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敦南店熄燈,實體書店真的能被輕易取代嗎?

2020-12-22 樂居財經

文章轉載自iWeekly周末畫報

2020年5月31日,是臺北誠品敦南店的最後一天。它是全球第一家24小時書店,自1999年全日營運之後再沒有熄過燈,持續超過18萬個小時。這麼多年的時光裡,敦南誠品儼然成為臺北最獨特的標誌和風景,也是一代人的精神家園和避風港。

翻過一頁臺北:敦南24小時

敦南,是第一家誠品的落腳點。吳清友選中了面向仁愛路圓環的店鋪,一樓賣代理的歐洲瓷器與玻璃,地下室則經營著藝術書店與畫廊。紅磚牆、黃銅把手、Cassina燈具,好一副標緻的「貴族相」。這就是1989年,誠品最初的模樣。

「那是整個華人第一次具備中產階級雛形的時代。我們有了那個雛形,有那樣的經濟,卻沒有那樣的品味。」林懷民曾如此形容那個誠品剛誕生的時代。

至於影響了臺北三十年,同時在書店業界開了先河的24小時營運模式,則源於老敦南最後一夜的18小時不打烊狂歡。不僅有小劇場、雷光夏、伍佰等接力表演,藝術家提供的小玩意兒也在畫廊拍賣。那一晚,好像所有的同類都循著氣味兒聚在一起,通宵達旦也覺得理所當然。

再後來到1999年,因著誠品十周年,敦南把全日營運的模式延長到三個月,一連串推出了許多深夜活動,譬如司馬中原講鬼故事,大學教授講金瓶梅,來吸引夜貓子們的注意。結果,就算當天沒有活動,晚上10點至次日2點的人流量仍比一整個白天來得多——這燈一開,就再沒關上。

那個年代,網際網路還未走進家家戶戶,更別提通過一臺小小的智慧型手機知天下。於是敦南誠品,成為了當年夜貓一族的落腳地。他們搭車來找資料與靈感,通過一家書店將自己與外面的世界連結,或是根本不為買一本書而來,而隨處走走逛逛就能真的收穫某些飽滿能量,像美術館一樣。

有人手捧外文書貪婪,有人為了給照顧的幼兒病患找一本童書而奔波,西裝革履的公司高管提早出門一小時,往商業書架前獲取每日營養。24小時的敦南,就像是包容著臺北人任性的地盤,不論何時經過,總有一盞燈為你把心底的遠方照得亮堂堂。

熄燈前的最後一夜,超過5萬名讀者來到現場。無數年輕人與大樓合影,他們在大雨中熄燈倒數,與敦南說著:「再見」。對於他們而言,逝去的不只是敦南誠品,更是自己的青春和回憶。滅燈之後,現場的雙層巴士緩緩啟動,載著讀者前往新的24小時書店:誠品信義店。

下一個閱讀時代的開啟

在電商平臺與電子媒介橫行霸道的今天,傳統書店倒了一批又一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2019年數位化閱讀方式接觸率為79.3%,較2018年上升3.1%,且超過半數成年國民傾向於數位化閱讀方式。同時,2019年31.2%的國民有聽書習慣。

實體書店真的能被輕易取代嗎?如果大家買書只需要在網上購買就行了,可是卻又出現了另一種形態的書店。

誠品這三十多年一共經歷了三個階段的實驗。首先,是循著快消行業的營銷推廣方式,通過下發工作單模版到店員手中,來規範門店的陳列標準化;熱點營銷也採用「總部統籌門店落實」的方式執行。第二代從敦南店開始,將非書商品引入書店,但書與非書之間的布局隔閡尚未被打破。三代店,則以成功拿下了24小時模式的信義店為代表,憑著「誠品生活」的品牌概念,將入駐的第三方品牌印記弱化,更以此突出了誠品所要建立的文化與生活美學指標。之後更是開菜場、開酒店,樂此不疲地將生活的方方面面玩弄於股掌之間。

誠品,讓書融入關於生活的想像空間中,成為質感的一部分。相比起賺錢,培養顧客的閱讀習慣才是首要目標——這也是誠品經營的核心策略之一。文化與商業的博弈,之於誠品,是內部面臨的困境,也是引發外部討論的話題。

吳清友先生辦書店,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就是要尊重每一個走進來的讀者,讓書店成為一個不歧視、公平的美好空間,也希望每個進來的讀者在走出去的時候,能變得不太一樣。走進來的這個人,他不只是一位顧客,他還是一個人,當能從看待人的角度來思考,這便是獨立書店的思考方法了。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代官山的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這家書店已經成為許多人去日本旅行必然要前往朝聖的一家書店,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家書店幾乎代表著一種獨特的生活品味,即便不買書,在裡面逛一逛出來也頓覺神清氣爽。

實際上,蔦屋書店的發展歷史也很能說明各種商業模式不斷迭變的有趣歷程。最早蔦屋只是日本一家最大型的DVD租借連鎖店,掌握著貨源和價格的優勢。但是到了90年代末,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原本事業重心在DVD租借服務上的蔦屋逐漸遭遇發展瓶頸。

2011年左右,所有線下DVD租賃生意已是江河日下,這直接導致了蔦屋的被迫轉型,創始人增田宗昭便想重新回歸到書店的生意。可能聽起來會覺得很荒謬,做DVD不行,怎麼會想要改回去做一項更古老的生意呢?

增田宗昭在一次訪問中提到過,為什麼蔦屋書店反而可以不懼怕網絡購物的挑戰?那是因為他相信,只要實體空間能夠非常完整地傳遞出自身的品牌價值,那就不需要擔心虛擬購物環境可能帶來的挑戰。

誠品、蔦屋的特殊,或許就是讓不同的人都在這裡找到了一種親切、一種安全和尊重。

聲明:圖文內容除註明來源外,均源自網絡,如涉版權,敬請聯繫刪除。

【關注百家號樂居財經,洞悉房產市場風雲變化。】

文章來源:克而瑞資管

相關焦點

  • 亞洲最知名24小時書店誠品敦南店熄燈
    誠品敦南店最後一天營業 吸引大批粉絲前往(圖片來自中時電子報)倒數活動其實從31日凌晨便悄悄展開,PChome網絡家庭董事長詹宏志的講座從凌晨4點半開始。面對滿場觀眾,詹宏志感性表示,誠品敦南店的歇業,不只是一間「大家喜愛的書店消失」這麼簡單,因為與許多人相關的獨特的時刻和事件都是無法複製的。
  • 誠品敦南店,一間書店謝幕
    他發現誠品敦南店的燈還亮著,走進去發現裡面仍然有讀者。"當所有的燈都熄掉,敦南店的燈還亮著。"他回憶起那個時間節點上的誠品敦南店是"偉大的","它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書店,而是一個可以讓人安頓下來的地方"。但17年後,當另一場疫情席捲全球,剛剛從新冠肺炎的熬過來的臺北市民,在五月的最後一個雨夜裡送別了這家書店。
  • 臺北誠品書店敦南店即將關閉,實體書店今年怎麼了?
    2019.11.05,老書蟲北京三裡屯店宣布關店,儘管盡了最大努力,但續租請求最終未能獲得批准。於是,在11月11日之前,新老書蟲們紛紛前往,試圖留住存在中最後搖曳的微光。 2019.11.14,臺北誠品敦南店宣布,由於租約到期,將於2020年5月31日關閉。
  • 臺北誠品敦南店5月底熄燈 信義店將成為新24小時書店
    人民網臺北4月23日電(記者孫立極、陳曉星)臺北24小時書店誠品敦南店因租約到期即將熄燈,誠品董事長吳旻潔23日在臺北宣布,誠品信義店3樓之後接棒,成為24小時營業書店。誠品敦南店1989年創立,1999年成為24小時書店,因租約到期,將營業至5月31日。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誠品選在這一天舉辦「新24小時書店宣告記者會」。記者會上,吳旻潔感性致辭。她說想到《小王子》中小王子一生鍾愛的玫瑰,她認為誠品敦南店是每一個人心中的玫瑰,玫瑰是小王子獨有的,而敦南店是大家共同擁有的。
  • 誠品創始首店5月熄燈,但24小時書店永不消失
    承載了臺北人無可取代的回憶第一家誠品書店敦南店,即將要說再見了。據最新消息,走過31年時光的全球第一家「24小時書店」——誠品敦南店將於今年5月31日正式熄燈。第一次關店「預告」發布於2018年,理由是租約到期。
  • 誠品敦南店關了,我們應該惋惜嗎?
    「敦南店熄燈,就像是吳先生的離開,很多人事物是失去後才開始沉澱、意識到影響,我只能說我嚴陣以待!」誠品董事長如是說。對於這件讓人感懷的事,我們想弄明白一個問題:敦南誠品的關店到底意味著潰敗還是重生?在電商興起、實體經濟被普遍看衰的當下,誠品書店的發展無論是「質」還是「量」,在一眾實體書店中都算得上是「模範生」了。然而,敦南店閉店事件難免不讓人擔心,承載著幾代人情懷和記憶的誠品書店,還能持續地、健康地活下去嗎? 誠品發展簡要時間軸 ▼
  • 誠品敦南店熄燈,為什麼全臺北為它送別?
  • 再見,誠品敦南!來聽聽我們和敦南店的七個故事吧!
    誠品敦南店,是誠品在臺北第一家書店,也是全球第一家24小時營業不打烊的書店。曾被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全球最酷書店。該店自營業起已經不斷電186000+小時,因房租到期,即將在今天(2020.5.31)熄燈。從明天開始,誠品信義店改為24小時不打烊店,其他的誠品店也一如往常營業。
  • 臺北著名24小時書店誠品敦南店即將關閉,實體書店今年怎麼了
    2019.11.05,老書蟲北京三裡屯店宣布關店,儘管盡了最大努力,但續租請求最終未能獲得批准。於是,在11月11日之前,新老書蟲們紛紛前往,試圖留住存在中最後搖曳的微光。2019.11.14,臺北誠品敦南店宣布,由於租約到期,將於2020年5月31日關閉。這一下,浪潮抵岸碎得面目全非。
  • 誠品臺灣首個24小時門店將「熄燈」 敦南店5月底關閉
    聯商網消息:4月23日,誠品方面宣布,臺灣規模最大的綜合旗艦店誠品信義店將接手敦南店,成為新的「24小時書店」,並於6月1日開始延續「不打烊營業」,自此,敦南店正式進入「閉店」倒計時。據悉,敦南店是誠品的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自1999年就開始的24小時營業的門店,位於臺北市仁愛圓環。
  • 誠品敦南,一家書店的優雅告別 | taLk
    誠品敦南店會在今天,也就是5月31日正式熄燈。
  • 誠品敦南店昨夜熄燈,讀書人的夜晚該何去何從?| 文化消費目的地
    1995年,臺北的誠品敦南店搬來了現址,敦南金融大樓。當時二十來歲的李欣頻在書店開幕時,寫下了這一條長文案。這一邊的我們,一面解析這些十多年後在網際網路上流傳的文字,一面在心裡頭把誠品的模樣一塊塊儘量拼得完整。
  • 反思:誠品書店敦南店「謝幕」
    原標題:後疫情時代,實體書店如何轉型破局?5月31日,陪伴臺北人31年的誠品書店敦南店因租約到期正式謝幕,當天數萬讀者湧入和這個24小時不熄燈的書店告別,在2020年開始的幾個月,書店的結業並非個例。「眾籌續命」「外賣售書」「振救書店」……此次疫情讓一些原本抗風險能力不強的實體書店陷入生存危機。國內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之後,實體書店又該如何轉型破局?既得有「顏值」,更要有「靈魂」很多網紅書店的室內裝修不錯,可以說「顏值能打」,吸引年輕人前來拍照、打卡。
  • 誠品敦南店的最後一夜,我們還能去哪裡看書?
    讀者在敦南店留影21年零18萬個小時,是讀書人對誠品敦南店的這道文化之光的一種眷戀與痛惜。2020.5.31誠品敦南店倒計時牌這是一個陪伴臺北人經過20多年的夜半讀書的時代,是讀書人哪怕最後一天營業,也要親眼見證它的熄燈。
  • 信義誠品接棒「不打烊」,它能取代敦南誠品嗎?
    (微信公眾號:臺灣遊學考察;wb:捷鵬國際 | 赴臺考察)信義誠品在5月29日試營運24小時書店,敦南誠品則在誠品董事長吳旻潔的帶領倒數下,於5月31日午夜正式熄燈。從經典的敦南店到充滿無限可能的信義店,24小時書店精神會如何傳承?信義商圈會有什麼變化?
  • 臺灣誠品敦南店即將關張,全球首家24小時書店5月告別讀者
    誠品敦南店是誠品書店創立的起點,亦是全球首家24小時營運書店,因城市更新不得已告別讀者。據悉,誠品敦南店即將於5月31日閉幕。閉店前,誠品在5月推出「31天異想倒數」,邀請讀者一起與敦南店說再見。與此同時,誠品也近期向讀者宣告,全新的24小時書店誠品信義店將與敦南店無縫接軌,即將於5月29日開始試運營,3層書店有逾17萬種書籍選品,是敦南店的1.8倍,書店面積更是敦南店的2.5倍,同時,豐富的閱讀空間將為讀者提供更多閱讀體驗。
  • 誠品敦南店即將關店,新的 24 小時誠品書店正式確認
    早在 2018 年,臺北的誠品敦南店就已經確定了將在 2020 年關店,原因是租約到期。
  • 全球首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謝幕,實體書店還有意義嗎,何處是情懷
    #書店尋寶#臺北首家24小時書店將遷址,拍賣近600件古書,之後24小時書店會另覓新址,「讓閱讀不打烊」。11月14日的下午,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宣布將於2020年5月31日謝幕,現正式開啟200天「熄燈倒數」。
  • 臺北敦南誠品書店結束營業 數萬讀者湧入書店告別
    臺北敦南誠品書店結束營業。(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中國臺灣網6月1日訊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臺北文化地標、擁有31年歷史的敦南誠品書店5月31日結束營業,讓島內民眾唏噓不已。5月31日一大早,店外就排起長龍,店內擠滿人群買書、打卡與聽講座。誠品書店估算,當天湧進5萬人次。誠品董事長吳旻潔表示,「是芸芸眾生成就敦南誠品」。據報導,1989年,第一家誠品書店於臺北仁愛敦南圓環旁開幕,1999年打開了臺北24小時閱讀的首頁,還曾被美國CNN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
  • 告別了誠品敦南,誠品故事還在!
    它是全球第一家24小時書店,自1999年全日營運之後再沒有熄過燈,持續超過18萬個小時。儘管此後24小時書店依然如雨後春筍接連破土而出,但沒有一間再會是「敦南誠品」。因為在2020年5月31日這一天,它正式地告別了。5月31日,熄燈前的最後一夜,超過5萬名讀者來到了現場,所有人的心中都有一塊表,一刻不停地倒數著最後的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