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華盛頓號7分鐘75發406毫米炮彈,在戰列艦中是什麼水平

2020-12-24 ALEX俊赫

【話說軍世】在火炮系列戰艦中,戰列艦艦的實力是最高的存在,而在戰列艦中,主炮的火力,裝甲的防禦能力和航速都是其戰鬥力形成的重要因素,而其中主炮的口徑,以及主炮的射速都是影響火力的重要因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華盛頓號戰列艦「一挑三」暴打了日本三艘戰艦,其主炮在短時間內快速發射,給人印象極深。

好奇心:華盛頓號7分鐘75發406毫米炮彈,在戰列艦中是什麼水平

對於華盛頓號戰列艦的戰績,熟悉戰艦的網友應該耳熟能詳了,1942年11月的瓜島海戰(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六次海戰的第五次),在第二次海上夜戰中,華盛頓號在友艦南達科他號受損無法迎戰的情況下,主炮攻擊日軍霧島號戰列艦,並用部分127毫米副炮攻擊兩艘日本重巡洋艦,成功「一挑三」,擊傷「愛宕」號和「高雄」號重巡,重創霧島號(隨後沉沒)。

在這次短促的海戰中,華盛頓號406毫米主炮,7分鐘猛烈發射了75發大口徑炮彈,其中有9發命中霧島號,命中率達到12%,另外還發射了107發,有40發副炮彈擊中,命中率超過了37%,那麼,華盛頓號這個主炮射速以及命中率,在戰列艦中是什麼水平呢。

華盛頓號是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的二號艦,1941年5月15日服役,也算是二戰中的新銳戰列艦,滿載排水量4萬4800噸,有3座三聯裝主炮塔,航速28節,主炮460毫米口徑45倍徑,副炮為10座雙聯裝炮塔,口徑127毫米。華盛頓號的Mk6式460毫米艦炮,單炮的射擊速度為每分鐘2發。

在此前後的戰列艦中,日本大和號裝備是的九四式45倍徑460毫米口徑艦炮,單炮的射速為每分鐘1.8發,不考慮其他因素,理論上,9門主炮7分鐘內可以發射超過113發炮彈。

1946年才服役的英國前衛號戰列艦,381毫米主炮的單炮射速為每分鐘2發,理論上,8門主炮7分鐘內可以發射112發炮彈。

而美國在下一級戰列艦,衣阿華級上使用的是MK7型406毫米50倍口徑主炮,單炮的射速達到每分鐘2發,理論上,9門主炮7分鐘內可以發射126發炮彈。

德國俾斯麥號1940年建成,主炮口徑為380毫米,最小仰角的射速為高達每分鐘3發,最大仰角理論射速為每分鐘2.3發,以遠距離大仰角來看,8門主炮7分鐘內可以發射超過128發炮彈。

而華盛頓號的主炮射速實際與衣阿華級相同,主炮射速較高,另外在實際海戰過程中,也不是主炮不停歇一直開火的狀態,而華盛頓號在海上夜戰中,主炮快速連續開火,一方面夜色有利於自己隱蔽,沒有被日本戰列艦發現,另一方面,雷達的優勢體現得非常明顯。

在一戰的日德蘭海戰中,戰列艦艦炮的命中率僅有3%上下,多數炮彈都在「打水花」,而華盛頓號依託雷達優勢,快速調整射擊角度,精準命中日本戰艦,這也是當時許多戰列艦並不具備的優勢。

來自俊赫君的胡說:戰列艦的主炮不能一直用,也是需要換炮管的

當然,戰列艦雖然主炮火力強大,不過作為當時的「吞金獸」,不僅建造成本很高,維護成本一樣很高,美軍MK7型406艦炮的炮管內身管壽命為300發,大和號主炮的身管壽命較低,只有200到250發左右,而俾斯麥號主炮的身管壽命更是只有180到210發左右,到壽時就需要更換炮管,這本身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不過相對於戰列艦本身的整體全壽命開銷而言,換炮管還稱不上「燒錢」。

相關焦點

  • 巨炮大艦的誕生:戰列艦410毫米主炮,炮彈重達1.02噸
    戰列艦主炮口徑不可以超過14英寸(約356毫米),因此在這前後實際只有7艘裝備406毫米(16英寸)艦炮的戰列艦,也就是「海軍假日」期間的「七大戰艦」,分別為3艘科羅拉多級、2艘長門級,以及1922年才開工的兩艘納爾遜級。
  • 戰列艦主炮有多大威力:406毫米炮彈對陸傾瀉,直接轟平陣地
    【話說軍世】在戰列艦作為主力艦的發展時代,其艦炮的口徑是雙方艦隊對戰時,最為直接的戰鬥力評定,比如說在1942年瓜島戰役中,裝備有356毫米艦炮的日軍霧島號戰列艦,原以為自己可以輕鬆「吊打」美軍巡洋艦和驅逐艦,不想美國海軍裝備了406毫米的戰列艦其實就在暗處,結果直到巨大的炮彈在自己艦身旁激起巨大水花,才發現為時已晚,硬「接」
  • 華盛頓號揚名瓜島海戰,夜戰的終結者,在雷達的幫助下擊沉霧島號
    而美國海軍則缺乏夜戰的訓練,不過好在有探測雷達的幫助以及在混戰當中絕地反擊,其中就以第二次瓜島海戰中衝進日本艦隊的拉菲號驅逐艦,用127毫米艦炮掃射日本比叡號戰列艦。而也正是因為對海搜索雷達的出現,美國海軍才開始在夜戰中不斷扭轉戰局。
  • 好奇心:大和號戰列艦460毫米主炮,32公裡實戰跨射,怎麼實現的
    好奇心:大和號戰列艦460毫米主炮,32公裡實戰跨射,是怎麼實現的大和號共有9門460毫米主炮,最大射程可達42公裡,在1944年的雷伊泰灣海戰中的薩馬島海戰時,大和號曾經對美國海軍護航航母白平原號進行主炮齊射,在32公裡的距離上形成了跨射.
  • 條約艦中的佼佼者,「小胖子」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的光輝歲月!
    此時條約已過期,排水量也放寬到45000噸,但國會老爺們鑑於政治、經濟等因素不願意率先打破約定,所以仍將排水量控制在35000噸左右,同時裝備3座3聯裝406毫米MK6型主炮,最大航速28節左右。 與此同時,英國也建造了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法國建造了黎塞留級,義大利建造了維內託級。日本野心最大,居然偷偷搞起了7萬多噸的大和級戰列艦。
  • 數據最強戰列艦:大和號沉沒時,核心裝甲是否被擊穿
    裝甲盒如何算:是個沒蓋沒底的方盒戰列艦最為重要的裝甲防護,一直都是水線處的主裝甲帶,在面臨魚雷和飛機的威脅後,增加防雷突出部和防空火炮的等防禦措施,不過實際就主裝甲帶來説,更像是是個沒蓋沒底的裝甲方盒,二戰中的戰列艦的水平裝甲,對比其他重點防護位置來說,普遍相對薄弱。
  • 二戰日本各型戰列艦圖解,是不是同時期最強戰列艦的代表?
    在太平洋戰爭的第一次戰列艦行動中,霧島號用它的主炮和副炮轟擊了美國海軍的南達科他號戰列艦並造成了多人傷亡。然而,實際上只有一枚14英寸(356毫米)口徑炮彈擊中了目標,炸毀了這艘美國戰列艦上的3號炮塔並在其甲板上炸出了一個30平方英尺(約2.7平米)的大洞,而炮彈最終止步於裝甲甲板前。
  • 長門戰列艦曾號稱最強
    無論是在哪一款海戰遊戲中,日系戰列艦都是各海戰遊戲的主線之一,這是因為日本在二戰時期就有著名的大和級戰列艦,這艘擁有世界上最大口徑的460毫米主炮,玩日系戰列艦的有一個算一個都是想衝著它去的。而歷史上日本除了大和級戰列艦外還有長門級戰列艦也是非常出名的,在華盛頓海軍條約中規定搭載口徑16英寸艦炮的7艘戰列艦中就有2艘日本的長門級戰列艦,而長門級使用的艦炮口徑不是16英寸(406),而是16.1英寸(410毫米),與後來的大和級一樣是當時世界上口徑最大的戰列艦。
  • 外形醜陋的納爾遜級戰列艦,英國一戰後的開山之作,16吋炮實力暴打...
    前言:本期是介紹英系戰列艦的第三期,不過卻是介紹英系的第二型戰列艦,而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納爾遜級戰列艦,曾經的BIG-7之一。雖然科羅拉多和長門都是BIG-7之一,但是遊戲中卻沒有那種秒殺爆頭的快感,就好比吃雞中SKS幾槍幹掉一個和98K爆頭一個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 史上最後一次戰列艦交火,老艦對老艦,山城號如何以一對六?
    西維吉尼亞"號是美國海軍1916年度三年建艦計劃下建造的戰列艦,雖然遇到了華盛頓軍縮條約,但勉強被保留下來,成為科羅拉多級戰列艦4號艦。 自該艦完成後,直至1941年新式戰列艦"北卡羅萊納"號誕生的18年間,美國海軍沒有建造戰列艦。  起初,科羅拉多級戰列艦預定建造4艘,但根據中途籤訂的華盛頓軍縮條約的規定,只允許保有一艘。
  • 唯一被擊沉的「Big7」戰列艦:0.14英寸的「傲嬌」
    年的15年間保留下來的7艘戰列艦,也被成為「Big7」,到二戰時,有一艘「Big7」的結局非常慘烈。「Big7」戰列艦中的「偽裝者」:0.14英寸的「傲嬌」陸奧號戰列艦是長門級戰列艦的二號艦,1920年下水,「出廠設置」狀態下的標準排水量為3萬2720噸,現代化改裝後的標準排水量高達3萬9130噸,試航時的航速曾經達到26.7節,改裝後依舊後25節的航速,而當時「Big7」戰列艦中,英國兩艘納爾遜級的航速只有
  • 俾斯麥號:擊沉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但不是戰列艦的巔峰之作
    俾斯麥,是二戰時期,堪稱歐洲戰列艦的代表,在輕載狀態下能飆出32節的最高航速,在全球各海軍強國中最高航速僅為26-28節的戰列艦中,可謂鶴立雞群一般的存在。
  • 戰艦世界:傷害不輸406!戰列艦中的佛系殺手!
    火力配置加利福尼亞一共有四座三聯裝炮塔,單輪可以投射出12顆356mm炮彈,擁有Ⅶ級戰列艦中僅次於裡昂的單輪投射量。而且在Ⅶ級戰列艦406mm炮遍地走的情況下,她的主炮穿深仍然不遜色,能夠維持在同級中遊水平。
  • 登峰造極的大和號戰列艦,大炮巨艦時代的落日餘暉
    日本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島國,除了火山多地震多,剩下幾乎什麼都缺,天生不適合發展大型重工業。雖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日本的工業水平總算是有了些起色,比周邊的國家強很多,但是和美國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為了能達到「對美七成論」的理論要求,日本人攢雞毛湊撣子,節衣縮食加上武裝掠奪,但是資源仍然不夠。
  • 為何只有130毫米口徑以上的炮彈才能打到40公裡以上?
    如果通過火箭增程彈甚至可以打到70公裡,但是這類特殊炮彈成本比較高,而且射擊精度也會隨著距離的增大,受到橫風和大氣變化的影響,炮彈的落點偏離也比較大。因此一般155加榴炮,用大號裝藥發射的正常射程也在45公裡之內。而更大口徑的炮彈,比如203毫米、380毫米甚至406毫米的艦炮,它們的最大裝藥射程,也是在50公裡左右。
  • 裝甲厚457毫米:開始戰列艦的前無畏艦時代,北洋水師可惜錯過
    君權級戰列艦:裝甲厚達457毫米1889年英國還是建造一型一等戰列艦,也就是君權級戰列艦,共有8艘,該級艦滿載排水量達到了1萬5220噸(其中最後一艘胡德號達到1萬5590噸),全艦長125米,寬22.9米,比二戰時代長度超過200米的戰列艦還是短一些的,設計最大航速超過17節,該級艦皇家橡樹號曾跑出過
  • 四百年海權衰落:明明是新式戰列艦,卻用祖傳381毫米「老炮」
    不過主炮雖老舊,但是實力還是很強的,重新設計的炮塔使得仰角可以達到30度,最大射程可以達到34.63公裡,主炮的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2發,搭配重達879公斤的重型穿甲彈,既有非常強的穿甲能力
  • 二戰結束後,剩下大量戰列艦炮彈,為何不改成航彈繼續使用?
    愛荷華號戰艦眾所周知,在二戰中,戰列艦是強國海軍的絕對主力,其優先度甚至一度超過航空母艦。戰列艦主要依賴其龐大的身軀,搭載大量的火炮以對敵海上目標實施打擊,也可以進行對岸支援任務,併兼具強大的防空能力。
  • 一艘現代的052D級驅逐艦,能否擊敗二戰最強戰列艦?
    軍迷間的話題往往天馬行空,關公戰秦瓊的例子層出不窮,我國裝備最多的驅逐艦052 D和二戰最強的戰列艦衣阿華的驅逐艦,相互對決會有什麼後果?假如052 D驅逐艦上裝滿了鷹擊-18反艦飛彈去對付一艘二戰後期的衣阿華級戰列艦,最後肯定是衣阿華要吃大虧。戰艦技術的發展主要需要兩個硬性指標,即射程和威力,其中射程又佔主導地位。現代飛彈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艦炮有多大的作用範圍,單就戰列艦時代來說,艦炮的作用範圍還有很大的代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