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友遺作"誠品R79"正式開業 :打造臺灣最長且最具文藝氣息的地下書街

2021-02-07 川越海峽

近日來的朋友圈,很多人都在表達對一個臺灣人突然離世的震驚與哀思,這個人就是臺灣誠品書店創辦人、董事長吳清友先生

7月18日晚,吳先生在位於臺北市的辦公室裡突然昏厥,後經搶救仍回天乏術,享年67歲。

有臺灣媒體打出這樣的標題:

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在寫字。 

去過臺灣旅遊的人,不一定人人都知道吳清友這個名字,但絕大部分人一定都知道24小時的誠品書店,因為這裡是訪臺遊客必去的「景點」之一。能把一家書店打造成「旅遊景點」,全中國恐怕也只有誠品做到了。

如果沒有誠品,臺北還是城市,但少了文化,也少了一份驕傲……

8月7日下午,臺北市長柯文哲在出席誠品地下書街開幕記者會時,感性地向上個月過世的誠品創辦人吳清友致敬。

這個獨樹一幟的書店,由吳清友於1989年創辦,通過閱讀推廣、文化策展、藝文講座等複合經營模式,成功經營出特殊的「誠品書店文化」。在臺灣,它擁有多個「名號」——著名的文化產業坐標、人們精神寄託的存在、知識分子的朝聖之地,它甚至還在臺灣民眾心中扮演著社會調和劑的角色,簡直就是一種有著無限可能性的神一般的存在。

吳清友說:虧損15年的誠品書店不是商學院的好案例,卻是我對生命的一種創作和探索。吳先生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有過3次大手術的經歷,1988年第一次開胸手術後,他「深覺自己的渺小、生命的無常,想追尋一處能讓身心安頓、心靈停泊所在,將活了38年的生命歸零,創辦誠品,人生重新啟程。」

當天正式開幕的「誠品R79」是臺灣最長且最具文藝氣息的地下書街,也是吳清友生前的最後一個作品。

「我認為誠品在中山地下書街,有時候先要忘掉賣書這件事,與其談賣書、買書或是談閱讀,更希望可以利用這個大平臺,展現臺灣的人文關懷。」

——在吳清友最後的文字裡,他給出了如此期許。

從7月15日試營運,到8月7日正式開幕,「誠品R79」其實是臺北市中山地下書街的改造成果,也是誠品在島內的一次全新嘗試。

中山地下書街,其實是連接中山跟雙連這兩個臺北捷運(即地鐵)站的地下通道,全長815米,十年前被改造成一條書街,是臺北相當知名的平民書街。因為規劃雜亂,環境不佳,這條書街也成為臺北少數人流量不多的地下街,近年來淪為「書籍清倉賣場」,活得十分掙扎。

在今年租約到期後,作為這條街的擁有者,臺北捷運公司決定重新招標,租約對象不再限定於書店,希望讓中山地下書街成為類似誠品書店那樣的複合式文創商場,而誠品集團也毫無懸念得標。

舊的中山地下書街,於3月31日正式吹響熄燈號。僅僅過了75天,誠品就拿出了自己的作品——「誠品R79」。

誠品通路企劃處經理林萱穎表示,這個命名,特別取用了此處捷運站兩個出口編號R7、R9,希望邀請讀者從R7到R9,展開一次文化與閱讀的探索。誠品以「地下•閱讀•豐聚落」作為全店定位,期待讀者徜徉書街時可以能如同「豐」的筆畫一般,用閱讀串聯起附近一縱三橫的街區文藝氣息,希望打造全然不同的書街概念。

 

早在創辦誠品後,吳清友就說過:

我相信每個生命都在尋找自己跟家鄉、跟土地、跟親情的連接。從小,父親寫的「誠」字就貼在吳家的牆上、書桌上;「品」字則是一份專業的素養、一份嚴謹的選擇,「取名『誠品』是我們對美好社會的一種實踐理想。」

誠品的終極關懷是人、生命、閱讀

在這裡,顧客能夠得到最充分的尊重

 

這條全長近300米書街的設計,毫無疑問,也從始至終貫徹了吳老的思想。書街呈南北走向,以類似「排檔」的概念打造聯排書店,書街的西側是各式文創商品店,東側則是連綿不絕的書街,藉由透明的落地窗與拱門設計,串連起每一個不同主題書區,甚至打破誠品過去習慣使用的木色系暖色調,改用飽和感十足的繽紛色系。為呈現書街街廓的特色,「誠品R79」書籍陳設以專館或主題區形式呈現,如同一間間街道旁的書店。

將近200座靠牆延伸的書櫃,提供6萬種15萬本書籍售賣,有全臺誠品最豐富的中外詩集及人文社科書籍,也有倡導體驗式閱讀的「獨立出版聯盟」與多元出版的「大學出版聯盟」等5個獨家主題書展與專區,展現書街多元個性。「舊書穀倉」為歷年來首度將特價的書籍設為常設舊書區;首度推出的「地下閱讀職人選」,則號召21位誠品職業閱讀人為讀者推薦鍾愛好書。

從試營運期間就常常來這裡夜讀的林先生表示,以前陪太太逛街也會常常走過這裡,但昏暗雜亂的環境很難留得住人。這樣改造之後,有設計感,也有書香氛圍,真的很吸引人,「誠品沒有讓愛書人失望」。

「誠品R79」,是誠品第一次嘗試書街模式,卻也成為吳清友最後的代表作。

在7日的開幕式上,現任誠品董事長吳旻潔致詞時提到,父親(吳清友)7月3日還親自視察了改造中的地下書街,書街跳脫誠品清一色木色主視覺,選擇不同主題區的繽紛裝潢色調,就是吳清友的選擇。比如堅持在放置童書的「頑童學堂」使用黃色,「那個黃色要像旭日初升,讓小朋友可以感染到」。

這條書街對誠品來說,不算特別大的案子。但堅持「城市美學」的吳清友,卻從規劃、施工到設計都親自參與,預算也從2200萬元,一路追加到4500萬元。

吳旻潔說,父親當時在視察時特別提到,「你們要記得,這裡(地下書街)要成為時間的長河、文學的長河」。

所以,這是一個深愛臺灣的人,這是一個既有「誠」又有「品」的人。他最初的心念單純,只是一個自覺生命因閱讀而不再失落的個體,想要窮盡己力,為生長的這塊土地播下人文、藝術、創意融入生活的種子。他以自己的誠品書店,精進了自己,分享了他人。

吳清友最終沒有來得及為這個親自操刀的作品剪彩,但「誠品 R79」推出後的反響卻足夠他欣慰:試營運的23天裡,這條書街先後吸引了超過50萬人次遊逛。


財物有時盡

「誠」字卻可受用終生

毫無疑問,吳清友是一位值得尊重的人。先生雖然已逝,但承載著其人文精神的誠品書店,卻在繁鬧的都市中為我們留存著一塊讓心靈得以放鬆的「城市客廳」。

誠品書店原本是我生命裡的偶然,但現在它卻成了我生命裡的必修,或者說是我的最愛。他因誠品充實了生命,過程中,有浪漫、有現實、有美好、也有苦澀、有天真、但也帶來覺知的驚喜。——吳清友

綜合 | 中國臺灣網 海峽導報

相關焦點

  • 誠品地下書街開幕,全臺十大人氣書店你去過幾家?
    「如果沒有誠品,臺北還是城市,但少了文化,也少了一份驕傲……」    昨日下午,臺北市長柯文哲在出席誠品地下書街開幕記者會時,感性地向上個月過世的誠品創辦人吳清友致敬。當天正式開幕的「誠品R79」,是臺灣最長且最具文藝氣息的地下書街,也是吳清友生前的最後一個作品。
  • 吳清友的誠品生活:從文藝書店到地產商場的跨界
    吳清友 你可能不認識吳清友,但常去臺灣旅行的朋友一定知道他的誠品書店。 誠品書店,1989年在臺北創立,至今已在臺灣、香港及大陸開了49家。蘇州誠品書店開業當天遊人如織 誠品一開始就不只專營書店,只不過在其業務中,誠品書店這個名號最為響亮:它不僅是文藝青年拍照「打卡」的聖地,也是實體書店轉型升級過程中參觀、學習的對象。
  • 至此,蘇州誠品成了吳清友在內地的絕唱
    他們認為,將誠品引入蘇州,對蘇州的城市和市民、包括推廣閱讀,應該是一件好事情。更何況誠品不光是閱讀,誠品每年舉辦的幾百場活動,音樂、藝術、展覽,甚至旅遊、烹調、為兒童說故事,遠遠超過了閱讀本身。同時,蘇州金雞湖畔是很美的地方,具有自然氣息,與誠品的人文氣息十分契合,自然與人文相結合,我把它看作是『書勝良緣』。」
  • 20170724 吳清友先生走了,但誠品書店永遠活著
    如今,誠品書店已經成為獨具一格的文化創意產業領導品牌,並有了五十多家分店。過去30年,吳清友打造了華人世界的書店傳奇,誠品年營收超40億人民幣,成為了亞洲最大的書店,還獲得了臺灣和國際的許多獎項。二、吳清友先生與誠品書店1、用30年做一件賠錢的事,15年虧損創立誠品的吳清友出生於臺南縣將軍鄉最西邊的貧窮漁村馬沙溝,在30多歲時因炒樓而大賺一筆。吳清友先生患有先天性心臟病,38歲時的那次病發,促使他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開書店。
  • 誠品書店:被《時代》評選為亞洲最佳的書店
    書店與社會的脈動緊密結合,持續邀請文化創意界與學術界人士參與講堂、展覽、座談、出版等各項文化活動,更積極與國際策展團隊、藝術家、出版界交流合作,開創出獨具人文創意且具執行績效的經營策略,成為亞洲地區最具指標意義的文化企業之一。
  • 誠品書店吳清友:連虧15年,在工作中辭世,他是最被文人敬仰的商人
    為尋找答案,吳清友開始大量閱讀哲學、宗教和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比如《弘一大師傳》、史懷哲的《文明的哲學》,最終德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爾曼•黑塞的一句「大自然是上天最偉大的創作,而人類最偉大的創作,盡在書本當中。」讓他萌生了開書店的念頭。
  • 誠品書店最後24小時,留給講座18 小時,演唱會6小時
    年曾被《時代》雜誌亞洲版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2015年更獲CNN評選「全球最酷書店」.這個獨特而時髦的書店,對於臺灣60.70後的意義,它不僅是書店,更是我們的青春。誠品毫無疑問的是翻轉了臺北文化氛圍的重要地標;他從一開始立下的精神,書店與客人的關係不僅是」買賣」,而希望打造為顧客可以擺脫喧囂塵世的精神聖地,一個心靈港灣。自從房東表明不再續租之後,要拆了改建;誠品就將"落幕"營造成一件非常有儀式感的事。
  • 誠品書店大陸僅蘇州唯一門店開業 上海、深圳店開業時間未知
    7月18日晚,誠品書店創始人、董事長吳清友病逝。吳清友的逝世,是華人文化界的一大損失。在致哀的同時,誠品書店的內地擴張是否會受此影響也成為內地人士格外關注的問題。據了解,目前誠品書店在大陸地區唯一開業的門店是蘇州誠品書店,另外上海店、深圳店開業時間還未得知。
  • 《誠品一萬天》,吳清友最後留給書店人的火光
    商業不是野蠻無序的生長狀態,至少吳清友將商業力量拓展出新的精神層次,他為臺灣引介世界經典文學的譯叢,也致力於融合不同的業態,塑造並豐富誠品精神的內核。一次吳清友飛往國外看畫展,當提及華人身份被質疑後,他回臺後便創辦了誠品畫廊,專注於推廣華人的藝術畫作,如劉小東、蔡國強、呂勝中等都是誠品畫廊的代理畫家。
  • 創始人吳清友已逝,誠品書店的理想可還在?
    7月18日,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的傳記《誠品的時光》由臺灣天下文化正式出版發行,吳清友先生卻在當天晚間因心臟病在臺北病逝,享年67歲,在文化圈引發無盡哀思。 吳清友曾說:「沒有商業,誠品是活不下去的;沒有文化,誠品是不想活的。」
  • 與書共眠:走進臺灣首間圖書主題旅館「誠品行旅」
    而如今,在臺北新開業的誠品行旅,讀萬卷書與行萬裡路被真正結合在一起——住客不僅能領略全颱風景、更可以與上千本書「共眠」。臺灣的誠品書店不僅是當地文化地標,更是諸多掙扎在存亡邊緣的實體書店的「精神標杆」。在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看來,書店從來就不只關乎賣書,而是營造一種獨特的空間——享受文藝生活、與自己獨處。
  • 誠品敦南最後一夜:5萬人向90年代臺北告別
    誠品培養了一大批忠誠度相當高的消費者,這也是誠品成功的最關鍵因素。誠品會員卡門檻不低,若想辦理「誠品人」會員卡,首先要去誠品門市申請辦理「累計卡」,當累計卡在臺灣所有的誠品服務項目累計消費達到10000臺幣(約2000元人民幣)之後,才能更換為「誠品人」會員卡。而即使成為「誠品人」,優惠的幅度也並不大,總體而言,僅能積分和購物時打九折。
  • 吳清友創建了最文藝的誠品書店,卻被「馬凡病」麻煩一生
    據中國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誠品創辦人吳清友因心臟舊疾復發,於7月18日晚間去世,享年68歲。
  • 看電影賞文創 臺灣誠品書店推出新一代經營方式
    臺灣「誠品」,不只是一家書店,多年來以「複合式百貨經營」為民眾所樂於接受,如今其經營方式又有了新突破。今天,「誠品生活松煙店」將正式開業,推出嶄新經營方式,帶給民眾驚喜。  這一新型態的經營方式,範疇從書店、文創商場至表演廳、藝術電影院,更以「跨界·實演」為定位。
  • 臺灣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7月18日晚因病逝世,享年67歲
    誠品書店原本是我生命裡的偶然,現在它卻成了我生命裡的必修,或者說是我的最愛。                                           ——誠品書店創始人 吳清友臺灣流傳一個說法:如果說世界最高的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則是臺北的文化地標。
  • 誠品書店-非一般連鎖書店,如何為你打造文藝創意結合的文青體驗
    誠品書店-人文、藝術、創意、生活誠品書店是臺灣大型連鎖書店,由吳清友於1989年1月24日創辦於臺北市,初期以販售藝術人文方面的書籍為主,之後轉型為綜合性書店,同時結合商場經營,並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旗下事業涵蓋百貨零售業
  • 誠品書店虧損15年只為賣情懷?真相遠沒有這麼文藝
    7月18日傍晚6時,臺灣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因心臟痼疾發作於臺北辭世。一時間,關於吳清友與誠品的新聞出現在各路媒體,使這家臺灣最具影響力的實體書店再次引來眾多關注。 在臺灣,誠品早已不僅僅是一家書店,它成為一個品牌,一種象徵,彰顯臺灣「精緻」、「清新」、「文藝」的「畫風」。然而,誠品書店近三十年的發展過程,真的如「陽春白雪」一般清爽嗎?
  • 誠品書店,為何與書漸行漸遠?
    8月1日,大陸首家誠品書店將在蘇州正式開門營業。「誠品」兩個字,早已被標籤化,代表了人們的某種書店情懷,也成了臺灣文化的一種象徵。然而,隨著創始人吳清友逐漸將管理權過渡到女兒手中,誠品的經營理念也在慢慢發生改變……
  • 誠品時光:一個人,一家書店,一本書
    年輕時候,吳清友很崇敬史懷哲和弘一大師這兩位思想家,也十分喜歡作家黑塞,他從黑塞的作品中讀到一句話:「在那些不屬於自然的贈與,卻是人類自己的心靈創造出來的許多世界中,書的世界是最偉大的一個。」黑塞是吳清友經營書店的啟發者。吳清友也十分熱愛建築,與多位建築師結交頗深。於是,在這多重因緣之下,他打算開一家把畫廊、書店與建築相結合的人文藝術書店。
  • 為了『誠品書店』,你值得再去一次臺灣
    而我想,這也便是誠品一直以來所追求的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核心價值的最好說明。人文誠品創始人吳清友,在創業伊始便察覺到,一個書店所圍繞的核心,並非是其中的書有多少有多全,而是有多少人會來看。以重視人的想法、尊重人的觀點、關心人的感受、愛護人的生活為理念,吳清友最終創造一片具有本地特色、又有國際視野的文化風景——誠品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