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去醫院,特別是去看牙醫,會讓很多孩子覺得恐懼,這是讓每個父母都頭疼的問題。
但是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又不得不定期帶孩子拜訪牙醫。
那麼小朋友需要從多大開始看牙醫?怎麼做才能消除孩子看牙的恐懼感,父母都需要做些什麼呢?今天我們邀請了兒童口腔專業醫生、東莞友華醫院口腔科兒童口腔醫學專家主任韓健英來給家長朋友們支支招吧。
韓健英介紹,生活中不少孩子對看牙都有恐懼心理,但家長千萬不能因此而不及時帶孩子就醫。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期,牙病不及時治療,不僅會加大後期治療難度,對孩子的學習、生活,甚至身心健康可能都會受到很大影響。而且現在有很多種途徑和辦法是可以減輕孩子的看牙恐懼的。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盤點一下,帶孩子看牙前,家長可以做哪些準備工作,能有利於減輕孩子的看牙恐懼吧。
(1)定期口腔檢查。有研究表明,越早帶孩子看牙醫,預防牙齒疾病的效果就越好。所以從孩子第一顆牙萌出開始定期每三個月帶孩子拜訪一次口腔醫生,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不僅有利於孩子的口腔健康長期跟蹤,及時發現問題,避免口腔問題變得嚴重。還可以讓孩子熟悉醫院環境和醫生,和醫生形成良好的互動,這樣孩子看牙就不會出現恐懼心理啦。
(2)讓孩子了解看牙流程。在帶孩子看牙前,家長可以做一些預熱工作,比如給孩子看一些和牙科治療相關的繪本或是一起在家玩牙醫角色模擬遊戲。還可以參加一些醫院或門診舉辦的「小小牙醫」體驗活動(東莞友華醫院口腔科會定期舉辦哦),在體驗過程中,孩子可以了解看牙的流程和操作操作過程中使用的器械,有助於孩子減輕看牙恐懼。
(3)家長做好模範。家長去看牙時,可以帶上孩子,讓他看看爸爸媽媽是怎麼看牙的,在治療過程中要如何配合醫生,因孩子很願意模仿大人,所以,如果孩子看到爸爸媽媽做的特別好,他也會學習。
家長做好以上準備工作後,到了醫院,專業的兒童口腔醫生也有很多很好的引導辦法呢。
兒童口腔科的醫護人員不僅擅長治療兒童牙病,也最懂孩子的心。在治療前,醫護人員對於第一次就診的兒童,除非是牙疼等急症患兒,一般不做複雜治療,讓孩子更好的熟悉醫生和看牙環境,有助於孩子克服看牙恐懼。
除此之外兒童口腔科的醫護人員會尊重、聆聽孩子的感受,比如在東莞友華醫院口腔科,能經常看到醫生們會通過很多卡通動畫片來拉近和孩子的距離;會以兒童樂於接受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比如將治療換成是「阿姨幫你把牙齒裡面的蟲子抓來」、「不要哭哦,會把蟲子吵醒的」注射麻藥時可以換成「幫你滴一點魔法藥水,有了魔法藥水就不疼了」……以此讓孩子放下戒備、放下恐懼,在愉快的狀態下完成牙病治療。
在治療過程中,兒童口腔醫生還會給小朋友自己選擇喜歡的動畫片,邊看動畫片邊治療,這樣能很好的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在治療中也會不斷通過口頭語言鼓勵等方式,正向引導孩子配合治療。在治療後會對孩子的進步予以表揚和小獎勵,正面強化孩子,讓孩子熟悉口腔診療過程和環境,建立對醫護的信任,主動配合醫生看牙。
一般通過以上行為引導辦法,大部分孩子都可以配合完成治療,而對於確實無法配合治療的兒童,醫生會根據患兒個體情況藉助局麻、笑氣、全麻等舒適化治療方式為患兒進行診療。
1、局麻:在給孩子進行一些可能會疼痛的治療時,醫生會給患兒局部注射麻藥,以減輕疼痛。但有的家長會擔心,局部注射麻藥時也會疼呀。對此,醫生在局部注射前會先塗抹表面麻醉,以減輕注射時的疼痛。如果,孩子對疼痛很敏感,還可以通過STA計算機無痛局部注射技術,由系統自動勻速給藥,因其傳輸的麻醉劑流速低於病人的疼痛閾值,可將疼痛感降至最低,患兒感覺更加舒適,可以大大減輕兒童對打針的恐懼感,提高配合程度。
2、笑氣鎮痛鎮靜技術:
針對無法進行局麻,對牙科治療較恐懼、焦慮、不願意配合治療的兒童,還可以通過笑氣鎮痛鎮靜技術來緩解孩子的緊張、焦慮心理。
笑氣是一種歷史悠久的鎮靜鎮痛技術,在口腔治療領域已經使用超過170年。患兒在治療過程中吸入適量濃度的笑氣可有效減輕疼痛和焦慮,術後孩子不能回憶起嚴重的疼痛或緊張;時間變模糊或縮短,整個治療結束後復甦快,但前提是患兒能夠配合吸笑氣。
3、全身麻醉下兒童口腔治療技術:
如果以上方法都無效,醫生還有一個終極「武器」——全麻下口腔治療。
全麻下口腔治療適用於無法配合門診常規治療、且齲齒數目多的兒童,或者是自閉症、腦癱、智障等特殊兒童。全麻下口腔治療可以一次性高效的完成口內所有牙齒的治療,而且是在孩子「睡眠」(即深度鎮靜)的情況下完成,不會出現孩子恐懼、哭鬧和對抗性體動的情況,避免了因治療時的不適和疼痛對孩子心理造成的影響;同時口腔醫生可以更好地觀察孩子口腔內部的情況,治療的更徹底,同時清晰的視野也會讓整個手術過程事半功倍,大大縮短手術的時間。
家長要高度重視孩子第一次的看牙經歷,如果第一次看牙就給孩子留下可怕的經歷會對小孩心理造成創傷,日後只會牴觸看牙。
建議第一次看牙的孩子只做簡單的無痛治療,讓孩子孩子留下愉快的經歷,讓孩子可以在往後的治療好好配合。治療前後,無論孩子是否哭鬧,父母都要給予鼓勵。
所以,讓孩子快樂看牙,離不開家長朋友和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希望我們都能行動起來,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就醫習慣,讓孩子的口腔健康一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