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興洲
大集體年代,老薑家人口眾多,大兒子發文十八歲,二兒子發武十六歲,三兒子發全十三歲,小四發月是閨女十歲,小兒子發才剛七歲,這四兒一女累得老薑的老伴精疲力盡,姜嬸整天圍著磨道鍋臺轉,也弄不上吃的。社會主義制度好,不興餓死人的,只要生下來就有一份口糧,只是姜嬸受苦了。
老薑上過幾天私塾,雖然文化程度不高,可毛筆字寫的不錯,村裡紅白事帳桌上少不了他,春節時找他寫門對的人排隊,他心眼好,熱心腸,來者不拒。
鄰居們只買兩張紅紙朝他家一放,不問了,只等來取春聯,大小福字,出門見喜,六畜平安這些小玩藝都得朝裡倒貼紙,那幾天他忙得暈頭轉向,只有小三發全上前幫忙裁紙,打下手晾門對子,滿屋滿院鋪得沒下腳的地方,老薑嘴裡哼著小曲,手不閒著。姜嬸也是心善的人,從不抱怨老頭多攬事,雖倒貼幾瓶墨汁也心甘情願。只對老伴有一件事心不平靜,就是莊東頭的寡婦李翠翠一來,嗲嗲地喊聲姜哥,姜嬸心裡像吞只蒼蠅似的,噁心。
偏偏老薑喜歡聽,又讓坐又上煙,熱火的不得了,大兒子發文更熱情,又倒水又點菸喊嬸娘比喊娘還親熱。因為發文和李翠翠的女兒焦姣從小要好,上學來迴路上形影不離,上湖裡打豬菜不分家,焦嬌的嘴巴更甜,喊發文都是俺哥長俺哥短,小時候孩子們在一起過家家,焦嬌當新娘,新郎一定是發文,發武跟後一直喊嫂子,焦嬌從不生氣。
長大後,發文考上高中到城裡讀書,焦嬌考上中師也到城裡讀書,逢禮拜天一起返家一起回城,李翠翠早把發文當作未來女婿了,老薑也樂意,只有姜嬸不大樂意,她看不慣李翠翠在老頭子面前太親蜜的樣子。
後來發文考取了西安交大,焦嬌畢業分到鄰縣一所完小教書,兩人書信不斷,海誓山盟兩情相悅,準備發文畢業分配後就結婚。
李翠翠的丈夫焦天成和老薑曾一起讀過一年私塾,兩人很要好,天成和李翠翠結婚時,老薑的大兒子發文都一歲了,兩家關係一直很好。大閨女焦嬌五歲那年天成在山上打石頭,排啞炮時不幸出了意外,死時二閨女焦雅才一歲,老薑可憐李翠翠娘仨困難,常常去幫忙,李翠翠的草屋年年冬前壓脊,都是老薑帶兩個人去拉土和泥上屋頂,幹完活李翠翠炒幾個菜打一斤酒招待一頓,李翠翠的雞窩,廁所都是老薑過去給蓋的,每次出力後都在李翠翠家喝完酒回來,姜嬸也習已為常,平時不大在乎。
近幾年,發文和焦嬌兩個孩子走得太近,姜嬸心裡不太樂意,她不是嫌焦嬌醜,而是嫌焦嬌太瘋,太潑辣,怕兒子將來降不了。發文和爸爸不這麼想,焦嬌漂亮不說,心直口快,心地善良,從不使小性子,與她媽一樣,都是給一個甜棗吃不了的人,好結交,況且個子高挑,身材勻稱,怎麼看都是好女人。
姜嬸為這一家子操心費力勞累,累出了病,五十剛出頭,四肢麻痺,心絞痛,層層瘦,吃藥打針不見效,李翠翠過來侍候一陣子,姜嬸病入膏肓,無力回天,垂危時,拉住老薑的手說:「我這輩子最大的牽掛是女兒小月,她身單力薄,你要好好待她,她和李翠翠家二閨女最要好,可那丫頭太嬌氣,膽小,與她娘和姐不一樣,月兒受了影響,以後可別受人欺負。」
姜嬸死後,李翠翠幫著忙了幾天,文武全才四兄弟和月兒,焦嬌,焦雅都披麻帶孝,焦嬌以大兒媳身份,焦雅以乾女兒身份都哭天嚎地叫娘,老薑覺得老伴走得太早,兒女都沒成家立業,躭心一個孤老頭有點應付不了,李翠翠不顧外人說三道四,把老薑的家務事都接過來,兒女都樂意。
平時老薑幫李翠翠家幹活時,莊裡幾個快嘴婆曾風風雨雨嚼了不少舌頭,老薑身正不怕影子斜,裝作聽不見,兩家兒女都親如一家,這次姜嬸一死,小月希望翠嬸過來幫爸爸管理家務。
這些年,李翠翠家多虧老薑照應,兩個女兒和老薑家子女相處得親蜜無間,過去有姜嬸在,翠翠時時注意自己的身份,怕有一點差池遭人非議,現在姜嬸不在了,任誰說什麼都無所謂了,都老了,老薑心裡更希望家裡有個內助,他對李翠翠說:「孩子們都願意,你就過來吧,老了也有個依靠,反正發文焦嬌成家後孩子都得你帶著,我也省心了。」
李翠翠有個近房小叔子焦皮子,一輩子刁吃懶幹,連個妻子也沒混上,他一直打著嫂子李翠翠的主意,死皮賴臉糾纏了多少回,李翠翠從不給他好氣,聽說李翠翠要去老薑家過,氣急敗壞地堵住門罵李翠翠犯賤,辱沒焦家門風,要走的話,焦家的房產不能動。
李翠翠給女兒焦嬌商量,焦嬌說:「那兩間破屋有什麼可戀的,不要了給他,發文家房子多有你住的,再說我和發文結婚後你也省心了,那屋咱權當舍了。」
李翠翠聽了女兒主意,心下樂意,愉快地搬進姜家,兩家人合成一家,皆大歡喜。
2020.10.10於傳奇書屋
【作者簡介】黃興洲,男,1947年生人,江蘇邳州人,退休中學高級教師。邳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徐州市作家協會會員。邳州文化研究會理事。世界漢語文學作家協會理事,《關東美文》蘇鄂皖編輯中心主編,《關東美文》顧問和副主編。在《今古傳奇》系列刊,《關東美文》,《甘肅民主協商報》,《邳州日報》,《邳州文化》,《大運河文化研究》等報刊雜誌以及各種媒體平臺上發表各類作品數百篇。現任《今古傳奇》傳媒集團速讀雜誌江蘇邳州聯絡站站長;《邳州速讀》主編;華文原創小說籤約作家。
註:本作品經作者授權華文號獨家代理髮布,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報刊選稿刊用及其它用處,請直接聯繫作者或平臺授權,同時註明作者署名及(來源:華文原創文學微信公眾號)否則視為侵權。封面插圖圖片由五哥提供,部分來源於網絡,配圖與文中內容無關。(讚賞、投稿前請詳讀本平臺徵稿啟事)
投稿郵箱 :3397926661@qq.com
編輯運營 :《華文原創文學》編輯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