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煮酒論英雄!冬天喝白酒,真的可以「煮」嗎?

2020-12-25 東方龍酒

中國歷史故事浩如煙海,「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婦孺皆知,唐詩宋詞中有關煮酒的詩詞亦不鮮見,足見古人「煮酒」乃常事。當今的愛酒人士,也有效仿古人溫酒的,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冬天喝酒到底要不要加熱。

首先小編要指出的是,青梅煮酒中的酒,指的是「黃酒」,黃酒風味特別,加熱前和加熱後完全是兩個體驗,溫一溫(一般加至45度左右)酒味即出,口感更加香醇。黃酒適合這樣喝,白酒也適宜嗎?

加熱的酒與常溫的酒有何差別?

從養生角度來講,熱酒與常溫酒其實並無差別。古時候釀酒工藝並不成熟,釀酒過程會產生對人體有害或是影響口感的雜質,經過加熱後低沸點的雜質能夠遇熱揮發,因此煮酒確實有益。而隨著現代釀酒工藝的不斷發展,名優白酒對於香型物質和雜質的品控指標非常嚴格,所以現在的名優白酒,開瓶即飲,風味已經絕佳。

但若論口感,熱酒與常溫酒還是存在一些差異的。合適的溫度能讓酒呈現出更好的口感,煮好的美酒,溫度相對較高,因此芳香物質較快、密集地揮發,這就使得熱酒更加濃香四溢,入口更佳溫和、香醇,在漫漫雪夜來二兩溫好的白酒,自然保暖驅寒,又添意趣。

不過相比之下,常溫酒也擁有令人意外的驚喜滋味,由於冬天溫度低,在低溫環境下的酒溫度也低,因此冬天喝常溫酒,水入口芬芳甘美、冰冷的酒水如一股清泉入腹,是如冬雪般清冽、純淨的美妙享受。

儘管圍爐煮酒、談笑風生,乃人間妙事,然而煮酒加熱還需注意哪些細節:

一個是需隔水加熱,現在有很多溫酒器,很方便,二個是煮酒千萬要注意溫度與時間,酒精遇熱揮發,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加熱白酒溫度不宜過高,30°-40℃即可,這個溫度也比較適口。水溫如果加熱溫度超過60度,或是加熱時間過長,酒體中的芳香物質遇熱揮發,讓酒味變淡。

五糧液系列東方龍酒

酒逢知已千杯少,加個關注,點個讚吧!

相關焦點

  • 「酒史」煮酒論英雄-曹操煮酒煮的是白酒嗎?
    「青梅煮酒」比喻雙方見面,雙方都是英雄豪傑。挾天子令諸侯的曹操,豪氣沖天,指點群雄;寄人籬下的劉備,裝傻充孬,隱忍不發。這真是場國字號的酒局,但作為好酒之徒,難免好奇,他們當時喝的到底是什麼酒?煮酒在古代意為燙酒,但《三國》作為文學作品,在文字處理上要匹配其韻律,「煮酒」對應「煞」的氣氛,正應和「論英雄」,如果將其換成「燙酒」,顯然就渲染不出當時的氣氛。天寒燙酒喝會保護腸胃,但結合當時的地域的天氣情況,「天雨將至,雷聲大作」,能推斷當時正值盛夏,故溫度必然不會太低,故排除天氣因素。
  • 青梅煮酒論英雄,青梅酒的製作方法
    說起青梅酒大家也許並不陌生,像日本比較有名的除了清酒就是青梅酒了,我們日常在家中同樣也可以自己製作青梅酒,那成熟的青梅可以用來泡酒嗎?青梅酒的功效有哪些呢?今天除了會向大家講解成熟的青梅是否可以用來泡酒之外還會向大家科普一下青梅酒的做法哦。
  • 冬天喝酒先暖酒,白酒、紅酒、黃酒該怎麼加熱才好喝?
    成都的冬天冷到懷疑人生,要是能喝上兩杯熱酒簡直爽呆了!古有煮酒論英雄,今有煮酒過寒冬。很多人說酒是一把雙刃劍,適量飲用能夠促進血液循環,通經活絡。今天俺就來給你盤點「熱酒」的花樣姿勢,過個溫暖的冬天吧!
  • 今日芒種,農村風俗「青梅煮酒論英雄」酸甜爽口,初戀的味道
    芒種習俗芒種習俗有三,一青梅煮酒,二送花神,三安苗。在我們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 煮酒論英雄(詩酒人生)
    莽漢喝多了直叨叨:「這酒喝著真美!再來二斤!」  文化人三杯兩盞下肚,文思泉湧,妙語連珠:「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這幾句,出自三國時期曹操寫的《短歌行》。  人生苦短,對酒當歌,手舉杜康佳釀,心憂家國興亡。瞧,曹操不只會打仗,還很會寫詩。
  • 煮酒論英雄可能發生嗎
    劉備恐曹操生疑,每天澆水種菜;曹操聞知後,以青梅綻開,煮酒邀劉備宴飲,議論天下英雄。當曹操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聞之大驚失箸。時雷雨大作,劉備以膽小、怕雷掩飾而使曹操釋疑,並請徵剿袁術、藉以脫身。《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章回中,有如下描述:隨至小亭,已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酒至半酣,忽陰雲漠漠,驟雨將至。
  • 煮酒論英雄:地產人的酒,不容易喝!
    《煮酒論英雄》是三國演義裡的一個片段。裡面有兩個英雄人物,一個長歌當嘯,豪氣沖天,指點群雄;一個寄人籬下,一味謙恭,裝孬不折本。他們就是曹操和劉備。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經過幾年的沉澱,終於揚眉吐氣,跳槽到甲方,本以為可以逍遙快活,誰知只是從一個圍城進入另一個圍城,真的是傷不起。        還有我另一個好朋友,最近一直都不順,感覺到生活的壓力讓自己很累,心情也很差。所以,某日我找他喝酒,在食物和酒的面前,他整個人變得不那麼低沉,幾杯白酒下肚,那種飄飄的感覺,讓他忘記了自己的生活,慢慢傾訴自己的迷茫。
  • 連麗如說青梅煮酒論英雄 | 評書三國演義
    說青梅煮酒論英雄,在歷史上確有其事,但說得沒有這麼詳細,沒有這麼動聽,事情是有的。
  • 《煮酒論英雄》情節中的張弛藝術
    《煮酒論英雄》情節中的張弛藝術文/姜衛華作品的張弛結合、鬆緊適度,將緊鑼密鼓與絲竹之聲巧妙融合,有助於組成和諧的旋律。否則,單純的驚雷急雨、劍拔弩張的作品,很難使人怡情;一味的細吹慢打,輕攏慢捻的作品,又很難使人振奮。所以,如何運用張弛藝術手法至關重要。
  • 當時的劉備是個無權無勢的人,他有資格與曹操「煮酒論英雄」嗎?
    要知道「青梅煮酒論英雄」這個故事在正史中並沒有記載。這一段經典故事橋段是小說《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根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的相關記載改編而成的。說直白點,「青梅煮酒論英雄」這純粹是一段杜撰的故事。這就是事實。
  • 有意思丨你從沒聽過的N種白酒趣味喝法
    從曹操的「煮酒論英雄」、李白的「把酒問青天」,到歐陽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再到當代詩人艾青的「水的外形,火的性格」,文人的曠達與狂放每每因酒而生又借酒而發。現在,由於「酒滿天下」,喝酒已不再那麼高高在上,酒也不再是文人騷客達官貴人的專利,它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過「一樣米養百樣人」,即便是喝同樣一款酒,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喝法。
  • 青梅煮酒論英雄
    《紅樓夢》裡給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而《三國演義》,每次想起來,「跳」進腦海的就是這句「青梅煮酒論英雄」。▲良宵花解語            ▲ 煮酒論英雄第一次知道《三國演義》是在四十年前了,偶然在村子裡一戶鄰居家見到《三國演義》的連環畫。清晰地記得我讀的第一本是《三顧茅廬》,當時我大概讀二年級。已經基本能看懂連環畫上面的那些文字。
  • 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論的是什麼?
    青梅煮酒論英雄是《三國演義》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在那麼多的英雄人物中,曹操怎麼就能看的出來劉備是一個英雄呢?在看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時,我們可能不由自主的想到另外一個著名的一個歷史故事《鴻門宴》。範增也是在無數反秦英雄中一眼看出,劉邦才是項羽的最大的對手。
  • 古人為了喝一口酒,到底研究了多少種方法?
    如果說金庸在小說中的描寫可以看做是今人對古人飲酒的浪漫遐想,那麼商周時期出土的一件件青銅器,可以說是古人「重視」飲酒器具的活例子。「樽」也作「尊」,在商周時期就已經是廣為盛行的大中型酒器,專門用來盛酒。它曾經是古人常用的酒器之一,也許正因為此,「酒」這個字在甲骨文的系統中,剛好像是一個人用雙手捧著一個酒樽。
  • 生蠔涮火鍋,煮酒論英雄~喝了這杯酒,跟到鮑哥走~
    左青龍橫掃一步,擋在人前,輕了哈嗓子:「歡迎光臨叄口煮!請問兩位哇?」小夥子一聽,抖了三抖「啥子三口組哦!」後來,阿鮑真的在望平街開了一家火鍋店,叫「叄口煮」。冬天來了,中年的阿鮑摸摸自己的膝關節,決定開始保養了。他把「奔馳鍋」change了一哈~一鍋紅湯,一鍋番茄,一鍋煮酒。
  • 「煮酒論英雄」,劉備為什麼不稱曹操為英雄
    ▼《三國演義》裡面有個經典橋段「煮酒論英雄」,講的是劉備和曹操併力破呂布後,劉備和曹操回到許都,漢獻帝和劉備認了親,並封劉備為左將軍。曹操對劉備很好,吃飯時坐一桌,出去時也坐同一輛車。有一天,曹操請劉備喝酒,席間問劉備當今誰可稱為英雄,劉備blabla說了一大堆人,有什麼冀州袁紹,淮南袁術,荊州劉表等等,曹操不滿意。
  • 三國時期,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曹操為何不直接殺了劉備?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先主備傳〉關於三國的很多故事大家想必都是耳熟能詳的,而其中「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更是流傳千年直到今天還被人們津津樂道。那麼,在當時佔盡優勢的曹操為何沒有把未來很大可能成為自己心腹大患的劉備殺掉,難道真的只是因為劉備在當時的表現給他留下「此人不過如此」的印象嗎?
  • 冬天選擇喝白酒,有這4大好處!
    在中國,喝酒的人大多都有這樣的表現:夏天喝啤酒,冬天飲白酒。而且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在寒冷的冬天喝白酒,所以酒出現了啤酒和白酒的旺淡季交錯的現象。不過大家可知道為什麼更多人選擇冬天喝白酒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冬天喝白酒的四大好處吧!
  • 《鎮魂街》第七守護靈實錘張遼,曹操與曹焱兵煮酒論英雄
    其實已經很明顯,青梅煮酒論英雄,唯我曹公耳。老者以食量比喻氣量,數落曹焱兵受人恩惠而不知珍惜,明明有強悍大將幫助,卻在關鍵一戰飛蛾撲火,如同自取滅亡,到頭來優勢全無,令老者大失所望。曹焱兵也終於意識到眼前人的身份,卻刻意不說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