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修養的人,不會對別人品頭論足;真正過得好的人,也不會在意別人的議論。
教養不是用來度量別人的,而是用來自我約束的。有教養的人,自我要求更高,更能專注於自身,而不是把時間精力浪費在一些無聊八卦上。
智慧的人,不在意別人的眼光,不迎合世俗,而是用心經營打理自己。
蔡康永曾發過一段話:有幸得到別人稱讚,禮貌的謝謝就好,但最好不要當真。如果別人稱讚時我們就當真,那之後別人的詆毀時我們也會當真。如此下去,我們將漸漸活在別人的評價裡,無法脫身。
人和人外表看著差不太多,可是誰也不能完全理解另一個人。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誇你的人,說不定口蜜腹劍,不是有求於你,便是有利可圖。
罵你的人,希望看你笑話。如果你感到羞恥、惱怒,那就是進了對方的陷阱。
如果你自己打起精神不當回事兒,那任誰也不能笑話得了你。
《莊子》中有個故事:大鵬要飛往萬裡之外的南海,蟬和小斑鳩嘲笑它說:我們奮力而飛,碰到榆樹和檀樹就停止,有時飛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飛九萬裡到南海去呢?
世界之大,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追求,哪怕是一個平常事件,人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你無須太過在意別人的評價,而失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