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發明了比特幣?這對比特幣狂熱者來說,一直都是一個謎。我們所知道的是創造比特幣的人叫做Satoshi Nakamoto,但是這個「日本」人從來沒有主動承認過:美國《新聞周刊》的兩位撰稿人,曝光了比特幣發明人的真實身份——居住在美國加州的中本聰,許多媒體封堵到了中本聰的家中,但是他否認和比特幣有任何關係,「不知道比特幣的一切東西」。
今天澳大利亞的企業家Craig Wright對媒體公布他是比特幣的主要創始人,並且寫出了比特幣早期發展時期使用的加密信息。
大家想像中的比特幣創始人↓↓↓
現實中的比特幣創始人↓↓↓
對於 Craig Wright 這個外界十分陌生的人來說,想證明自己是比特幣的創造者就必須拿出可信的證據。BBC 在報導中聲稱 Craig Wright 提供了一些技術方面的證據來表明他就是比特幣的創造者。此外,比特幣社區的一些著名成員也證實了 Craig Wright 的聲明。如果你知道,Craig Wright 被 GIAC(全球信息安全認證)和 ISACA(信息系統審計與控制協會)授予 40 多項專業資格認證,並且擁有昆士蘭大學、查爾斯特大學、英國諾森比亞大學、塞恩斯理工學院、紐卡斯爾大學和倫敦大學的多個學位,應該就不會懷疑他能發明出比特幣這種新奇東西了。
在接受BBC的採訪時,Wright使用了他在比特幣開發初期時所設置的密匙,進行了電子署名解鎖。這一密匙能打開那眾所周知的,由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所創造出,或者說是「挖出」的那箱被封鎖的比特幣。
Wright在向BBC展示時,說道:「這些是我在2009年一月份向哈爾·芬尼(Hal Finney)所發送的10枚比特幣,也是比特幣歷史上的第一次交易。」
然而,發明者坦白之後,事情並沒有結束,在這些報導發布後,澳大利亞警方很快就突襲了Wright 的住宅。澳大利亞稅務局官方宣稱,他們之所以要突襲Wright 的府邸,主要是出於一項長期針對賴Wright 稅方面問題的調查所作出的決定,而不涉及比特幣問題。
澳大利亞聯邦警察在搜索Wright 在雪梨的家中後,走在車道上
知名遊戲平臺Steam是眾多支持比特幣付款的網站中的一家
當被問及對警方這場突襲的感受時,Wright 表示他將全力配合澳大利亞稅務局的工作。「我們僱傭了專業的律師,來同警方商討我究竟要交多少稅。」
自去年12月份媒體曝光他之後,越來越多的記者和粉絲就開始對Wright 和他認識的人進行「人肉」。
「許多看似煞有其事的爆料都是杜撰的,我不希望這些報導會傷害到我在意的人,我不想讓他們受到這件事的牽連。」「我之前沒有公開我的身份主要是因為我不想這麼幹,而不是因為它是我的選擇。」Wright表示,他並沒有任何想做「比特幣領袖」的想法。
「如果能重來,我肯定不會這麼幹。我想去工作,繼續做我想做的事情。我不渴求金錢,也不在意名譽,更不願被人愛戴,我只想一個人靜靜。」Wright 嘆惜道。
2009年2月11日晚上10點27分,一個名叫中本聰的人,在P2P基金會網站上發帖,稱自己開發出了一個叫作比特幣的開源P2P(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它完全去中心化,沒有中央伺服器或者託管方,所有一切都是基於參與者。
由此中本聰發明了比特幣,並且在一篇論文裡詳細闡述了比特幣系統原理。簡單地說,比特幣是由一套密碼編碼通過複雜算法生成;任何人都可以下載並運行比特幣軟體而參與鑄造(也叫挖礦)。這樣一來,比特幣就成了一種去中心化的點對點電子貨幣,鑄幣權下放給個人,而且總量一定,可以避免因通貨膨脹而貶值。
說白了,比特幣與騰訊Q幣、網遊裡邊的遊戲幣一樣,都是一種虛擬的電子貨幣。但是比特幣區別於Q幣遊戲幣的地方在於,比特幣不用誰來發放,總量也是固定的。
比特幣作為一種支付方式,已經被零售和服務業廣泛地接受了。大到國際貨幣轉帳,小到電腦病毒偷錢,比特幣幾乎活躍在我們網際網路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目前,流通中的比特幣大約有1550萬枚,每枚價值約449美元(約合2906.7元人民幣),而「中本聰」作為比特幣的創始人,一直被外界認為持有將近100萬枚比特幣,若是將這些比特幣都換算成現金的話,他的個人淨資產將高達4.5億美元(約合29.1億元人民幣)。
(來源於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