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聚焦特殊貧困人口精準發力,加快織密築牢民生保障安全網,把沒有勞動能力的老弱病殘等特殊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兜起來,強化保障性扶貧。
習近平2017年12月28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來源
2020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
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稱,時間十分緊迫、任務相當繁重,需「採取超常規舉措,拿出過硬辦法,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經過這五年的攻堅奮戰,從2015年到2019年,中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經從5575萬人減少到551萬人,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貧困縣數量不斷減少,貧困發生率從5.7%降至0.6%,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果。
今年9月,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講席教授、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李小雲撰文表示:「從目前來看,我們完全有把握到2020年底實現脫貧攻堅的最終目標。即便我們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是這一影響不會從總體上改變決勝脫貧攻堅的基本面。」
在貴州省思南縣塘頭鎮青槓壩村,村民們採摘用作生產糟辣椒的紅辣椒(8月12日攝)新華社圖
脫貧攻堅
制度體系
自2013年實施精準扶貧至今,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成為世界上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
這不僅加快了全球減貧進程,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減貧樹立了標杆,堅定了全世界消除貧困的信心。這背後是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所提供的有力制度保障。
根據學界研究,對比全世界反貧困實踐經驗,李小雲稱,從減貧的領導體制、減貧的過程和減貧的機制等方面看,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具體來說:一是貧困的減少是一個高度的政治化過程;二是中國的經濟增長是益貧性的增長,且減貧的機制按照經濟社會的規律進行轉化;三是採用綜合性的福利措施以及逐步建立起一系列的長效減貧機制等超常規的減貧政策來超越利益集團以及社會結構本身的制約,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將貧困人口拉出貧困泥潭。
根據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社會科學處副處長邢成舉的研究,中國特色的脫貧攻堅制度體系在於中國將脫貧工作作為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同時還建構了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的大扶貧格局。在扶貧的舉國體制下,扶貧幹部隊伍的配置、扶貧資金的投入都能夠得到充分保障。
此外,中國特色的脫貧攻堅制度體系形成了市場性政策、發展性政策和保護性政策的結合。產業扶貧主要是市場性政策和發展性政策,教育扶貧主要是發展性政策,生態扶貧是發展性政策和保護性政策的結合,兜底扶貧則是典型的保護性政策。
無論是何種性質的扶貧政策,其在地方政府層面,形成了統籌,即按照職能部門的具體職能,分領域且形成協作的扶貧政策體系,每一種類型的貧困家庭都能夠在特定的政策框架內獲得資源扶貧、政策引導與幫扶力量的支撐。
除了幫扶方面的政策體系,針對扶貧資金和項目管理、扶貧工作成效和過程的考核等,也都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體系。在管理當中,審計部門和財政部門都要盡力加快資金撥付並防止資金閒置和沉澱,在考核方面,通過交叉考核和第三方考核,扶貧的內外動力被最大限度激發。
接續推進全面脫貧
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針對一些地方脫貧穩定性還不強,今年8月,全國政協召開「『十四五』時期鞏固我國西部地區脫貧成果」重點提案督辦協商會,提出「十四五」時期西部脫貧摘帽地區仍然要把鞏固脫貧成果作為鄉村振興的重點。在8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消費扶貧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雲也提到,「十四五」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也是鄉村振興的重點內容。
對於二者的有效銜接,莫幹山思想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三位一體合作經濟研究組組長陳林認為,「三位一體」的大規模多層次綜合性合作組織建設,是推進脫貧攻堅之後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樞紐所在。
「三位一體」開始於2006年的浙江,旨在充分考慮利益格局,包括歷史遺留的制度遺產基礎上,將「條塊分割」的涉農部門靠組織化形成強大合力,去開拓佔領市場。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明確提出積極發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的綜合合作。
陳林稱,「三位一體」中的供銷合作,是一種普遍的合作功能與形式,要藉助「三位一體」改革改造供銷社,最終回歸合作、回歸「三農」。
有著「紅色背簍」之稱的供銷合作社,在新中國成立後,作為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在保障城鄉物資供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1954年7月,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實現更名。作為黨領導下的為農服務的綜合性合作經濟組織,供銷合作社也認識到脫貧攻堅之後全面實現鄉村振興的大好機遇。
今年9月24日,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社第七次代表大會召開。會前,習近平總書記對供銷合作社工作定調,「供銷合作社要堅持從『三農』工作大局出發,牢記為農服務根本宗旨」。
據陳林提供的與會材料顯示,本次大會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三位一體』綜合合作是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重大創新,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重中之重」,「到2025年,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廣泛開展,綜合性、規模化、可持續的為農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這意味著,「持續深化綜合改革,完善體制機制」的供銷合作社將在「十四五」時期,為推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來源:第一財經
原標題:《【「十三五」我們一起走過】脫貧攻堅戰「十三五」時期,我國實現哪些歷史性成就?》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