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和妻子經歷了我們一生中最痛苦的經歷,因為我們心愛的狗狗因為年紀太大,終於要離開我們了。我記得在狗狗最後一次呼吸之前,我和她有過眼神交流——她向我瞥了一眼,眼神中混雜著困惑和安慰,讓我覺得心裡不那麼難受,因為我們都在她身邊,她就可以這樣安靜地離去。
當從未養過狗的人看到養狗的朋友為失去寵物而悲傷時,他們可能會認為這有點反應過度;畢竟,它「只是一隻狗」。然而,那些愛過狗的人知道真相:你自己的寵物絕不僅僅是一隻狗。
很多次,我的朋友們負疚地向我吐露,他們為失去一隻狗而悲傷,比為失去朋友或親戚而悲傷更多。研究已經證實,對大多數人來說,失去一隻狗,幾乎在每個方面,都相當於失去一個人類所愛的人。不幸的是,我們的文化沒有劇本,沒有悲傷儀式,沒有在當地報紙上的訃告,沒有宗教服務——幫助我們度過的一個寵物,如果過多顯示給公眾我們的悲傷,或許這讓我們感到有點尷尬。
也許,如果人們意識到人和狗之間的聯繫是多麼緊密,這種悲傷就會被更廣泛地接受。這將極大地幫助狗主人將她融入到生活細節中,並幫助他們在生活中前進。
不同物種間的紐帶
到底是什麼讓狗和人類聯繫得如此緊密呢?首先,在過去的一萬年裡,狗不得不適應人類的生活。它們做得很好。比如說,它們是唯一進化成我們的夥伴和朋友的動物。人類學家布萊恩·黑爾提出了「馴化假說」,以此解釋狗是如何從灰狼祖先進化成具有社交技能的動物的,我們現在與這些動物的互動方式與其他人非常相似。
也許我們與狗的關係比與人的關係更令人滿意的一個原因是,狗給我們提供了這種無條件的,不加批判的積極反饋。換句話說,即是「無論我們貧賤與富貴,狗都願意跟著我們,並與我們一生相隨。」
這並非偶然。它們經過幾代人的選擇性繁殖,以關注人類。核磁共振成像掃描顯示,狗的大腦對來自主人的讚美的反應和對食物的反應一樣強烈(對一些狗來說,讚美是比食物更有效的激勵)。狗能識別人,並能學會從面部表情來解釋人類的情緒狀態。科學研究還表明,狗還能夠理解人類的意圖,試圖幫助它們的主人,甚至避開那些不與主人合作或對他們不好的人。
毫無疑問,人類對狗的這種無條件的愛,幫助和忠誠,會做出積極的反應。僅僅看著狗就能讓人微笑。養狗的人在幸福指數上得分更高,平均而言,他們比養貓或根本不養寵物的人更幸福。
就像家庭成員一樣
最近一項關於「給狗起錯名字」的研究微妙地揭示了我們對狗的強烈依戀。「如果你叫錯了人的名字,就會出現命名錯誤,就像父母叫錯了兄弟姐妹的名字一樣。」結果發現,家庭狗的名字也會和人類家庭成員混淆,這表明狗的名字和其他家庭成員的名字來自同一個認知池。比如我們經常以一個人的名字來命名我們的小狗(奇怪的是,同樣的事情卻很少發生在貓的名字上)。
難怪狗主人在它們離開後會如此想念它們
心理學家朱莉·阿克塞爾羅德指出,失去一隻狗是非常痛苦的,因為主人失去的不僅僅是寵物。它可能意味著失去一個無條件的愛的來源,一個提供安全和舒適的主要伴侶,甚至可能是一個像孩子一樣被教導的門徒。
失去一隻狗,也會嚴重擾亂主人的日常生活,比失去大多數朋友和親戚更嚴重。對於主人來說,他們的日常安排,甚至他們的假期計劃都可以圍繞著寵物的需求。生活方式和日常習慣的改變是壓力的主要來源。
根據最近的一項調查,許多失去寵物的主人甚至會錯誤地將模糊的景象和聲音解讀為,是死去的寵物的動作和嗚咽聲。這很可能發生在寵物死後不久,特別是在那些對寵物有高度依戀的主人中。
雖然狗的死亡是可怕的,但狗主人們已經習慣了狗狗們在身邊的安慰和不加評判,以至於他們最終會得到一隻新的。是的,我想我的狗。但我相信,在未來的歲月裡,我一定會讓自己再次經歷這樣的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