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宣稱「不需要上市」的西貝最近改口了。
12月2日,西貝莜麵村創始人賈國龍表示,西貝已經決定上市,並且正在尋找合適的時間,選擇資本投資西貝。
由此,聯想到今年3月西貝賈老闆高喊:疫情至2萬多員工待業,貸款發工資只能撐3個月的壯舉。
網友們表示,在現實面前,賈老闆也不得不低頭。
1
曾經叫窮的賈老闆
西貝決定要上市
2018年,賈國龍曾表示西貝「不需要上市」。但是今年的疫情,加上和海底撈的對比,讓西貝充分認識到了上市的好處。
在3月一次接受媒體採訪中,老闆賈國龍改口稱:之前一直認為自己現金流很好,不需要上市,但這只是在當時那個時間點上的想法。
年初,一篇題為《西貝賈國龍:疫情致2萬多員工待業,貸款發工資也只能撐3月》的文章刷屏網絡。
文章稱,在全國60多個城市有400多家西貝莜麵村在疫情面前不得不停業,只保留了100多家外賣業務。這使得在消費最旺盛的春節前後,西貝在一個月時間內損失了7-8億元營收。
面對這樣的情況,西貝賈老闆叫苦連天。
果不其然,在媒體的聚焦下,一周後西貝就獲得了浦發銀行4.3億元的授信。但即便這樣,這筆資金對於在全國都有連鎖店的西貝來說,幾乎也作用不大。
要知道,在恢復營業後,餐飲行業不可能立馬恢復到「最佳」狀態,仍有1-2個季度的恢復期。再加上各項成本佔比的提升,疫情對於餐飲企業造成的打擊可以想像。
但看看海底撈,儘管當時被媒體預計停業兩周虧損11億元,相當於每天虧損近8000萬,但作為上市公司,海底撈一季度帳上躺著的30億元現金,著實讓人羨慕。
而到了三季度,海底撈的現金還有22.48億元,也就是說,不管疫不疫情,關不關店。反正海底撈有錢,活得很好。
最關鍵的是,上市沒多久,海底撈創始人就上演了一個減持完畢的劇本:張勇夫婦套現15.6億元,並且還開啟了退休計劃。
再看看西貝這個沒上市的餐飲龍頭,老闆賈國龍還在為資金髮愁,這真是沒得比。
因此,在西貝改口說要上市後,網友們也急呼:西貝是真的缺錢,還是想學海底撈?
除此之外,由於缺錢,西貝在開業後還上演了「漲價門」這一狗血事件。有消費者曬出:西貝一份土豆牛肉條價格上升至80元。
有網友認為,這好像要把之前虧損的都撈回來一樣。「見過缺錢的,但沒見過這麼缺錢的。」
當然,事情最終以西貝道歉,恢復原價結束。但足以顯現出西貝對於資金的饑渴。
於是,在實際行動中,賈國龍今年以來一直在籌劃上市。
今年8月,市場又傳出西貝籌備上市的消息。
彼時,內蒙古西貝餐飲集團有限公司決定將公司總部、賈國龍功夫菜超級中央廚房項目落地呼和浩特市。西貝方面表示,賈國龍功夫菜超級中央廚房項目是未來核心項目,投資超過20億元。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金融投資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西貝必然是要上市的,因為現在所有的頭部企業都在努力上市。
「上市對於整個規模化、品牌化、資本化以及差異化都是有幫助的。因此,從整個行業的發展以及其自身的需求來說,西貝必須要上市,如果不上市的話,就會比較被動」。朱丹蓬稱。
由此來看,西貝上市只是時間問題。至於上市後,西貝賈老闆會幹什麼,只有拭目以待。
2
四年六戰,
賈國龍「創新」屢敗屢戰
在西貝賈國龍喊窮之後,幾乎一夜之間全國人民都認識西貝莜麵村了。
如今,在小區電梯裡,西貝莜麵村的廣告依然是輪番轟炸。
但金融投資報記者了解到,這家以麵食、牛肉餅子為主的西貝莜麵村在品牌經營擴張上卻並不順利。
資料顯示,西貝曾推出過多個品牌,但大多都胎死腹中。
2016年9月,西貝推出快餐品牌「西貝燕麥麵」,但當年年底該項目就被叫停。按當時賈國龍的話說,那個模式還是有點端著,個性化太強容易成為一個小眾品牌。承載不了10萬家店面的夢想。
緊接著,2017年7月,西貝又發布了新快餐品牌麥香村。沒想到,3個月後又叫停。理由是副業影響了主業莜麵村的發展。
但消費者卻稱,去吃過一次,除了覺得價格高一些,口味上也沒有什麼獨特的。可以推測,在這次品牌推出上,西貝還是沒做好。
當然,兩次失敗算什麼。2018年5月,西貝又推出了超級肉夾饃。當時,賈國龍表示,維持現狀,不繼續擴張。
最新消息顯示,這個「超級肉夾饃」在最近又被西貝喊停了,原因是要跳出快餐「坑」,進軍小吃。有分析人士表示,從喊停理由上可以看出,「超級肉夾饃」並不被消費者喜愛,甚至不接受。所以,最終的命運也只有下線。
2019年6月,西貝酸奶又在京開業,這次定位的是「她」經濟。但金融投資報記者在地圖上搜索發現,截止目前,只有上海一家西貝酸奶在業。
進入2020年,喜歡出新的賈國龍又有動作。4月,宣布推出「弓長張」品牌,計劃7月開業,但賈國龍卻意外放棄該計劃。
10月,賈國龍功夫菜在京開業。據說,該餐廳無廚師、無餐具,但人均消費100元。
有去過的小夥伴曬出菜單,發現賈國龍功夫菜價格偏貴。一份豆腐和辣粉要賣35元和36元。因此,有網友說,不知道這個功夫菜能撐多久?
圖據微博
作為企業家,儘管賈國龍屢次創新的精神讓人感動。但分析師卻認為,在上市這一事件上,賈老闆還是要想好,不能上市融了資,結果項目又不停喊停。這樣,對股民好像就不太負責任了。
(文章來源:金融投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