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挪威你會想到什麼,冷、北極光還是三文魚?
隨著一部電視劇的流行,世界各地的年輕人都會脫口而出——《SKAM》(羞恥)。
《羞恥》成為全球各地年輕人追捧的現象級電視劇。英國《衛報》對該劇大加讚賞,稱它道出了「社交媒體一代」(social media generation)的心聲。而事實上,這部純挪威語臺詞、官方沒有英文字幕的電視劇,在網際網路上催生了龐大的義務字幕組,挪威網民聽下臺詞然後翻譯成英文並上傳至各大論壇,隨後其他國家的民眾根據英文版本字幕再翻譯成其他語言。
英國《衛報》稱讚這部劇道出了「社交媒體一代」的心聲。這部目前播出三季的電視劇,用挪威駐華大使館微博上的說法:「正成為挪威最大的網絡文化產品之一」。
挪威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對《羞恥》的介紹。為什麼這部小語種、小眾題材、耽美標籤的電視劇,能夠俘獲世界各地迷弟迷妹迷阿姨們的追捧,或許就在於劇中那些平凡的高中生,讓人體會到寒冷冬日裡久違的和煦陽光。劇中無論主角配角,他們身上都有瑕疵,反倒透著親切,仿佛這個動蕩又安定的小世界是真實存在的。
的確,編劇朱莉·安德姆(Julie Andem)和她的團隊用半年的時間在挪威各地採訪普通的挪威中學生,了解他們的生活、夢想、恐懼、激情和需求,以此為基礎,創作出《SKAM》。
而且這部電視劇的播出方式也特別符合社交媒體時代年輕人的觀看方式:該劇每天準時按奧斯陸時間更新相應的小片段,到了周五再匯總成一集。劇中角色還各自擁有Instagram帳號,官網上會不時更新他們的社交網絡發布情況,甚至包括彼此的簡訊內容。
《羞恥》劇中角色還各自擁有Instagram帳號。三季《Skam》劇中出現的角色基本固定,但每一季的主角不同:
第一季主角是女孩Eva,剛剛開始高中生活的她與男友Jonas正處於熱戀期,兩人看起來情深意篤,如膠似漆的表象下卻是問題重重——Jonas曾經也是她最好朋友的男友,她因此只得放棄自己打小就熟識的好友。然而情路並不順暢,兩人的矛盾在一日日發酵後逐漸激化,男友終於忍不住問她:「你真的有自己的主見嗎?你做事情是在遵循自己的意願還是只在追隨他人的目光?」
雖然問題連連,所幸Eva還交到了四個好朋友:內斂沉靜的Noora,熱衷於各種社交活動的Vilde,天真得有些傻氣的Chris以及看起來有些冷漠的穆斯林女孩Sana。五個女孩子性格迥異,愛好也各不相同,生活中齟齬不斷,卻總是發自真心為對方著想。
《羞恥》前兩季主要圍繞五個女孩子展開。到了第二季,中心人物轉到Noora身上。這個在第一季中總顯得那麼波瀾不驚的漂亮女孩,竟然是最容易被人左右的一個。她與高年級學長William相愛,自己卻不願承認,一是她不甘心迷戀上一個自己曾最瞧不起的「花花公子」,二是William有一套總能把她說服的哲學。儘管Noora稱其為歪理,內心卻切實地為這種立場的顛覆而恐慌。
拯救Noora的依然是女孩們的不離不棄。Sana告訴她,「能自由地改變觀點也是獨立的一種表現,旁人無從置喙。」而一向似乎很粗線條的Vilde也貼心地帶食物前來看望憔悴到毫無食慾的她,Noora曾勸Vilde不要為了減肥影響健康,如今她用原話來說服Noora。沒有勾心鬥角的算計,也沒有任何作壁上觀和落井下石。女孩子們的心就像水晶一樣澄澈乾淨。
但最終讓《SKAM》火遍全球的是第三季。主角是男孩Isak,他在前兩季一直作為一個樂衷於四處勾搭女孩子的形象出現,甚至會去幹擾別人的感情生活,性向卻始終曖昧不明。
《羞恥》第三季預告片暗示了該季主角Isak的性向。第三季的預告片中,官方終於大喇喇地驗證了觀眾們的猜測:Isak坐在公共浴室裡,帶著幾分不安望著嬉鬧的男孩們,這時有人失手打翻牛奶,灑了Isak一臉。
第三季第1集開頭,Isak把一粒藥粘到舌尖上,泰然自若地等著女孩Emma吻上來。這個時候的他看起來自負,自信女孩子對這一招毫無抵抗力。
Isak寧願活在這樣乏味而虛偽的重複中,卻不願承認自己的性向。誠然,有一個精神不太正常,信仰宗教到痴狂而終日給他發聖經選段的母親,可想而知性向的挑破意味著什麼。於是日子就在這樣粉飾太平的自我欺騙中滑過去,他終日逼著自己與女孩廝混。
Isak引來眾多迷弟迷妹。而Even的出現擊垮這一切。Isak絞盡腦汁對付櫃門的那一幕,就好像他永遠也出不了的櫃,Even只是隨手一敲就解決了。於是,我們八面玲瓏的小惡魔,從來都所向披靡的小情聖,Isak,終於也陷入了初戀。他露出與自己17歲的年齡相符的純情一面,為了心上人的一舉一動而寢食難安。
在這種甜蜜的煎熬中,Isak逐漸開始正視自己的身份。如果說尋找自我是青春的第一要義,那麼Isak已經完成得很好。從一開始窩囊地在網上搜索「同性戀怎樣才能對女人產生性慾」到後來勇敢地對Jonas坦白自己喜歡男人,這是Isak的成長和自我救贖。
誰會希望自己一生都活在謊言裡?
借用英國《衛報》對該劇的評論:「大部分電視劇都低估了年輕人。在15到19歲的時候,很多沉重的事情會發生,同時也有很多奇妙的事情會發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