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海道原路返回G7高速,進哈密時間尚早。尋見一家全國連鎖的旅舍,足見哈密是大城市了。客棧還是公寓式,位於居民小區裡面。
門口保安是維族大爺,前臺的安檢是漢族大爺,操作步驟嚴謹規範,態度笑容可掬。不過,櫃檯後面的臉色就乏善可陳了。
因為搬行李上三樓,來回兩趟,滿頭大汗,見房間空調電源顯示亮著,只不見遙控器,下樓來問前臺,答覆是:
——「沒有到規定日期,不發放遙控器。」
頭也沒抬,看不清臉面,也聽不出方言,但這語調透露出來的信息,就是跟遼闊大疆一點都不搭。
數據顯示,哈密的人口比例,維族第一,漢人第二,但是目光所及卻是相反。吹不了空調,就在剛剛夠轉身的衛生間洗衣服的幹活。下樓去買塊肥皂外加罐啤酒,無人區出來,裡裡外外都需要拾掇拾掇。
哈密,新疆的東大門,絲綢之路之咽喉要塞,要說比之更加耳熟能詳的,應該是哈密瓜。是先有哈密,還是先有哈密瓜,這個問題應該比先有雞蛋還是先有雞,要容易考證許多。
哈密,漢唐時稱伊州,元末明初,成吉思汗的子孫們衰落,再彎不了弓也射不了雕,江山社稷又一輪大洗牌的時候,此地豪傑,佔山為王,名號哈密國。
到了中原塵埃落定,明太祖朱元璋續繼大統,哈密國的首領頗具大局觀的智慧,積極主動地向大明王朝靠攏,納稅進貢絲毫不含糊。
老朱家對貢品當然多多益善來者不拒,卻令家兵家將退守到了千裡之外的嘉峪關,對化外之地的那幾畝幾分絲毫也不在意。時值伊斯蘭的勢力東進,來勢洶洶,洶湧澎湃,佛教影響力節節衰弱,最終,哈密國土崩瓦解於吐蕃,大疆之內全盤伊斯蘭化。
直到下一輪的改天換地,大清康熙皇帝冊封哈密王,已然多了一回字,叫「哈密回王」。哈密回王傳了九世,直到民國20年,2百多年間也就是獨立王國。
大街上溜達一圈,哈密瓜不見蹤影,或許不是季節,空氣中似乎再也嗅不出什麼大疆獨有的味道。
一路右拐右拐,再右拐,又見到最初那家掛著山東招牌的餃子館。風餐露宿之後,不僅僅是胃口好,的確人家味道也好。餃子、涼皮、豬耳朵加老虎菜,還有羊蹄兒,當然還有不可或缺的老白乾,夫復何求。
次日早晨,竟有小雨灑落,裝車行李,晚間又來了好幾輛皮卡,幹活的工程車,有限的那幾個車位相當擁擠,一腳不經意踩下坎,
——「哎喲喂,俺的菜唉!」
漢族老太太開始叨叨,心肝寶貝似的。不經意還看不出那小疙瘩地裡還種有菜,以為就是草。一連串的對不起抱歉之後,隔壁老爺子揮揮手,該幹嘛幹嘛去吧。由此,揮別哈密。
上高速之前,座駕也需要拾掇一下了,排氣管不時地飈黑煙,說明發動機內燃油不完全燃燒,原因之一可能是上呼吸道不暢,藥方是換個口罩,空氣格。路邊修車店大半都還沒開門,見到一間停下,小哥開蓋一看,有現貨,十分鐘搞定。
出城60公裡後高速公路分叉,瞥一眼,對向車道居然有自行車驢友飄過。偏北是G7貫穿內蒙,偏南是G30入甘肅河西走廊。上一年走到嘉峪關後折返內蒙,這次當然必須打卡敦煌。
午時12時整,抵達星星峽收費站,結束為時22天的大疆之旅。
西方不亮東方,
驚世駭俗敦煌,
旭日冉冉朝陽,
朝思暮想,
惺惺惜別大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