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學佛在自心,成佛在淨心

2021-01-12 歷史國學教堂

相傳釋迦牟尼佛曾到了一個叫逝多林的地方,看見地上不是很乾淨,於是立即自己拿起掃帚,準備清掃。這時,佛祖的弟子舍利子大目鍵和大迦葉阿難陀等都聞訊趕了過來,看到佛祖親自掃地,於是大家都紛紛效仿佛祖,一起掃地。

掃完後,佛祖和眾弟子便一起來到了食堂,坐了下來。這時,佛祖說道:「其實,掃地有至少五種好處,一是可以讓自己的心更加清淨,二是可以讓他人的心更加清淨,三是可以方便大家,四是可以讓勞動成為一種習慣,五是培養一種美好的品德。」

掃地是一件枯燥勞累之事,但對有心人來說,掃地也是一種修行的方式。人的心靈變化是無限的,從骯髒的心靈產生出骯髒的世界,從純潔的心靈中產生出清淨世界,正是心淨則佛土淨。

因而佛說:學佛在自心,成佛在淨心。佛教的一切法門主要是使人明白自心,佛教的一切修行方法主要是使人清淨自心。掃地也是打掃心靈啊!

回頭再看佛家的戒律,人如何成事,怎麼守戒?從心開始。心即是佛,心即是戒,若沒有好心,哪裡是戒呢?戒來戒去又有什麼意義?因此,打掃好我們的心才是戒的真正意義所在。

前面講過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淫邪、不妄語、不飲酒,我再來談談另外幾種戒律,對大家都很有益,是打掃心地的好方法。

不貪。貪心就像毒蛇,能傷人慧命。貪的內容很廣泛,有貪財、貪色、貪名、貪利、貪食、貪睡等。

凡事與汙染心靈相應的渴求和以剝奪利益為目的行為都是貪,它是一切惡果的因由,例如貪財容易讓自己被財物所困,有些人還以非法手段謀財害命;顏色就是喜歡美色,對別人做出不當行為。

貪利是為名聞利養的東西攀附權貴,自抬身份,經常招人看不起和白眼;貪吃貪睡更要不得,對自己的身體傷害十足。

不瞋,慈悲。「一念嗔恨起,百萬障門開」,還有一種說法叫「一念嗔恨起,火燒功德林」,可見瞋恨心的力量有多大。

我們做了再多的好事,一旦想法和行為偏執自我、張口不說好話、不給人好臉色、經常面露厭惡,前面做的好事全白做了。

有人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同樣是好人,不可否認一些人口噁心善,但若能用慈悲心去對人對事,對上恭敬、對下慈悲、對人負責、對事認真,時刻想想身邊與你息息相關的親密親友,面露寬厚慈悲模樣,該多讓別人舒心啊。

不痴。不痴迷某事某物某觀點,凡是有自己的觀點和正見,就不容易被別人控制;不偏執不固執,眼光便可以打開,看到更確切的真知灼見;不存偏見,看到別人的壞處同時考慮別人的好,遇到糟糕的事情時看清其有利的一面,菩薩心腸就出來了。

世人心中所以有諸多痛苦和煩惱,都因自己的心不淨,如果不能去除這些不利己身的心態,人會陷在塵世的各種誘感、迷惘中不能自拔,難以享受到生命中最本真的快樂。

如果心靈是汙濁的,人的道路就會坎坷不平;如果心靈是清淨的,人的道路就會寬廣平坦。在這裡,我們可以做到並容易做到打掃心地,就是不想非法的事,不做非法的事,多做對別人有益的事,來找你的都能是好事。

相關焦點

  • 佛說阿彌陀經析.159 學佛 怎麼體現修行的有功夫?
    雜這個字我們引發到了彼佛的廣行,對比下發現了自己的狹隘和不足,在這樣嚴重的不足下,還能升起傲慢來,這就是很多學佛人的毛病。說起來很奇怪,可是很多人都有,於是我學佛了,看不起那些沒學佛的;我持戒了,看不上那些犯戒的;我布施了,看不上那些扣扣搜搜的;我放生了,看不上那些打漁捕獵的;我吃素了,看不上那些魚肉橫行的。這不是傲慢是什麼呢?
  • 天天學佛:佛說十善業道經原文
    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龍王,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
  • 何人能修佛成佛習得佛的大智慧?佛說這個問題不許問
    真正的學佛人知道:學佛是為習得佛的大智慧,所謂求佛菩薩庇佑說辭不過是一種心理安慰,更甚者是某些人謀生的手段。可智慧之門如何得入?何人能修佛成佛、習得佛的大智慧呢?其實這是一個困擾佛弟子數千年的難題。佛說這個問題不許問,因為問題的答案會使天底下一切信眾弟子都會對佛法生疑?
  • 佛不見佛,法本無法——七佛悟道偈
    從這則禪宗傳承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悟道偈代表了學佛人對佛法認知理解的深淺程度,也代表了學佛人自己的價值視界。因此,對於學佛人而言,悟道偈是何等之重要。從另一個角度,想測試一個人是不是真正的佛弟子,很簡單,問問他拿出你的悟道偈來。真偽當下立判。
  • 釋迦牟尼佛是如來佛,但如來佛卻並不只是釋迦牟尼,千萬別混淆
    請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種諸善根咱們繼續來介紹佛教的人物,這次出場的是終極「BOSS」——佛。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這也是我們所有學佛之人的唯一本師,也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甚至在小乘佛法中都不承認有其餘佛的存在,「佛」就是釋迦牟尼的專用稱號。
  • 佛說:學佛有「五種難」,前兩種已經很難了!很多人還不知道
    第一難,是難以遇到佛,難以見到佛。這一難我們大家深有感觸,我們都生在末法時代了,連祖師都見不到,何況見佛。尤其是佛陀出興於世,這要大善根、大福德因緣才能見到。佛門有一種說法:「一佛出世,千佛擁護」。其實,佛身邊的這些大弟子、大菩薩,他們是不是所謂的聲聞、菩薩?有很多可能都是他方佛示現的,擁護釋迦牟尼佛。不然釋迦牟尼佛出來,誰知道呢?
  • 佛說昏聵犯戒是不得善報的因緣
  • 佛即一切眾生心病的良醫,一切佛法是妙藥之單方
    若說到開示法要,本人感到十分慚愧,原因一為言語不通,彼此隔閡;二為自己尚不能開示自己,何敢開示他人?故只能說與諸位隨便談談。佛法常聞,港人之福。吾輩佛教徒當知佛法難聞,但港方常有各大法師在各佛教場所講解經論,是誠不可謂非香港人之福。講經法師多,明教理者亦多,重要是教人不可著於外相。如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又云:「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 佛教:佛前「上供」,這3條「禁忌」,不學佛的人也得懂
    佛教:佛前"上供",這3條"禁忌",不學佛的人也得懂。一、佛前供養的水果不要有破損我們都清楚佛教是非常注重因果輪迴的,他們認為一個人做了某一件事情,都是有一個因和有果的。如果我們發現,我們在佛前供養的水果有所破損,那麼就說明這個與佛結緣的結果可能不如人意,嚴重一點的還會損耗與佛結緣的機會。那麼如果我們做了這樣一件事情,卻沒有得到一個好的結果的話,那麼這件事情本身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
  • 佛只渡有緣人?佛說:眾生皆有緣!
    一切緣業所轉,故佛隨緣說法,只度有緣人;可佛又說自己以度化眾生為己任。到底佛度有緣人,亦或佛度所有人?這個問題不只困擾諸多弘法志士,早在佛陀時代,比丘僧眾中便有這樣的疑問。《增一阿含經》中記載了這麼一則故事:佛在拘深瞿師園說法時,優填王帶著舍彌夫人和五百妓女在園中遊玩。
  • 佛法:學佛之人如何來通達佛的三種智慧
    佛以破煩惱障和所知障成就佛的三智,而成為覺者和智者,安立為成佛。智者和覺者是相互聯繫的,覺者是智者的因,智者所產生的作用就是覺 覺也是依智而顯現。學佛之人要成為智者,就必須具備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 《佛說阿彌陀經》讀誦(注音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 這4種行為,可以判斷一個學佛者是開悟成了佛,還是入了魔
    因此,學佛並不是只要學了,就能如願地精進;若是學了偏法,誤入魔道,學得越深危害也越大。但對於眾多學佛者找一個真正得道的高僧,指點自己是很難的,可遇不可求。佛說:「眾生皆苦,唯有自度。」修行的路上,能依靠的只有自己。有人在修行時惶恐,因為不知道自己學的是不是正法,是否能朝著成佛的路前進,還是正在墜入魔道。
  • 何謂法身佛?報身佛?
  • 什麼是修佛的境界
    使自己深受其境的去以佛心的姿態,再以佛法的經文和佛的心,來面對自己的修行和做人做事。雖然我沒有皈依三寶,但我知道怎麼去做一個佛家弟子,那就是應該像佛一樣的善道慈悲,因為我們不是學佛念佛,而是去如佛和做佛最後成佛。這才是真正的佛性和修行的佛法給我們的心靈開示,這也是給修佛的弟子真正的光明指引和心靈的改變。如果,我們每個修佛的弟子能夠做到這些,這才是真正的修行和修佛的境界。
  • 為什麼有人說佩戴佛菩薩掛飾不好,真的不好嗎?
    還有人說,學佛是有次第的,我們不能丟掉過河的船槳,要等過了河再扔掉船槳。看上去說的很有道理,但是,假如已經有飛機帶你到彼岸,你還要執著那個渡船嗎?有些人為了領免費的雞蛋,去那些推銷保健品的地方站臺,結果怎麼樣,買的沒有賣的精,這邊領免費的,那邊花費的已經是虧大了。現代很多人真的是迷信的要死,連學佛都變得討價還價起來。
  • 佛教:合掌問禮,五體投地磕長頭,供佛——都隱藏了什麼奧妙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但其實從根本來說只是佛法的一部分,或者說是佛陀的教育中世俗層面的體現。但是既然是宗教,就必須要有一些特有的規矩,否則就難以管理和推廣,廣大的信眾們也都無所適從,因此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佛教也多了很多的儀式出來。
  • 世界上最可怕的魔是「佛魔」
    早幾天參加別人葬禮,不放鞭炮、不跪拜(吳氏中醫註:基督的信仰禮節確是這樣),別人便說他閒話(吳氏中醫註:人家受怎麼說就讓人家說去吧)。今天正好看到朋友圈裡有下面這篇文章《世界上最可怕的魔是「佛魔」》,忽有感慨。
  • 佛說:這是他的最後一世,如何理解?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教從創立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在這二千多年當中,有些內容其實已經是被神話,有些甚至已經完全脫離了我們人為的認知,也就是超出了人類的理解之外,如佛出生時,就帶有著太多的神話痕跡,據佛教的經典記載,釋伽佛剛出時就能夠走七步路,並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 一佛乘,本解脫(上)
    佛就是覺悟了相不是相,都是心。只要明心,就知道心本來就是淨的。若不執著任何相,那就叫淨心。心淨佛土淨,是心是佛。阿彌陀佛就是心,阿彌陀佛沒有生滅。所以,一切眾生的本性都是佛性,迷了就叫眾生,明白過來就叫佛。見性就是見佛,本性沒有生滅,這叫見真佛。《金剛經》中佛陀開示: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