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地下書街開幕,全臺十大人氣書店你去過幾家?

2021-02-07 臺灣那些事兒

    「如果沒有誠品,臺北還是城市,但少了文化,也少了一份驕傲……」

    昨日下午,臺北市長柯文哲在出席誠品地下書街開幕記者會時,感性地向上個月過世的誠品創辦人吳清友致敬。當天正式開幕的「誠品R79」,是臺灣最長且最具文藝氣息的地下書街,也是吳清友生前的最後一個作品。「我認為誠品在中山地下書街,有時候先要忘掉賣書這件事,與其談賣書、買書或是談閱讀,更希望可以利用這個大平臺,展現臺灣的人文關懷。」在吳清友留下的最後文字裡,他給出了這樣的期許。





    從7月15日試營運,到8月7日正式開幕,「誠品R79」其實是臺北市中山地下書街的改造成果,也是誠品在島內的一次全新嘗試。


    中山地下書街,其實是連接中山跟雙連這兩個臺北捷運(即地鐵)站的地下通道,全長815米,十年前被改造成一條書街,是臺北相當知名的平民書街。除供民眾通行外,通道兩側也設有108個店鋪,其中29個被限定只能供給書店或文創產業,每月每坪(約3.3平方米)僅需要877元(新臺幣,下同)的優惠租金,而其他店鋪每坪的月租高達2500元。不過,因為規劃雜亂,環境不佳,這條書街也成為臺北少數人流量不多的地下街,近年來淪為「書籍清倉賣場」,活得十分掙扎。作為這條街的擁有者,臺北捷運公司則每年少掉1200萬元的租金收入。


    在今年租約到期後,臺北捷運公司決定重新招標,租約對象不再限定於書店,希望讓中山地下書街成為類似誠品書店那樣的複合式文創商場,並將月租調高為每坪2500元。而誠品集團毫無懸念得標之後,也曾被質疑為「定向操作」。




    舊的中山地下書街,於3月31日正式吹響熄燈號。僅僅過了75天,誠品就拿出了自己的作品——「誠品R79」。


    誠品通路企劃處經理林萱穎告訴導報駐臺記者,這個命名,特別取用了此處捷運站兩個出口編號R7、R9,希望邀請讀者從R7到R9,展開一次文化與閱讀的探索。誠品以「地下·閱讀·豐聚落」作為全店定位,期待讀者徜徉書街時可以能如同「豐」的筆畫一般,用閱讀串聯起附近一縱三橫的街區文藝氣息,希望打造全然不同的書街概念。


    這條全長近300米的書街呈南北走向,以類似「排檔」的概念打造聯排書店,書街的西側是各式文創商品店,東側則是連綿不絕的書街,藉由透明的落地窗與拱門設計,串連起每一個不同主題書區,甚至打破誠品過去習慣使用的木色系暖色調,改用飽和感十足的繽紛色系。為呈現書街街廓的特色,「誠品R79」書籍陳設以專館或主題區形式呈現,如同一間間街道旁的書店。


    將近200座靠牆延伸的書櫃,提供6萬種15萬本書籍售賣,有全臺誠品最豐富的中外詩集及人文社科書籍,也有倡導體驗式閱讀的「獨立出版聯盟」與多元出版的「大學出版聯盟」等5個獨家主題書展與專區,展現書街多元個性。「舊書穀倉」為歷年來首度將特價的書籍設為常設舊書區;首度推出的「地下閱讀職人選」,則號召21位誠品職業閱讀人為讀者推薦鍾愛好書。


    從試營運期間就常常來這裡夜讀的林先生表示,以前陪太太逛街也會常常走過這裡,但昏暗雜亂的環境很難留得住人。這樣改造之後,有設計感,也有書香氛圍,真的很吸引人,「誠品沒有讓愛書人失望」。




    「誠品R79」,是誠品第一次嘗試書街模式,卻也成為吳清友最後的代表作。


    在昨天的開幕式上,現任誠品董事長吳旻潔致詞時提到,父親(吳清友)7月3日還親自視察了改造中的地下書街,書街跳脫誠品清一色木色主視覺,選擇不同主題區的繽紛裝潢色調,就是吳清友的選擇。比如堅持在放置童書的「頑童學堂」使用黃色,「那個黃色要像旭日初升,讓小朋友可以感染到」。


    這條書街對誠品來說,不算特別大的案子。但堅持「城市美學」的吳清友,卻從規劃、施工到設計都親自參與,預算也從2200萬元,一路追加到4500萬元。吳旻潔說,父親當時在視察時特別提到,「你們要記得,這裡(地下書街)要成為時間的長河、文學的長河」。


    吳清友最終沒有來得及為這個親自操刀的作品剪彩,但「誠品 R79」推出後的反響卻足夠他欣慰:試營運的23天裡,這條書街先後吸引了超過50萬人次遊逛。


    吳旻潔昨天還特別分享了吳清友對這條地下書街的「初心傳遞」,「關於經營地下書街,誠品必須要思考它的公共性。形形色色的民眾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即使再匆忙,總要花5分鐘走完這條地下街,所以我們非常珍惜有緣路過中山地下書街的人們,在他們經過生命的當下,誠品能提供什麼,是否可讓5分鐘變成半小時、一小時,甚至專程來訪……我認為誠品在中山地下書街,有時候先要忘掉賣書這件事,相信有很多方式,可以在誠品這個大平臺,展現臺灣的人文關懷。以誠品的概念,無論透過視覺、閱讀、情境、氛圍、燈光裝置,中山地下書街可以是一個人文的diary(日記)……」


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劉強/文




除了誠品、金石堂、蔦屋書店外,臺灣到底還有什麼人氣書店值得一一造訪呢



   雖然利用電子通路買書已很普遍,但假日(或是深夜)到書店打卡,可是個很潮的文青休閒活動唷!

   想知道哪一間書店是臺灣網友心中首選必踩點的書店,不管是連鎖書店還是獨立書店,甚至是二手書店,今天就讓DailyVew網路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為大家把全臺知名書店一手網羅!






位於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臺大商圈的伊聖詩私房書櫃隱身在巷弄間,屋簷上有綠葉垂下,庭院中還有一棵大樹聳立,眼睛不利的人經過還以為只是一般民宅呢。


而事實上,伊聖詩私房書櫃是書店也是餐廳,店內有一角為小書房,書柜上的書都可以拿來翻閱,喜歡再買,餐點主打小農在地食材,雖然價格不是超平民,但慵懶的午後想找個地方躲起來,這倒是個好去處,附帶一提,這裡的服務人員都超溫柔,讓人感覺一點壓力也沒有。

  





地處臺中市勤美生活圈的新手書店開幕近四年,雖然時間不長,但是起初主打店藏僅100本書,被網友嘲笑「我家的書都比你多」,使得網路知名度大開,加上老闆鄭宇庭本人除了是老師也是真文青,只挑自己喜歡的書,許多人到店裡除了找書,更是為了慕名而來,想找老闆聊聊天的!

  





晴耕雨讀小書院位於桃園市平鎮區,去過的人都會為書院外一大片花花草草而讚嘆,書院前還有一排庭院可讓讀書人看著綠地享受閱讀樂趣。而晴耕雨讀小書院部分建築物是由廢棄的卡拉ok改建,不定時會舉辦讀書會、新書發表會,且茶點也很吸引人,貝果跟仙草茶算是招牌之一,吃過的都說贊!






位於臺東市的晃晃二手書店除了是二手書店,也是民宿,不僅常常舉辦二手書換住宿的活動,更是動物友善店家,老闆把收入的一成用來救助社區街貓,店內有書、有貓、有卡片、有咖啡,堪稱許多人心中的夢幻書店!

  





發跡於政治大學校園內的政大書城,全盛時期在臺大、師大以及高雄都有展店,每天人潮不斷,種類多、又便宜,是許多學子的心頭好。


但因為網路購物盛行,政大書城2016年起宣布全面退出北臺灣市場,只保留臺南店、高雄店,並且把資金都移往花蓮,蓋出5層樓的大書城,讓北部許多民眾覺得惋惜。





位於高雄的三餘書店,想要進到書店可得花一點功夫,外面的紅色大門不是真正的大門,穿過紅色大門後,看到庭院後,才是三餘書店真正的大門,但打開民宅大門後,得要經過一個急轉彎才能看到書店本尊。


而三餘書店也是食堂,一樓是書店、二樓是食堂,三樓則是作為講座或讀書會使用,食堂有提供熱食、茶點,而這邊的熱食可一點也不馬虎,色香味一應俱全唷。

  





若水堂目前在全臺灣共有5間門市,而它賣的可不是一般的書籍,它可是一家全簡體字的書店,如果在本土書店有找不到的簡體書,不妨來這裡看看,說不定會有意外的驚喜。

  




蔦屋書店在日本被譽為最美書店,更是被評為世界前20名美麗書店,蔦屋書店在日本各地都有據點,且都邀請建築大師打造,走進書店有種成為文青的優越感。


開幕半年多,會員數已經突破萬人,簡直是在網路購物盛行的世代中的另一項奇蹟;目前除了在臺北的統一時代百貨設點,近期也預計在臺中開立分店。






成立24個年頭的金石堂前身是金石文化廣場,是臺灣數一數二的連鎖書店,在臺灣有64家分店、在加拿大則有2家海外分店,為複合式書店,不僅提供多元化書籍,也販售票卷、原文影音,臺灣隨處可見。此外,金石堂的網路書店也首創三小時網路下單配送的便利,成為許多網友買書首選!

  





1989年,誠品書店的創立,不只改變了你我的生活型態,同時也創造了另一種的生活態度。首創24小時書店,更被CNN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之一,總店敦南誠品全年無休的營業時間,成為臺北夜貓子晚上想當文青的好去處,且店內結合各式各樣風格文具,到誠品購物也漸漸的成為一個時尚的象徵!



綜合臺灣中時電子報、網絡溫度計報導

編輯:海峽導報臺海中心陳成沛

最權威的「呆丸」君,臺灣的事兒全都懂!畫風隨時切換,您請隨意迷戀。



相關焦點

  • 吳清友遺作"誠品R79"正式開業 :打造臺灣最長且最具文藝氣息的地下書街
    去過臺灣旅遊的人,不一定人人都知道吳清友這個名字,但絕大部分人一定都知道24小時的誠品書店,因為這裡是訪臺遊客必去的「景點」之一。舊的中山地下書街,於3月31日正式吹響熄燈號。僅僅過了75天,誠品就拿出了自己的作品——「誠品R79」。
  • 第一家誠品書店要關門了,還有這7家世界最美書店你一定要去
    2019.10.22,單向街書店愛琴海店宣布撤店倒計時,撤店時間,2019年12月31日2019.11.04,讀庫貼出緊急甩賣通知,因順義庫房要緊急搬遷,朋友圈掀起一陣買書狂潮2019.11.05,老書蟲北京三裡屯店宣布關門,儘管盡了最大努力,但續租請求最終未能獲得批准2019.11.14,臺北誠品敦南店宣布,由於租約到期,將於2020年5月31
  • 去臺北,不能不去的18所書店和兩條書街 他視野
    今天的內容是臺北的獨立書店,由T貓T整理撰寫。T貓T在去臺北旅行的時候,把目標鎖定在了書店上,6天一共參觀了21家書店,兩條書街和一家圖書館。看完以下圖文,你一定會和我一樣驚嘆臺北書店數量之多,種類之多樣,並悄悄下定臺北書店一遊的願望。
  • 南京與蘇州,先鋒書店與誠品書店,誰更勝一籌?
    這幾天氣溫迅速上升,著實讓一部分不想邁開外出的步伐。如果外面太熱,那就找個清涼的地方歇歇腳,為自己的心裡去去火吧。如果你在南京,先鋒書店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你在蘇州,或許誠品書店也是個絕佳的去處。小編的五一假期已經畫上了句號,這次去南京感受了一趟文藝之旅。先鋒書店——這次給我印象最深的地方,讓我聯想起之前去過的蘇州誠品書店。
  • 全網最全的誠品書店文案全收集
    讀完誠品的文案,音樂、電影、旅行、文學等畫面感與書香氣縈繞腦海揮之不去。如果你是文案,相信你已經讀過下面這些作品,如果你是文案愛好者,那絕對不能錯過這篇推文。這次我們一口氣找全了誠品書店的文案,讓你一次看花眼,另外,在文末我們還安排了一點小福利,別錯過!
  • 為了『誠品書店』,你值得再去一次臺灣
    ▼背上行囊,出發去一個陌生的遠方,感受另一種風景;午後的陽光下,捧一本詩集,體會書中的喜與憂。路上的「動」與書中的「靜」,是旅行的兩種形態,當兩種形態合二為一的時候,我們稱之為——生活。誠品書店自1989年在臺北成立以來,到目前為止,在全球已開設60家分店,其中最大的信義旗艦店擁有45000平方米的龐大面積,每年吸引超過1200萬人次到訪,成為了臺北的文化地標。或許你會問,為什麼一家書店可以做到如此?
  • 大陸首家誠品書店11.29開業 南京也有9家文藝書店
    負一樓因挑空設計而形成的B1F中庭廣場是整棟建築的腹地,也是誠品生活蘇州的人氣聚集地,眾多主題餐廳聚集在周圍。包括齊聚蘇州傳統工藝品與衍生出來的文創品的誠品生活採集。2、3樓誠品書店蘇州誠品書店橫跨2、3樓,佔地近13000平米,分為中外文學、人文社科、藝術設計、生活風格、趨勢學習五大書區;藏書豐富,將陳列約15萬種,多達50萬冊來自世界各地2千多家出版社的中外文圖書。
  • 書店地圖:帶你逛99家特色書店!
    整理了全臺灣99家書店,期中有51家是去過的,48家是搜集在地圖上等待去探尋的。在臺四月,一共去了10家誠品書店,它們分別是:站前地下街店、中山地下書街、敦南店、松菸店、信義店、臺大店、西門店、美麗華店、士林店、高雄駁二店。其中有9家開在臺北,1家在高雄。
  • 臺北誠品書店敦南店即將關閉,實體書店今年怎麼了?
    臺灣光復後,「臺灣書記株式會社」改名為「臺灣書店」是全臺灣第一家書店。此後大小書店、出版社都開始匯聚至此。到1949年,國民黨敗退到臺灣,幾家大型出版社和書店也隨之來到臺灣,包括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等等,這些書店紛紛落地在重慶南路。重慶南路一時之間成為臺灣的出版重地。 而且比較難得的是,當時在重慶南路的每家書店幾乎都各有特色。
  • 5萬人送別第一家誠品書店後,深圳誠品也快離開了?
    5萬人來到現場,於大雨中送別這家陪伴了 30年的書店,也是第一家24小時營業的書店。自1989年第一家誠品書店誕生,1999年首次24小時不打烊以來,這裡的燈光就不曾熄滅。11000多天,超過18萬個小時,誠品敦南店,伴隨了臺北愛書人們,無數個幸福的白天和夜晚。
  • 誠品書店大陸首家旗艦店亮相,遠遠不止一家書店!
    「誠品書店」位於空間內的二、三樓,這裡擁有15萬種、50萬冊的各類圖書,包括了10萬種簡體書、4萬種繁體書,以及1萬種左右的進口書。而臺版書的相關業務將委託給國際圖書進出口公司,書的種類將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
  • 臺北:你愛的那家獨立書店關門了 | 書店新裂變
    他倒不是典型的文青,不特別偏愛誠品書店的模式和理念。於是在他的建議下,我和朋友們在捷運雙連站下了車。從這裡開始的地下街連接了3個捷運車站:雙連——中山——臺北車站。其中有一段是著名的「中山地下書街」。整個地下街是一個綜合商區,以不同功用分段,風格雜糅。
  • 臺北著名24小時書店誠品敦南店即將關閉,實體書店今年怎麼了
    六十年代中到七十年代初,牯嶺街舊書攤一派繁榮昌盛。想偶遇文化名人,去那裡就對了。比如你可以經常看到陳映真,李敖等在附近晃晃悠悠。李敖還特別喜歡砍價,依李敖的口才,砍價不在話下。或者其實換過來想想,他的好口才,可能就是那時候砍價練出來的。至於重慶南路書店街的名聲,也是從日據時代散播開來。據資料記載,當時重慶南路名為「本町通」,日本人在這裡設立「臺灣書籍株式會社」出版日文中小學教科書和參考書。
  • 誠品書店:被《時代》評選為亞洲最佳的書店
    文化風景誠品書店已經成為臺灣的文化景點,許多國際旅人去臺灣為的只是去一趟誠品。在誠品敦南店經常可以聽到廣東話在空氣中飄蕩;前新加坡都市發展局局長劉太格,每到臺北就到誠品買書;臺灣觀光局在香港的電視廣告,還加插了誠品書店的片斷。
  • 網上最全|誠品書店承包了經典華語書店廣告(適合收藏)
    我翻了誠品書店的官網、微博,沒有找到新出的值得分享的文案,也許是疏於集結,我相信籤售活動、新書介紹等零星海報中還是藏有好文案的,如果你拍到了,不妨分享出來,那不啻為驚喜。在誠品書店官網,有很多作家名人寄語,只有這一張,說出了很大部分書蟲的心聲:對很多旅人來說,誠品書店成了去臺灣的一個理由(蘇州店開了後還是嗎?)。
  • 書店地圖:逛了51家書店,還有48家列入了待探清單
    整理了全臺灣99家書店,期中有51家是我去過的,48家是我搜集在地圖上等待去探尋的,而在這51家裡,其中43家都在臺北,餘下的8家是在別處。 在臺四月,我一共去了10家誠品書店,它們分別是:站前地下街店、中山地下書街、敦南店、松菸店、信義店、臺大店、西門店、美麗華店、士林店、高雄駁二店。其中有9家開在臺北,1家在高雄。誠品書店幾乎已經融入了所有臺北人的生活,儘管仍沒有像便利店和捷運站那樣普遍,卻已經佔據了臺北的各個角落。
  • 【產經】臺灣誠品書店是否可以破解大陸民營書店的「關門」結局?
    我還聽說,這裡可容納30餘萬種100萬餘冊書籍。看看周圍或坐或躺在地上的人群,再拿起一本書,我相信任何一個人都會很享受在這裡閱讀的感覺。信義店是有特色的。在其日文書店,全白色系的風格像極了人們印象中日本人細膩、典雅的姿態。在食譜書區,一群人在金屬材質的廚房料理臺邊舉行美食與食譜書籍分享活動。在生活閒暇區,你甚至還可以邊看佔星書、邊翻天文科普書籍,好不愜意。
  • 我為書店狂,南京、臺北、蘇州、杭州……記那些年去過的一些書店
    來自日本的最大連鎖書店——蔦屋書店這些年,從南到北去過不少城市,逛過幾個有特色的書店。今天一起來回顧一下,看有沒有你也曾去過或喜歡的。我通常去閒逛的模式是,先去街對面的「藤原不二」吃頓美味的日料,然後到先鋒書店消消食,順便帶回一些精神食糧。
  • 誠品為什麼這麼火?光是文案就甩其他書店幾條街
    11月29日,誠品書店在大陸的首家旗艦店"誠品生活蘇州"開幕了,有人戲稱"內地苦等八年,終於等來了第一家誠品","去蘇州又多了一個理由"。這家被譽為"臺灣文化地標"的書店為何能吸引這麼多人。梅花網小編找到了誠品這些年精彩的文案,從這些"誠品特色"的文案中,我們或許能明白它的魅力所在。
  • 堅持了21年18萬小時不打烊的誠品書店,關門了
    有別於一般的書店,誠品書店帶著原創的理念,把生活也結合了進來,走進誠品書店,能看到的不光是書,還有誠品所打造出來的生活方式,這正是誠品的魅力所在。"必須去的書店""每一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書的地方""值得慢慢品味""夜深人靜時的寓所""如果你喜歡咖啡館和書籍,就應該來這裡"這些是去過的人在網上給予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