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們華夏子孫的驕傲。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令人嘆為觀止。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進步,我們的文化也出現了變化,表現在一些文字詞語意義及用法發生了改變。成語作為濃縮為精華的語言文字,發展到今天,其中一部分的意義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如果沒有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學識,你可能很難知道它最初的意義。我們僅以下面八個成語作為例證。
鳩佔鵲巢,今天我們用這個成語,是比喻強佔別人的住屋或佔據別人的位置,是個貶義詞。但是,它最初的含義你可能想不到,它是褒義詞,指的是女子出嫁。這個成語出自《詩經召南鵲巢》,原句為:「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寫的是男方建好房屋,讓女方來住,也就是建好家室,迎娶夫人。這個意思與今天鳩佔鵲巢意思相差已經太遠了。
胡說八道,今天的意思是沒有根據或沒有道理地瞎說。其實,「胡說」一詞始於東晉之後,當時,大量胡人(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地區。胡人說話中原人聽不懂,因此,中原人把他們的話叫胡說。八道,即佛法中論述通向涅槃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一為入道,二為學道,三為訪道,四為修道,五為得道,六為傳道,七為了道,八為成道。中原人聽不懂胡人講佛法,於是把胡人講解佛經說成是「胡說八道」。
咫尺千裡,今天比喻距離雖近,但很難相見,像是遠在天邊一樣。這個成語出自《南史蕭賁傳》:「能書善畫,於扇上圖山水,咫尺之內,便覺萬裡為遙。」所以,它最初指的是繪畫技藝高超。
一刀兩斷,意為由於某種原因而感情破裂,單方或雙方堅決斷絕關係,從此不願意來往。這是兩個人之間的事,但是最初它是針對一個人的事:西漢初年,韓信被封為齊王之後,丞相蕭何擔心韓信兵權太大威脅劉家天下,就找樊噲商量計策。樊噲自誇面對這淮陰一匹夫且手無縛雞之力的韓信,只須叫一兩個人就可以把他一刀兩斷。因此,一刀兩斷最初指的是殺死韓信。
出爾反爾,現多指自己說了或做了後,後來又反悔。比喻言行自相矛盾,反覆無常,說話不算數。但是它的原意是指你怎樣對付人家,人家就會怎樣對待你。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再接再厲,比喻繼續努力,再加一把勁。出自唐代韓愈的《鬥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厲乃。」本來說的是公雞相鬥,每次交鋒以前先磨一下嘴。
魚水之歡,原意是用來形容兩個物體或人之間的關係,好比魚在水裡一般的融洽、自然和舒服。自王實甫《西廂記》一段臺詞:「小生到得臥房內,和姐姐解帶脫衣,顛鸞倒鳳,同諧魚水之歡,共效於飛之願」後,這個成語就用來比喻男女親密和諧的情感或性生活了。其實,最初它並不是指男女之間的關係,而是兩個男人之間的關係。《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蜀主劉備為了表明自己對諸葛亮的信任及情深意重,他堅決地對關羽、張飛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
一絲不掛,現在每個人都知道指的是人赤身裸體,身無片縷。但是,最初它是一個佛教用語,是佛教用來比喻人沒有一絲牽掛。出自《楞嚴經》:「一絲不掛,竿木隨身。」可見,它的意義變化是多麼大。
當然,不只是這些成語意義發生了變化,還有很多成語也早已經不用它的本義了。但是,僅僅通過這八個常見成語,相信已經可以考查一個人的博學程度了。怎麼樣,你掌握了幾個?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意思發生了改變,歡迎交流探討。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