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購票▲
再生醫學,
也許大家都還只在科幻電影之中
看到過:
主角身患絕症,
放進一個特殊治療艙之中,
轉眼之間,受損器官恢復健康,
主角完好如初。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場景不可實現,
然而這僅僅是人類心中的一個夢嗎?
當然不是!
其實再生醫學,正逐漸走近我們的生活。
幹細胞就像孫悟空的 「毫毛」 一樣,
可以分身百變,
分化為其他類型的細胞並具有相應的功能,
因此可以修復病變或損傷的組織或器官。
將來,隨著再生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
只要構建合適的微環境,
人體組織都有可能進行再生——
這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種類疾病的患者有望從中受益。
▼▼▼
畫面中,這位滿臉笑意,抱著孩子的女士就是「幹細胞寶寶」的媽媽,在懷上寶寶之前她是一名卵巢早衰患者,幾乎已被打上「不孕」的標籤,但是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使她再次當上了媽媽.
1月25日,成都市民楊女士抱著已經半歲多的寶寶笑臉盈盈,這個寶寶來之不易,因為在懷上寶寶之前,楊女士是一名卵巢早衰患者,幾乎已被打上「不孕」的標籤,但是,僅僅經過4周的治療,楊女士便有了早孕反應,這一切都得益於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卵巢早衰的課題被成功攻克。楊女士誕下的寶寶,也成為西南首個通過靜脈輸注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成功治療卵巢早衰而降生的「幹細胞寶寶」。
2017年7月,楊女士產下了一位6斤多的健康男嬰,這位男嬰成為西南首位通過靜脈輸注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成功治療卵巢早衰而降生的「幹細胞寶寶」。
楊女士今年34歲,家裡的大寶今年5歲,但是懷上二寶之前,楊女士有2年時間都存在月經紊亂的症狀,甚至有半年不來月經的經歷,懷孕也成了難題。經過一系列檢查,醫生告訴她,她患上的是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已成為婦科臨床常見病之一,是指卵巢功能衰竭所導致的40歲之前,連續4個月以上閉經的現象。」四川省生殖專科醫院業務院長王一珏說,卵巢早衰目前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都還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常規的激素替代治療後期副作用較大,其他治療幹預辦法尚未有足夠的分析數據。
由於長時間的治療也沒有看到成效,醫生建議她參加「應用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卵巢早衰」這項課題。
據了解,2015年,在原華西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四川省幹細胞庫專家組組長汪成孝教授的帶領下,應用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卵巢早衰的課題通過四川省衛計委批准立項。該課題聯合四川省生殖健康研究中心附屬生殖專科醫院(四川省生殖專科醫院)共同攻關,自2016年2月到2017年1月,共向社會招募了18位符合條件的卵巢早衰患者參與臨床治療研究,楊女士便是其中之一。
「治療2周後患者陰道分泌物增多,4周後出現了早孕反應。」婦科副主任醫師歐良英說,在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中,有效率約40%,楊女士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見效,與患者的病程短、病情輕也有關係。
卵巢早衰是婦科臨床常見病之一,指女性40歲之前由於多種病因出現的卵巢功能衰竭,導致發生促卵泡激素水平升高和雌激素水平降低等症狀。
卵巢早衰的女性很難實現受孕,因為這類患者在月經周期中沒有優勢卵泡活動,無法取得卵子。因此,卵巢早衰也被業內公認為目前無法治癒的頑疾。
據該科研項目的合作醫療單位專家介紹,40歲以前的育齡女性,連續4個月閉經,卵泡生成激素升高,雌性激素水平下降,B超檢查發現卵巢體積小,不能生成優勢卵泡,特別是出現了早期更年期的表現,就一定要檢查,是否患上了卵巢早衰。
目前,卵巢早衰的發病率,在適齡育齡女性中高達1%~1.5%,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 汪成孝教授介紹,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能力的多潛能細胞。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是指存在於新生兒臍帶組織中的一種多功能幹細胞,具有很多優點:首先,自身的免疫調節能力使其不會產生排斥反應,可以用於他人;其次,強大的自我修復功能,在特定環境下可直達病變、損傷部位進行修復。
2015年,省衛計委批准立項,國內首個「MSC(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卵巢早衰」科研項目正式啟動臨床試驗。2016年2月24日到2017年1月24日,共向社會招募了18位患者參與臨床治療研究。用於治療的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均來源於社會捐贈的臍帶血,「18位患者,除了成功受孕的一例外,40%的患者出現了不同程度身體激素水平、卵巢功能改善的情況。
據了解,目前臍帶間充質幹細胞配合造血幹細胞共同移植,可以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促進造血幹細胞移植,提高移植成功率。
同時,這種幹細胞是幹細胞領域的研究熱點,隨著再生醫學的不斷進步,這種幹細胞可能用於多種疑難病症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