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後,剩下大量戰列艦炮彈,為何不改成航彈繼續使用?

2020-12-28 123觀察室

愛荷華號戰艦

眾所周知,在二戰中,戰列艦是強國海軍的絕對主力,其優先度甚至一度超過航空母艦。戰列艦主要依賴其龐大的身軀,搭載大量的火炮以對敵海上目標實施打擊,也可以進行對岸支援任務,併兼具強大的防空能力。而且戰列艦上火炮的口徑是現代軍艦完全無法企及的,例如美國密蘇裡號戰列艦上就有3座406毫米(16英寸)三聯裝火炮,而當今美軍最先進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也僅有2座155毫米主炮。

二戰後的密蘇裡號(下方)

但是在二戰特別是冷戰之後,戰列艦就迅速的退出了舞臺,最長壽的密蘇裡號也在經歷多次現代化改進之後服役到了1995年,各國開始發展以巡洋艦、驅逐艦為主並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水面作戰力量。在整個二戰中,全球共有接近90艘戰列艦服役,其中很多都活到了戰爭結束,但是這些戰艦已經失去了用武之地,配套的武器彈藥也就成為了廢鐵。

B-52及其搭載的航空炸彈

不少人曾經設想過,將戰列艦的炮彈改造成飛機掛載的航空炸彈以彌補損失,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多少戰列艦炮彈進行了這種改進。首先,這是因為戰列艦炮彈和航空炸彈在構造上有一定的區別,因為戰列艦的炮彈是從炮管中發射出去的,而且這些大炮往往威力巨大,這就會導致炮彈在炮管中滑行加速的時候需要承受極高的壓力(膛壓),所以這些炮彈的外殼就非常堅硬厚實,也就導致了裝藥量會受到影響。

掛載JDAM的F-16

而很多航空炸彈又有另外一個名字——鐵皮炸彈,顧名思義,這些航彈為了提高裝藥量,同時也不需要像戰列艦炮彈一樣承受高膛壓,所以外殼相對較薄。舉個例子,美軍目前的JDAM(聯合攻擊制導炸彈)裝藥量佔炮彈總重的47.2%,而戰列艦406mm炮彈的這一比例不到10%(高爆彈8.08%、穿甲彈1.2%),差距是非常巨大的。

正在裝彈的B-1B轟炸機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儘管目前各國海軍軍艦至多裝備155毫米的主炮,但是現在航空炸彈的體積卻一點也沒變小。隨著二戰後航空工業的迅速發展,飛機的運載能力不斷提升,例如美軍在二戰的主力轟炸機B-29的載彈量約為9噸,但是目前B-2的載彈量已經超過22噸,B-1B甚至超過30噸。這就導致現在的航空炸彈可以做的很大,例如美軍在役的GBU-57A/B巨型鑽地彈,其直徑就高達800毫米,重量更是超過13噸,而相比之下密蘇裡號主炮炮彈的重量僅為1噸有餘。

406毫米炮彈

綜上所述,戰列艦的炮彈威力並不能滿足二戰後航空轟炸的需求,這也就是戰列艦極其彈藥迅速推出歷史舞臺的一個重要原因。可以說,以現在的眼光看來,戰列艦是一款效率較低的武器,其很多能量都放在了運送巨炮以及炮彈殼體上面,而通過飛機使用航空炸彈進行轟炸,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效費比較高的選擇。

作者:求同存異

相關焦點

  • 二戰日本榛名號戰列艦雷伊泰灣海戰成為肉盾奇蹟般返回了日本港口
    1942年6月中途島戰役結束後,宣告著航母時代的來臨,榛名號戰列艦也正式從之前的主力戰艦變成了肉盾,去到哪就是只有被挨炸的份,中途島戰役期間,最大存在感就是救援了航母飛龍號的艦員,1943年的瓜島戰役期間,屢屢挨炸的榛名號戰列艦終於迎來發洩時候,榛名號戰列艦與金剛號組隊炮擊了美軍在瓜島上亨德森機場,其中榛名號發射了約490發的炮彈,島上日軍發電稱"勝過千門野炮
  • 戰列艦主炮有多大威力:406毫米炮彈對陸傾瀉,直接轟平陣地
    【話說軍世】在戰列艦作為主力艦的發展時代,其艦炮的口徑是雙方艦隊對戰時,最為直接的戰鬥力評定,比如說在1942年瓜島戰役中,裝備有356毫米艦炮的日軍霧島號戰列艦,原以為自己可以輕鬆「吊打」美軍巡洋艦和驅逐艦,不想美國海軍裝備了406毫米的戰列艦其實就在暗處,結果直到巨大的炮彈在自己艦身旁激起巨大水花,才發現為時已晚,硬「接」
  • 從二戰打到海灣戰爭,美國密蘇裡號戰列艦為何服役那麼久
    在如此強大的動力下,密蘇裡號戰列艦擁有了世界戰列艦中最高的航速——33節。因二戰而生的密蘇裡號戰列艦,在裝甲防護和武器裝備上也是頂尖水平。密蘇裡號戰列艦最厚的裝甲,位於司令塔正面,達到了445毫米。最薄弱的頂部裝甲,也有184毫米。這樣的裝甲厚度,能夠讓它承受1噸半重穿甲炮彈的攻擊。
  • 揭秘二戰日軍為何害怕「華盛頓」號戰列艦
    這一令人生畏的火力配備可以媲美「五大」——即美國在該條約籤署前建造的最後五艘戰列艦。    但是,「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有一項例外條款,即如果3個初始締約國中的任何一個未能批准該條約,那麼對火炮的口徑限制可以升至16英寸。日本最後沒有籤署條約,因此14英寸的限制並沒有得到推行。英國皇家海軍籤署條約後就開始為其喬治五世級戰列艦配備14英寸口徑火炮,因此無法改變它們的構造。
  • 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
    【話說軍世】二戰時代的戰列艦最然已經不再是決戰的主力艦,不過作為大炮巨艦的威風尤在,其艦員一般都在2000人左右,而二戰中,損失了絕大多數戰列艦的舊日本海軍,其戰列艦艦長一般都是什麼級別的軍官呢?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早期舊日本海軍戰列艦的艦長,大多由大佐擔任,不過二戰時代,舊日本海軍的軍銜,實際上是將官、上長官(同佐官)和士官(同尉官)等劃分,因此還有些稱呼不容易理解;其實不只是戰列艦,重巡洋艦、輕巡洋艦甚至是航空母艦的艦長,一般都是大佐擔任。
  • 二戰結束後,日本戰列艦長門號遭受了兩枚原子彈的轟炸
    1920年,舊日本帝國海軍在軍費已經佔國家總預算1/4的情況下,提出未來要建設所謂的"第八艦隊",即到1927年擁有8艘戰列艦和8艘戰列巡洋艦,艦齡不到8年。長門浩"長門級"戰列艦首艦"長門"號是日本人勒緊褲腰帶下水的"八八艦隊"首艦。
  • 二戰後航母稱霸海洋,衣阿華級戰列艦最終淪為博物館!
    1936年之後由於日本和德國積極備戰,美國於是也建造了2艘「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4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和4艘「衣阿華」級戰列艦,這3型10艘戰列艦就成為了美國二戰時期對地打擊和艦隊防空的主力艦艇。門356毫米艦炮換成了施工時的3座三聯裝MK-6型45倍口徑406毫米艦炮,副炮為10座雙聯裝127毫米艦炮,防護力方面該型艦依然是按照抵禦356毫米炮彈設計的。
  • 大艦巨炮時代巔峰之作:二戰十大戰列艦(上)
    兩艦代表全體戰列艦在人類戰爭史上進行了謝幕演出,海灣戰爭結束後,兩艦先後退役,戰列艦終成歷史。二、TOP2之二:「大和」級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舊日本帝國海軍集大成者,日本軍國主義的最後希望。14時23分,大和艦葬身海底,其沉沒地點在日本九州島南西50海裡,東經128度04分,北緯30度43分。大和號的沉沒標誌著大艦巨炮時代的徹底結束,超級戰列艦由此退出了世界海軍的舞臺。
  • 老當益壯:二戰中「爺爺」級戰艦火力硬拼,金剛級戰列艦
    二戰中火力硬拼吃大虧的金剛級戰列艦雖然金剛級戰列艦最終結局都很悲催,但是,在太平洋戰場早期,金剛級戰列艦利用當時戰爭局勢的優勢,還是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戰績,金剛級戰列艦共有四艘,分別是金剛號、比睿號、榛名號、霧島號。
  • 二戰日本真正意義上永不沉沒戰列艦長門號戰列艦
    說到日本的戰列艦,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是曾經世界上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戰列艦,但卻不是日本民眾心目中的永不沉沒的戰列艦,因為當時日本大和級戰列艦從建造到下水服役一直都是保密進行的,所以日本民眾當時幾乎不知道日本在建造當時世界上最大噸位的戰列艦,1936年,日本拒絕在新的倫敦海軍條約上簽字
  • 北海困獸——德國戰列艦一覽(前無畏艦)
    為了繼續參加戰列艦競賽,提爾皮茨獲得德國第一批無畏艦——拿騷級戰列艦的建造資金,這些戰列艦於1907年6月開始建造。1908年有4艘黑爾戈蘭級戰列艦,1909年至1910年間又有4艘皇帝級戰列艦開始敷設龍骨。1911年至1912年間,德國開建4艘國王級戰列艦,1913年至1915年間又開建4艘巴伐利亞級戰列艦,但最終僅建成巴伐利亞號和巴登號兩艘。
  • 衣阿華級戰列艦:我才是終極戰列艦之王,奈何只有跑龍套的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拘泥於艦隊決戰思想的日本海軍建造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大和級戰列艦,那麼,美國海軍能與之相抗衡的應該是戰爭末期服役的衣阿華級戰列艦了。其實在二戰時,航母與飛機已是戰爭的主角,戰列艦幾乎已成跑龍套的配角,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時,美國對此衣阿華級戰列艦進行現代化的大改造,重新煥發青春氣息,甚至還投入到90世紀初的海灣戰爭。
  • 日本海軍製造的無用大玩具,誕生就落後於時代的大和級戰列艦
    這門火炮的實力相當恐怖,單發炮彈的重量達1.5噸,炮彈的裝藥量就為330千克。在機械揚彈機的幫助下,三座主炮塔可以在兩分鐘內打出三次齊射。這等旺盛的火力,雖然不能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也是相差不遠了。(除非現代海軍的電磁炮實裝,否則基本不可能再看到戰列艦了)大和級戰列艦的防禦能力也是十分驚人,按照日本海軍的設計要求,大和級戰列艦的側面裝甲得能抗住自己的460毫米主炮在25公裡上的炮擊,甲板能擋住從3000米高空投擲下來的500KG重的重磅航彈。
  • 二戰最難攻克的「戰列艦碉堡」,被美軍灌2萬升汽油變成人間煉獄
    二戰時期的日本軍隊,則是這種工事的狂熱愛好者。在內陸,在海邊,在島嶼,在各個軍事要點,在交通樞紐上,他們都建造大大小小的暗堡和碉堡。這些碉堡和暗堡易守難攻。最著名的莫過於被稱為「戰列艦碉堡」,它讓與日本對戰的同盟國吃盡苦頭,尤其是美國的軍人受害其深。在一些記錄二戰的影視作品中,常常能夠看到這種碉堡作惡多端。為攻下一個碉堡,要損失許多戰士。
  • 英國戰列巡洋艦第二型主炮:炮彈567公斤,海戰中瘋狂「挨揍」
    【話說軍世】在戰列巡洋艦稱為了新銳戰艦之後,英國皇家海軍建造建造了無敵級和不倦級兩型,並在戰列艦進入了超無畏艦後,開始建造裝備更大口徑主炮的戰巡,也被不少網友調侃為「動物園」。
  • 穿越二戰:大和級戰列艦和052D驅逐艦,誰更勝一籌?
    作為具備大口徑攻擊火力和強裝甲防護性能的水上艦艇,戰列艦曾經是海戰中的一款重要武器。在二戰結束之前,戰列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許多國家的主力艦型,可以執行遠洋作戰的任務。可是由於航母的發展,二戰之後這種艦艇逐漸被淘汰,美蘇兩國當時還有處在研製中的戰列艦項目,最後也還是沒能繼續下去。據了解,美軍研製的最後一款戰列艦是蒙大拿級戰列艦,從設計之初這款艦艇就被賦予了重要的意義,美方計劃打造一款巨型的艦艇,火炮口徑提高到406mm,長度方面達到了280m,同時在防護方面,這款艦艇的裝甲設備也進行了一定的提升。
  • 現代戰艦不用飛彈能不能打的過「依阿華」級戰列艦?
    ,體積小航速快,真正打起來二戰戰列艦首先非常難先敵發現先敵攻擊,二是戰列艦火力非常恐怖但是火控兩者不在一個檔次,拼運氣打中一兩發ap現在的艦艇幾乎沒什麼裝甲所以也是過穿,中he現在艦艇的倉段設計和損管也是扛得住的,接下來就是現代艦艇洗甲板的時刻了。
  • 3000噸「刺蝟戰列艦」有多猛?渾身插100門火炮,一次齊射1噸炮彈
    航母之前的海上霸主航空母艦成為海上霸主之前,戰列艦曾是當之無愧的王者,不過戰列艦之前,各國海軍先後使用過鐵甲艦、風帆戰列艦。英國是世界上最早發展風帆戰列艦的國家之一,其中勝利號絕對是英國海軍中的明星戰列艦,即便她只是一艘風帆戰艦。
  • 圖紙上的巨艦:排水量8萬噸,巨炮8門,日本超級大和戰列艦
    而在二戰爆發之前,日本海軍在發展思路上還是走「大炮巨艦」路線,儘管使用飛機為戰鬥力的航母也得到了重視,但這沒有影響日本發展大型戰列艦的決心。 在這樣的思路下,就有了大和號戰列艦這樣的怪物。 大和號是日本海軍最大的戰艦,滿載排水量超過7萬噸,比如今我國的山東號航母還大。其裝備了3座3聯裝460毫米艦炮,炮彈重量高達1.5噸,其威力比今天一般的反艦飛彈還要大,能夠擊破當時各國戰列艦的裝甲。
  • 戰列艦主炮最遠命中紀錄:厭戰、馬薩、沙恩誰是最強者
    1942年11月8日,盟軍發動登陸北非的「火炬行動」,當時法國讓·巴爾號戰列艦停留在卡薩布蘭卡,不過尚未完工,雖然此時的讓·巴爾號只有一座炮塔可以使用,但是四聯裝380毫米主炮火力還是很強大,在自己無法動彈的情況下,與美國麻薩諸塞號戰列艦展開炮戰,不過,停著不動的戰列艦顯然更容易中彈,讓·巴爾號被麻薩諸塞號戰列艦命中了5發406毫米主炮彈,直接坐沉船塢,最遠命中距離達到約28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