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8個經典佛句,若能受持一句,福報無量!

2021-01-08 水往雲來

佛經浩如煙海,在無數的佛經中,人們都在尋找自己喜歡的佛經,進行誦讀、受持。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喜歡的佛經也不同。這是因為不同的佛經,對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由的佛經讓人智慧充滿,有的佛經讓人心底空明,有的佛經則讓人明心見性、甚至頓悟成佛。

《金剛經》中說,只要有人能受持此經中的一個四句偈,其福德無量無邊。縱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果能經常念誦,也是受持、修行的一種方式。下面這8個經典佛句,若能受持一句,福報無量。

1、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得聞正法難,遇值佛世難。一個人,如果聽聞了佛的名號,無論哪一尊佛,其實都是一樣的。只要一心執持他的名號,就是「憶佛念佛」,無論現在還是將來,一定會有機會花開見佛。

2、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金剛經》

世事總是變換不定,導致我們的心也隨著變換。與其在不斷變換的世事中患得患失,不如讓自己的心清淨下來。換個角度看世界,你的人生,就會發生變化。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就是這個道理。

3、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華嚴經》

無論你看見什麼,都要明白,這世上的一切,都是因你的心所成。當你的心沒有了,你再去看外物,就會發現,既沒有世界,也沒有微塵,既沒有佛,也沒有眾生。這種狀態,就能不受後有。

4、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華嚴經》

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就是他容易被世間八風所帶動。而菩薩,不僅能「安忍不動不大地」,甚至還希望替眾生去承受苦難,幫他們從苦難中解脫出來。要想成為菩薩,就要慈悲、恆順眾生。

5、知幻即離,不假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圓覺經》

世間的一切,佛說皆是幻化。懂得了這一點,就能明白,所謂人生,只不過是一場又一場的修行。而一切法門,修心為要;一切行門,淨心為要。能讓自己真正離幻即覺,才是真正完美的人生。

6、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心經》

有些佛經,只需要反覆不停地去誦念,其佛意,就會自動顯現。念經與念佛有一點相同的是,只要反覆念經,當心空了,就能心生感應。這也是因為念多了佛經,積累下無量功德的緣故。

7、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將來當佛祖。——《禪淨四料簡》

如果你喜歡念佛經,還能去領悟佛經中的無邊智慧,那麼你的修行進展,就會如戴角虎般勇猛精進,無可阻擋。用佛經中的無量智慧,引導自己修行,沒有比這更快的方法了。禪淨雙修的奧秘,就在這裡。

8、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佛說四十二章經》

人最執著的,就是愛恨。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因為愛欲太重,從而有了得失,皆盼望自己得到,憂懼自己會失去。佛說不如放下,真正放下,無論身心,皆得清淨。

佛經中經典佛句極多,以上8句,千百年來流傳極廣。甚至很多人,對這8個佛句都很熟悉。那麼,剩下的,就是去如法受持了。《金剛經》中說,如能做到真心受持,其實早已於過去諸佛前,種下善根。善哉善哉!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虛空級的大法師不如受持一句《法華經》
    於我滅後,若能奉持,如斯經典,是則為難。我為佛道,於無量土,從始至今,廣說諸經。而於其中,此經第一,若有能持,則持佛身。】明心見性,要弘揚《法華經》,這是難事。為什麼?因為它太簡單了!你說這個冤枉不冤枉吶?
  • 佛法的核心,別忘了《金剛經》中的三個字,參透了福報無量!
    佛教文化傳入我國將近兩千年,但與傳統的中國本土文化的融合,以及歷史言語上的差異,就有著某些偏見或錯誤理解。那麼,作為學佛者,對於佛法的核心,別忘了《金剛經》中的三個字,參透了福報無量!作為大般若經典的《金剛經》,受到了無數佛學者的推崇,當然還包括《心經》等。不僅僅是學佛者,還有甚多的國內外國學大師、科學界等等人的學習研究。
  • 佛前上供水果,牢記這兩個字,福報無量!
    許多信眾喜歡到寺院裡燒香拜佛供養、做功德,為自己和家人謀福,祈願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得到佛菩薩慈悲加持。我們做任何供養,要明白的是,佛教裡的一切供養行為都只是一種供大眾修行的善巧方便法,是方便度化眾生,而非世人所誤解的「交易」或「賄賂」。
  • 佛教:《金剛經》中的這四個句子,道出了人生的真相!
    02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佛所說的「受持」,就是將所學到的佛經章句,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比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讓我們平時保持清淨,不要有各種不好的想法。這樣你才會變得越來越好。
  • 一個人,若能做到這三點,就是福報無量之人,看看你是嗎
    果真應了那句:「貪心沒好報。」俗話說:「有福之人不用忙,無福之人跑斷腸。」 人人都希望自己是個有福之人,用不著四處奔波打拼、每天辛苦勞累。然而,很多人也就只能在心裡想想,夢醒時分還是得爬起來面對慘澹的現實。
  • 受持般舟三昧經典的功德利益
    【誰當受持是三昧。得睹諸佛不思議。智慧觀察希有法。不思議人皆守護。】「誰當受持是三昧。得睹諸佛不思議。」,一定能見到諸佛,不可思議。【誰常受持此三昧。曾見無量諸世尊。彼佛說法難稱量。皆當奉承修供養。】難稱難量之法,都應奉承修供養,都應融會貫通,都能得益法要。【誰能受持此三昧。彼為世間作燈光。
  • 《金剛經》:受持演說這四句偈,功德無量
    《金剛經》大家都不陌生,是一部家戶喻曉的經書,即使不學佛的人也大多有所耳聞;而對於學佛的人來,則是必須要誦讀奉行的經典。《金剛經》甚至被稱為佛教史上最偉大的經典之一。為何人們對短短的這部經如此看重呢?從經名就可以看出,它用金剛來比喻般若智慧的銳利、堅強、無堅不摧,能斷一切煩惱。
  • 佛說阿彌陀經析.116 佛教的理法你都可以去實踐驗證
    原創: 人間天 幻海迷局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大明佛】 大明佛是西方諸佛中的七尊代表佛之一。我們在《佛教框架體系》裡提到九字讀經的方法其實並不完整,只是方便給各位上手去挖掘經文義理,如果九個字加上三個字就算完整了,這三個字是「體相用」。體相用偏理,對於法理的深邃部分必須要涉及到體相用中。很多時候我們對經文義理不能理解,正是因為在體相用上的混淆,不知道在說什麼層面的部分。
  • 【佛教法寶】新編佛咒古音之三十四:威德力巨大的穢跡金剛心真言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正法受持讀誦廣為他說。殷勤精進尊重供養。彼得一切曼拏攞中灌頂得此真言。即能攝伏破壞一切咒術。爾時金剛手秘密主。復白佛言世尊。佛說此大力明王心陀羅尼。若有人受持。即得彼藥叉藥叉眾。洛乞叉(二合)蘇(引)洛 乞叉(二合)蘇眾。禁𥌊拏禁𥌊拏眾。誐嚕拏誐嚕拏眾。各發誓願而為護持。復有龍王乾闥婆。畢舍遮塢納麼(二合)那。拏枳寧。薩𠆙(切身)薩奚攞。俱波三麼(二合)囉。羯吒布怛曩。
  • 受持八關齋戒儀軌及功德
    自那以後,我每逢十齋日和諸佛菩薩大德的成道、誕辰等日均受持八關齋戒。雖然同修師兄告訴我可以自己選擇每個月受持幾天八關齋戒,但我還是下定決心多多受持。剛開始時,我按照大和尚的教誨,受持八關齋戒的頭一天晚上,沐浴更衣,然後在佛前自受。我並沒有因為要過午不食而增加中午的飯量,飢餓感還是有的,尤其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尤甚,到月底時十齋日連續四天的八關齋戒,飢餓感也很強。
  • 佛教:你若能善護念自己的心念,你便是自己的如來!
    有人說,佛經是一個世界,只要你在裡面徜徉,定能得心清緒淨。也有人說,佛經是一位導師,能讓你悟透人生,作人生的覺悟者。經過千年的流傳,有人不斷從佛經中,找到與他人生相契合的佛句。有的人因此受持,得無量福報。
  • 如是受持讀誦《金剛經》獲無量般若智慧,可秉承如來佛的無上聖智
    經典是學佛的根本,學之教具,初入佛門的學子一般都能認真讀誦,只有那些略有一點知見的人,常常存有懈怠的妄念情緒。常言道:「書讀千遍,其義自見。」書讀的多了,書中的意思自然就理解,自然得智慧。在沒有開悟見性之前,不讀經典、不聽高僧大德的講解,怎麼去修行?
  • 佛教:《華嚴經》中最經典的四句話,悟透福報無量!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乘佛教華嚴宗的立宗之經,它是佛陀成道後的第二個七日,在菩提樹下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上位菩薩所宣說,主要指華藏世界的三位聖者,即釋迦牟尼佛及其左右兩脅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三位聖者合稱「華嚴三聖」,亦稱「釋迦三尊」。
  • 漫談「佛教偈頌」|七佛通偈、無常偈、緣起偈、四宏誓偈、開經偈
    一、七佛通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首先第一首的偈頌是「七佛通偈」,此乃指過去七佛共同的教誡,是佛教中廣為傳誦的偈頌。在《增一阿含經》的序品中,阿難告訴大眾說,在一首偈頌中,能具足諸佛、闢支佛、聲聞的教法的,便是這首「七佛通偈」 。阿難在經中說:「諸惡莫作,戒具之禁,清白之行;諸善奉行,心意清淨;自淨其意,除邪顛倒;是諸佛教,去愚惑想。」
  • 佛教中的8部偽經你要學會明辨,否則會深受其害
    佛教的正統經典浩如煙海,要想全部讀完,並非易事。不過佛經也難免魚目混雜,會產生一些偽經。這些偽經並非佛陀所宣說,而是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所杜撰,以達到一些目的。偽經乃是非得道者所杜撰,所述的內容皆不合佛法。修持偽經,不但毫無利處,反而會深受其害。
  • 《金剛經》四大名句,悟透一句,也很不錯!
    佛說學佛的人,就是要多誦讀佛經,多念佛,多參悟佛句。佛教中甚至有這麼一句話: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只要你不斷地研習它,琢磨它,你的智慧只會越來越廣大。在歷史上,由於不斷地有人悟到《金剛經》的一些句子所飽含的深意,因此特地將它單獨奉持。此經中也說:「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 佛教戒律簡介
    二.菩薩戒菩薩戒,指大乘佛教所受持的三聚淨戒,即:(一)斷一切惡的攝律儀戒;(二)積集一切善的攝善法戒;(三)攝受一切眾生的饒益有情戒。8.背大向小戒,又稱不背大乘戒、不得背大向小戒、背正向邪戒。謂不得違背大乘經律,反而受持小乘、外道之經律。 9.不看病戒,又稱不瞻病苦戒、瞻給病人戒、不得不看病戒。謂若見病者,應予看護療養。 10.畜(蓄)殺眾生具戒,又稱畜諸殺具戒、畜殺生具戒、不畜殺具戒、不得畜諸殺具戒。謂不得蓄集刀杖、弓-箭、矛斧、羅網等殺生之器具,否則障阻慈悲之行。
  • 佛教:佛前做供養,這4條「禁忌」,一定要清楚!
    但是在信眾眼裡,燒香拜佛除了能與佛結緣,還能給自己積累無量功德。俗話說:「享福還需積福。」如果不做積福,即使福報來了,你也「無福消受」。信佛之人,為了更加方便修福,就在家裡設置了佛堂,經常做燒香拜佛、供養之事。很多人知道要燒香拜佛,要去做供養,但是真正的如法供養,卻也不簡單。
  • 法華經:佛所說的諸經典中,此經最為第一(57)
    若是這個人以一句惡言,詆毀在家或出家讀誦《法華經》的人,其罪過更加重。」佛陀這裡以一個對比來說明詆毀讀誦《法華經》者的罪過。本來罵佛一句,這個罪過就極重了,更何況連續罵佛一劫呢?但這樣的罪過,與一句惡言詆毀讀誦法華經的人相比,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為什麼呢?
  • 佛教經典:《維摩經》淨土思想的核心是什麼?
    是經名為《維摩詰所說》,亦名《不可思議解脫法門》,如是受持!」本經為何稱為「維摩詰所說」呢?「維摩詰」是一個人名,義譯作「淨名」,唐朝玄奘法師則翻譯為「無垢稱」。經中說他是與釋迦佛同期的人物,示現為富有的在家居士。此經內容主要由維摩居士所說,所以釋迦佛稱此經名字為《維摩詰所說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