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痛苦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你的修養不夠造成的

2020-12-23 歷史國學教堂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在凡塵俗世中,痛苦是在所難免的。《法華經》上說,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是人一生無法逃避的七種劫難。七苦無非是來自自身的欲望和他人的傷害,而且跟自身的修養有莫大的關係。

眾生對於自身造成的痛苦往往不易察覺,即使察覺了也很容易寬恕自己、原諒自己,而對於別人造成的傷害往往非常敏感,甚至耿耿於懷,不依不饒。因為混跡紅塵的人,放不下面子,放不下嗔心。

因此,在佛家看來,若對於別人帶來的傷害而耿耿於懷,即便再怎麼痛苦,也不能怪別人,而應該怪自己。若他能放下心中的嗔念,把自己的心放寬,饒恕他人的過錯,那麼一切都將海闊天空,不再糾結煩惱。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傷害你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如果你覺得自己很累,覺得自己很痛苦,這累和痛苦並不是環境或他人造成的,而是由你自己的心境造成的,這說明你自己的內在修養還不夠。如果內在的修養水平到了,放下那些讓你難受的執著,自然就沒有了痛苦和累的感受。

有這樣一個小和尚,剛出家的時候,被住持安排做行腳僧。小和尚每天都下山化緣,回來還要念詩誦經,非常辛苦勞累。一年多過去了,小和尚覺得自己太辛苦了,便偷起懶來,躲在房間裡睡大覺。

不料,住持發現了這件事情。小和尚一開始有些害怕會被住持責罵,但事到如此,他平復了一下情緒,決定將自己的委屈說出來「我剛剃度一年多,就穿爛了這麼多的鞋子,可是別人一年一雙鞋都穿不破!」

住持沒有責罵小和尚,而是微微一笑說:「昨天下了一夜的雨,我們到外面去走走吧!」於是,兩人一同走到了寺廟的前面,停下來腳步,眼前是一段黃土坡,路面在昨夜雨水的浸泡下顯得泥濘不堪。

住持摸了摸花白的鬍鬚,問道:「你昨天下山去化緣,是不是在這條路上走過?」

小和尚回答說:「是的!」

住持接著又問:「那你還能找到自己的腳印嗎?」

小和尚撓了撓腦袋說:「不能,昨天白天沒有下過雨,這條路幹又硬。」

住持說:「要是今天我們再在這條路上走一趟,你能找到你的腳印嗎?」

小和尚回答:「呵呵,當然能了!」

住持聽後,拍了拍小和尚的肩膀,說道:「踩在泥濘的地面上,才能留下無法磨滅的足跡。世上的事情都是這樣的道理。你要想成為一個大作為高的大師,就要比別人多吃一些苦,否則只能做一輩子的小和尚。」

小和尚聽後,恍然大悟。從此,他不再喊苦喊累,辛勞地下山化緣,認真地念詩誦經,最終他成為了一名很有造詣的大師,在傳播佛教與盛唐文化上做出了很大的歷史功績。

心境不同,修養不同,感受也就不同。苦痛對於每個人都一樣,只是到來的時間不同。享樂在先或許令人羨慕,但這只是一個過程,不會永遠樂下去,走道終點便是苦。

在生活中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眾生能選擇一種安寧平和的心境,自然就不會有那麼多痛苦了。

在現實生活中,你看別人不順眼,是因為你自己修養不夠;你愛發脾氣,是因為你自己修養不夠;你因為別人而痛苦,也是因為你自己修養不夠多。

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別人傷了你,請不要繼續糾纏於過去,內心不能原諒別人,可以換位思考,自己不能從內心原諒他人,他人永遠不會心安,同樣自己也永遠不會心安,永遠糾纏於已成過往的事情又何必呢?這樣的人是愚痴而無知的。

佛說:「寬恕別人可以升華自己,而記恨一個人卻是在傷害你自己。」很多時候就是這樣,抱怨和記恨其實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

因為,,那樣其實是在逃避,是把一切歸結於外部因素,而不是反省自己。如果真的懂得反省自己,又有什麼好痛苦的呢?

塵世之中,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傷害你自己,而不是別人。一切痛苦的根源其實都來源於自己,來源於自己的選擇。如果眾生的修養夠了,懂得選擇、懂得面對,那麼沒有人能讓你痛苦。

相關焦點

  • 佛說:你之所以活得痛苦,是因為執念太深!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生老病死乃生滅變化之自然規律,誰都逃避不了。其實人生最大的痛苦不在於身體,而是內心。身體傷了,可以醫治,而一個人內心的傷,可能要通過一輩子來治癒。我不知道你們經歷了什麼,但我希望你們能放下。「放下」是一種大智慧、大修行。提起容易,但是「放下」卻很少有人能做到。
  • 佛說:苦命之人,必有「四種徵兆」,希望沒有你
    所以,我們遇到的每個人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任何人出現在我們身邊都有他一定的使命,要麼是給我們幸福的,要麼是給我們痛苦的。同樣,這裡面還夾雜著因果關係,積德行善之人,未來自然遇到行善之人給他福報,作惡多端之人,未來自然會遇到惡人還他惡報。
  • 有些人之所以越活越痛苦,不是能力不夠,不是錢不夠花,而是……
    人的悲哀就是到有一天,沒有人敢講你的時候,你就真的叫孤、寡、不穀了,那不是稱呼,而是真的孤、寡、不穀。 「虛」不容易,所以要損之又損。人不可能沒有欲望,因此要慢慢來減少,不要要求自己太多,否則一下虛到身體都受不了,那就糟糕了。隨著年齡慢慢增加,這是最積極的方法。
  • 佛說:放下吧,忘了吧!
    導語:心靈雞湯,人生感悟與你分享文/康小花佛說:曾經深愛過的人,忘了吧;不懂珍惜而錯過的情,忘了吧;努力過也得不到的緣分,忘了吧;那些不愉快的事,忘了吧。忘,不是健忘,而是善忘,忘,不是一種病症,而是一種明智選擇,忘,不是呆傻,而是難得糊塗。忘,是放下,也是釋懷,忘,是放過自己,更是放過別人。忘,不是全然忘記,而是拋在腦後;忘,不是沒有傷痛,而是減少悲傷,忘,不是真糊塗,而是不再計較。
  • 別再自欺欺人了,你不是「佛系」,而是太懶!
    你不要看著別人都在說佛系,就盲目隨大流,也跟著佛系。你不知道的是,那些嘴上說著要佛系一點的人,表面上看起來的確閒散自得,其實卻在你不知道的地方卯足了勁的提升自己。你以為別人佛系的隨心所欲,是指整天玩耍放鬆,把時間全用來娛樂。
  • 寬恕別人,可以升華自己,而記恨一個人,卻是在傷害你自己
    俗話說:寬恕別人,可以升華自己,而記恨一個人,卻是在傷害你自己。塵世間,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傷害你自己,而不是別人。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當痛苦發生時,如果你能以一顆包容之心去接受它,學會以豁達的心態面對,那麼痛苦就可以減輕。這些痛苦有時來自自身的欲望和他人的傷害,但真正的痛苦卻和自身的修養有很大的關係。生活中人們對於自身造成的痛苦不易覺察和感知,知道後也容易寬容自己,不會對自己的過失心懷怨恨,而對於別人給予的傷害非常敏感,更是耿耿於懷,難以放下,不肯原諒。
  • 生活之所以如此痛苦,並不是痛苦選擇了你,而是你選擇了它!
    如果說小女孩因為突如其來的災難失去家人,從而感受到了無法理解和難以承受的痛苦。那麼裡昂作為一個成年人又遭遇了什麼,讓他對生活如此定義?電影畢竟是虛構的,但導演想要傳遞出來的思想是什麼呢?——愛的痛了,痛的哭了,哭的累了……我們可以為自己的痛苦找出太多的理由,就好像痛苦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痛苦是什麼?(這裡不是指肉體上的純生理感受。)它是一種負面情緒,一種負面感受,一種精神上的失落!這真的是與生俱來的嗎?你可曾在孩子身上發現這種痛苦的存在?
  • 佛說人生經典語錄,分享一些感悟人生的經典哲理句子
    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我。佛說人生道理: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恆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恆的。佛說人生道理:你能夠擁有愛,但不好執著,正因分離是必然的。佛說人生道理: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好太自卑你自我。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好太狂妄你自我。佛說人生道理:人之因此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 薦讀|最高級的修養,是尊重別人跟你不一樣
    你心裡肯定住著個男人!」幸好飯吃完了。我拉著朋友去停車場。問她對簡白的印象如何,她說:「挺有才華的,可惜沒修養。」我問她覺得什麼是有修養,她說像白先勇那樣,讓別人有「不喜歡」的權利。臺灣主持人陳文茜與作家白先勇是好朋友。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轟動兩岸三地,很多內地年輕人不是通過小說《謫仙記》、《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而是青春版《牡丹亭》才知道白先勇的。
  • 佛說貪嗔痴慢疑,誰又不貪不嗔?
    貪嗔痴慢疑是屬於我們的心理行為,是習氣也是最深得人性,是人都有自己的七情六慾,在沒有成聖成佛以前,都有自己的習氣,都有自己的貪嗔痴慢疑;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能夠除去人性中的惡,保持清淨善良的一面,就是人格的修養,就是諸佛菩薩和聖人的境界。
  • 佛說: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不是你!
    菩薩有心渡人,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得渡,不是每個人都與佛有緣,有善根、有大福報。沒有善根的人,他根本不聽聞正法,甚至心生詆毀,誹謗三寶,障深慧淺,這樣的人苦海輪迴、不得解脫。所以佛門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
  • 【心理分析】向別人說自己的痛苦很痛快,是什麼心理?
    成家之後,丈夫不幸在一起車禍中變成了殘廢;因為單位效益不好,她又被迫下崗,再加上兒子不爭氣,父親多病纏身,使她遭受了過多的人生不幸,她為此鬱鬱寡歡。但每當和別人說過這些的時候,她就會覺得很痛快。於是,她像祥林嫂一樣不厭其煩地給別人重複她的痛苦,有時甚至還會編造一些痛苦經歷。【專家分析】通常,眾對痛苦的敏感程度不同,對痛苦的態度也就不同。
  • 有這三種徵兆,說明你的修養還不夠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非常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即「修身」;「修身」追求的是內心世界的豐富與完美,追求的是涵養德性、變化氣質的修養。當今社會,我們面臨的誘惑更多,碎片化的信息眾多,社會氛圍也很浮躁,如果你發現自己有以下三種徵兆,說明你的修養還不夠,需要及時調整人生的方向。
  • 佛說:這些佛句,一旦領悟,人生就會幸福快樂!
    這些佛句可以解開各種煩惱,打開我們心靈的智慧,找到幸福快樂的人生。有哪些佛句可以幫助到我們呢?下面小編就來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佛經中的佛句,希望可以幫你解開煩惱,體悟快樂的人生之道。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你不是佛系,而是自閉式社交!做到這四點變成主動式社交吧!
    其實,什麼是佛系社交?是憑藉自身的吸引力,引蝶來舞,引蜂採蜜,引鶯歡歌,那麼你首先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磁場,才能夠吸引別人來,所以,佛系社交,並不是不社交,而是自身的強大,吸引了別人主動靠近。而你呢?是不是很少有人來找你?這不是佛系社交,而是自閉式社交!即不擅長社交,找不到好朋友,更找不到對象 在公共場合恨不得把自己縮到最小,越長大越不容易敞開心扉。
  • 不去惡意揣度別人是一種修養
    這件事讓青青很難過,後來和朋友訴說的時候,朋友的一番話點醒了她:「她這不是誤解你,而是故意找茬。你們倆原本是競爭對手,如今你成為了部門主管,她在心裡自然對你看不慣,無論你做什麼,都會覺得你是錯的。」細細一想,確是如此。
  • 別人對你說出的那幾句話,不是禮貌用語而是看輕你
    什麼樣的人說什麼樣的話,有時候別人對你說的話,表面上是禮貌客套,實則是輕視你。你要多寬容些,他就是那個壞脾氣,但心眼兒不壞。這句話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經常聽到?這話一說出來你就變得很被動了,他告訴你了他無論對你做了什麼,都只是因為脾氣的原因,並無惡意,也就表明了他接下來說的話和做的事很有可能會傷到你,而這一切後果卻需要你去承擔,你若不願意,那就是你的不對了,你就顯得很不夠大度。表面上是向你攤牌對方的弱點,實則是需要你承擔一切後果,即使肆無忌憚地傷害你都不是他的錯。
  • 單身是冬天的雪花,浪漫無限愛情不是索取,而是給予
    1.一個人如果太努力在活給別人看,就會痛苦得不得了。今天如果你相信自己做得還不錯,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你的時候,你真的可以很自在。2.如果你關注在所有糟糕的事情上,你將會錯過所有精彩的事情。還記得在一起的快樂,記得你的美好,想起你的時候,卻發現有很多相關的記憶已模糊。不知道你還會不會想起,曾經的我們,一起的快樂。4.一個人可以失敗許多次,但是只要他沒有開始責怪別人,他還不是一個失敗者。
  • 不輕易評價別人的生活,不隨意打擾別人的幸福,是一種高貴的修養
    而輕易的去評價別人,殊不知因為自己輕率的言行,給對方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傷害。一般說自己很低俗的人,不一定低俗;喜歡說別人低俗的人,一定是低俗的。把批評別人「低俗」當作彰顯自己與眾不同的武器,從而滿足自己好像層次特別高的幻覺,都是可悲的人。什麼是高雅?在我眼裡不管閒事,不隨意評價他人生活才是高雅。
  • 佛說: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每個人的人生都會經歷許許多多的坎坷、磨難和不如意,這些經歷都給每個人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苦惱和折磨。快樂都是相同的,但痛苦卻多種多樣。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取蘊,這些苦致使不同的人們都在無盡的苦海裡拼命掙扎,與這些苦抗爭的過程,就是所謂的人生。掙不脫,永受其擾;掙脫了,才能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