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敦南店最後一天營業 吸引大批粉絲前往(圖片來自中時電子報)
倒數活動其實從31日凌晨便悄悄展開,PChome網絡家庭董事長詹宏志的講座從凌晨4點半開始。面對滿場觀眾,詹宏志感性表示,誠品敦南店的歇業,不只是一間「大家喜愛的書店消失」這麼簡單,因為與許多人相關的獨特的時刻和事件都是無法複製的。
董事長吳旻潔在聽完作家詹宏志講座後,逛了最後一圈書店,買了最後一本書,在櫃檯前最後一次結帳,「我由衷感謝的,是芸芸眾生成就誠品敦南店。」
吳旻潔表示,第一間誠品書店位於臺北仁愛圓環,1995年搬遷到誠品敦南店現址,1999年開始24小時營運,2008年改裝,她是在2004年加入誠品,「這裡等於是誠品的母店,真的是一個收藏了我所有的喜怒哀樂和年少輕狂的地方,很有歸屬感。」
作為接棒的書業第二代,吳旻潔看著誠品敦南店在父親吳清友的打造下誕生,如今也以董事長的身份,看著這間創始老店即將熄燈。她坦言「我最近不太敢來敦南,可能是近鄉情怯,知道每一天都在倒數,知道它將會不見。」
來聽詹宏志講座的觀眾都是年輕人,吳旻潔表示,「我們對年輕人的了解真的太少,年輕人有各式各樣的可能性,不是一個統稱,無法單一定義,希望未來誠品能繼續舉辦各種講座、表演,讓這裡仍是一個釋放年輕人的地方。」
陳文茜:送別也是啟程
陳文茜在誠品敦南店告別講座上高歌(圖片來自中時電子報)
日前才剛動完肺部手術的作家陳文茜,在誠品敦南店結束營業的講座上,帶領觀眾高歌一曲李叔同的《送別》,並把歌詞「長亭外,古道邊」改編成「誠品外,街道邊」,她表示,這首歌送給創辦人吳清友,「今天是來告別,也是啟程。我希望大家帶的不是感傷,而是感動。」
陳文茜說,出身貧窮的吳清友,並沒有讓貧窮限制了他的想像力,「他讓許多沒有資源的小孩,有更多閱讀的機會,我們都說要改變世界,吳清友就是改變世界的人。」
劇場人馮翊綱表示,24小時營業的誠品敦南店對劇場工作者意義非凡,「最初只有誠品才有表演藝術書的書架,甚至能細分出戲劇、戲曲類別。誠品書店匯集了對藝文有興趣的所有民眾,如果能說服誠品,在誠品敦南店外的廣告廣告牌放上劇場演出信息,也絕對能讓劇作大賣。」
作家黃麗群表示,曾有一段時間,固定在午夜後來到誠品敦南店,享受擁有私人空間的公共場域,「小書店的特色通常很強烈,也會感到與他人的距離非常接近,但有時候,你需要一點空間時,誠品就是很棒的地方。」
誠品敦南店曾被CNN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時代》雜誌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許多人都留有與這家書店的人生記憶。蔡康永在快要出書時,就會來這間誠品尋找啟發。他觀察揣摩一本書與讀者見面最好的形態,也時常比較挨著擺放的書名哪一個會更吸引讀者,「敦南誠品對我來說很像停靠在碼頭的一艘小船,你只要踏上去就可以離開現場。」
導演陳駿霖,在敦南閒逛時獲得了一幅浪漫畫面:半夜裡一位大學生坐在書店的角落,翻著一本外文書。他以這個碎片為基礎填充內容,才有了我們後來看到的喜愛情劇《一頁臺北》。《一頁臺北》中的搖擺舞就在敦南誠品拍攝,參加拍攝的群眾演員基本是敦南誠品的店員。
書寫不完的或美妙或悲傷或足夠回味一輩子的大小事,在這裡發生,在這裡結束。敦南誠品這三十多年來逐漸地,成為了每個臺北人和到訪過這家書店的人們生命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