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是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看法和理解,在教育孩子這樣事情上也是如此,同樣的一件事情,不同的家長會選擇不同的方式對待,有的人認為"棒棍底下出孝子",有的人則認為,要與孩子多溝通。
前段時間帶兒子去商場,看到一個女孩想要吃冰激凌。一旁的爸爸不同意,便帶著她準備離開。女該躺在哭喊:「我要吃冰激凌!」面對女兒的哭鬧,爸爸竟然給了女孩一巴掌,之後訓斥道:"不許哭!跟我回家!"
女孩不停搖頭,表示不買冰激凌就不回家。憤怒的爸爸將孩子託起,揪著她的耳朵大喊:「再不聽話拖鞋伺候!」
中國的傳統教育中,一直秉持著孩子不打不成才。為了更好地"管教"孩子,不少家長會扮演著虎媽、虎爸的角色。卻不知道這種舉動或許可以管教孩子一時,等到時間長了,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只會越來越生。
在孩子的印象中,父母並不懂得教育,只知道一味地打罵。長期受到父母的」武力教育」,今後有了自己的家庭,他們也會用同樣的方式管教孩子。
孩子無理取鬧,與其選擇武力手段,家長不如試試這樣和他們溝通。
第一個方法:和他們講明原因。
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年紀小不懂事,拒絕其要求時,沒有必要解釋。但小孩子缺乏健全的價值觀,對事物的評價都是主觀意識。比如上文中的小姑娘,要求沒有被滿足,便覺得是父親的錯。
管教孩子時,家長要講明自己的立場和原因。想讓自家寶貝放下手機去睡覺,可以告訴他們長期熬夜帶來的危害。懂得了違背指令的後果,孩子自然會聽從管教。
第二個方法:轉移注意力。
小孩子的脾氣就像打噴嚏一樣短暫,很容易被各種所吸引。想讓他們停止哭鬧,家長可以試著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你看那是什麼「,「前面有人在大家」,聽到這樣的話,好奇心會使得他們忘掉之前的負面情緒。
等到孩子和父母離開「哭鬧現場」,他們的情緒也會逐漸平復。這時家長再耐心地教育,指出他們的行為的負面影響。

第三個方法:讓他們做選擇。
有時候主動選擇比被動教訓效果更好,家長可以讓他們做選擇。比如孩子沉迷玩玩手機不願意寫作業,父母可以說:「現在要麼去寫作業,要麼三天不準玩手機。」簡單的一句話,就給了他們選擇的空間。
進行一番利弊的權衡之後,孩子自然會選擇立刻寫作業。畢竟三天不玩手機,誰能撐得住?而且他們自主做出的選擇,也不會產生排斥情緒。
第四個方法:讓他們體驗後果。
有些孩子之所以不聽父母的管教,要求沒有滿足便哭鬧撒潑,主要是感覺不到後果。很多家長看到自家寶貝哭喊,會理解滿足他們的要求。這便給其造成了一種假象:只要我無理取鬧,父母就會滿足我的要求。
家長不妨讓他們體驗錯誤的後果,比如孩子貪玩不肯吃飯,不需要反覆催促。等到他們感受到飢餓發現沒有飯菜時,便會在規定時間內用餐。
第五個方法:適當予以懲罰。
假如孩子對父母的態度過於惡劣,家長可以適當予以懲罰。當然並不是使用拳腳,可以使用"冷暴力"。通過面壁思過、寫檢討等方式,讓他們獨自反省。當孩子哭鬧時,家長也不要多加訓斥,在一旁「觀看」即可。
自己負面情緒的宣洩,沒有得到任何的回應,孩子的情緒也會逐漸平復。這時再通過交流指出他們的錯誤,並制定相關的規則。
寄語:教育孩子這件事情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最關鍵的是看家長有沒有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平時也可以進行反向思考,如果你是孩子,父母武力方式管教自己,你可以接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