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在凡塵俗世中,痛苦是在所難免的。《法華經》上說,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是人一生無法逃避的七種劫難。七苦無非是來自自身的欲望和他人的傷害,而且跟自身的修養有莫大的關係。
眾生對於自身造成的痛苦往往不易察覺,即使察覺了也很容易寬恕自己、原諒自己,而對於別人造成的傷害往往非常敏感,甚至耿耿於懷,不依不饒。因為混跡紅塵的人,放不下面子,放不下嗔心。
因此,在佛家看來,若對於別人帶來的傷害而耿耿於懷,即便再怎麼痛苦,也不能怪別人,而應該怪自己。若他能放下心中的嗔念,把自己的心放寬,饒恕他人的過錯,那麼一切都將海闊天空,不再糾結煩惱。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傷害你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如果你覺得自己很累,覺得自己很痛苦,這累和痛苦並不是環境或他人造成的,而是由你自己的心境造成的,這說明你自己的內在修養還不夠。如果內在的修養水平到了,放下那些讓你難受的執著,自然就沒有了痛苦和累的感受。
有這樣一個小和尚,剛出家的時候,被住持安排做行腳僧。小和尚每天都下山化緣,回來還要念詩誦經,非常辛苦勞累。一年多過去了,小和尚覺得自己太辛苦了,便偷起懶來,躲在房間裡睡大覺。
不料,住持發現了這件事情。小和尚一開始有些害怕會被住持責罵,但事到如此,他平復了一下情緒,決定將自己的委屈說出來「我剛剃度一年多,就穿爛了這麼多的鞋子,可是別人一年一雙鞋都穿不破!」
住持沒有責罵小和尚,而是微微一笑說:「昨天下了一夜的雨,我們到外面去走走吧!」於是,兩人一同走到了寺廟的前面,停下來腳步,眼前是一段黃土坡,路面在昨夜雨水的浸泡下顯得泥濘不堪。
住持摸了摸花白的鬍鬚,問道:「你昨天下山去化緣,是不是在這條路上走過?」
小和尚回答說:「是的!」
住持接著又問:「那你還能找到自己的腳印嗎?」
小和尚撓了撓腦袋說:「不能,昨天白天沒有下過雨,這條路幹又硬。」
住持說:「要是今天我們再在這條路上走一趟,你能找到你的腳印嗎?」
小和尚回答:「呵呵,當然能了!」
住持聽後,拍了拍小和尚的肩膀,說道:「踩在泥濘的地面上,才能留下無法磨滅的足跡。世上的事情都是這樣的道理。你要想成為一個大作為高的大師,就要比別人多吃一些苦,否則只能做一輩子的小和尚。」
小和尚聽後,恍然大悟。從此,他不再喊苦喊累,辛勞地下山化緣,認真地念詩誦經,最終他成為了一名很有造詣的大師,在傳播佛教與盛唐文化上做出了很大的歷史功績。
心境不同,修養不同,感受也就不同。苦痛對於每個人都一樣,只是到來的時間不同。享樂在先或許令人羨慕,但這只是一個過程,不會永遠樂下去,走道終點便是苦。
在生活中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眾生能選擇一種安寧平和的心境,自然就不會有那麼多痛苦了。
在現實生活中,你看別人不順眼,是因為你自己修養不夠;你愛發脾氣,是因為你自己修養不夠;你因為別人而痛苦,也是因為你自己修養不夠多。
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別人傷了你,請不要繼續糾纏於過去,內心不能原諒別人,可以換位思考,自己不能從內心原諒他人,他人永遠不會心安,同樣自己也永遠不會心安,永遠糾纏於已成過往的事情又何必呢?這樣的人是愚痴而無知的。
佛說:「寬恕別人可以升華自己,而記恨一個人卻是在傷害你自己。」很多時候就是這樣,抱怨和記恨其實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
因為,,那樣其實是在逃避,是把一切歸結於外部因素,而不是反省自己。如果真的懂得反省自己,又有什麼好痛苦的呢?
塵世之中,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傷害你自己,而不是別人。一切痛苦的根源其實都來源於自己,來源於自己的選擇。如果眾生的修養夠了,懂得選擇、懂得面對,那麼沒有人能讓你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