子名叫陳季常,與蘇軾非常交好,然後會經常找蘇軾一起玩耍,不過這兩個大男人在一起能幹什麼?當然是風花雪月然後喝酒了。話說在北宋時很流行狎妓作樂,雖然現在聽起來不是太好,但在當時,這並不是什麼犯法丟臉的事情,反而還增添了種種情趣。蘇軾的作品中,有相當部分的詞作就是為了歌妓所填。
  • 溫暖九百年:生活不如意,讀讀蘇東坡;朋友有困難,學學陳季常
    蘇東坡有個頂要好的朋友,叫做陳季常。這個陳公子,有個很有名的清官老爹叫陳希亮,他還有個更有名的悍婦老婆,叫劉月娥。蘇東坡曾經為陳季常寫了一首詩,讀來特逗: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後來這首詩流傳開來,陳季常落下了怕老婆的名聲,他老婆劉月娥有了外號「河東獅」,以至於後來「河東獅吼」成了悍婦的代名詞。有部電影叫《河東獅吼》,由張栢芝、古天樂和範冰冰主演,講的就是陳季常和劉月娥的故事。
  • 蘇軾和好友飲酒至深夜,好友妻子一嗓門,形容女子的3字詞語誕生
    這三個字出自宋朝一個叫洪邁寫的《容齋三筆》中,根據此書的記載,河東獅吼出自蘇軾的詩《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這首詩中是這樣描述的:「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龍丘指一個人,此人叫陳季常,他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陳季常為什麼有一個這麼特殊的名字呢?這和他住的地方密切相關。
  • 蘇軾用來形容這個女人
    蘇軾用來形容這個女人大家一定都對一個詩人非常的熟悉,小學的時候或者初中高中的時候肯定都背誦過這個人寫的詩,沒錯,這個人正是宋朝的蘇軾,他這一生可是寫詩無數,很多經典現在還能夠被人們朗朗上口,不想今天的一些網絡上很火的詞語或者話,都是一些沒有營養的東西,紅火了幾年就不再被人們提及了,但是蘇軾的詩句呢,到今天還在被人們讚頌,被人們世世代代的傳頌,這樣的東西才稱得上是經典,一些蘇軾的詩句甚至被做成了成語來紀念他的詩句
  • 蘇軾被友妻拿棍子趕走,氣憤不已寫下一首詞,讓這一成語流傳至今
    蘇軾不但精通詩詞歌賦,還會書法跟繪畫,並且每一項技能他都練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蘇軾年紀輕輕就高中進士,在當時的宋朝他也是很多人崇拜的偶像。蘇軾的崇拜者中比較有名的一位就是陳季常,他十分仰慕蘇軾的才能,所以經常跟在蘇軾的身後,跟著蘇軾一起吟詩作賦,飲酒作樂。
  • 蘇軾說了些什麼,能讓好友「噴飯滿案」?
    原來「令人噴飯」這個成語,還是出自大文豪蘇軾之手。 而且不僅僅是「令人噴飯」,蘇軾還留下了很多同樣精彩的成語故事。出自蘇軾的《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與可是日與其妻遊谷中,燒筍晚食,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 蘇軾找老友喝酒遭友妻轟出,憤然寫下一首詞,卻讓這成語火了千年
    雖說蘇軾喜歡飲酒,但卻尤其是喜於見客舉杯,更是時常招待老友們小敘一下。相傳在蘇軾有這樣一位好友,是他上司的兒子名叫陳季常,兩人結識感覺甚是有緣,所有每次蘇軾組酒局都會叫上這陳季常。這瀟灑快活的內容很令人動心,一是喝酒,二是狎妓,因此這陳季常每次一叫便欣然前往。可是說起這陳季常,那可是出了名的怕老婆的男人!其中最著名的一個故事當為「跪池」。
  • 蘇軾把好友灌醉被友妻大罵,寫下的這首詞中有一個流傳千年的成語
    ……蘇軾滿腹的才情、愛國之情、念妻之情無處釋懷,無人可訴,唯有酒能夠懂得這位豪情萬丈的大詩人。一個人喝酒當然最喜歡的是何好友推杯換盞,對於蘇軾而言,陳季常算得上是他的長期固定「酒友」。話說蘇軾但凡出去聚會,總會拉上陳季常,到外面無外乎喝酒和風流快活,因此這陳季常每次一叫便欣然前往。一日陳季常受蘇軾的邀請去踏春,柳氏卻懷疑蘇軾又帶著陳季常去外面風流,因此在陳季常出門之前便讓他發誓:"如果我出去跟蘇東坡到了不該到的地方,喝了不該喝的酒,回來要打要罰隨老婆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