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敦南店會在今天,
也就是5月31日正式熄燈。
臺北不大,然而我卻是在深夜才到的誠品敦南店——白天太多安排,而剛好,它是24小時營業。
在臺北,誠品是臺灣之光,而誠品敦南店是「誠品」的頭牌。打卡誠品敦南店,一直是「去臺灣必做N件事」的熱門之選。不知道為什麼,「誠品」在我心目中的地位遠比鳶尾書屋要高一截,大概因為覺得鳶尾偏藝術,而誠品才是真正有書香的人情味?
不知不覺,誠品今年原來已經31歲了。
想當年,誠品是如此的傲嬌,創始人吳清友在1989 年創辦誠品,致力推廣閱讀。首店選址臺北市仁愛路圓環邊(又稱「老敦南店」),以書畫廊、藝文空間為主,後來遷至星光人壽大樓,最後在1995年回到敦南店,主打藝術、設計書,以及大量外文書籍,進而成就這在1999年開始的,全球第一家24小時運營的書店。
它是一家書店,又不止是一家書店。這裡有藝文講座,有精品生活,有「誠品講堂」,有親子空間,還有咖啡座。多元的功能在這裡得到融合,被國際媒體爭相報導。
我到訪的時候已經是深夜11點,街上人不多,店裡人不少。因為大廈其他功能店已經關門,剩下書店部分還開著,燈光沒有想像的光亮,它看上去甚至已經破舊,書架的書壘得並不算十分整齊——這裡陳列的雜誌,好像也都被翻過,而店員也不會太多放在心上。
電影《一頁臺北》的取景地—— 書店店員與顧客之間的愛情故事。現實情況是,會有很多人坐在地板看書~~~~
跟香港銅鑼灣店的龐大、窗明几淨和強迫症一樣的端正比起來,我甚至更喜歡這裡的稍稍凌亂:就好像你去到一個稍微隨便點的朋友家裡,反而無需多顧忌。
這樣接地氣的書店,反而被當地人鍾愛,在這裡看看書,附近找些小店吃吃,一個美好的消遣時光。
在5月份,敦南店還舉辦「荷風日立」快閃活動(敦南官網圖)
而為了這最後的時刻,誠品也做了一連串的告別活動——
誠品Ins官方帳號在2019年11月14日啟動了「200天倒計時」活動,將3000本書堆砌而成的「時光之冊」 藝術裝置。
誠品擅長用數字、文字、色彩玩遊戲,書店內垂掛著用紙片剪裁成年份數字的「光譜漫遊」,從1989年到2020年,31年,幻變出彩虹的顏色。
在臺版《ELLE》裡,5月份是「敦南歲月」特輯,包括林懷民、陶子陶晶瑩、方序中等人都特意為其留下文字。
《ELLE》5月刊
在閉店前的一個月,誠品敦南店推出「31天異想倒數」,讓大家走進書店留念,甚至還首度開放拍攝畢業紀念照、歌手韋禮安書店駐唱、作家酒吧等31種活動。
1996年,敦南店舉辦「夏日之夜」音樂會,陶子上臺獻唱(誠品書店圖)
在5月31日閉幕當天,誠品敦南店呼應「24小時「的不打烊精神,舉辦馬拉松式的不停歇活動——從凌晨零時起連續18小時不間斷的名人講座馬拉松;晚上還會舉辦「星空下的Live騷動」樂隊演唱會等活動,讓大家紛紛聚在一起,面對最後的倒數。
從詹宏志到陳文茜到晚上的陳昇,這次的「馬拉松」相當精彩。
品品,做創意+話題,誠品很有一手。
吳清友給誠品取英文名為「Eslite」,精英,就是希望誠品可以成為高品位的美學空間,滿足知識分子和文化階層的核心人群需要。於是我們後來也看到了」誠品行旅「,這一品牌的誕生,我們看到,」誠品「已經演變成一種生活方式,人文、思考、深度。
誠品行旅的大堂,如同書店
誠品敦南熄燈後,這個」24小時書店「將會交由誠品信義店接棒,於6月1日開始延續」不打烊精神」。
而到今天,誠品在亞洲地區共有48家店,其中中國臺灣42家店,中國香港3家,其餘3家分別位於蘇州、深圳和東京。
第一家誠品書店
只是,敦化南路少了誠品,少了在6月1日正式關閉住房部的臺北文華東方,會覺得心裡有點悵然,這條林蔭大道從此少了些味道。誠品是這裡精神地標,是業界和粉絲們心中的那盞明燈。誠品敦南店在2018年已經有過「關店」之說,當時的緣由依舊是租金問題。
而兩年之後,我們依然難以告別。也許是,我們還沒學會跟自己的習慣告別?
登入誠品入口:
https://meet.eslite.com/tw/tc/event
獲取更多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