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集明清改朝換代諸牴牾於一身,重複無常:先由明入清,助清奪天下,功高震主;後反清自主,威震中原。他不停改寫汗青,終極自取死亡。然而她與陳圓圓的戀愛故事卻被人們傳誦,愛山河更愛美人。吳三桂即便在最鼎盛的時期,荊州始終沒有拿下來。沒有荊州吳軍始終無法東進,而北部是搖擺不定的王輔臣。所以吳三桂始終無法東進或北上,只能困死在西南一隅,晚死幾年也是眼睜睜看自己被凌遲而已!吳三桂放清軍入關主要原因是因為他看清了形勢,覺得李自成不得人心,必敗,而且自己的老婆陳圓圓又被李自成的部下霸佔,所以吳三桂放清軍入關。「衝冠一怒為紅顏」,明軍、大順軍( 李自成)、清軍打成一團,只為了一位絕代歌妓陳圓圓。聽起來很浪漫,也讓人熱血沸騰,但是這只是後世流傳的故事甚至是段子罷了。真實的歷史,哪有那麼簡單?
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寫過一首題為《圓圓曲》的長詩。「圓圓」是吳三桂的愛妾陳氏的名字。詩的開頭幾句說:「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痛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謝四新也作詩說:「丹心已為紅顏改,青史難寬白髮人」。這對吳三桂所標榜的報君父之仇當然是有力的諷刺,但歷史的真象卻遠不是如此簡單。吳三桂是明清兩朝重臣,手握重兵,在明清兩朝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清朝時,開山海關,引清軍入關,因功封為平西王,坐鎮雲南。吳三桂放清軍入關並不是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歸根結底明朝會滅亡,還是因為當時明朝的經濟和政治皆出現了難以解決的巨大問題,導致社會動蕩,民心潰散,最終消亡。有一些人認為吳三桂投降並放清軍入關是導致明朝滅亡的原因,然而一個曾經強盛的王朝滅亡,永遠不可能是因為一個人的決定導致。明朝的滅亡,大部分歸根在一個王朝存在所不可缺失的經濟層面和政治層面上所出現的巨大問題。
吳三桂的出身很顯赫,他是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也是跨越明朝和清朝兩代的歷史風雲人物。在當時的情況下,就算吳三桂投降,陳圓圓也要不回來,甚至很可能一投降就會被李自成奪走兵權,淪為俘虜。至於他的父親,自然也是救不出的。因此,最終吳三桂決定兵出險招,投降清軍。一方面積極準備與李自成大順軍決戰,一方面邀請清軍相助,以保全實力。吳三桂盤算的,本是借清軍之力剿滅李自成,然後逐鹿天下。崇禎十七年吳三桂在山海關打敗李自成,為清朝立了大功,被封平西王。後來吳三桂在追殺南明永曆帝中又立了首功,清朝為了籠絡吳三桂給他封了藩王,與耿精忠、尚可喜並稱「三藩」。
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衡州酷熱,吳三桂加之心情不舒,焦慮過重,肝火過盛,便突然得了「中風噎嗝」的病症,隨後又添了「下痢」病症,太醫百般調治,終不見效。吳三桂便授意心腹大臣,迎接皇孫吳世璠來衡州繼位,託付後事。八月十八日深夜,吳三桂在都城衡州(今衡陽)皇宮駕崩,時年六十七歲,只做了五個多月的皇帝。他不甘心啊,他死也不甘心,他轟轟烈烈幹了一生,就這麼敗落衰亡下去,他死不瞑目。從來說:「不以成敗論英雄。吳三桂確實是個在中國歷史上作出了重大貢獻的不朽的英雄,他在自己最後的日子裡終於坐上了皇帝寶座,這本身就是不簡單的事。吳三桂在衡州即帝位,無論地點和時間都不適合,因為衡州是個不大的州,時間不是在大舉進攻得勝之時,但是他還是在眾將擁戴下即位了,即位的目的在於與清朝相抗衡。吳三桂放清軍入關並不是明朝滅亡的原因,一個王朝的滅亡,通常是由種種因素相加而造成,而不會因為微小的因素而導致一個強盛王朝的消失。
本欄目主編:沈曼妮
作者簡介:宋薔,本名:阿伊曉仙吉,2001年出生於新疆庫爾勒,熱愛文學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