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堡是一種堅固而隱蔽的防禦工事。只要有充足的彈藥,幾個人就能遏制幾百人的進攻。二戰時期的日本軍隊,則是這種工事的狂熱愛好者。在內陸,在海邊,在島嶼,在各個軍事要點,在交通樞紐上,他們都建造大大小小的暗堡和碉堡。這些碉堡和暗堡易守難攻。
最著名的莫過於被稱為「戰列艦碉堡」,它讓與日本對戰的同盟國吃盡苦頭,尤其是美國的軍人受害其深。在一些記錄二戰的影視作品中,常常能夠看到這種碉堡作惡多端。為攻下一個碉堡,要損失許多戰士。最終會用炸彈炸毀,或偷偷潛入或者丟入手榴彈,或是神槍手狙擊碉堡內的機槍手,令其啞火。而最為有效的方式還是美軍所採用的火燒連營,使用噴火器來擊斃或重創碉堡內的士兵,收效治好。
在二戰中,美軍就曾用2萬升汽油火攻日軍「戰列艦碉堡」,使其成為人間煉獄。這個所謂碉堡的東西,其實是一座完全硬化的軍事化小島,小島長110米,寬44米,是完全混凝土製,外部還裝有鐵板裝甲,是無懼炮彈的堅硬工事。最為諷刺的是,這座令美軍頭疼不已,久攻不下的碉堡,正是他們自己建造的。在1942年美軍潰敗後被日軍所佔領改造。日軍在其頂上安裝了兩架M1909火炮炮塔,能擊沉靠近的一切戰列艦,就是這樣的一座易守難攻「不沉的戰列艦」,被美軍用2萬升汽油所摧毀。
起初美軍想用炮火優勢將其摧毀,一番狂轟濫炸後,碉堡卻依然堅挺。美軍驚嘆這個果然是美國製造,隨後又派使者談判,結果日本人遵崇武士道精神,非但不投降,還一刀斬殺了使者。美軍出於無奈只得採用火攻這樣的殘酷手段,利用油泵將2萬升汽油排進通風口,隨後引爆,將這座碉堡化為灰燼,碉堡內的200日軍也隨之灰飛煙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