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療是治療,健身教學是訓練。
作者/晟傑
編輯/GymSquare編輯部
矯正體態、改善疼痛,成為健身房增肌減脂以外的全新私教課,但是健身教練不是物理治療師,也不能做康複診療。
這種角色越位造成的後果正在增加:國內教練康復造成的軟組織損傷、延誤有效治療期不斷發生,同樣,對「一招一式」就能「解決疼痛」的盲目信任,也在加劇業態的惡性循環。
以健身職業化發展更成熟的美國來說,「不可給予醫學治療建議,不能以矯正為目的觸碰用戶」,是NSCA、ACE等教練職業規範中的重要條例,而「醫學治療」和「體能強健」,兩者的職業範疇涇渭分明。
術業有專攻,物理治療之「業」,和健身教練之「術」,不可混淆。
兩者不能混淆,首先在於物理治療是一門「推理」,根據假設評估、制定計劃、再次評估迭代,已達到改善病症,而並非單一的「哪疼治哪、哪弱練哪」。
舉例來說,常見的頸前傾體態,並非是由單一的肩頸肌群過度緊張造成,因為自上而下地看,胸椎曲度變直,甚至是高弓足導致的骨盆前傾,都是引起頸椎代償頭前傾的潛在因素。
而這門「推理」所需的專業素質,從大部分短期教練培訓中難以獲取,甚至部分康復培訓,商業導向為先,只「傳授」立竿見影的手法。
比如短則1周、10節課時的教練康復培訓,不具備系統學習康復篩查的基礎要求,也難以實現從解剖學、心理學、生物力學等角度,實現臨床推理,相反,聚焦短期內學會「長短腿、斜方肌緊張」的拉伸、關節鬆動手法,卻成為培訓秘籍。
而在培訓內容的差異以外,執業資格的考核,也明確劃分物理治療,和健身教練之間的界限。
在中國,即便是體育院校中的運動康復專業,也難以報考康復治療師資格考試,在美國,也有DPT物理治療博士學位,才能提供物理治療相關業務的嚴苛規定。
紅繩訓練
物理治療師的職責在於恢復個人「能跑能跳」的能力,而健身教練的職責更多在於讓「跑的更快、跳的更高」,不能「越位」制定並操作治療計劃。
如何實現看起來並不複雜,但任重道遠。除了通過監管來規範培訓機構、健身房的商業導向,可能還需要培養正規物理治療機構,以及技術人才,去面向不斷增加的康復人群需求。
健身教練,不是物理治療師。
一部分教練,
成了物理治療師
什麼是物理治療師?根據美國物理治療協會APTA的定義,物理治療師,是一種通過徒手、儀器、運動治療,來改善患者的身體疼痛、功能受限的醫療職業。
而國內外對於物理治療的定義,都是一門集合肌肉骨骼、心肺耐力、神經控制,內分泌,運動生理的綜合醫學學科,需要配合查體、觸診、甚至影像學篩查,來制定實操步驟,並根據病患反應,不斷更正計劃。
最重要的在於,物理治療師的本質,是一名醫療專員。
APTA
但一部分健身教練,成為了物理治療師,一部分健身房,成為了物理治療場。
改善前傾側彎、疼痛受限的矯正手法,開始成為健身房內,一大全新私教課程,甚至出現了針對腰椎滑脫、肩袖撕裂、十字韌帶損傷、心腦血管疾病的相關運動處方開具。
在《2018健身行業數據報告》中,體態矯正是「最受會員歡迎私教課程類型」中排名第4位的課程,相反,根據中國康復醫學會數據,中國康復醫師佔基本人群比例僅為0.4:10萬。
看起來,「會物理治療、會康復」正在成為中國健身教練的全新職業背書。
康復私人教練
因此,更多培訓機構,也開啟了各類「糾正、矯正」的健身教練培訓課程。
比如,在部分培訓機構中「康復訓練私人教練」這一職業稱謂,被歸為私人健身教練的最高級別,在機構的具體介紹中,「康復訓練私人教練」可以完成體位評估、康復訓練、形體矯正、軟組織修復、特殊人群訓練等內容。
而這門教練職業的範疇,已經覆蓋了維基百科中physical therapy物理治療的大部分概述,健身教練也成為了物理治療處方設計、實操操作的實施者。
但由健身教練實施的物理治療,所導致的損傷風險正不斷發生。
「患上腰肌勞損,買私教課進行康復,康復到第二天都走不成路」的新聞並不少見,同樣也有「4萬請私教身體卻受傷,私教推銷再買一套更貴的康複課」。
相反,在健身業態更發達的美國,「不可涉及醫療」是健身教練職業準則中的明確規定。
在IDEA Personal Fitness Trainers』 Scope of Practic中提到,私人教練不可對用戶,進行康復治療、身體傷病改善、實施醫療診斷等任何醫療服務,甚至在NFPT的教練規範中指出,不可為用戶提供手法治療、按摩理療等接觸性服務。
IDEA Personal Fitness Trainers』 Scope of Practic
來源:ideafit
相反,各大健身教練CPT認證,聚焦於用戶心肺耐力、肌力適能等健康體適能提升,以及協調、速度、爆發等運動適能的進階,而考核的內容也更多從運動生理、基礎解剖、運動計劃等出發。
從業務範疇上來說,健身指導和物理治療有本質差別,健身教練也不是物理治療師。
健身教練,
不是物理治療師
為什麼健身教練,不是物理治療師?需要從實操理念來闡述。
首先,物理治療之「業」,和健身教練之「術」,並不匹配。
不同於訓練弱側肌群,強化體能弱勢的理論,物理治療需要不斷進行臨床推理Clinical Reasoning,得出病理成因。
在臨床推理中常用的Clinical Reasoning Cycle,就包含了「評估假設」、「計劃制定」、「治療實施」、「再次評估」,物理治療師往往要對實際執行中的線索,進行解讀,以不斷更新迭代診療計劃。
Clinical Reasoning Cycle
來源:sciencedirect
但是,針對圓肩駝背等表象問題問題,就直接「上手」進行動態拉伸,是國內私教工作室、拉伸工作室常見的操作方式。
相反,提出了上下交叉綜合症的Janda,就曾指出,物理治療臨床實施者應該找到並治療疼痛的根源,而不是專注於疼痛表象。
簡單來說,物理治療的推理模式,就如同在「圓環軌道」中,不斷滾動不停修正,既不是「哪疼就治哪」,也不是「哪弱就練哪」。
上下交叉綜合症
來源:jandaapproach
至於從實際案例來看,物理疼痛、心理變化,是進行推理的參照因素,也是物理治療執行的依據。
比如,《中華物理醫學與康複雜志》曾提到,在腰椎間盤突出症治療中,出現「腿疼痛減輕、腰疼加重」現象,是「症狀向心化」的體現,往往預示著療效較好,也是評估腰椎間盤突出診療效果的指標之一。
除了物理疼痛以外,Fear-avoidance model很大程度闡明了,心理病也會導致物理病。這類患者沒有功能障礙,卻因心理認知問題,導致功能障礙的惡性循環,因此通常採用漸進性運動療法,向患者證明並無障礙。
Fear-avoidance model
來源:physiopedia
另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局限的教練康復培訓,難以滿足基礎知識儲備,更難實現系統評估操作。
基礎解剖、生理學,無法支撐無風險實操的實施,以及臨床推理的流程的實現,而固定的頭頸部、肩胛胸部、腰骶髖康復教學,也限制了康復計劃制定。
舉一個案例,針對斜方肌緊張這一現象,直接實施肌肉放鬆,而不考慮斜方肌代償是由於頸部肌群無力的因素,會導致頸椎失去穩定性,甚至近端失衡也會增加遠端肩關節的受傷概率。
相較而言,僅以美國北德克薩斯大學物理治療專業,第一學期的課程安排為例,包含了上下肢、胸腹盆腔、神經細胞、神經解剖的2門臨床解剖學課程,同樣,病史採集查體方法,以及文獻檢索、科研設計與分析,都是需要考核的內容。
美國北德克薩斯大學物理治療專業第一學年的課程
來源:《以臨床為導向的美國物理治療教育課程體系》
其次,在受教育時間方面,短則1周、10節課時的培訓課程編排,也更像是一場「臨陣磨槍」。
在線上點評平臺搜索部分拉伸工作時發現,從業時間僅1-2年的教練,就已面向用戶實施體態調整、康復訓練的實操。
而只以臨床實習作為對比,美國APTA規定,物理治療臨床教育至少需要30周,在匹茲堡大學DPT課程設置中第三學年,有夏秋春三個季節分別要總計要進行9個月的全職實習。
線上點評平臺
在培訓內容差異之外,執業資格的考核,也明確劃分物理治療,和健身教練之間的界限。
以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為代表的認證機構為例,設有獨立的CEP運動復健專業認證,以及RCEP運動復健醫師專業認證,要獲得這兩者的認證前提,必須具備在醫院或者診所600-1200小時的臨床工作經歷。
而在中國,根據衛生人才網顯示,體育學、運動康復、特殊教育等,屬於非醫學與衛生技術專業,原則上不可報考康復治療師。
ACSM-CEP
物理治療是治療,
健身教學是訓練
毫無疑問,物理治療是一門醫學治療,而健身教練,更多專注於體能強健,兩者的職業也有明確的安排分工。
通俗的來說,物理治療師的職責在於恢復個人「能跑能跳」的能力,而健身教練的職責更多在於讓「跑的更快、跳的更高」。
即使有康復理念支撐,健身教練這一職業,也應作為規避運動風險、及時發現運動損傷的角色,不能越級成為制定診療計劃,實施診療的物理治療師。
而就目前來說,教練成為物理治療師,很大一部分商業導向為先,需要一定的監管介入。
「短時間拿到權威認證」,「一招一式解決病痛」似乎是更多教練希望藉助學習物理治療,提升續課率的主要因素,但是,不跨界應用,以及規避實操風險,甚至說不誇大培訓效果,也是更多康復培訓機構需要面對的。
更進一步來看,之所以過度追逐商業利益,也來自於亞健康人口的快速增長。如何培養物理治療人才,以及培養合格機構在市場立足,也是一大值得探索的新命題。
我國康復醫師佔比
根據中國市場調研在線數據,在2015年國內物理治療產業市值為200億人民幣,而美國在2014年就已超過千億元人民幣,但是頸椎病、肩周炎、腰背痛卻成為中國亞健康趨勢。
可以看見,中國的物理治療市場正處於萌芽期,而10年來,中國相繼發布了鼓勵社會辦醫的方案意見,以滿足多元化醫療需求。
在人才方面,自衛生部制定《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基本標準》後,除了本科院校康復專業錄取比例提升,也出現了對在職醫務人員的康復培訓激勵政策。
但回到根本,和健身房將內容作為核心相同,如何把控物理治療人才的從業基準,必定是未來需要面對的新問題。GYMSQUARE
-END-
歡迎給GymSquare精練公眾號
標星或「在看」
精練
GymSquare
與精益練習者,建設自由健身廣場
GymSquare是一個原創的精品健身內容平臺,
回復「開場」
加入GymSquare種子用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