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英雄」,劉備為什麼不稱曹操為英雄

2021-02-13 中國國家歷史

 ▼

《三國演義》裡面有個經典橋段「煮酒論英雄」,講的是劉備和曹操併力破呂布後,劉備和曹操回到許都,漢獻帝和劉備認了親,並封劉備為左將軍。曹操對劉備很好,吃飯時坐一桌,出去時也坐同一輛車。有一天,曹操請劉備喝酒,席間問劉備當今誰可稱為英雄,劉備blabla說了一大堆人,有什麼冀州袁紹,淮南袁術,荊州劉表等等,曹操不滿意。劉備又說孫策,劉璋等,還是不被認可,劉備無法,把張繡韓遂等人也拉出來湊數,曹操實在看不下去,直接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不料,這個哥倆好的舉動把劉備嚇得不輕,筷子直接掉地下了,幸好此時天上打了一個大雷,劉備說他被雷嚇到了,把自己的失態掩飾了過去。這時關羽張飛跑到曹操家找劉備,劉備這才脫身。

 

《三國演義》這一段寫得很自然,筆者幼時初讀這一段,比較直觀的感受是劉備運氣真好,危難時刻老天爺也降下一個雷幫他。但現在讀起來又是另一番滋味,劉備當時為什麼不稱曹操為英雄呢?帶著這個問題,筆者重新梳理了一下。

我們先看下曹操和劉備的關係(根據演義中的職位),曹操此時是丞相,劉備是左將軍,兩人是上下級關係,然後他們吃的這頓飯是上級請下級吃飯。席間曹操含情脈脈的對劉備說:「小劉啊,你說世上誰是英雄?」劉備連忙說:「我肉眼凡胎,識不得英雄」。

到這裡,劉備的應對還不錯,然後在曹操的再三要求下,劉備說淮南袁術可為英雄,曹操否決,再說冀州袁紹,曹操看不上,劉備又說荊州劉表、江東孫策、益州劉璋、曹操更加鄙視他們,劉備沒辦法,只好把張繡、張魯、韓遂拿來湊數,眼看劉備如此不解風情,曹操真是又好氣又好笑,說:「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掛齒!」。

劇情發展到這裡是關鍵,上級問下級誰是英雄,給了下級六次機會,結果下級全部答錯了。這絕對是不符合常理的,古今中外,不拘國籍地域,但凡遇到這種問題,只要不是腦子進水,下屬的反應一般是說:「老大,英雄就是您,您就是英雄!」為了更真實,還會拉出一幫人做陪襯。作為下屬,都知道上級問這句話時其實已經有答案,自己要做的只是把上級心裡那個答案替他說出來而已。

劉備的做法卻讓人大跌眼鏡,在曹操的再三駁斥(提示)下,一而再再而三的扯出一大票不相干的人來充當英雄,在曹操發了牢騷後,還來了一句「舍此之外,備實不知。」一臉的無辜相。眼看劉備如此不上道,曹操只好親自揭曉答案:「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聽後大驚失色,筷子都掉了,幸好這時打了個雷,把他的失態掩藏了下去。後人有詩讚曰:「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

既然曹操是英雄,那麼曹操問劉備時,劉備怎麼不說呢?筆者認為有三種可能。

可能性一,劉備自認為是英雄,也知道曹操同樣是英雄,他從一開始就在裝,從跟曹操到許都開始,就一門心思裝,躲在家裡種菜,在曹操問誰是英雄時,又在曹操面前秀了一把自己的智商下限,絕口不提曹操是英雄。殊不知他的心思早被曹操摸透,在請劉備喝酒時,曹操就說劉備」在家做得好大事!」等劉備一陣慌亂,馬上又說「玄德學圃(種菜)不易!」

曹操早知道劉備是個英雄,在家種菜只是個障眼法。曹操請他來喝酒就是試試劉玄德的斤兩,於是拋出了「誰是英雄」這個問題,結果劉備裝過頭了,沒有說曹操是英雄,想繼續裝傻充愣,不想不但沒有瞞過曹阿瞞,反而被他揭穿了心思,自己也榮登英雄榜。所以劉備的驚,是驚在他的偽裝術被看穿。

竊以為,劉備真要裝,那大可按照常理先說曹操是英雄,再把他說的那一大票人拉出來給曹操當陪襯,這樣或可迷惑曹操,讓曹操認為自己不過是個阿諛之人,但是劉皇叔當時入戲太深,適得其反。

可能性二,「煮酒論英雄」這件事出現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其實不完全是杜撰,正史中確有相關記載,在《三國志·蜀書二·先主傳二》中就有——

先主未出時,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記載中並無曹操讓劉備論英雄的事情。羅貫中先生根據曹操的這句話寫了「煮酒論英雄」這個故事,以藝術的手法再現了這一史實,但一時疏忽,光顧著圓故事了,忘記了基本的上下級問答邏輯,導致我們可憐的劉皇叔在這一瞬間智商下線,情商為零。這裡筆者並無褻瀆古人的意思,只是指出這種可能性。

可能性三,劉備認為曹操是奸雄,不是英雄,能稱英雄的只有他自己,但這是個不能說的秘密,因此故意說出一些似是而非的人來充數。從《三國演義》這本書的刻畫來看,劉備是完全的正面形象,劉備提到曹操,除了在許都這一段說的是「曹丞相」,其他地方都是稱「曹賊」,可見,劉備是瞧不上曹操的,因此,指望劉備說曹操是英雄是不現實的。不僅如此,《三國演義》中,對曹操尊稱「丞相」的只是曹操的下屬,或者是他人在正規場合打招呼,而對曹操私底下的稱呼不是「曹賊」就是「操賊」,連漢獻帝在「衣帶詔」中稱呼曹操也是「操賊」。曹操的形象被徹底黑化。為什麼會如此呢?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三國演義》這部書的劇情需要,揚劉抑曹,甚至可能是羅貫中先生本人也非常討厭曹操,不認可他英雄的地位,只是借劉備的口來表達。

事實上,在明朝以前,曹操的風評還沒有這麼差,如唐太宗寫了一篇祭祀曹操的文章,裡面有「……帝以雄武之姿,常艱難之運。棟梁之任,同乎曩時;匡正之功,異乎往代。觀沉溺而不拯,視顛覆而不持,乖狥國之情,有無君之跡。既而三分,肇慶黃星之應,久彰五十啟期,真人之運斯屬,其天意也,豈人事乎?」(詳見《太平御覽·卷九十三 ·皇王部十八》),還是一分為二的肯定了曹操的功過。在宋朝辛棄疾的的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裡面就有「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的句子,直接說曹操是英雄。

親愛的讀者,你們怎麼看?

寫到最後,再來點小花絮,在《三國演義》「煮酒論英雄」這一節寫到漢獻帝為扳倒曹操,秘密給國舅董承一張衣帶詔,董承據此聯絡了一批人,其中就有劉備,然後才寫到劉備應曹操之邀,煮酒論英雄,被曹操指為英雄後驚慌不已,最後借著討伐袁術的機會逃出許都,展翅高飛。在《三國志》裡的記載,則是先有曹操指認劉備為英雄的事情,然後劉備才加入反曹的隊伍——

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華陽國志云:於時正當雷震,備因謂操曰:"聖人云'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劉備)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會見使,未發。事覺,承等皆伏誅。

劉備加入反曹聯盟的時間被《三國演義》故意顛倒,產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按正史記載,劉備加入反曹聯盟是被迫的,這顯然不符合《三國演義》中塑造劉備正面形象的初衷,於是作者靈機一動,把事件發生順序換一下,瞬間使劉備的形象高大了不少。所以,藝術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這句話,放在《三國演義》這部書裡很合適。

參考資料:

《三國演義》

《三國志·蜀書二·先主傳二》

《太平御覽·卷九十三 ·皇王部十八》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相關焦點

  • 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論的是什麼?
    青梅煮酒論英雄是《三國演義》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在那麼多的英雄人物中,曹操怎麼就能看的出來劉備是一個英雄呢?在看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時,我們可能不由自主的想到另外一個著名的一個歷史故事《鴻門宴》。範增也是在無數反秦英雄中一眼看出,劉邦才是項羽的最大的對手。
  • 曹操在煮酒論英雄時,那麼好的機會為什麼不殺了劉備?
    曹操何嘗不想殺了劉備,只是可惜,曹操情緒激動了一波,郭嘉言辭含蓄了一波,劉備前所未有的反應快了一波。小說演繹《三國演義》關於這一段的描寫可謂是非常之精彩成功,給後人留下了「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羅貫中在辭藻上百般打磨,人物刻畫細緻入微,好不痛快。
  • 曹操既然認為劉備也是天下英雄,為何煮酒論英雄時不殺了劉備?
    三國時期,曹操特意青梅煮酒與劉備討論天下英雄,許多人不理解,當時那麼好的機會為什麼曹操不殺了劉備?其實,以曹操的行事風格,當時不殺劉備肯定有諸多方面的考慮。但是,按照個人理解,當時曹操不殺劉備,是因為曹操沒有必要去殺劉備、也不需要殺劉備、當時殺劉備太不划算。下面聊一下個人的理解。一.曹操沒有必要去殺劉備當時的劉備,儼然已成了「孤家寡人」,一無地盤,二無軍隊,並已經正式投靠了曹操,住在重兵之下的許昌。
  • 當時的劉備是個無權無勢的人,他有資格與曹操「煮酒論英雄」嗎?
    要知道「青梅煮酒論英雄」這個故事在正史中並沒有記載。這一段經典故事橋段是小說《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根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的相關記載改編而成的。說直白點,「青梅煮酒論英雄」這純粹是一段杜撰的故事。這就是事實。
  • 青梅煮酒論英雄時,劉備為何不主動推舉曹操為當世英雄?
    《三國演義》第21回「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邀請劉備前來做客,實則是因為前有漢帝認劉備為大漢皇叔,後又有許田圍獵,劉備、關羽之不忿曹操欺辱漢帝,曹操懷疑劉備胸有大志,早晚必成大患,故借「青梅煮酒論英雄」來試探劉備的志向和實力。
  • 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識破劉備韜光養晦之策,為何還要放虎歸山?
    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識破劉備韜光養晦之策,為何還要放虎歸山?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合,分分合合,你爭我鬥,政權更替過程中,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劉備、曹操和孫權三國鼎立時期,將此歷史定律演繹得淋漓盡致。
  • 劉備一事無成,為何曹操卻十分看重他?他有什麼資格煮酒論英雄?
    三國演義中,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談論實勢英雄,已經成為大家口中的一段佳話。然而這個故事的發生背景卻很讓人疑惑,那個時候的劉備已經人到中年,沒有地盤,沒有士兵,在諸侯眼中可謂是「一事無成」,但是為何曹操卻如此看重他?他到底有什麼資格能和曹操煮酒論英雄?
  • 三國時期,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曹操為何不直接殺了劉備?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先主備傳〉關於三國的很多故事大家想必都是耳熟能詳的,而其中「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更是流傳千年直到今天還被人們津津樂道。那麼,在當時佔盡優勢的曹操為何沒有把未來很大可能成為自己心腹大患的劉備殺掉,難道真的只是因為劉備在當時的表現給他留下「此人不過如此」的印象嗎?
  • 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劉備完全在掌控之下,絕好機會為什麼不下手
    「青梅煮酒論英雄」是《三國演義》裡的一個情節,正史《三國志》中,曹操論的是自己和劉備,沒有論到劉表、孫策、劉璋等人。不過,曹操倒的確挺欣賞劉備的,說天下英雄只有他們兩個人,其他如袁紹、袁術之類的不算什麼。演義中,劉備聽了這話,嚇得丟掉了手中的筷子。
  • 煮酒論英雄的兩位風流人物,到後來兵刀相見,曹操劉備究竟經歷了什麼?
    年輕時候的曹操非常的機智,有著較強的隨機應變能力,但是有那麼一點的放蕩不羈,對學業方面的事情也不是很上心,所以當時有不少人都覺得他沒有什麼突出的才能,但南陽的何顒和梁國的橋玄認為他不平凡。不過曹操年幼的時候就表現出對武藝的喜愛,還比較喜歡讀兵法的書,這也為他在後面的軍事方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 青梅煮酒,為什麼曹操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青梅煮酒,為什麼曹操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在三國演義裡,曾有一段著名的青梅煮酒的故事,曹操與劉備論天下英雄,在曹操眼中:『袁紹需雄霸四州,兵甲數十萬,但剛愎自用、見小利而忘大義,非英雄也;袁術兵精糧足,卻只是冢中枯骨,也不是英雄;劉表雖雄居一方,卻虛有其表,守城之賊也,不算英雄;孫策、張魯、劉璋等也不算英雄。'劉備在曹操這番話之後,就說:『那誰才算英雄?'曹操指著劉備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 煮酒論英雄的時候,劉備還沒有自己的地盤,為什麼曹操對他的評價...
    ,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裡,有青梅煮酒論英雄這一情景,成為一段佳話,在這一情節中,後面三分天下的關鍵人物就出場兩位——曹操、劉備。 當時劉備劉皇叔沒有地盤,而且手中的資源有限(軍隊士兵財政),但是為什麼曹操對劉備的評價如此之高,其實還是和劉備這個人有關。
  • 讀了36遍《三國演義》,才明白「煮酒論英雄」中曹操的「潛臺詞」
    「煮酒論英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劉備想來想去沒敢加入,為了防範曹操猜忌,他天天躲在菜園裡擔糞澆菜。 一天,曹操派人請劉備赴宴,兩人「青梅煮酒」。 「煮酒」期間,曹操詢問劉備:老兄你走南闖北,可知道當今天下有哪些英雄?
  • 再讀《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上)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羽、張飛對劉備說:「兄長不關心天下大事,在這幹下人的活,這是為什麼?」劉備說:「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二人便不再說這事了。一天,關羽、張飛不在,劉備正在後園澆菜,許褚、張遼帶數十人到園中說:「丞相要你去一趟。」劉備驚問:「有什麼要緊事嗎?」
  • 煮酒論英雄(詩酒人生)
    瞧,曹操不只會打仗,還很會寫詩。  劉備不如曹操會寫詩,但他年輕時曾得名師盧植指點,好歹也算個文化人。  兩個文化人一起喝酒,就有了《三國演義》裡的名場面:青梅煮酒論英雄。  這場好戲,發生在河洛地區。  暗流湧動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的代表作。
  • 笑看青梅煮酒:張遼獻計殺劉備楊修斟酒坑曹操,曹操爛醉劉備開溜
    青梅煮酒論英雄,天下英雄唯曹劉。這段故事大家都知道:觥籌交錯間暗藏刀光劍影,談笑風生中蘊含凜冽殺機。曹操處處挖坑,劉備從容應對,最後是曹操放下戒心,劉備嚇得趕緊找藉口開溜。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青梅煮酒論英雄都像平靜的海面之下暗潮洶湧,而在宋元雜劇中,青梅煮酒論英雄被搬上舞臺,卻成了一幕喜劇:張遼獻計殺劉備,楊修斟酒坑曹操,曹操爛醉如泥,劉備成功開溜,曹操一怒之下將楊修重打四十軍棍轟了出去。話說那是在建安三年,被呂布打得走投無路的劉備只好依附曹操。
  • 《煮酒論英雄》情節中的張弛藝術
    《煮酒論英雄》情節中的張弛藝術文/姜衛華作品的張弛結合、鬆緊適度,將緊鑼密鼓與絲竹之聲巧妙融合,有助於組成和諧的旋律。否則,單純的驚雷急雨、劍拔弩張的作品,很難使人怡情;一味的細吹慢打,輕攏慢捻的作品,又很難使人振奮。所以,如何運用張弛藝術手法至關重要。
  • 三國故事---《煮酒論英雄》
    第一片雪花從灰藍色《煮酒論英雄》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片段。裡面有兩個英雄人物,一個長歌當嘯,豪氣沖天,指點群雄;一個寄人籬下,一味謙恭,裝孬不折本,他們就是曹操和劉備。         這一段故事發生在曹操在白門樓勒殺呂布後,帶著劉關張三人回到許昌,劉備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獻帝和劉備論上了親戚,並稱劉備為皇叔。
  • 青梅煮酒論英雄
    《紅樓夢》裡給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而《三國演義》,每次想起來,「跳」進腦海的就是這句「青梅煮酒論英雄」。▲良宵花解語            ▲ 煮酒論英雄第一次知道《三國演義》是在四十年前了,偶然在村子裡一戶鄰居家見到《三國演義》的連環畫。清晰地記得我讀的第一本是《三顧茅廬》,當時我大概讀二年級。已經基本能看懂連環畫上面的那些文字。
  • 連麗如說青梅煮酒論英雄 | 評書三國演義
    曹操跟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這地方還真有,現在您到許昌,在縣招待所裡邊能看得見,但這亭子是不是漢朝的可就不知道了,據說現在蓋房子也看不見了。當初縣誌上確實有記載,河南許昌縣委招待所,青梅亭。現在還能不能查到一些蛛絲馬跡,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