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這些佛句,一旦領悟,人生就會幸福快樂!

2021-01-08 作如是觀

人生在世,總想追求幸福快樂的人生,這是人的本能,並沒有錯。只是好多人不得其法,被各種欲望與執著,所困擾讓心靈與身體,在各種誘惑面前,感覺迷茫與無奈,找不到真正的幸福快樂。

佛家思想博大精深,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被人廣泛學習誦讀,其中很多是針對人生的論據,更是問句經典,字字珠璣,值得我們學習。這些佛句可以解開各種煩惱,打開我們心靈的智慧,找到幸福快樂的人生。

有哪些佛句可以幫助到我們呢?下面小編就來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佛經中的佛句,希望可以幫你解開煩惱,體悟快樂的人生之道。

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人生百年,彈指既過,榮華富貴,功名利祿更是過眼煙雲,虛幻不實,人之所以找不到快樂,就是被現實假象所迷惑,從而達不到內心的平衡,只有看淡這些功名利祿,平淡的享受人生,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快樂。

佛說:人生的追求不斷,眾生的失落也不斷。

人的一生所追求的東西有很多,而且在不斷的更新與變換,在追求的過程當中碰到的失落,也是經常有的,只有把握好自己的心態,讓自己的重新振作起來才能,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來面對人生。

佛說: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做人要有寬容之心,不論別人對你多壞犯下的錯誤,有多嚴重,你也要放下對他的仇恨,這樣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放下對別人的仇恨,才能得到心靈的解脫。

佛說: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凡事不可看的太重,要提得起放得下,遇事才會我感到輕鬆自在,人因為心中的雜念太多,所以才會迷失了自己,只有放下心中的雜念與貪心。自身的壓力會才會減輕。心中才會擁有快樂。

佛說:人之所以會發火,是因為修養不夠。

一個有修養的人,不會輕易的發火,常言道,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我們沒必要為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而斤斤計較,那樣只是在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只有收斂自己的憤恨,忍耐自己的情緒,才能畫戾氣為祥和。

佛說:心有疑惑之心,猶如心中有巨石。

一個人的疑心。很重的話就好比心裡壓著一塊巨石猜疑之心。就像是心靈的毒素,能使人陷入迷茫的狀態,喪失理智。人生要多一份信任,少一份懷疑才能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才能不被疑惑所傷害。

當今社會,物慾橫流,人們不但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對物質追求,也很執著。有了房子,還要別墅;上了北大清華,還想要去國外留學。人的各種執著妄想,讓人陷入種種煩惱,不可解脫。如果學會了這些佛法智慧,運用佛經句子,來開解自己,必定會有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生。

感恩閱讀,感恩分享,感恩關注。

相關焦點

  • 我問佛,佛說
    兩個心房,一個住著快樂,一個住著悲傷。須知,福兮禍依,得意不可張狂。你在笑的時候聲音不要太大,那樣會吵醒旁邊的悲傷。我問佛:為什麼太陽西下,人的影子會變長? 佛說:影為陰,人為陽。光明與陰暗勢如水火,此消彼長。當光明消逝,陰暗就會瘋長。要讓光明住在心中,使陰暗無處躲藏。
  • 佛教:8個經典佛句,若能受持一句,福報無量!
    《金剛經》中說,只要有人能受持此經中的一個四句偈,其福德無量無邊。縱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果能經常念誦,也是受持、修行的一種方式。下面這8個經典佛句,若能受持一句,福報無量。1、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得聞正法難,遇值佛世難。一個人,如果聽聞了佛的名號,無論哪一尊佛,其實都是一樣的。
  • 佛說人生經典語錄,分享一些感悟人生的經典哲理句子
    佛說人生道理:同樣的瓶子,你為什麼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裡,你為什麼要充滿著煩惱呢?佛說人生道理:好好的管教你自我,不好管別人。佛說人生道理:不是某人使我煩惱,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來煩惱自我。佛說人生道理: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恆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恆的。佛說人生道理:菩提本非樹,明鏡亦無臺。
  • 佛的智慧
    只要將鐵的渣滓去除,不管造成哪種器具,都會很精良,人亦是如此,除去那心裡的垢染,自然就會修得清靜了。一個人只要內心清淨,就會少一些怒氣和煩惱,即使生活的簡單樸素,也能安守清貧、自得其樂。所以,唯有從修心開始,才能悟得佛的智慧。"佛"是什麼?
  • 為什麼有人說佩戴佛菩薩掛飾不好,真的不好嗎?
    金剛經上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就拿戴佛菩薩配飾來說,如果這樣著相,又如何能夠理解領悟《心經》說的心無掛礙呢?道階法師打造徽章,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試問,過去沒有汽車飛機,難道就不能乘坐了?與時俱進,道階法師給後人一個示範,既然佛菩薩像可以立在寺院佛堂,為什麼把佛菩薩像戴在身上,就是不加恭敬?
  • 佛說:學佛在自心,成佛在淨心
    人的心靈變化是無限的,從骯髒的心靈產生出骯髒的世界,從純潔的心靈中產生出清淨世界,正是心淨則佛土淨。因而佛說:學佛在自心,成佛在淨心。佛教的一切法門主要是使人明白自心,佛教的一切修行方法主要是使人清淨自心。掃地也是打掃心靈啊!回頭再看佛家的戒律,人如何成事,怎麼守戒?從心開始。心即是佛,心即是戒,若沒有好心,哪裡是戒呢?戒來戒去又有什麼意義?
  • 微信籤名檔,不妨用這些佛句,氣質炸裂!
    2020年,你的微信籤名檔,不妨用這些佛句,氣質炸裂。1、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是金剛經裡的一句話,意思是指世事浮雲,只有明心見性的人,能看透它的本質。2、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 什麼是橫三世佛,什麼是豎三世佛,不明白就會鬧笑話
    在這個認知基礎上,佛是一種擁有大智慧的群體,從時間劃分,可說豎三世諸佛,按方位劃分,可說橫三世諸佛。什麼是豎三世佛?豎三世佛是指過去佛,燃燈佛;現代佛,如來佛;未來佛,彌勒佛。先說過去佛吧。燃燈佛出生時身上光亮如燈,是釋迦牟尼如來佛前91劫時的佛,所以說是過去佛。而按照佛家的說法,世界從產生到滅亡為一劫。所以這91劫的時間跨度大得驚人,稱為過去佛實至名歸。現在佛,釋迦牟尼如來佛,這個大家就很很熟悉了,他本名「喬達摩·悉達多」。「釋迦」是他的為種族名,而「牟尼」是文、儒、忍的含義。
  • 佛陀慈悲開示,跟阿那律講明了這八大人覺,修佛之人要認真領悟
    阿那律在修行之時,請佛陀慈悲開示,佛陀就跟他說了這八大人覺,後成《佛說八大人覺經》。當時,阿那律之所以請教佛陀,就是看到接近社會弘法利生的弟子與在家學佛的信徒很多,他們如何才能求得覺悟,進入涅槃,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的問題,所以佛陀說得淺顯易懂,我們初學之人,也正好因此領悟一些。
  • 佛說:人生有這三苦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都順從我們的內心,有過幸福有過悲傷大起大落,分分合合都是人生的常態,總是會讓你遇見無法理解的事情,也會讓你碰到解決不了的事情,有些苦是你必須要去經歷的,有些人是你必須學會忘記的,如果你能熬過這三種苦,就會找到真正的自己!
  • 感悟 | 心中有佛
    「佛!」禪師不假思索答道。  蘇東坡洋洋得意地說:「我看你趴在地上怎麼就像條狗呢!」禪師心平氣和地回答:「因為你像佛,所以我像狗。」聽禪師這麼一說,蘇東坡更是笑得前俯後仰。  回到家裡,蘇東坡喜滋滋地告訴蘇小妹,他這回撿了個便宜,戲弄了禪師一番。孰料蘇小妹滿臉不屑地挖苦道:「你哪贏了,又輸了!」蘇東坡問其原因。
  • 佛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福報來得太快,並非好事
    人生在世,求超脫求自在的很少,要看機緣。大多數人求的是福壽兩全。人生幸福長久足矣。人間為什麼會有佛法?佛說:「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 人間是苦海,煩惱無窮,佛以大慈悲大智慧在世間傳法,普度眾生,希望眾生能以此修得福報。
  • 假如沒有神佛,你損失了什麼?假如真有神佛,你又損失了什麼?
    當聽眾感覺他言之有理時,他便高聲向佛祖挑戰說:「佛祖假如你果真有靈,請你下來,在這廣大的群眾面前把我殺死,我們便相信你是存在的了!」他故意靜靜地等候了幾分鐘,當然佛祖沒有下來殺死他。他便左顧右盼地向聽眾說:「你們都看見了,佛祖根本不存在!」 怎知有一位婦人,頭上裹著一條盤巾,站起來對他說:「先生,你的理論很高明,你是個飽學之士。
  • 佛說,拜佛時,默念這3句簡單的「佛語」,往往能心想事成
    一、我信佛,我敬佛佛說:因為信任,所以靠近。我們只有真心實意相信佛祖的存在,相信佛祖以慈悲為懷,庇護一切眾生,我們才會去真的向佛靠攏,與之學習。信佛不是認為簡單地認為佛祖是無所不能無所不通的神靈,如果你只是希望通過燒香拜佛來求得人生大富大貴,這並不是真正地信佛,而是偏離佛道教導的表現。我們信佛,首先是尊敬佛。"見佛像時,無論塑像畫像,皆應整衣禮拜,最少亦須問訊即作揖或合掌"。敬佛不是簡單地叩拜,而是從心底裡真正地擁護佛教,學佛之所言,行佛之所行。
  • 鬥戰勝佛、旃檀功德佛、淨壇使者、金身羅漢菩薩分別是什麼意思?
    豬八戒和沙僧雖然沒到佛這個級別,但沙僧封的是菩薩,也已經非常了不起。唯獨八戒的淨壇使者可能會讓他稍稍有些不滿,感覺還沒他以前的天蓬元帥聽上去威風。旃檀功德佛是三十五佛之一,位於佛陀的西北方,左手定印,右手觸地印。旃檀功德佛可以阻止齋僧的罪孽,並幫助念誦他名號的人積攢功德。唐僧也是在經歷了九九八十一劫後,才達到如此修為,已經能夠化度眾生,為弟子授記解惑了。
  • 有多少佛弟子能讀懂佛所說的「本覺妙明」的意思?領悟受用一生
    佛開始問了,如來藏的本覺妙明,問富樓那是本來就是明,還是你覺了以後才把它覺明?富樓那就回答了,如果不去覺這個明,這個明怎麼能稱之為覺呢?上套了。佛就後面又講了,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這是什麼意思呢?是佛對著富樓那說,依著你的意思,就照你的回答,如果沒有明去覺這個覺,就沒有一個覺明的心,因為依你說,不去覺的話它本來是無明的。
  • 法華經:初聽佛說自己當作佛時,舍利弗還以為是魔的惱亂(22)
    不過,這個苦惱在聽聞佛說根本沒有聲聞法和菩薩法的區別,一切都是隨宜所說的一乘成佛法門時,就消滅了。接著在偈言中,他繼續分享自己的另一個心路。比如,他最初聽到佛說自己當作佛時,心中是有大驚疑的,甚至懷疑是不是魔王變化作佛的形象來惱亂他的。關於這個驚疑,尊者是如何想通的呢?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
  • 佛說:人生苦短,順其自然
    佛說,人性有八大原罪:殺、盜、淫、妄、酒、貪、嗔、痴。故若要入得佛門聖地,先要做到八戒: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邪,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著香華,七戒坐臥高廣大床,八戒非時食。當然,八戒是針對出家僧人而言,凡人固有七情六慾,活在世間,沒有誰一定需要克己守身。但是生而為人,也不能徹底放縱自我,自甘墮落,不能失去為人的基本底線,當戒還是要戒。
  • 倉央嘉措《問佛》,太美了!(附《問佛》全文)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既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心不再感到孤單?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 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 別問是劫是緣。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 佛說:愛是一種緣分,遇見和錯過,都是緣分!
    佛說:愛是一種緣分,遇見和錯過,都是緣分。今生所有的遇見,都是在為前世續緣;今生所有的錯過,都是「來生緣」。「愛而不得」是緣分,愛過了,應該就無怨無悔;真愛一個人,是緣分,一輩子不離不棄,是最美的緣分,是前世修行得來的福分。知己是緣分,是心有靈犀地緣;父母是緣,血脈相承的緣分;愛人是緣分,是肌膚相親的緣分;兒女是緣分,是牽掛一生的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