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奇旅》海報。
12月25日上映的皮克斯動畫片《心靈奇旅》在豆瓣獲得9.1的高分,是2020年口碑最佳的院線電影,成為與《千與千尋》《大鬧天宮》《機器人總動員》處於同一水準線的超級經典動畫片。美學獨特又充滿哲學思辨《心靈奇旅》選擇在年末上映,則更被很多人視為2020年影壇最好的「收官」,這一年在全球發生了太多始料未及的變故和挑戰,讓很多人充滿了對於生命的思考,對生活充滿了珍惜和感激。
這部超高分影片的靈感起源和絕妙人設究竟是如何得來?新京報記者郵件採訪了《心靈奇旅》的導演彼特·道格特和主角喬伊的配音演員傑米·福克斯,請他們回顧這段「奇旅」。
【靈感】
人的個性從哪裡來?導演想了23年
《心靈奇旅》的導演和編劇是皮克斯的核心人物彼特·道格特,他在皮克斯的動畫長片創作生涯始於2001年上映的《怪獸電力公司》,他是該片的聯合導演和編劇,隨後編劇並執導了分別於2009年和2015年上映的《飛屋環遊記》和《頭腦特工隊》,並憑藉這兩部影片二度贏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而他執導的這部《心靈奇旅》也被認為是提前鎖定明年奧斯卡獎的佳作。
《心靈奇旅》的故事設定並不複雜,一個名叫喬伊的紐約中年音樂老師夢想成為專業的爵士樂手,然而在夢想即將實現的那天因為一個小意外受傷,導致「靈魂出竅」跨越時空來到意識的世界「生之來處」,這裡聚集了各種各樣的靈魂,他們需要先發展出各自獨特的天賦、喜好與個性,然後從心靈導師手中獲得「通行證」,才有資格被送往地球的新生兒身體中得到託生。喬伊為了回到地球上自己的身體中,他被迫和一個名叫「22」的萬年投不了胎的頑固老靈魂開始了在意識和現實世界的穿越冒險。
「22」與心靈導師喬伊。
「如果不在動畫中進行嘗試和突破,那和直接拿相機拍攝有什麼區別。」道格特堅定地認為,一定要有所創新才能製作動畫,《頭腦特工隊》中的動畫人物帶觀眾走進人腦,呈現了複雜的人類情緒變化,探討青春期孩子的內心想法。該片最終也被一度「封神」,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的褒獎,但這給道格特帶來的喜悅並沒有持續太久,他反而陷入到自我懷疑中:「我一直覺得創作動畫電影就是我的命中注定,但有時候我也會心生猶豫,動畫在我有限的人生裡,真的是我的全部追求了嗎?」這個想法,滋生了日後的《心靈奇旅》,關於這個故事的想法,回顧起來,他已經醞釀了23年:「(這個想法)來自於我兒子,他現在已經23歲了,但從他一出生就擁有自己的個性,我就在想這些(個性)都是從哪兒來的?我之前一直以為人的個性是通過與世界的互動而發展出來的,但很明顯我們生來就對自己有種獨一無二的具體認知。在內心深處,所有人在人生中追求著非常相似的東西。這部電影試圖討論,是什麼讓生活變得有價值?什麼是真正能給我們大家帶來快樂和滿足的東西?我不希望電影讓觀眾覺得他們應該有一個明確的、宏偉的目標,但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共鳴。」
【主題】
哲學性與漢代作品隔空共鳴
《心靈奇旅》最被人稱道的是電影解釋的對於靈魂和人性的思考,例如靈魂們一直在尋找的「火花」究竟是什麼?要獲得通行證,達成某個目標,一定要有「火花」嗎?片中熱心的喬伊一直在問頑固的「22」,而我們在生活的過程中也一直在問自己,曾經喬伊認為,生命的火花就是對人生成功的炙熱追求,可後來他得到了很多東西,獲得了夢寐以求的頂尖爵士樂演出,卻被影片結尾時那段充滿禪機的「魚在海中不自知,卻渴望大海」的小故事而醍醐灌頂,這才發現真正讓他快樂的反而是平凡中的點滴,接受生活的無常,自然地感受生活本身:一片落葉、暖日當頭、微風拂過、吃一角披薩,玩一會遊戲……可能活著沒有目標反而是目標,沒有造詣或許也是造詣。放下執念,或許悟道。當2020年的芸芸眾生都艱難地活著的時候,或許可以在這部電影找到生活的另一種答案。
在忙碌的生活中,有時不妨「偷得浮生半日閒」。
說來有趣,這部西方動畫片《心靈奇旅》中隱約傳達出的哲學思辨,似乎與漢代文學家賈誼的賦作《鵩鳥賦》中的一段跨越時空應和:且夫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則?千變萬化兮,未始有極!忽然為人兮,何足控摶;化為異物兮,又何足患!
譯文:何況天地為巨爐,自然本為司爐工。陰陽運轉是爐炭,世間萬物皆為銅。世間聚合、散滅、消失、生息,哪裡有一定的法則?千變萬化從未有終極之處!成為一個人是偶然的事,命運不能控制。縱然死去化異物,又何足憂慮心膽驚!
【對話】
這部電影是對成功學信念的一次挑戰
新京報:關於靈魂、關於拷問自己的設定很特別,這段故事的靈感起源在哪?
彼特·道格特:《心靈奇旅》的起源於我對自己孩子的思考,我想知道,為什麼當他們出生的那一刻我們就能看出他們的獨特之處。雖然要等到孩子完全長大他們的性格才能彰顯,但有些東西始終存在的,比如性格特徵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與生俱來的。就好比我和兄弟姐妹,父母相同,大家在同一個房子裡長大,但彼此卻非常不同。怎麼會這樣?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我們總是在思考是什麼造就了我們?這些因素由何而來?這些思考讓我們構想出了「生之來處」,一個讓我們的心靈獲得各自特點的地方。
《心靈奇旅》中的輔導員在討論「22」與喬伊的去留。
新京報:電影在探討內心與人性,但全片的主旨似乎不在於要追求夢想並獲得成功,為什麼如此設置?
彼特·道格特: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說人生要有激情和目標,再為此全力以赴。一旦你達成夢想大家就覺得一切都功德圓滿,但往往現實不是這樣的。無論你有多努力,它都不能實現你所有的目標和夢想,不能解答你對生活所有的疑問。可以說這部電影是我們對於腦海中根深蒂固成功學信念的一次挑戰,告訴我們奮鬥的路上不要忘記擁抱生活,生活其實是很複雜的、艱難的,《心靈奇旅》對我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契機,讓我們在五年的製作時間裡真正地反思這個問題。
新京報:你是否像片中喬伊一樣,有時會覺得這不是屬於我的時刻?
傑米·福克斯:我們都有這樣的時刻,你永遠不會知道,你正在做的事是否超過了你所能控制的範圍。例如我做單口喜劇,可以唱可以說話,但到了電影或者別的事上面就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或者將要發生什麼了,只能時刻做好準備。
喬伊的夢想是成為偉大的爵士樂手。
新京報: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今年的疫情對你的生活與工作有什麼影響?
傑米·福克斯:我的人生目標是把笑容帶到人們的臉上,如果你笑了,我就會享受我的工作,守護笑容。我會繞著世界奔跑,把愛一圈一圈地傳播下去。人生已經足夠艱難了,就這麼一直一直做這件事。《心靈奇旅》的配音是在疫情前完成的,我們有機會在沒有受限制的情況下完成是很幸運的,儘管現在很具挑戰性,生活情況很糟糕,但我們依舊幸運。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