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評論的時候發現一句有趣的話,叫「有隊友的幫助你就是塞德利茨,沒有隊友的幫助你就是俾斯麥」。這裡面包含的信息是非常有趣的。這兩艘戰艦都是德國的傳奇戰艦,但和俾斯麥久負盛名不同,很少人會知道塞德利茨號這艘戰艦,這兩艘戰艦分別參加了一戰和二戰時期德國對英國最大規模的水面艦艇炮戰,而且這兩艘戰艦都遭到了英軍的劇烈打擊,但結果卻是俾斯麥被擊沉了,而塞德利茨號被擊中了22發大口徑穿甲彈,火炮全部被打啞火,但最後還是拖著殘存的身軀航行回港修理。
而造成這兩艘戰艦不同命運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有沒有隊友幫忙這個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而塞德利茨號之所以能存活下來,是因為它背後有整個德國公海艦隊為它撐腰,有隊友為它護航。而俾斯麥呢?出來的時候還有一條重巡陪著,但是打完胡德之後兩個傢伙為了增加逃命的機會選擇分開走,所以俾斯麥最後是孤軍奮戰直至戰沉。也許是俾斯麥悲壯的戰績,讓無數人能記住它的原因,而最後存活下來的塞德利茨就像一名老兵那樣逐漸被遺忘。當然,俾斯麥之所以這麼出名也少不了遊戲的幫助,每次遊戲畫面中出現胡德號的時候,總少不了俾斯麥出場,所以一來二去也就混個臉熟了。所以今天我們就聊聊塞德利茨這位功勳卓著卻被遺忘的老兵。
塞德利茨號在建造設計之初打算安裝305毫米主炮,但由於受到當時的政治影響,1909年的新首相上任後加強了財政權力的控制,並對造船廠進行施壓讓其在建造軍艦的過程中不斷壓縮建造成本。所以塞德利茨號只能是作為「毛奇級」的3號艦建造,而對於當時在戰巡身上是使用與戰列艦相同的、更大的305口徑還是增加現有的280毫米主炮的,德國選擇了後者,這既是德國海軍選擇速射技術的原因,也是因為德國戰巡的數量不足,所以希望通過增加火炮的數量來增強單艦的火力,而且當時提爾皮茨認為自己的艦炮用能力擊穿英國的軍艦防護。
塞德利茨號在設計時的排水量比「毛奇級」增加了2000噸,兩者的外形設計非常相似,擁有著相同的炮塔布局。而多出來的噸位用於增加鍋爐和防護,不過僅僅是增加了3臺鍋爐,最大航速為26.5節。和英國重炮輕甲的戰巡設計思路不同,德國在戰巡的設計上更注重輕炮重甲,在該級戰巡的設計排水量為24988噸,而其防護裝甲就高達9500噸,佔全艦總噸位的38%,相比之下英國戰巡大裝甲防護佔艦艇總噸位不過23%左右。而正是因為其強大的防護才能在最後時刻挽救這艘在海戰中被打中22發大口徑炮彈和1發魚雷的軍艦。
在日德蘭海戰中,英軍「瑪麗女王號」、「虎號」、「紐西蘭號」、「不倦號」4艘戰巡和德軍「德弗林格爾」、「塞德利茨」、「毛奇號」、「馮-德-坦恩號」4艘戰巡在15時45分率先交火,德軍在14.6公裡的距離上率先開火。當雙方的交戰距離縮短到12公裡的時候,在15時55分,塞德利茨號先後被英艦「瑪麗女皇號」先後命中2次,使其艦尾的炮塔並全部喪失戰鬥力。時間進入16時30分後,塞德利茨被英軍驅逐發射的魚雷命中一顆,左舷靠近主炮位置的地方水線部位被炸出一個13X4米的大洞,數百噸的海水湧進艙內,不過得益於優秀的隔艙設計動力系統仍可運轉。
在17時遭到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的集火打擊,幾枚381毫米擊中了塞德利茨,其中一發打中了左舷中部的炮塔使其瞬間喪失戰鬥力。而另外一枚打中了艦尾的背負式炮塔,炮塔裡一門艦炮被摧毀。而到了20時12分,塞德利茨再次被英艦集火,而身受重傷的塞德利茨被英軍狠狠地招呼,其中一枚305毫米炮彈擊中了艦橋,艦橋裡一半的人員都被炸死,要不是德國海軍第二戰列艦分艦隊的老式前無畏艦來支援,塞德利茨很可能像俾斯麥那樣被英艦圍毆致死。最後在艦體極度傾斜的時候,仍然以4節的緩慢航速駛向港口。
在戰後的維修當中發現,塞德利茨扛下了22發大口徑的穿甲彈,最後居然還能憑藉堅強的意志回到德國本土,堪稱是海戰中的奇蹟。而它之所以能回來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其有隊友掩護,如果後面的俾斯麥號也有隊友的幫忙的話,俾斯麥也不會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