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心理學:對舒服享受有多貪戀,對疼痛就有多恐懼

2020-12-20 正念挖掘工

吃飯的時候,美食的味道很好,讓我們的嘴很舒服。比如吃油條,油滋滋的香極了,吃了一根又想來一根,覺得味道太迷人了,讓人流口水。

可油炸食品吃多了容易上火,導致嘴裡長瘡。嘴裡長瘡就很不舒服了,瘡口很小,可是給人帶來的痛苦特別大。舌頭輕輕舔一下瘡口就疼痛萬分,更別說再去吃東西了,咀嚼的時候如果硬的食物碰到了瘡口,那感覺簡直疼死人。嘴享受食物快感的時候是那麼舒服,可生了瘡卻讓人那麼痛苦。吃美食的時候貪戀美食的味道,對好味道那麼在乎,可生了瘡卻對疼痛那麼厭惡和恐懼。

因為有了讓人感到舒服的喜歡的,也就有了讓人感到疼痛的害怕的。舒服是讓人喜歡的,疼痛是讓人厭惡害怕的。如果一個人活得好好的,身體好,每天吃喝玩樂很開心。比如,一天一頓小燒烤,山珍海味吃著,每天按摩和打高爾夫很愜意;有個漂亮的老婆,天天尋歡作樂。這人就會很貪戀這樣的生活,貪戀身體欲望的滿足,如果讓這人站在懸崖邊,這人就會特別怕死和怕疼。

世界的道理就是這樣,有了喜歡的就有討厭的。一直處在喜歡的狀態,一旦遇上厭惡的東西,就會很痛苦。所以,如果想讓自己少痛苦,想讓自己淡定一點,就要在如意順利的時候,對喜歡如意的狀態不要在乎和貪戀,貪會引起生氣,引起恐懼。

佛教經常說貪嗔痴慢疑,筆者認為,貪嗔痴慢疑是一條線上的螞蚱。一切是因為貪引起的,貪是對舒服和如意狀態的一種不捨得,如果來一個不舒服的狀態,就會引起生氣憤怒,動了嗔心。處在舒服的狀態放不下,就會懷疑害怕舒服的狀態突然有變化,害怕失去。

比如有一個十分如意的愛人,如果愛人得了重病活不長了,就會特別害怕失去愛人;比如人做生意賺了很多錢,錢讓人喜悅的同時,也讓人害怕錢會不會貶值,會不會別人借了不還;比如很多老年人追求長壽,身體一旦有個頭疼腦熱,就會擔心是不是大限已到。

相關焦點

  • 忽視恐懼,享受演講,從心理學和進化論角度解析「演講恐懼症」
    心理學聚光燈效應解析演講恐懼症康奈爾大學季洛維奇教授和薩維斯基教授提出聚光燈效應,又稱焦點效應:有時候我們總是不經意的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無限大。這種聚光燈效應的表現形式是,我們很在意自己給別人留下了什麼印象,以至於我們傾向於認為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比別人實際給予的關注,要多得多。演講或者發言的時候,我們被臺下的所有人盯著,激動又緊張的情緒會讓我們肢體顫抖。然後我們又擔心自己發抖的慫樣被臺下的人看到,於是便進一步放大了自身的錯誤,發抖得更加厲害了。
  • 「十級陣痛」有多痛?了解一下疼痛的分級,這4招教你減輕疼痛
    這天早上她看到書上面有一塊的內容記載著,懷孕時產婦即將生產時的疼痛感居然要達到十級。這下可把曉蘭嚇到了,面對要出生的寶寶她突然多了一絲恐懼感。晚上也睡不著,翻來覆去的想「如果自己在生產的時候一不小心大出血怎麼辦?孩子能不能平安。」
  • 過度貪戀情緒價值的人,下場有多慘?
    補充一個細節,他以前女朋友耍的比較多,前女友耍了6年。現在是1個月,閃婚3年了。我感覺,他最近老是失眠睡不好。我真的很想知道,他是真心的,還是玩玩?因為我之前經歷了一個渣男,明白渣男是多麼無恥。一個不愛你的渣男,感覺就是不停消耗利用你,還纏著不放手,還不斷找新的女朋友。我感覺我看不透現在這個男人,不想再失眠了。幫幫我吧!希望被抽中!
  • 實用心理學丨人為什麼會恐懼,怎樣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
    大多數人都會有自己恐懼的事物,在很多情況中都會生出恐懼的心理,雖然恐懼的對象不同,但是恐懼是所有人類都會有的情緒。恐懼的情緒通常是人們深陷於某種危險情境,企圖擺脫而又無能為力的時候,這個時候,人們的內心就會產生擔驚受怕的情緒體驗。
  • 北大心理學專家:一個懂心理學的人,到底有多厲害?
    「我現在36,真的好遺憾沒早點遇到老師的課,假如早五六年聽過老師的課,我今天一定不會遇到這麼多苦難 除此之外,大量心理學研究還表明,一個人的成功,只有20%來自智力作用,還有80%來自非智力方面,比如領導力、抗壓能力、堅毅的性格、情緒穩定性、有成就動機等。在非智力因素中,大部分離不開心理學,毫不誇張地說,「心理學才是科學的成功學,是人人都應該學的一門學科。」
  • 如果貪戀執著初禪境界,就不會達到二禪,這是有原因的
    譬如誦經時,看到佛經的文字很優美,當中又有文學、又有禪學,心中感到很愉快,對文字產生了貪戀執著,這也是愛。不論學什麼法門,如果愈學愈鑽牛角尖,乃至執一非他,總說自己對、其他法門都不對,產生了法愛,妄生取捨,反而會被所修的法門所拘束。譬如修四禪八定,是用六行觀:喜於解脫,厭棄生死就是一種取捨;假使貪著目前的禪定境界,就成了法愛,沒辦法向上提升。
  • 胸口疼痛是什麼病症 胸口疼痛有哪些原因
    憩室逐漸增大後,進食時常覺有食物進入襄內,並有食物返流現象,飲水時有氣過水聲。憩室繼發炎症與潰瘍時,可出現胸骨後疼痛。5、食管裂孔疝這種疾病經常見於50歲以上的肥胖者。主要有胸骨下段或上腹部灼痛、噯氣、反胃等症狀,多在飯後或平臥時出現,以睡前飽食為著,食後散步可緩解症狀。
  • 紋身到底有多疼?疼痛指數告訴你
    「紋身不疼,絕對是騙人的,只不過不同的位置疼痛感是不同的」跟你說不痛的人有兩種人一種是在硬撐裝X,就算疼也不會說還有一種是打了麻藥之後再去紋的「紋身時間越長,疼痛級別越高」紋身的時間長短也覺得了你的疼痛感受一般情況下人能承受的疼痛時間為2-5小時時間越久,疼痛感越強烈(這就是為什麼包臂、包腿、滿背都要分幾次來完成
  • 狗窩到底有多舒服
    @柳有魚:老天爺也會給你安排一段甜甜的愛情,然後你自己憑實力把它作沒。#我對不起老天爺#還可以這樣?@大頭和他的朋友們:想讓所有人喜歡這個想法很幼稚,成年人要熟練運用愛咋咋地這四個字。
  • 你的臉皮有多厚??!!!
    點擊上方↑「飛迪曼」關注我們更多心理學乾貨&線上線下課程 「親愛的,堅強一點,臉皮厚一點」 「我不想要臉皮厚一點,也根本不知道怎樣才能做到。」別人一個眼神、一句話,對你來說都有無限含義,讓你輾轉反側、坐立難安。相較於生性鈍感的人,敏感者的人生多出許多磨難。「同理心」與「共感人」之間並不能劃等號。一般的同理心,是指別人遭遇到困難之時,我們有能力同情對方,別人開心時,我們也會替對方開心。而共感人有的是情緒高敏感人,有的人是身體高敏感人,或者兩者皆是。
  • 心理學:你大腦反應能力有多快?
    心理學:你大腦反應能力有多快? 測試開始: 1、觀察下面圖片,你看到了多少種動物? 測試結果: 6-11分反應力:★★★ 你的思維模式偏向經驗思維,既你對於人和事物有著一種圖式化的思維模式,在心理學上面叫做便利法則
  • 心理學:你或許有恐懼型依戀人格
    這種越喜歡一個人越想疏遠他的情況,就是四種依戀型人格的其中一種——恐懼型依戀人格。依戀理論依戀理論是心理學家約翰·鮑比在1950年提出的一種心理人格。鮑比在研究嬰兒與父母關係時發現,嬰兒有與父母親密接觸的需求,當嬰兒與父母分開時,往往會變得十分痛苦。因此鮑比認為,年幼的嬰兒依賴父母的照顧,所以形成對父母的緊密依戀是進化行為中的一部分。
  • 心理學:心機重、鬼點多的人有3個特徵,發現一個要小心
    所以與人交往並不能簡單從外表來看,我們識人要學會利用心理學來了解對方的真正用意,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嘛。 如何避免和那些心機重鬼點子多的人交往是必須注意的,心理學認為鬼點多的人有這三個特徵,只要對方符合就要小心了。
  • 心理學:鐘擺效應,你今天有多快樂明天就會有多悲傷
    心理學鐘擺效應,指的是人們在達到一個情緒高度的時候,會形成「心理斜坡」,並且將使你的情緒擺向相反的、相同程度的位置。通俗來講就是你感受到了多麼開心的情緒,一定會感受到同等程度的悲傷,而且不會太久。一般情緒鐘擺效應的周期為一個月,在一個月內情緒會有反彈。你今天感到特別的幸福和滿足,那麼不出一個月,你一定會感受到特別的傷心和匱乏。那麼,我們如何利用好鐘擺效應呢?
  • 拔智齒有多痛?
    上次拔牙還算是很順利,這讓我有了一絲心理安慰。但是那種痛苦已經很深入骨髓,我實在害怕……於是這次拔牙前,我看了一眼醫生。他看上去是個中年醫生,應該很有拔牙經驗,體格看上去可以麻利地把我的牙拔掉。然後醫生問我有沒有拍過牙片,我說有,但是一年多了,需不需要重拍?醫生說,不用,我看到了,你坐好就行。
  • 【佛教心理學】善護自心,如何降服心魔外魔,回歸清淨的本來
    【佛教心理學】善護自心,如何降服心魔外魔,回歸清淨的本來心燈佛教文化工作室編寫  公眾號 fojiaozhengfa
  • 年輕女性,心窩不舒服,每次疼痛幾十分鐘!醫生說不是心肌缺血!
    心窩不舒服,如果每次都是持續幾十分鐘,一般都不是冠心病,因為冠心病的發作有個特點,那就是一般就幾分鐘,就能好轉,多在2-15分鐘。如果超過20分,總是發作,那麼一般都不是冠心病;除了一種可能,那就是心肌梗死;但是一旦心肌梗死,會持續疼痛,持續不舒服,甚至危及生命;不會反覆發作。
  • 《革命心理學》:法國大革命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非理性現象?
    嘉賓|王建勳、高毅、蕭延中、王奇生 記者|鏡陶 《革命心理學》是從心理學來研究法國大革命的經典學術著作,跟其他從歷史學角度或用歷史學方法進行研究的同類著作相比,其提供了很多獨到的見解。古斯塔夫·勒龐的法文版原著創作於1912年,距今已經有108年。
  • 肛周疼痛、流膿——多出一個「小肛門」的痛苦
    38歲的張先生在一年前就發現自己肛周疼痛不適,還滲出白色帶臭味的膿液,滲出後肛周疼痛得到緩解,病情時好時壞,忙於工作的張先生沒有重視…… 直到肛周疼痛、流膿反覆發作、內褲溼漉漉的他才就診,被確診為肛瘻。
  • 遊戲心理學研究:恐懼心理相關的九種理論闡述及總結
    人有七種情緒和情感,分別為:喜怒憂思悲恐驚,所以這七種情感也被稱為七情。因為人有喜的情緒和情感,才有喜劇的誕生;因為人有憂思悲的情緒和情感,才有悲劇的誕生;因為人有怒的情緒和情感,才有各種戰爭題材電影;而同樣人類有恐驚的情緒和情感,求生本能以及對未知事物的恐懼,這就有了生化危機以及各種恐懼片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