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有者》人皮面具和思想寄生,大衛·柯南伯格之子的感官噩夢

2020-10-09 joker13

《佔有者》(2020)的導演布蘭登·柯南伯格,是著名的「驚悚電影大師」——大衛·柯南伯格的兒子。

果不其然,一脈相承的首先就是表達主題的高度統一,那就是暴力和噩夢元素。

畢竟老爹可是拿過「威尼斯終身成就獎」和「坎城評審團獎」的人,兒子決不能掉隊。

柯南伯格父子倆

當年柯南伯格老爺子創作中期的《變蠅人》《掃描者》《靈嬰》《孽扣》《欲望號快車》《暴力史》《蜘蛛夢魘》等等等等,我都極其青睞。

這些經典影片都是「獨一無二」的作品,若要簡單稱之為「恐怖片」,未免太小看老爺子的想法了。

在看過老爺子10多部作品後,我對他的後代——布蘭登,將如何延續和拓展父輩的創作主題「暴力、意識、身體」,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

主體意識和客體意識的博弈

《佔有者》的創意可簡單的歸納為——採用了「盜夢空間」和「感官遊戲」類似的點子。

安德麗婭·賴斯伯勒飾演女主角沃斯

這個故事也是由意識植入開始的,安德麗婭·賴斯伯勒染了一頭白髮,飾演一個利用「意識植入業務」來為公司謀取黑利的關鍵人物——沃斯。

沃斯很孤立,除了她的直屬上司——戈德(詹妮弗·傑森·李飾演)對他的關照和重視。

這個工作一般人做不了,需要有強大的精神負載和理性分辨能力。

當然,最重要的還要敢於「殺戮」。

沃斯通過這樣的「噩夢機器」來操縱宿體

作為戈德的繼任者,沃斯要通過「精神寄生」來控制目標宿體,以完成公司的要求和任務。

而沃斯大部分時候是要幹掉某些人,來讓客戶獲取不可告人的商業或政治利益。

這就是故事的基本背景和人物發展動機。

戈德和沃斯進行健康測試

當沃斯的「客體意識」從別人的身體和意識中「撤出」後,戈德就要對她的「精神健康」進行測評,以保證她自己的意識沒有被汙染,攜帶上扮演他人所產生的「偽裝心理」,從而逐漸失控。

影片中,這個流程是通過沃斯的兩樣私人物品——菸斗、蝴蝶標本,來實現的。

蝴蝶標本暗示著沃斯非凡的身世

也就是說,如果沃斯能夠準確說出這兩樣東西是不是她的、來歷如何,就可以初步證明她的意識沒有問題。

在「意識操控」這個架構上,《佔有者》並沒有採用《盜夢空間》或者《感官遊戲》那樣,著力描寫意識中、或被意識操縱後的虛幻世界,而是把「兩個意識」對一個身體的「爭奪」作為了一個突破點,試圖用存在主義的方式來解讀身體意識和精神意識的關係。

泰特的身體承載了兩個意識

一個原本屬於機體的主體意識,和另一個侵入的客體意識,到底誰會影響誰?身體又會對客體意識做出什麼樣的識別和反應?

很熟悉對吧?

大衛·柯南伯格也是這麼過來的,他的創作也一直都沒有離開「關於意識和身體」的高概念主題。

所以,布蘭登可以說是受到了老爹的高度影響。

沃斯的矛盾

沃斯的家庭已經開始出現裂痕。

她自己曾告訴戈德,老公麥可已經無法給自己「提供安全感」,而由於自己未知的狀態和心態,他們將處在危險之中。

沃斯已經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家人了

而這種潛意識中的動機,在沃斯工作的副作用下,變得越來越清晰。

任務過程中的場面閃回在沃斯眼前,明晃晃的刀子,無助的脖子,血如泉湧。

這讓他感到害怕、興奮、內疚,侵入期間的意識殘留,讓她的身份邊界開始變得模糊。

麥可的身上出現了幻覺

沃斯是愛麥可的,但她不知道那個沃斯是否是真正的自己。

在操縱影片中最重要的一個宿體——泰特(克里斯多福·阿波特飾演)的時候,沃斯發現自己在扮演男性的時候,有壓抑得到解放的狀態。

顯然之前與麥可的婚姻生活中,她沒有得到相應的滿足感。

而泰特的身體給了沃斯更多的可能性,她開始對男性的身心地位產生了親切感,這體現在他用VR監視器觀察別人生活的「工作」中,也體現在他與泰特女友艾娃的肌膚之親中。

泰特的工作是滲入行動裝置的攝像頭來觀測用戶畫像?

顯然沃斯在使用宿體時的經驗和壓力,無可避免地被帶入了自己的意識中。

沃斯的開始對自己的身份產生質疑,也因困在泰特的身體中,開始重新思考自己是誰。

簡單來說,她的心理性別很可能是男,並且她可能不像自我描述那樣「內疚」,而是熱衷於「殺戮」。

沃斯很可能已經由於侵入產生了變態心理

而沃斯自己的人格也滲入了宿體的行為中,她習慣於用尖銳的硬物來「解決問題」,但在用槍自我了結以便退出「連接」時,宿體的求生欲會在自殺即將發生時產生抵抗。

這很危險,任務有可能無法「乾淨」的完成,沃斯也有可能無法及時「撤離」。

沃斯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撤離

泰特的抵抗

戈德接了新的訂單,客戶是數據企業「佐斯羅」老闆約翰·帕斯的繼子,他希望藉助繼父的女婿泰特,來殺掉繼父及其女兒,以得到公司的實際繼承權。

而「癮君子」泰特,沒有親人,沒有背景,被老丈人輕視,被女友壓制,是最好的嫁禍人。

在完成侵入後,影片中出現了奇妙的一幕,泰特總會看見空中飄著的一個微小的白色物質,抓過去卻又空無一物,這預示著泰特和沃斯精神上不穩定的結合,也就是系統BUG。

漂浮在空中的微小bug

在藍色的房間中,導演用相似的橋段和對話,對照了沃斯面對麥可和艾娃的兩個場景。

泰特的女友說出了跟麥可相似的話語,而不斷燃起的激情,讓沃斯與泰特的身體高度融合,之前的冷淡不再,過量的沉浸程度讓沃斯享受這副軀體,同時也被這具軀體反噬了

沃斯依舊沒有用槍快速的結束任務,而是利用泰特的不滿的情緒開始鞭撻「佐斯羅」的老闆約翰·帕斯,捅碎了他的臉頰,還剜出了他的眼睛。

肖恩賓飾演了喬納森·帕斯

果不其然,在再次試圖退出連接時,泰特的自我意識壓過了沃斯,他困惑和痛苦地損壞了植入的連接部件。

此後,泰特和沃斯的意識便混在了一起,無法輕易分辨誰在控制這副身體。

一個軀體,兩個意識,開始博弈。

公司的內應沒有救出沃斯的意識

沃斯殺了泰特的情婦,泰特殺了公司的內應並進一步壓制了沃斯的意識,反過來侵入了她的記憶。

這讓泰特找到了沃斯的家。

剝離的潛意識

泰特瘋狂的尋找著這個控制他大腦的女人。

對著麥可,他用第三人稱說了一番話:

「如果你的妻子在清理貓窩時染上了寄生蟲,而寄生蟲在她的大腦中停留,又產生了自己的想法,她已變得不是原來的她,你覺得你娶的是你的妻子還是那隻蟲子?」

這番話同時對應著泰特和沃斯的處境,他們的思想在互相侵蝕,互為對方意識上的寄生蟲,他們都已經不是自己,無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為。

泰特找到了沃斯和麥可的家

他們此刻的思想再也無法分開,所以「泰特&沃斯」殺掉了麥可,也殺掉了沃斯的兒子,完成了「泰特&沃斯」意識和潛意識的衝動。

影片最後的這個段落,是非常具有迷惑性的,我們從外部再也無法分辨什麼才是「泰特&沃斯」的「真實想法」。

泰特和沃斯因為不同的原因,促成了共同結果。

沃斯的兒子成了犧牲品,但也救了沃斯

最終,是戈德侵入了沃斯的兒子,用刀捅了泰特,才成功協助沃斯安全撤離。

泰特想殺掉麥可來報復可以理解,那為什麼沃斯也想殺掉麥可和兒子?

其實在開端和片尾,我們都看到了沃斯在接受精神健康測試,這兩次有一個微妙的區別:

開篇的時候,她說在得到蝴蝶標本時,感到非常內疚,因為這是她還是小女孩時殺的第一個人;而結尾的回答,她同樣複述了蝴蝶標本的來歷,但是並沒有說她很內疚。
丈夫和兒子的死並沒有讓沃斯有所傷感

這微妙的區別說明了什麼?

這預示著沃斯的心理態勢的變化,也就是說她藉由「泰特&沃斯」殺掉麥可和兒子的事實,徹底拋棄了自己的牽掛和身份質疑,讓自己的潛意識剝離,擺脫自我的枷鎖,接近更加純粹化的「本我」。

這或許有點牽強,但是鑑於她回到家對兒子不算熱情的態度,她的吶喊更像是發洩而非痛苦,而「撤出任務」之後眼角無淚,似乎也預示著她希望丈夫和兒子消失的潛意識。

其後的健康測試,在結構上與開篇完成了對照,也將主線安置在了沃斯的「心理成長」上。

晦澀的表達

布蘭登·柯南伯格還是非常有才華的,《佔有者》由他自編自導,但影片的優點和缺點都很突出。

像蠟一樣融化的意識

優點自然就是表現意識植入的那段畫面,用仿照臘人融化的方式,來表達意識重建的外觀。

這點特別像老爺子的手法和哲學觀念——即將意識和精神上的抽象概念,通過強調感官上的形式來具體呈現,藉此來傳達肉體靈魂合一論,生就是生,死就是死,意識就是電波,靈魂即肉體,肉體即靈魂。

而女主角沃斯的心理成長,也是老爺子一貫的主題——進化。

不得不承認這段蠟人的橋段,是很有識別性的

雖然影片並沒有明確的表達,沃斯到底是跨性別者,還是僅因權利意識,對自我認知出現了偏差,但她的身份確實是經歷了由侵入和血漿帶來的滿足感,從而蛻變地更加純粹。

影片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有些晦澀,以至於節奏很慢。

帶上沃斯的人皮面具,泰特找到了她的記憶

布蘭登痴迷於用蒙太奇和虛焦的攝影來營造意識的視覺感,尤其在「泰特帶著沃斯的人皮面具遊走她的意識」那個橋段,體現的尤為有趣。

這種氣氛營造的功力是值得肯定的,但有時候會過於形而上。

導致故事有點不知所云,再加上泰特和沃斯的精神混合這個設定和切入點,確實比較難表現,所以影片完成的結果並非詞如其意。

布蘭登試圖要說的實在有點多,以至於影片無法確立明確的意圖和方向,又受困於形而上的表達方式,有關人物和世界觀的構建實際上是不夠的:

比如沃斯為何不喜歡自己的家庭,為何一定要做這個「煎熬的工作」,她為何很小的時候就殺過人,戈德又有什麼樣的身世,是如何建立這個項目的?同理,泰特為何能夠突破沃斯的精神控制,他具有什麼樣的特質,佐斯羅公司到底在做什麼?帕斯死了沒有?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這些部分都是難以名狀的模糊,有著與實驗性常伴的缺憾,甚至看到結尾有種「好戲才剛開始」的感覺。

帕斯介於生死邊緣的幻像

似乎布蘭登無心營造一個具有完整邏輯的世界,也無意描繪更加魄力的戲劇性,而是選擇在結構上完成自己的設計和設想。

但是,我能看到布蘭登的野心,這就夠了。

鑑於老爺子不再想拍電影了,所以我把希望寄托在了布蘭登·柯南伯格身上。

鑑於愛妻的離世,柯南伯格不再拍攝電影

我覺得是有理由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的,畢竟《佔有者》只是他的第二部長片。

有趣的是,飾演戈德的詹妮弗·傑森·李也曾主演了大衛·柯南伯格的《感官遊戲》,具有相似概念的兩部影片,《佔有者》可以看成是《感官遊戲》另一種演繹。

當初老爺子早期片子的晦澀程度相當的高,拍了近10年各種實驗性的片子,才通過《靈嬰》得到了廣泛認可。

這麼看來,布蘭登也許要更優秀一些呢?

*本文首發於頭條號「電影stalker」

相關焦點

  • 《佔有者》:人皮面具和思想寄生,大衛·柯南伯格之子的感官噩夢
    《佔有者》(2020)的導演布蘭登·柯南伯格,是著名的「驚悚電影大師」——大衛·柯南伯格的兒子。果不其然,一脈相承的首先就是表達主題的高度統一,那就是暴力和噩夢元素。畢竟老爹可是拿過「威尼斯終身成就獎」和「坎城評審團獎」的人,兒子決不能掉隊。
  • 《佔有者》:人皮面具和思想寄生,大衛·柯南伯格之子的感官噩夢
    果不其然,一脈相承的首先就是表達主題的高度統一,那就是暴力和噩夢元素。畢竟老爹可是拿過「威尼斯終身成就獎」和「坎城評審團獎」的人,兒子決不能掉隊。來操縱宿體作為戈德的繼任者,沃斯要通過「精神寄生」來控制目標宿體,以完成公司的要求和任務。
  • 可怕的思想寄生,《佔有者》中的感官噩夢
    果不其然,一脈相承的首先就是表達主題的高度統一,那就是暴力和噩夢元素。畢竟老爹可是拿過「威尼斯終身成就獎」和「坎城評審團獎」的人,兒子決不能掉隊。在看過老爺子10多部作品後,我對他的後代——布蘭登,將如何延續和拓展父輩的創作主題「暴力、意識、身體」,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主體意識和客體意識的博弈《佔有者》的創意可簡單的歸納為——採用了「盜夢空間」和「感官遊戲」類似的點子。
  • 恐怖版「盜夢空間」《佔有者》:人皮面具和思想寄生的感官噩夢,也許是今年最有深度的恐怖片(網盤電影資源)
    首先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該片的,勾起我觀看興趣的其實也不是導演布蘭德柯南伯格是大衛柯南伯格的兒子。
  • 英國電影:佔有者
    評分: 6.0導演: 布蘭登·柯南伯格編劇: 布蘭登·柯南伯格主演: 肖恩·賓 / 漢娜克·塔波特 / 詹妮弗·傑森·李 / 安德麗婭·賴斯伯勒 / 瑞秋·克勞福德類型: 科幻 / 驚悚4 有用冬 寂 網 路 看過  2020-08-02某種程度上,布蘭登和其父(大衛·柯南伯格)有什麼風格上的繼承,唯一的聯繫也許是「Sci-fi」這個好萊塢式的類型概念,「柯南伯格化」通常被用來指涉一種血肉機器,或者是二者不再區分的後人類狀態
  • 電影服裝設計師丹妮絲·柯南伯格去世
    丹妮絲·柯南伯格(左)與電影人亞倫·伍德利(中)和弟弟大衛·柯南伯格1986年,大衛·柯南伯格執導恐怖片《變蠅人》(The Fly)時,時任流行服裝設計師的姐姐丹妮絲跨界而來,施以援手。Butterfly)、《欲望號快車》(Crash)、《感官遊戲》(eXistenZ)、《蜘蛛夢魘》(Spider)、《暴力史》(A History of Violence)、《東方的承諾》(Eastern Promises)、《危險方法》(A Dangerous Method)、《大都會》(Cosmopolis)和《星圖》(Maps to the Stars)等。
  • Possessor(2020)《佔有者》影評 - Sheila O'Malley
    片名:佔有者 Possessor年份:2020國家/地區:加拿大 英國導演:布蘭登·柯南伯格 Brandon Cronenberg攝影師:卡裡姆·海珊 Karim Hussain在布蘭登·柯南伯格(Brandon Cronenberg)的科幻和身體恐怖1(body horror)混合類型的《佔有者》(Possessor, 2020)中,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想法在遊走,它們關於性別、自我認同和人工智慧的話題,再加上大劑量的我們關於帝國式企業以及他們邪惡行為的迫害妄想。
  • 看畫面就能顱內高潮,不愧是重口味大師之子
    看過把明星細胞製成應援商品的《病毒抗體》,想必一定會對其導演,青年才俊布蘭登·柯南伯格
  • 看畫面就能顱內高潮,不愧是重口味大師之子(上篇)
    作為「Cultの神」大衛·柯南伯格的兒子,布蘭登的第一部長片,可以說完美繼承了老爺子的「新機體」理念。這一次,他不僅僅走了形,還要把形而上的意識與精神,具化成一場娓娓道來的噩夢——佔有者Possessor
  • 《佔有者》精神寄生蟲-反客為主的三重佔有
    首先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該片的,勾起我觀看興趣的其實也不是導演布蘭德柯南伯格是大衛柯南伯格的兒子。而是安德麗婭·賴斯伯勒的白髮真的好有魅力,看過《零零零》之後我無法自拔。我也不否認電影的節奏之慢劇情之單薄,過慢的故事推進帶來了大量看的讓人尿急的橋段,只是個人而言還可接受。
  • 肖恩·賓出演驚悚片《佔有者》中直面高科技特工
    《佔有者》中出現的神秘裝置1905電影網訊>7月17日,由著名導演大衛·柯南伯格的兒子布蘭登·柯南伯格執導的驚悚片《佔有者》發布新物料,滿滿的科技感令人難忘。《佔有者》集結了安德麗婭·賴斯伯勒、肖恩·賓、詹妮弗·傑森·李、克里斯多福·阿波特等眾多演員出演,講述了一個秘密組織的特工利用大腦植入技術來「隱藏」在他人的身體裡
  • 《抗體》首曝海報預告 柯南伯格之子虐心處女作
    《抗體》首曝海報預告 柯南伯格之子虐心處女作 2012-08-13 09:16:56    作者:   來源:Mtime時光網   《抗體》首款海報主打鮮血紅唇一朵,配合文案「感受他們所感受的,我們可以幫你」,病態畢露。《抗體》由布蘭登?柯南伯格自編自導,馬爾科姆?
  • 導演大衛柯南伯格妻子去世 具體病因並未對外公布
    導演大衛柯南伯格妻子去世 具體病因並未對外公布時間:2017-07-06 10:02   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玲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導演大衛柯南伯格妻子去世 具體病因並未對外公布 網易娛樂7月6日報導據國外媒體報導,知名導演大衛柯南伯格(David Cronenberg)的妻子卡洛琳柯南伯格(Carolyn
  • 世界七大邪教(四):摧殘青少年的「上帝之子」
    一些基督教福音派宗教組織企圖讓嬉皮士青年皈依宗教,而大衛·伯格的做法則不同。他領導的「上帝之子」利用了這些人青年人的幼稚和反叛情緒,先是在生活習慣上與他們融為一體,留長髮、穿奇裝異服,然後在自辦的咖啡屋中備有樂隊,並以提供免費的食品的方式吸引青年人入會。他的組織迎合嬉皮士們反對現存意識形態的做法,把反文化的思想融入他們的組織之中。大衛·伯格認為,破壞性是人生來固有的。
  • 2020年聖丹斯電影節官宣 李鼎傳媒監製影片《佔有者》正式入圍
    《佔有者》劇照《佔有者》劇照由李鼎傳媒監製的加拿大科幻驚悚片《佔有者》(Possessor)正式入圍2020年聖丹斯電影節世界劇情片競賽單元,同時發布了全新劇照。該片由獲得坎城電影節金攝影機獎(導演處女作獎)提名和關注大獎提名的《病毒抗體》(Antiviral)的導演布蘭登·柯南伯格自編自導。肖恩·賓(《權力的遊戲》,《指環王》),克里斯多福·阿波特(《都市女孩》)和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鳥人》,《黑鏡》)擔任主演。影片講述一個秘密組織的特工塔斯雅利用大腦植入技術,使他人成為自己的棲身之所,並控制驅使他們執行暗殺。
  • 大衛·柯南伯格的B級片,不得不服
    雖然柯南伯格在許多人的印象裡是一個很典型的B級片導演(大概率是因為他的《變蠅人》),不可否認柯南伯格很強調感官的刺激與視覺衝擊,但僅僅將其作為一個B級片導演來看,實在是低估了柯南伯格,但他的恐怖片卻善於把想像世界的殘酷同現實生活的平庸結合在一起,強調噩夢的恐怖是源於它是真實生活的一部分。
  • 摧殘青少年的「上帝之子」(Children of God)
    他的信成為維繫世界各地「上帝之子」的「殖民地」的紐帶。  1972年,大衛·伯格在以「摩西的法律」為名的信中寫到:他的信是「上帝自己的聲音」,而他則是上帝的先知——摩西·大衛。從此,「摩西書信」成為所有成員可以收到的信件。  1973年,大衛·伯格散布哈雷慧星會墜落在美國,將使整個美國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