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教練,不是物理治療師

2021-01-09 騰訊網

物理治療是治療,健身教學是訓練。

作者/晟傑

編輯/GymSquare編輯部

矯正體態、改善疼痛,成為健身房增肌減脂以外的全新私教課但是健身教練不是物理治療師,也不能做康複診療。

這種角色越位造成的後果正在增加:國內教練康復造成的軟組織損傷延誤有效治療期不斷發生,同樣,對「一招一式」就能「解決疼痛」的盲目信任,也在加劇業態的惡性循環。

以健身職業化發展更成熟的美國來說,「不可給予醫學治療建議,不能以矯正為目的觸碰用戶」,是NSCA、ACE等教練職業規範中的重要條例,而「醫學治療」和「體能強健」,兩者的職業範疇涇渭分明。

術業有專攻,物理治療之「業」,和健身教練之「術」,不可混淆。

兩者不能混淆,首先在於物理治療是一門「推理」,根據假設評估、制定計劃、再次評估迭代,已達到改善病症,而並非單一的「哪疼治哪、哪弱練哪」。

舉例來說,常見的頸前傾體態,並非是由單一的肩頸肌群過度緊張造成,因為自上而下地看,胸椎曲度變直,甚至是高弓足導致的骨盆前傾,都是引起頸椎代償頭前傾的潛在因素。

而這門「推理」所需的專業素質,從大部分短期教練培訓中難以獲取,甚至部分康復培訓,商業導向為先,只「傳授」立竿見影的手法。

比如短則1周、10節課時的教練康復培訓,不具備系統學習康復篩查的基礎要求,也難以實現從解剖學、心理學、生物力學等角度,實現臨床推理,相反,聚焦短期內學會「長短腿、斜方肌緊張」的拉伸、關節鬆動手法,卻成為培訓秘籍。

而在培訓內容的差異以外,執業資格的考核,也明確劃分物理治療,和健身教練之間的界限。

在中國,即便是體育院校中的運動康復專業,也難以報考康復治療師資格考試,在美國,也有DPT物理治療博士學位,才能提供物理治療相關業務的嚴苛規定。

紅繩訓練

物理治療師的職責在於恢復個人「能跑能跳」的能力而健身教練的職責更多在於讓「跑的更快、跳的更高」,不能「越位」制定並操作治療計劃。

如何實現看起來並不複雜,但任重道遠。除了通過監管來規範培訓機構、健身房的商業導向,可能還需要培養正規物理治療機構,以及技術人才,去面向不斷增加的康復人群需求。

健身教練,不是物理治療師。

一部分教練,

成了物理治療師

什麼是物理治療師?根據美國物理治療協會APTA的定義,物理治療師,是一種通過徒手、儀器、運動治療,來改善患者的身體疼痛、功能受限的醫療職業。

而國內外對於物理治療的定義,都是一門集合肌肉骨骼、心肺耐力、神經控制,內分泌,運動生理的綜合醫學學科,需要配合查體、觸診、甚至影像學篩查,來制定實操步驟,並根據病患反應,不斷更正計劃。

最重要的在於,物理治療師的本質,是一名醫療專員。

APTA

但一部分健身教練,成為了物理治療師,一部分健身房,成為了物理治療場。

改善前傾側彎、疼痛受限的矯正手法,開始成為健身房內,一大全新私教課程,甚至出現了針對腰椎滑脫、肩袖撕裂、十字韌帶損傷、心腦血管疾病的相關運動處方開具。

在《2018健身行業數據報告》中,體態矯正是「最受會員歡迎私教課程類型」中排名第4位的課程,相反,根據中國康復醫學會數據,中國康復醫師佔基本人群比例僅為0.4:10萬。

看起來,「會物理治療、會康復」正在成為中國健身教練的全新職業背書。

康復私人教練

因此,更多培訓機構,也開啟了各類「糾正、矯正」的健身教練培訓課程。

比如,在部分培訓機構中「康復訓練私人教練」這一職業稱謂,被歸為私人健身教練的最高級別,在機構的具體介紹中,「康復訓練私人教練」可以完成體位評估、康復訓練、形體矯正、軟組織修復、特殊人群訓練等內容。

而這門教練職業的範疇,已經覆蓋了維基百科中physical therapy物理治療的大部分概述,健身教練也成為了物理治療處方設計、實操操作的實施者。

由健身教練實施的物理治療,所導致的損傷風險正不斷發生。

「患上腰肌勞損,買私教課進行康復,康復到第二天都走不成路」的新聞並不少見,同樣也有「4萬請私教身體卻受傷,私教推銷再買一套更貴的康複課」。

相反,在健身業態更發達的美國,「不可涉及醫療」是健身教練職業準則中的明確規定。

在IDEA Personal Fitness Trainers』 Scope of Practic中提到,私人教練不可對用戶,進行康復治療、身體傷病改善、實施醫療診斷等任何醫療服務,甚至在NFPT的教練規範中指出,不可為用戶提供手法治療、按摩理療等接觸性服務。

IDEA Personal Fitness Trainers』 Scope of Practic

來源:ideafit

相反,各大健身教練CPT認證,聚焦於用戶心肺耐力、肌力適能等健康體適能提升,以及協調、速度、爆發等運動適能的進階,而考核的內容也更多從運動生理、基礎解剖、運動計劃等出發。

從業務範疇上來說,健身指導和物理治療有本質差別,健身教練也不是物理治療師。

健身教練,

不是物理治療師

為什麼健身教練,不是物理治療師?需要從實操理念來闡述。

首先,物理治療之「業」,和健身教練之「術」,並不匹配。

不同於訓練弱側肌群,強化體能弱勢的理論,物理治療需要不斷進行臨床推理Clinical Reasoning,得出病理成因。

在臨床推理中常用的Clinical Reasoning Cycle,就包含了「評估假設」、「計劃制定」、「治療實施」、「再次評估」,物理治療師往往要對實際執行中的線索,進行解讀,以不斷更新迭代診療計劃。

Clinical Reasoning Cycle

來源:sciencedirect

但是,針對圓肩駝背等表象問題問題,就直接「上手」進行動態拉伸,是國內私教工作室、拉伸工作室常見的操作方式。

相反,提出了上下交叉綜合症的Janda,就曾指出,物理治療臨床實施者應該找到並治療疼痛的根源,而不是專注於疼痛表象。

簡單來說,物理治療的推理模式,就如同在「圓環軌道」中,不斷滾動不停修正,既不是「哪疼就治哪」,也不是「哪弱就練哪」。

上下交叉綜合症

來源:jandaapproach

至於從實際案例來看,物理疼痛、心理變化,是進行推理的參照因素,也是物理治療執行的依據。

比如,《中華物理醫學與康複雜志》曾提到,在腰椎間盤突出症治療中,出現「腿疼痛減輕、腰疼加重」現象,是「症狀向心化」的體現,往往預示著療效較好,也是評估腰椎間盤突出診療效果的指標之一。

除了物理疼痛以外,Fear-avoidance model很大程度闡明了,心理病也會導致物理病。這類患者沒有功能障礙,卻因心理認知問題,導致功能障礙的惡性循環,因此通常採用漸進性運動療法,向患者證明並無障礙。

Fear-avoidance model

來源:physiopedia

另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局限的教練康復培訓,難以滿足基礎知識儲備,更難實現系統評估操作。

基礎解剖、生理學,無法支撐無風險實操的實施,以及臨床推理的流程的實現,而固定的頭頸部、肩胛胸部、腰骶髖康復教學,也限制了康復計劃制定。

舉一個案例,針對斜方肌緊張這一現象,直接實施肌肉放鬆,而不考慮斜方肌代償是由於頸部肌群無力的因素,會導致頸椎失去穩定性,甚至近端失衡也會增加遠端肩關節的受傷概率。

相較而言,僅以美國北德克薩斯大學物理治療專業,第一學期的課程安排為例,包含了上下肢、胸腹盆腔、神經細胞、神經解剖的2門臨床解剖學課程,同樣,病史採集查體方法,以及文獻檢索、科研設計與分析,都是需要考核的內容。

美國北德克薩斯大學物理治療專業第一學年的課程

來源:《以臨床為導向的美國物理治療教育課程體系》

其次,在受教育時間方面,短則1周、10節課時的培訓課程編排,也更像是一場「臨陣磨槍」。

在線上點評平臺搜索部分拉伸工作時發現,從業時間僅1-2年的教練,就已面向用戶實施體態調整、康復訓練的實操。

而只以臨床實習作為對比,美國APTA規定,物理治療臨床教育至少需要30周,在匹茲堡大學DPT課程設置中第三學年,有夏秋春三個季節分別要總計要進行9個月的全職實習。

線上點評平臺

在培訓內容差異之外,執業資格的考核,也明確劃分物理治療,和健身教練之間的界限。

以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為代表的認證機構為例,設有獨立的CEP運動復健專業認證,以及RCEP運動復健醫師專業認證,要獲得這兩者的認證前提,必須具備在醫院或者診所600-1200小時的臨床工作經歷。

而在中國,根據衛生人才網顯示,體育學、運動康復、特殊教育等,屬於非醫學與衛生技術專業,原則上不可報考康復治療師。

ACSM-CEP

物理治療是治療,

健身教學是訓練

毫無疑問,物理治療是一門醫學治療,而健身教練,更多專注於體能強健,兩者的職業也有明確的安排分工。

通俗的來說,物理治療師的職責在於恢復個人「能跑能跳」的能力,而健身教練的職責更多在於讓「跑的更快、跳的更高」。

即使有康復理念支撐,健身教練這一職業,也應作為規避運動風險、及時發現運動損傷的角色,不能越級成為制定診療計劃,實施診療的物理治療師。

而就目前來說,教練成為物理治療師,很大一部分商業導向為先,需要一定的監管介入。

「短時間拿到權威認證」,「一招一式解決病痛」似乎是更多教練希望藉助學習物理治療,提升續課率的主要因素,但是,不跨界應用,以及規避實操風險,甚至說不誇大培訓效果,也是更多康復培訓機構需要面對的。

更進一步來看,之所以過度追逐商業利益,也來自於亞健康人口的快速增長。如何培養物理治療人才,以及培養合格機構在市場立足,也是一大值得探索的新命題。

我國康復醫師佔比

根據中國市場調研在線數據,在2015年國內物理治療產業市值為200億人民幣,而美國在2014年就已超過千億元人民幣,但是頸椎病、肩周炎、腰背痛卻成為中國亞健康趨勢。

可以看見,中國的物理治療市場正處於萌芽期,而10年來,中國相繼發布了鼓勵社會辦醫的方案意見,以滿足多元化醫療需求。

在人才方面,自衛生部制定《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基本標準》後,除了本科院校康復專業錄取比例提升,也出現了對在職醫務人員的康復培訓激勵政策。

但回到根本,和健身房將內容作為核心相同,如何把控物理治療人才的從業基準,必定是未來需要面對的新問題。GYMSQUARE

-END-

歡迎給GymSquare精練公眾號

標星或「在看」

精練

GymSquare

與精益練習者,建設自由健身廣場

GymSquare是一個原創的精品健身內容平臺,

回復「開場」

加入GymSquare種子用戶群。

相關焦點

  • 關懷女性盆底健康,物理治療師,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作為一個盆底治療師,除了最擅長的手法治療外,我們也一直重視物理因子的治療。畢竟物理治療的3M(Manual, Modality, Movement)中,modality的作用不可小視。而在盆底治療領域,囿於其位置的特殊性,手法往往有局限,需藉助這些聰明的小設計或小工具,因此在這一行我們能找到很多很酷的盆底肌治療小產品。
  • 物理治療師的工作讓人豔羨!你心動了嗎?
    醫學專業涵蓋面廣,除了臨床醫學之外,物理治療師也是一個受人尊敬、收入可觀的職業。當然,作為醫學類相關專業,錄取要求高,就讀時間長,專業要求高是無法規避的。為什麼選擇這個專業物理治療是康復治療的主體,物理治療師主要負責評估、治療和預防人們由於受傷或疾病而導致的運動障礙。
  • 澳洲小眾醫學移民專業:物理治療師(PT)和職業治療師(OT)
    所以,職業治療是以客戶為中心的健康事業,職業治療師會遵循嚴格的醫學規範,通過不同療法,幫助人們評估,與改善人們的身體機能,以便能讓患者恢復日常活動。一般來說職業治療師所給出的康復建議,會是十分系統的。另外一個專業是PT,全稱是Physiotheray物理治療(理療),相比於從全方位關注病人認知以及提高生活質量,PT更加注重於修復患者的運動功能。
  • 致忘記詩的你:做物理治療師是一種什麼體驗?
    對,這可是首部物理治療師的電視劇物理治療師又是什麼鬼?你看了就知道!!!而《致忘記詩的你》這部劇,是第一部圍繞物理治療師而拍攝的治癒型電視劇。主演李侑菲,李浚赫,典型的韓劇俊男美女模式。它以物理治療師的角度切入,與復健治療師、放射技師、護理師和實習生等專業醫療人員為故事主要人物,講述康復科醫護人員的日常工作中的故事。 ▲ 顏值擔當——三位物理治療師,分別由李浚赫、張東尹、李侑菲飾演。
  • 《致忘了詩的你》物理治療師們的五味人生
    雖然開播之前因為此劇的主演們比如李俊赫、李鬱菲、李彩英等的影響力在很多人看來不如當紅的那些個韓流明星們,但是看完四級之後我卻不得不承認劇中貌似和其他專業醫生相比顯得毫不起眼甚至有點低人一等的物理治療師們的日常工作、生活、愛情、友情相互惟妙惟肖結合的五味俱全的人生軌跡在不斷的吸引我的觀看的欲望和我的心。很多豆友們評論說李鬱菲這個大眼妹妹在戲中的表演就兩個字,尷尬。
  • tvN新劇《致忘了詩的你》讓世界了解物理治療師
    《實習醫生格蕾》、《急症室的故事》、《妙手仁心》、《心術》、《外科風雲》等等,這些醫療劇都是臨床科室為題材,直到韓國tvN推出了一部以物理治療師為主角的電視劇,旨在讓大家了解這一平凡而又偉大的群體。這部電視劇的名字是《致忘記詩的你》,是一部以物理治療師、康復治療師、實習護士等醫院工作人員為主角的醫學題材劇。本劇將於3月26日上映。
  • 李俊赫為新劇增肌瘦身 演繹物理治療師
    在劇中,李俊赫將扮演被獵頭公司挖到禹寶英所在醫院的物理治療師藝在旭,並不在意他人的情感與視線,是一個「情感貧瘠」的人物。據劇組透露,為了更加完美演繹藝在旭,李俊赫不僅接受了專業的物理治療師的相關教育培訓,還在開機前幾個月起便投入到了高強度的負重訓練與飲食管理之中,成功為劇中角色瘦身。
  • 他兼職拍劇卻很開心 物理治療師不能夠成為興趣
    事關林景程是一名真真正正的物理治療師。接受訪問時他說:「我覺得未必關專業人士事。例如《四個女仔》這個角色是好可愛的,這次這部劇的白狀又是一些專業又口賤,又有一點流氓,又有種高高在上的感覺,我始終都是覺得在戲份上多了發揮,所以更加令人留意到。」連林景程自己都認同只有四、五部劇比較多戲份。
  • 你好,物理治療丨世界物理治療日
    卒中後,物理治療師通過主動及被動,手法及物理因子介入改善患者關節活動度、緩解疼痛和肌肉痙攣,強化患者肌肉力量,幫助患者從久臥在床到能夠獨坐、獨站、獨立行走,從而回歸生活和工作。物理治療師A(劉加鵬飾)在治療前為陸先生進行了詳細的康複評定,明確了陸先生功能障礙的程度,為後續的物理治療制定了科學的運動處方,保障治療在安全的範圍內進行。
  • TVB綠葉是專業物理治療師 人工是做演員的8倍!
    37歲TVB綠葉演員林景程在TVB拍戲多年,原來他在入行前曾是一位專業物理治療師,領的人工是做演員的8倍。林景程今年在多部TVB劇集中均有演出包括,《殺手》、《反黑路人甲》、《使徒行者3》、《踩過界II》等。近期,他在《香港愛情故事》中飾演一名地產經紀,各種金句讓觀眾印象深刻。
  • 美國物理治療師專業評估揭曉答案
    美國物理治療師專業評估揭曉答案美國《哈佛大學報》近日刊登的統計數據表明,每天跑步者的受傷比例為30%~80%。其中,「跑步膝」為最常見的傷病。7月16日,英智運動康復在旗下英智脊柱健康中心水立方店舉辦了「跑步膝」系統篩查評估活動,來自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物理治療師團隊免費為跑者進行了專業系統的評估篩查。「美國運動防護意識較好,即使買雙跑步鞋墊也會被要求做個膝蓋評估。」
  • TVB龍套林景程其實是物理治療師 收入是TVB的8倍
    他於2006年獲得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系榮譽理學士學位,並取得物理治療師專業資格。現時,物理治療師才是他的正職工作。林景程表示,本來想把演員當成正職,奈何收入不定,做物理治療師的收入是做演員的8倍,又能幫到很多人,但演戲才是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同時兼顧兩份工作不容易,林景程坦言,真的很辛苦,有時拍完劇馬上回家洗個澡就要去做物理治療,雖然時間很趕,但都會儘量安排好時間。
  • TVB龍套林景程其實是物理治療師 收入是TVB的8倍
    他於2006年獲得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系榮譽理學士學位,並取得物理治療師專業資格。現時,物理治療師才是他的正職工作。林景程表示,本來想把演員當成正職,奈何收入不定,做物理治療師的收入是做演員的8倍,又能幫到很多人,但演戲才是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
  •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致敬物理治療師 生命有您更精彩
    致敬物理治療師 生命有您更精彩——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舉辦第24屆世界物理治療師節慶典暨首屆康復治療實習帶教開班典禮致敬,在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有這樣一個團隊,一身青春氣息,自信而堅定,細緻而溫暖,十多年來,我院物理治療師們運用力、電、光、聲、水、磁等物理因子,以徒手和(或)藉助儀器治療等方法治療疾病傷殘或預防疾病,用精湛的技術與熱心的服務給予病人親人般的照顧,為廣大患者及家庭帶去福音。他強調,希望大家今後繼續努力,更好地掌握康復治療技術,用自己的真情和精湛的醫術為患者提供新型、高質量的治療辦法,為提高病人生活質量而不懈奮鬥。
  • 人物專訪 | 長和大蘊物理治療師劉平:抱樸守真 不忘初心
    -北京長和大蘊兒科診所  物理治療師劉平  劉平,2007年畢業於首都體育學院康復專業,後就讀於北京大學醫學部學習臨床醫學,目前是北京長和大蘊兒科診所的一名物理治療師。她十二年如一日,一直專注於兒童康復物理治療領域。
  • 世界物理治療日|人人都需要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9月8日對於全世界康復行業從業者而言,是一個特別值得慶祝的日子。1996年,世界物理治療協會(WCPT)將每年的9月8日正式確定為「世界物理治療日」,讓全球的物理治療師認識到他們在促進和保持人類的全面健康工作中承擔的重要作用!
  • 他做物理治療師工資比演員高8倍,但仍堅持在TVB跑龍套!
    現在林景程除了做演員,還要兩邊走做物理治療師自由職業,既然在TVB多年來的機會都不多,有否想過做回全職的物理治療師呢?景程認為出道頭幾年的時候更想留在演藝圈發展,事關《超級巨星》出身的他,也自認條路會比其他人行得順,因為工作會接踵而來,也令他有想過減少物理治療那邊的工作。但要兼顧演員和物理治療師兩份事業非常累。
  • 坐立難安、屁股刺痛,物理治療師解構坐骨神經痛位置+成因+症狀
    今天就由物理治療師廖山河為大家解答多個有關坐骨神經痛的常見問題(FAQ),包括:坐骨神經位置在哪兒?坐骨神經痛的成因是什麼?坐骨神經痛有哪些症狀? ⋯⋯等多項關乎身體健康的資訊盡在下文。 坐骨神經痛FAQ:坐骨神經痛是什麼?坐骨神經位置在哪兒?
  • 康復醫療市場解讀:美國物理治療市場超300億美元,社區診所為主要...
    在過去的二十五年裡,Athletico物理治療已從一家單一診所的骨科康復機構迅速發展成為全美醫療保健巨頭,在全球十一個州擁有450多家診所。 Athletico擁有超過1500名臨床和管理人員,並提供40多種專業康復、外展和健身服務。Athletico的專家團隊包括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以及經過認證的運動訓練師,私人健身教練,力量和訓練專家以及按摩治療師等。
  • 「物理治療科」在中國的缺失
    當前,中國公立醫院有「物理治療科」的實屬少數,臨床醫學專業的八年課程中,覆蓋了解剖學、心理學、人文醫學史、甚至電工二極體的實驗課程,但「物理治療」在臨床醫學中卻是缺失的。讀書時候,對這個概念的認識幾乎為零,只是在康復醫學中有所耳聞,下意識裡把它屏蔽為一種無關痛癢、可有可無的「服務」,甚至和按摩、瑜伽歸為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