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最難攻克的「戰列艦碉堡」,被美軍灌2萬升汽油變成人間煉獄

2020-12-23 使命高於一切

碉堡是一種堅固而隱蔽的防禦工事。只要有充足的彈藥,幾個人就能遏制幾百人的進攻。二戰時期的日本軍隊,則是這種工事的狂熱愛好者。在內陸,在海邊,在島嶼,在各個軍事要點,在交通樞紐上,他們都建造大大小小的暗堡和碉堡。這些碉堡和暗堡易守難攻。

最著名的莫過於被稱為「戰列艦碉堡」,它讓與日本對戰的同盟國吃盡苦頭,尤其是美國的軍人受害其深。在一些記錄二戰的影視作品中,常常能夠看到這種碉堡作惡多端。為攻下一個碉堡,要損失許多戰士。最終會用炸彈炸毀,或偷偷潛入或者丟入手榴彈,或是神槍手狙擊碉堡內的機槍手,令其啞火。而最為有效的方式還是美軍所採用的火燒連營,使用噴火器來擊斃或重創碉堡內的士兵,收效治好。

在二戰中,美軍就曾用2萬升汽油火攻日軍「戰列艦碉堡」,使其成為人間煉獄。這個所謂碉堡的東西,其實是一座完全硬化的軍事化小島,小島長110米,寬44米,是完全混凝土製,外部還裝有鐵板裝甲,是無懼炮彈的堅硬工事。最為諷刺的是,這座令美軍頭疼不已,久攻不下的碉堡,正是他們自己建造的。在1942年美軍潰敗後被日軍所佔領改造。日軍在其頂上安裝了兩架M1909火炮炮塔,能擊沉靠近的一切戰列艦,就是這樣的一座易守難攻「不沉的戰列艦」,被美軍用2萬升汽油所摧毀。

起初美軍想用炮火優勢將其摧毀,一番狂轟濫炸後,碉堡卻依然堅挺。美軍驚嘆這個果然是美國製造,隨後又派使者談判,結果日本人遵崇武士道精神,非但不投降,還一刀斬殺了使者。美軍出於無奈只得採用火攻這樣的殘酷手段,利用油泵將2萬升汽油排進通風口,隨後引爆,將這座碉堡化為灰燼,碉堡內的200日軍也隨之灰飛煙滅。

相關焦點

  • 二戰日本榛名號戰列艦雷伊泰灣海戰成為肉盾奇蹟般返回了日本港口
    3月才剛剛下水服役屬於二戰初期英國最先進戰列艦之一。1942年6月中途島戰役結束後,宣告著航母時代的來臨,榛名號戰列艦也正式從之前的主力戰艦變成了肉盾,去到哪就是只有被挨炸的份,中途島戰役期間,最大存在感就是救援了航母飛龍號的艦員,1943年的瓜島戰役期間,屢屢挨炸的榛名號戰列艦終於迎來發洩時候,榛名號戰列艦與金剛號組隊炮擊了美軍在瓜島上亨德森機場,其中榛名號發射了約490發的炮彈,島上日軍發電稱"勝過千門野炮
  • 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
    【話說軍世】二戰時代的戰列艦最然已經不再是決戰的主力艦,不過作為大炮巨艦的威風尤在,其艦員一般都在2000人左右,而二戰中,損失了絕大多數戰列艦的舊日本海軍,其戰列艦艦長一般都是什麼級別的軍官呢?而舊日本海軍的戰列艦同樣艦員眾多,比如說大和號戰列艦,這艘滿載排水量達7萬2810噸的軍艦,其艦員編制為2415人,在被美國海軍艦載機轟炸沉沒時,其艦長為賀幸作大佐,艦員全部陣亡。
  • 老當益壯:二戰中「爺爺」級戰艦火力硬拼,金剛級戰列艦
    二戰中火力硬拼吃大虧的金剛級戰列艦雖然金剛級戰列艦最終結局都很悲催,但是,在太平洋戰場早期,金剛級戰列艦利用當時戰爭局勢的優勢,還是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戰績,金剛級戰列艦共有四艘,分別是金剛號、比睿號、榛名號、霧島號。
  • 二戰結束後,剩下大量戰列艦炮彈,為何不改成航彈繼續使用?
    而且戰列艦上火炮的口徑是現代軍艦完全無法企及的,例如美國密蘇裡號戰列艦上就有3座406毫米(16英寸)三聯裝火炮,而當今美軍最先進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也僅有2座155毫米主炮。二戰後的密蘇裡號(下方)但是在二戰特別是冷戰之後,戰列艦就迅速的退出了舞臺,最長壽的密蘇裡號也在經歷多次現代化改進之後服役到了1995年,各國開始發展以巡洋艦、驅逐艦為主並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水面作戰力量。
  • 從二戰打到海灣戰爭,美國密蘇裡號戰列艦為何服役那麼久
    它的動力裝置由8座重油水管鍋爐和4組通用電氣電力式齒輪傳動型蒸汽輪機組成,總功率達到了15.6萬千瓦。在如此強大的動力下,密蘇裡號戰列艦擁有了世界戰列艦中最高的航速——33節。因二戰而生的密蘇裡號戰列艦,在裝甲防護和武器裝備上也是頂尖水平。密蘇裡號戰列艦最厚的裝甲,位於司令塔正面,達到了445毫米。
  • ​震撼·被遺忘的「煉獄」2: 二戰未被講述的「史詩」
    塞班島——西太平洋上的璀璨珍珠,從凱悅酒店陽臺望去,遠處海平線美國海軍第七艦隊補給艦依稀可見,提醒人們這裡是二戰活教科書。夕陽西下溫馨浪漫,晚霞如夢如幻,無法想像這裡曾硝煙瀰漫,被日軍射殺倒下的5000名美軍官兵的鮮血曾染紅這片沙灘。1944年6月6日,盟軍反攻歐洲的諾曼第戰役正式打響。與此同時,太平洋艦隊也拉開了馬裡亞納海戰的序幕。
  • 穿越二戰:大和級戰列艦和052D驅逐艦,誰更勝一籌?
    作為具備大口徑攻擊火力和強裝甲防護性能的水上艦艇,戰列艦曾經是海戰中的一款重要武器。在二戰結束之前,戰列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許多國家的主力艦型,可以執行遠洋作戰的任務。可是由於航母的發展,二戰之後這種艦艇逐漸被淘汰,美蘇兩國當時還有處在研製中的戰列艦項目,最後也還是沒能繼續下去。據了解,美軍研製的最後一款戰列艦是蒙大拿級戰列艦,從設計之初這款艦艇就被賦予了重要的意義,美方計劃打造一款巨型的艦艇,火炮口徑提高到406mm,長度方面達到了280m,同時在防護方面,這款艦艇的裝甲設備也進行了一定的提升。
  • 專門給對方「刷戰績」:日本戰列艦的四大「金剛」
    【話說軍世】在舊日本海軍挑起太平洋戰爭以前,舊日本海軍的主力戰列艦數量是當時世界海軍前列,偷襲珍珠港以後,又服役了戰列艦歷史上的超級戰艦:大和號,可謂一時風光無兩,而在此之前,舊日本海軍還擁有四艘金剛級戰列艦,不過這些戰艦都在二戰時被美軍「刷戰績」了。
  • 衣阿華級戰列艦:我才是終極戰列艦之王,奈何只有跑龍套的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拘泥於艦隊決戰思想的日本海軍建造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大和級戰列艦,那麼,美國海軍能與之相抗衡的應該是戰爭末期服役的衣阿華級戰列艦了。其實在二戰時,航母與飛機已是戰爭的主角,戰列艦幾乎已成跑龍套的配角,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時,美國對此衣阿華級戰列艦進行現代化的大改造,重新煥發青春氣息,甚至還投入到90世紀初的海灣戰爭。
  • 大艦巨炮時代巔峰之作:二戰十大戰列艦(上)
    戰列艦曾經是人類創造出的最龐大、最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長期佔據海權國家主力艦霸主地位。在其極盛時期——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唯一具備遠程打擊手段的戰略武器平臺,因此受到各海軍強國的重視。以下列舉二戰中戰力最為強勁的十一型戰列艦,以供網友賞鑑。
  • 超級戰列艦大和號:我曾經也想炮擊瓜島,撕碎一切美軍戰列艦
    9月上旬,瓜島的美軍以機場為中心迅速向外擴張,沒過多久,這裡就開始呈現航空消耗戰的跡象。為了取得爭奪戰的勝利,日本海軍面臨的最重要的課題是向陸軍及時補給人員、彈藥和糧食等。換言之,在美軍掌握大部分制空權的情況下,日本海軍不得不面對持續艱苦又危險的運輸任務。那麼,有沒有什麼可以暫時削弱美軍航空活動的方法呢?
  • 揭秘二戰日軍為何害怕「華盛頓」號戰列艦
    該條約的締造者對英 -德以及英-美-日之間的海軍競賽記憶猶新,他們希望能約束造成競賽升級的最明顯原因。美國對第一代「倫敦條約」戰列艦的設計是:搭載3座四聯裝炮塔,其上架有12門14英寸口徑大炮。這一令人生畏的火力配備可以媲美「五大」——即美國在該條約籤署前建造的最後五艘戰列艦。
  • 裝甲怪獸:四聯裝炮塔戰列艦
    上一期中,我們講過《排排坐:海軍史上戰列艦主炮塔數量排名》,擁有七座炮塔的戰列艦存在,而戰列艦的主炮塔最大只有四聯裝,建成的戰列艦主要有三種:法國敦刻爾克級戰列艦,擁有2座四聯裝主炮塔,都是330毫米火炮,且全部布置在了艦體前部;法國黎塞留級戰列艦,擁有2座四聯裝主炮塔,共計8門380毫米主炮,也是全部布置在了艦體前部,這樣的布置方式被認為後部火力缺失,不過法國人炮塔前置的布局
  • 二戰後航母稱霸海洋,衣阿華級戰列艦最終淪為博物館!
    1936年之後由於日本和德國積極備戰,美國於是也建造了2艘「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4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和4艘「衣阿華」級戰列艦,這3型10艘戰列艦就成為了美國二戰時期對地打擊和艦隊防空的主力艦艇。值得一提的是「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的2號艦「華盛頓」號戰列艦加裝了雷達,因此具備較強的夜戰能力,1942年11月14日夜間的「瓜島海戰」中「華盛頓」號戰列艦在失去隊友支援的情況下憑藉雷達幫助短時間內就讓「霧島」號戰列艦失去了戰鬥力最終只能選擇自沉,這也是二戰時期唯一一次同級別戰列艦對轟取得的戰果。
  • 史上最大戰列艦大和號,美軍僅僅損失十架戰機就將其命運終結
    1912年首次出航的鐵達尼號,其建造噸位和各項設施在當時都是最頂級的,被稱為「永不沉沒的船」和「夢幻之船」,卻在大西洋觸碰冰山釀造了史上最大的海難。誰會想到建造數年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會被美軍以損失十架飛機的代價擊沉呢?
  • 薩沙談:美軍飛機三小時擊沉超級戰列艦大和號
    1945年3月,美國人開始執行「冰山」戰役計劃,以美國陸軍步兵30萬主力,在強大海空軍掩護下,進攻日本本土外圍的最後一個屏障——琉球(衝繩)。此時的日本殘餘海軍已經根本無力阻擋擁有34艘航母,22艘戰列艦和其他各種共300艘艦隻的美國強大艦隊。
  • 詳解二戰日軍大和級戰列艦及其戰史
    最好的例證就是蘇裡高海戰中的西村艦隊,面對裝備有Mk-8型火控雷達的美第77特混艦隊的「西維吉尼亞」、"田納西"、「加利福尼亞號」戰列艦毫無招架之功,幾乎成為了美軍的靶子,性能低下的22型電探為發揮任何作用,根本無法發現美艦,日軍引以為傲的夜戰水平在先進科技的衝擊下不堪一擊。最具諷刺的是,日本甚至在1939年就開發出來了共振腔磁控管,比英國人還要早。
  • 二戰結束後,日本戰列艦長門號遭受了兩枚原子彈的轟炸
    歷史上最突出的偶然的機遇是赫赫名人、偉大人物的間歇出現。1920年,舊日本帝國海軍在軍費已經佔國家總預算1/4的情況下,提出未來要建設所謂的"第八艦隊",即到1927年擁有8艘戰列艦和8艘戰列巡洋艦,艦齡不到8年。長門浩"長門級"戰列艦首艦"長門"號是日本人勒緊褲腰帶下水的"八八艦隊"首艦。
  • 二戰日本真正意義上永不沉沒戰列艦長門號戰列艦
    而當時日本海軍除在秘密建造的兩艘大和級戰列艦之外,已經有兩艘超級戰列艦在1920年就已經建造成功服役於日本海軍,這就是當時引起美國和英國為之震撼的日本長門級戰列艦,日本長門級戰列艦,是日本步入工業化強國之後一個標誌性產物,當時各國海軍普遍戰列艦主炮都是在360毫米左右,而日本長門級戰列艦卻第一次將410毫米主炮安裝在戰艦艦體之上,成為當時主炮口徑最大的戰列艦,
  • 英軍3萬6000噸戰列艦「以大欺小」:3分鐘擊沉重巡洋艦
    【話說軍世】在艦炮當道的時代,在除去航空母艦以外的海軍水面艦艇戰鬥力排行中,戰列艦作為主力艦,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把交椅」,面對戰列艦巡洋艦和重巡洋艦,不論是火力還是裝甲防護,都更高一籌,在二戰中,英軍3萬6000噸戰列艦曾經「以大欺小」,僅用了3分鐘,就用主炮擊沉了義大利2艘重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