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書店最後24小時,留給講座18 小時,演唱會6小時

2021-02-22 廖信忠

5月31日午夜,我最後一次來到誠品敦南店,再過24小時,她即將熄燈

敦南誠品是全世界第一間24小時營業的書店,在2004年曾被《時代》雜誌亞洲版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2015年更獲CNN評選「全球最酷書店」.這個獨特而時髦的書店,對於臺灣60.70後的意義,它不僅是書店,更是我們的青春。

1989年,誠品書店在臺北市菁華地段敦南圓環邊開幕,當時這是一棟新潮的建築,開幕前兩個月,小虎隊的《青蘋果樂園》MV就在這拍的。

在書店開幕當時,竟然是一則社會新聞而不是文化新聞;花了很多錢裝修書店,開在菁華地段,不知有多少人等著看笑話。

誠品毫無疑問的是翻轉了臺北文化氛圍的重要地標;他從一開始立下的精神,書店與客人的關係不僅是」買賣」,而希望打造為顧客可以擺脫喧囂塵世的精神聖地,一個心靈港灣。

自從房東表明不再續租之後,要拆了改建;誠品就將"落幕"營造成一件非常有儀式感的事。

臺北人酷愛排隊,半夜紀念一間書店的方式也是排隊入場

誠品在情懷營銷上是高手,人人都願意接受這份煽情;因為那份儀式感,倒數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都充滿了意義

誠品最後的裝置藝術,是彩虹光譜般的數字裝置,從書店誕生之初的1989按時間順序和彩虹的漸變規律變幻到如今的2020年

這是旅日法國設計師Emmanuelle Moureaux的知名作品《時間之色》,從確定2020年閉店後,這件作品就一直在書店入口處的階梯,迎接每一位讀者。

這天夜裡,店裡人聲鼎沸;讀者,或參觀者依序前行,如海洋潮流般,有序地彎繞過一個個圖書中島;我心想,要是全世界的書店客人都那麼多,那該有多好。

走馬看花的有之,自拍留念的有之;有人坐在那看著人群不知在想些什麼,有人無視吵雜低頭讀書,就如過去11403個夜晚的深夜書房一樣;在這值得紀念的最後一夜,依然見有人坐在階梯倒在書櫃邊睡著了

11,403 天,不分晝夜 18 萬多個小時的陪伴。此時此刻,它就象是一間生意比較好的書店,並沒有一絲明天就要停業的氣息

世界徬徨不定,深夜盲目地走在臺北街頭,看見誠品的那盞光,沉入思想的溫暖之海;那是避世的安定所在;吵雜的最後一天,拿起一本書坐在那閱讀,依然進入了自己的世界

營銷非常厲害的誠品書店,也趁著敦南店畢業的機會,推出一大波周邊商品,依舊很貴,依舊賣得很好。

在值得紀念的最後寶貴24小時裡,誠品非常煽情地辦一次18小時不間斷的"講座馬拉松",邀請各方文化人來暢談他們心中的誠品回憶,以及"什麼是書店」

離一間書店畢業還有22小時。零晨兩點,是加萊亞諾《擁抱之書》裡的片段,一字一句,緩慢的夜讀聲,竟像種揮霍。

讀著讀著,大概太晚了,作家偶爾還會唸錯;起伏的語調,現場慢慢有人眼睛閉了起來,好像很享受的樣子。

揮霍著最後的時間,也是初心;"講座"從來就是刻在誠品DNA裡的元素;在誠品之前,沒人去想過在"書店裡辦講座"

日以繼夜的精神碰撞,終點與起點相遇,成為記憶的永恆。

"誠品"店越開越多,現在更多是商業複合體,只不過在臺北人的心目中,唯有敦南誠品,可以稱之為"誠品書店"。

以前我半夜不回家,父母打電話問在哪?只要說誠品書店他們就能放心,其實是在誠品附近的酒吧。

直到下半夜,人潮仍一波波地湧進書店,更多地是穿著火辣的潮男潮女,微醺正high,他們也趕來體驗把誠品書店的最後一夜

半夜的誠品書店,除了默默看書的人,總是不乏流傳著各種都市傳說;半夜會去看書的人總離不開孤單,所以經常有看對眼的文青一夜情,約砲,裝文藝的高級應召女等傳說;再加上夜店妹總愛相約在誠品,這裡的午夜時分,除了書香之外,總給人一種曖昧朦矓的感覺,足夠給你關於臺北的各種想像

誠品不愧是臺灣社會30年來的集體創作

深夜書店總是包容各式各樣的人,不管他們走進店裡的目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誠品回憶,從他口中說出的」深夜誠品」都不太相同,都有自己紀念誠書店的獨特方式

於是,每一種再見都有它的意義

清晨四點半,正是所有人最想睡覺的時候,輪到詹宏志先生分享」30年來臺北讀書生活的回憶」。

詹宏志先生,這位80年代意氣風發的臺灣新電影領軍人,重要文化領袖,現在已然成為詹宏志老先生,清晨四點他倒還是精神奕奕,現場擠滿了慕名而來的聽眾

他從70年代他在報社做小編輯起,分享了臺北的書店,臺北的讀書人;他喜歡的書店;喜歡的讀書方式;謙稱只能分享上世紀8.90年代,因為他迷戀的事物與青春相連。

一個書城,一條書街,一個書籍展售,都曾經是城市裡的文化富饒,身在期間的居民與遊子都是幸福的。

他說到,像紫藤廬、誠品這樣的場所,老是在隱密的場所,深夜辦些學校不會教的講座,是那時年輕人的秘密基地,有種竊火的禁忌快感,成為多少人的精神養份。

講到一半,天色已漸白,窗外的綠意由黯淡逐漸盎然,從這扇窗往外瞧的最後一個清晨

誠品拱窗散發一種獨特的氣質,當年打造書店空間時將"紀念性 " 及空間儀式感融入書店;引進綠意的拱形窗、七十公尺的長廊延伸的書櫃與書牆等等,每一個設計手法,都在於營造不同於一般書店的"儀式感",在誠品書店裡,你既是演員也是觀眾:來這裡是為了去看別人,也是為了被看

我以前特別喜歡坐在那窗邊,那是一處孤單心靈的庇護所,就像躲進了一個另人安心的洞窟裡,邊打盹邊看書,看著天色漸亮,直到陽光照到我臉上。

講座繼續從清晨,到白天,再到日正當中;聽眾漸漸少了,或又多了起來

從城市的文化、臺灣的飲食味道、非虛構寫作、曾經在誠品發生過的那些事.一切都圍繞著」回憶」展開

大辣出版社總編輯黃健和先生談到1989年發生了許多事:那年,臺灣出版了一本漫畫雜誌《星期漫畫》,創刊號有鄭問《阿鼻劍》、曾正忠《遲來的決戰》及麥仁傑《天才超人頑皮鬼》。那年,日本集英社《 Jump》周刊突破500萬本,同時連載有鳥山明《七龍珠》、北條司《城市獵人》、車田正美《聖鬥士星矢》、荒木飛呂彥《JoJo的奇妙冒險》....簡直是形塑70.80後的黃金年代

我聯想到那年還發生了一件事,就是陳淑樺《夢醒時分》,那張專輯《跟你說 聽你說》成為臺灣唱片工業史上首張破百萬的唱片專輯;當初以為就是個娛樂新聞,三十年後看來,竟是個重要的文化事件。

有時我在想,這倆文化事件都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最後一年發生,許多幾乎影響臺灣的重要事件,時間線都在這兩年交叉,是否巧合,亦也是必然?

《夢醒時分》這首歌簡直是巧妙地連結」都市白領女性」興起的社會氣氛 」有些人你永遠不必等」豎立了都會新女性的宣言,換句話說,正式宣告了」中產階級市民」的登場

而誠品為當年臺灣文化市場投下的震撼彈,的確加強了90年代」市民」以及」臺北人」的想像。

因為書店所在區域,踏入誠品敦南被認為是一種」中產階級儀式」;臺灣解嚴後,年輕人,知識分子急於為臺灣找各種方向,而誠品書店的選書以及舉辦的那些講座,為那些求知若渴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自由靈魂的去處,正好填補了這個缺口。

誠品離開敦化南路,這條漂亮筆直林蔭大道的風雅拼圖似乎少了一塊;甚至在誠品決定搬遷後,多有人在談,對附近的房價會有多少影響。(並不會)

最後六小時,店前的人行道擺滿了攤,吃喝玩穿的都有

很久以前,我和同學在這裡擺攤,還沒有那麼成規模,打遊擊似的亂擺;賣些亂七八糟所謂」文創」不知所云小商品,賺到了些零花錢;在這裡擺攤的也都是年輕人,還有些五音不全賣唱的傢伙;偶爾警察會來勸離一下,大家就一窩蜂笑著喊逃啊!那個氛圍,有些亂,總體來說是友善包容的。

很多年後我才知道,當時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先生對擺攤現象一直是睜隻眼閉隻眼的。有人問他要不要驅趕,他說」沒關係,歡迎大家一起來營造文化氛圍」。

到了前幾年吳先生過世,我也才真正懂了他經常說的」利己、利他、利眾生」是什麼意思

開書店的過程是一種修行,成為更好的自己,也能賺錢繼續投入自己的理想,這是利己;往外推一步,書店裡裡外外有關的人,如顧客、店員、附近商圈,都沾染了書香文化氣息,是利他,再往外推,影響了更多人的經營理念及思想,影響了社會氛圍,是利眾生

在這廣場聚集的最後一夜,想起了這些往事,我感謝有這麼一個地方,不僅賺了零花錢,也賺到自信心

誠品最後六小時,給了演唱會

1999年,誠品第一次在廣場舉辦LIVE,四分衛即第一批演出團體,他們的演出復刻了當年的曲目;當年同場演出的還有五月天;今天同時,五月天在辦在線演唱會,做為會互相唱對方歌的樂團,所以也現場稍微小小調侃他們一下

阿山明顯老了

同場演出的還有土酷的旺福,演唱《我當你空氣》;旺福的粉絲群比四分衛年紀輕很多,沒像四分衛粉絲都是抱緊拳頭在唱歌,激昂的様子

不少人抬頭看著臺上旺福演出,低頭看手機裡五月天的在線演唱

壓軸是不良阿伯陳昇,頭髮逐漸白了,但歸來仍似少年。這時,圍觀群眾已經擠到了路的另一側。為了等陳昇我已經站了五小時了


旁邊擠進來的妹妹滿頭大汗,她說她們先去了附近五月天線上演唱會所在的田徑場,拿著手機聽幾首歌,想像一下親臨現場;然後騎著Ubike飛奔過來繼續聽陳昇。

越老越風騷,很煽情地讀了給誠品的一封信,竟然還不認字。但似,能夠自由滴唱歌跟縮話,四多摸開心的四啊!

這天他選歌比較懷舊,從一開場的《歹子》《A Train到天堂》《老嬉皮》....《關於男人》《Summer》最後是《鼓聲若響》大多是90年代的創作

臺北規定,所有演唱會室外活動都要在晚上十點前結束,避免擾民;結果陳昇這場,十點才開始,唱了45分鐘,應該被罰了不少錢;不知是不是故意這麼安排,因為每年陳昇跨年演唱會都會超時被罰錢

未來的24小時誠品書店將在信義店繼續營業,與敦化南路這自帶優雅的氛圍不同,那一帶是個純粹的百貨商業區;24小時書店開在那,不知道會帶來些什麼質變,會有些什麼新故事發生,頗令人期待

誠品最後一刻也要有儀式感,租了一輛雙層大巴;在敦南店打烊後,載讀者前往信義店,穿過大半座城市去睡另一間書店,繼續下個24小時。

車身寫著:多維世界與你同步看見

熄燈之後零點,忽然就下起傾盆大雨,依依不捨的圍觀群眾一鬨而散,掐得剛剛好

覺得本篇還不錯的話請幫我轉到朋友圈吧!
如果能打賞就更好了

想要看更多文,可以加我公號lxztaiwan

相關焦點

  • 憂鬱的城市周末|首家24小時誠品書店迎來最後的24小時
    書店大廳有了新的藝術裝置,給遊客和讀者打卡;為時一個月「一起說再見」主題系列講座、小型音樂 live,實驗劇場,讀書會,排滿 5 月的每一天,每一天都在道別。不過疫情尚未結束,敦南誠品最終和普通遊客無緣。終於31號,還是來了。敦南誠品將和臺北告別,這座城市將和這座 24 小時的精神記憶載體,說再見。
  • 別了,誠品敦南店!5月31日,書店最後狂歡24小時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2019年11月,「誠品敦南店明年5月31日謝幕」的消息曾引無數人感慨,這是全世界首家24小時書店,已陪伴讀者30年。小時新聞曾報導:董事長吳旻潔明確表示,原因是租約到期,但24小時書店一定會繼續。如今這個倒計時已經接近尾聲了,5月31日,書店將正式熄燈。誠品網絡官方帳號從2019年11月14日啟動了200天倒計時,由3000本書堆砌而成的「時光之冊」 藝術裝置,象徵書店陪伴愛書人走過的足跡。
  • 誠品第一家24小時書店5月底熄燈 新店6月接棒「不打烊」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新華社臺北4月23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臺灣第一家24小時營業的書店誠品臺北敦南店將於5月31日正式關門,誠品信義店將從6月1日起接棒成為新的24小時書店。  誠品董事長吳旻潔在23日舉行的記者會上宣布,新的24小時書店將坐落在現有誠品信義店的3樓,有近17萬種書籍和商品,是現在敦南店的1.8倍;書店面積近3300平方米,是敦南店的2.5倍;書店裡將有臺灣唯一24小時營業的唱片行和書店裡的生鮮超市,打造一座「生活與晝夜閱讀的博物館」。  「我們希望,無論世界如何變化,誠品書店會為臺灣社會永遠經營一家24小時看得見的書店。」
  • 誠品創始首店5月熄燈,但24小時書店永不消失
    為了這一場「告別式」,誠品足足醞釀了兩年多的時間。敦南店是誠品的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24小時營業的門店,對於業界和粉絲們來說,TA是一個獨特的精神角落,很難輕鬆說再見。在4月23日的記者會上,誠品也正式宣布新的「24小時書店」將由信義店正式接棒,於6月1日開始延續「不打烊營業」。
  • 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今日謝幕,「24小時書店」由信義店接棒
    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今日謝幕,「24小時書店」由信義店接棒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2020-05-31 18:40 來源
  • 亞洲最知名24小時書店誠品敦南店熄燈
    誠品敦南店最後一天營業 吸引大批粉絲前往(圖片來自中時電子報)倒數活動其實從31日凌晨便悄悄展開,PChome網絡家庭董事長詹宏志的講座從凌晨4點半開始。面對滿場觀眾,詹宏志感性表示,誠品敦南店的歇業,不只是一間「大家喜愛的書店消失」這麼簡單,因為與許多人相關的獨特的時刻和事件都是無法複製的。
  • 接棒後的誠品24小時概念夜書店——誠品信義店
    5月25日誠品信義店揭開改裝後全新概念夜書店的面紗,帶給讀者的不只有和世界接軌的閱讀,還可以微醺、、買菜、聽演唱會,更有名人相伴夜讀。誠品信義店的 24hr 營業雖只在三樓,但別小看這一層樓,面積已是敦南店的 2.5 倍,超過17 萬種書籍選物也是敦南店的 1.8 倍。
  • 今天,是全球首家24小時書店的最後一天
    實際上,作為「接棒」的誠品信義店也已改裝完畢,將與敦南店無縫銜接地點亮起這盞24小時的燈。誠品敦南店位於敦南金融大樓的-2F至2F 比「結束」更值得被記住的,是「開始」的那一刻。回看誠品書店的歷史,這已經不是誠品敦南店第一次「閉店」了。
  • 誠品敦南店即將關店,新的 24 小時誠品書店正式確認
    這間在 1989 年創立的著名書店不僅是誠品書店的起點,它在 1999 年也成為全球第一家 24 小時書店,它陪伴了大家走過 30 年的時光——也成為幾乎所有去到臺北的遊客必須要去打卡的「聖地」。誠品敦南店將在今年 5 月 31 日關店,但這並不代表 24 小時書店的結束(大家不用擔心),誠品官方 Instagram 一周前就發布了預熱,讓大家在 5 間誠品書店當中預測哪家會「接棒」。
  • 全球首家24小時書店的最後一天-虎嗅網
    實際上,作為「接棒」的誠品信義店也已改裝完畢,並與敦南店無縫銜接地點亮起這盞24小時的燈。搬家前,誠品舉辦了一系列的「喜新戀舊·移館別戀」活動,首次嘗試從9月23日上午至9月24日早上長達18小時的通宵營業,期間共計三萬人次湧進書店,凌晨四點進店還要大排長隊。
  • 臺灣誠品敦南店即將關張,全球首家24小時書店5月告別讀者
    1995年10月誠品敦南店舉辦「喜新念舊、移館別戀」活動,搬至現址,開啟誠品第一個夜未眠;自1999年開始24小時營業,不熄燈陪伴讀者已逾18 萬個小時;開設「誠品講堂」,延請各領域專家授課分享。誠品敦南店因其豐富的閱讀創意,多次被國際媒體評為」全球最酷書店」、「亞洲最佳書店」。無數讀者和遊客在這裡留下了閱讀記憶。「我希望這座書房在讀者心裡永遠不要關閉。」
  • 除了方所,成都還有24小時「誠品」書店
    方所涵蓋圖書、服飾、美學生活、植物、咖啡、美育空間以及展覽、講座8個區~Page one最大的特色是亞洲最大的外語書店,外語書籍種類全、數量多,50%都是外文書籍!!小時「誠品」象形書坊此「誠品」非彼誠品,非臺北那個誠品,重點是前綴:24小時!!
  • 誠品書店首家分號5月閉店,全球首家24小時書店告別讀者
    誠品敦南店是誠品書店創立的起點,亦是全球首家24小時營運書店,因城市更新不得已告別讀者。據悉,誠品敦南店即將於5月31日閉幕,閉店前,誠品在5月推出「31天異想倒數」,邀請讀者一起與敦南店說再見。與此同時,誠品也於近期向讀者宣告,全新的24小時書店誠品信義店將與敦南店無縫接軌,即將於5月29日開始試運營,3層書店有逾17萬種書籍選品,是敦南店的1.8倍,書店面積更是敦南店的2.5倍;同時,豐富的閱讀空間將為讀者提供更多閱讀體驗。辭舊:「31天異想倒數」告別誠品敦南店1989 年吳清友先生創辦誠品,致力推廣閱讀。
  • 這家21年18萬小時沒熄過燈的書店關門了!杭城很多書店的煙火氣靈感就來自它
    它是全球第一家24小時書店,自1999年全日營運之後再沒有熄過燈,持續超過18萬個小時。儘管此後24小時書店依然如雨後春筍接連破土而出,但沒有一間再會是「敦南誠品」。在臺北,誠品是臺灣之光,而誠品敦南店是「誠品」的頭牌。打卡誠品敦南店,一直是「去臺灣必做N件事」的熱門之選。
  • 臺灣生活|誠品敦南店即將關店,新的 24 小時誠品書店正式確認
    這間在 1989 年創立的著名書店不僅是誠品書店的起點,它在 1999 年也成為全球第一家 24 小時書店,它陪伴了大家走過 30 年的時光——也成為幾乎所有去到臺北的遊客必須要去打卡的「聖地」。誠品敦南店將在今年 5 月 31 日關店,但這並不代表 24 小時書店的結束(大家不用擔心),誠品官方 Instagram 一周前就發布了預熱,讓大家在 5 間誠品書店當中預測哪家會「接棒」。
  • 全球首家24小時書店的最後一天,謹以紀念
    是誠品在臺北第一家書店也是全球第一家24小時營業不打烊的書店曾被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全球最酷書店該店自營業起已經不斷電186000+小時,因房租到期,即將在今天(2020.5.31)熄燈。從明天開始,誠品信義店改為24小時不打烊店,其他的誠品店也一如往常營業。
  • 全國24小時書店名單,夜晚好去處~
    當城市進入午夜,書店就是燈火。深夜臺北,因為有了24小時不打烊的誠品書店,讓很多前去臺灣的遊客,再晚也要慕名趕去翻上幾頁書。自從今年4月18日北京三聯韜奮書店實行24小時營業以來,「深夜書房」備受關注,還得到了李克強總理盛讚,「很有創意」,希望把24小時不打烊書店打造成為城市的精神地標。李克強表示,閱讀能使人常思常新。截止目前,全國已經有十多家24小時書店。北京三聯韜奮書店位於東城區美術館東街。
  • 堅持了21年18萬小時不打烊的誠品書店,關門了
    21年18萬小時不打烊的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關店了這個曾經被CNN評為「全球最酷書店」,被《時代》雜誌評為「亞洲最佳書店」,一度令其衝破實體書店的經營範圍,成為臺灣文化地標。雖然這次關店的客觀原因是「房東不續約」,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實體書店面臨的困境。1989年,吳清友在臺灣創立了誠品書店。初期專賣藝術與建築類書籍。1999年誠品敦南店首開24小時營業,結合書店與商場的複合式經營模式等,成功經營出特殊的誠品書店文化。
  • 【薦讀】全國24小時書店全名單,夜晚好去處
    當城市進入午夜,書店就是燈火。從12月4日開始試營業到明年3月初,書店每天營業16小時,從上午10時營業到凌晨2時,比一般書店延長4個小時。成都在籌備  據報導,新華文軒今年下半年將確定在成都市中心開一家24小時書店,這將是成都乃至四川全省第一家正式施行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
  • 書店不是童話——世界首家24小時書店消失在兒童節前夜
    實際上,作為「接棒」的誠品信義店也已改裝完畢,將與敦南店無縫銜接地點亮起這盞24小時的燈。誠品敦南店位於敦南金融大樓的-2F至2F 比「結束」更值得被記住的,是「開始」的那一刻。回看誠品書店的歷史,這已經不是誠品敦南店第一次「閉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