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懼怕看牙,家長這樣做孩子不哭不鬧

2020-12-23 子木健康說

口腔健康,要從小做起。可是,一聽到看牙,很多孩子都非常抗拒,尤其是有蛀牙的,聽到要拔牙,就又哭又鬧。但也有些孩子對看牙非常配合,一點也不害怕。

孩子的表現與家長平時的教育方式是分不開的。家長怎樣做才能讓孩子不懼怕看牙?這個「家長四要四不要」是牙醫總結的經驗,非常實用,爸爸媽媽都看一看,學一學,孩子看牙不哭不鬧!

家長四要1、

要幫助孩子養成牙齒保健的習慣

孩子第一顆牙萌出之後,就帶他們去醫院檢查口腔,增加接觸牙醫的機會, 讓孩子逐步熟悉牙科的治療環境,讓他體會到看牙並不難,也不痛苦。讓牙科醫生教他們如何刷牙,縮小和牙醫的距離。不要等到牙痛到忍不了再帶孩子過來,疼痛和不安會讓孩子更加恐懼。

家長四要2、

要信任醫生,給牙醫樹立正面形象

家長相信醫生,孩子才會相信醫生。「這個醫生阿姨/叔叔好厲害的,會把你牙齒裡的小蟲子捉出來,牙就不疼了!」讓孩子知道牙醫是幫助他的。

家長四要3、

要幫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看牙前,可用牙齒繪本講解牙齒的故事,或用相關的動畫片對孩子進行就診前教育,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家長也可在家裡讓孩子躺在腿上,模擬看牙的過程,讓孩子熟悉診療過程。這種遊戲式的教育孩子比較容易接受。

家長四要4、

要陪伴在孩子身邊

孩子看牙,家長最好要陪伴在身邊,尤其是第一次。無論孩子表現的多勇敢,心裡還是會有些忐忑不安,這時有家長在身邊他會安心很多。但不要多人陪同,只要留一個孩子最親近的家長就行。學齡兒童看牙時家長可適當放手,在候診區等候,以免形成依賴。

家長四不要1、

不要恐嚇

去看牙醫前,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談論看牙的不適經歷,不要用「拔牙」、「鑽牙」、「打針」等嚇唬孩子。在孩子哭鬧時,不要說「我不要你了」,更不要打罵。

家長四不要2、

不要太激進

有些家長或許因為工作忙,就一次要求孩子看兩三顆,甚至更多的牙齒,根本不管孩子是否能接受,就算哭鬧也要一次性搞定。這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陰影,一想起看牙就害怕。

對於平時沒看過牙的孩子,家長不能太激進,要照顧孩子的情緒,循序漸進。第一次看牙時,最好讓孩子做主,只看一顆症狀最輕的牙齒。

家長四不要3、

不要諷刺孩子

有些家長心疼孩子長了蛀牙,卻不會表達。「多吃糖對牙好呀,看長蛀牙了吧!」 對於大孩子,聽了這樣諷刺性的話語,會傷心難過,甚至引起逆反心理,不願看牙。

家長四不要4、

不要比孩子還怕

有些家長看孩子做治療時,比孩子還怕。「哎喲,好痛的吧!」在旁邊說個不停。看起來家長是心疼孩子,實際上這樣除了讓孩子更害怕外,沒有任何好處。孩子可能原本並不覺得有多痛,聽了這樣的話後就覺得治療很難捱了。

相關焦點

  • 孩子趴地大哭,爸媽抱手淡定旁觀。面對孩子當眾撒潑,一做三不做
    在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毀掉一個孩子只需7步,其中的最後一步殺手鐧就是:當眾教育孩子,讓TA出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這樣做會讓一個人產生懼怕社會的心理,並出現自慚形穢的念頭。 有次我帶小花在圖書館,看到一位媽媽給兒子講數學題,孩子好幾遍都沒有算對,他媽媽當場開始發火。
  • 孩子趴地大哭,爸媽抱手淡定旁觀……面對孩子當眾撒潑,李玫瑾出招:一做三不做
    在把大家逗樂的同時,也有人質疑對情緒崩潰的孩子冷漠旁觀,不是明智之舉:▼我也覺得這樣的冷處理不妥,雖然這樣的做法讓孩子知道「鬧是沒用的」,但在公共場合下,孩子的問題即沒有解決,又丟了面子。除了死磕到底的冷處理,一些家長面對孩子的撒潑招架不住,為了讓孩子迅速安靜下來,會選擇「認輸」。
  • 不哭不鬧的孩子,其實很可怕
    而於孩子而言,感受大多是恐懼的。「不準哭!」「不要哭了,再哭就不要你了!」基於此類的話層出不窮。 還有一種溫和耐心的母親。會不急不躁地安撫自己的寶貝。會說:「媽媽在這,寶寶不哭啦!」媽媽在這,簡單的幾個字,往往能給孩子莫大的安慰。
  • 孩子被打罵後不哭不鬧,他們心裡在想什麼你知道嗎?
    雖說孩子是父母的珍寶,但當孩子不聽話、做錯事的時候,父母可能就會著急、上火,有些家長一時間管不住焦躁的情緒,甚至會對孩子大吼大叫。有的孩子脾氣暴,直接跟家長頂著幹;有的孩子卻相反,既不哭也不鬧,臉上沒有一點表情。任性是孩子的天賦,當他們某一天變得打不哭罵不語,可能是因為他已經對父母失去了信任,而家長卻不明白。
  • 幼兒園老師總結:開學第一天不哭不鬧的孩子,大多來自這4種家庭
    好不容易使用了之後,又馬上到了十月一放假,很多寶寶十月份開學就又回到了第一次上幼兒園的時候,又哭又鬧捨不得離開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部分孩子上幼兒園時從來都不哭不鬧,家長放心老師省心自己也少遭罪。有幼兒園老師總結,開學第一天不哭不鬧的孩子,大多老子這4種家庭。
  • 孩子愛看《小豬佩奇》?家長呼籲停播,父母該不該讓孩子繼續觀看
    家裡有孩子的相信對《小豬佩奇》這部電視劇都不陌生,畢竟這是很多家長用來轉移孩子注意力,讓孩子不哭不鬧的最佳利器。對於這部動畫片,可以算得上是風靡一時了,而且第一季和第二季的豆瓣評分分別高達9.0和9.1。但是最近卻有很多家長紛紛吐槽表示,別再給孩子看這部動畫片了。
  • 孩子哭鬧怕看牙 東莞牙醫教你怎麼辦
    孩子怕去醫院,特別是去看牙醫,會讓很多孩子覺得恐懼,這是讓每個父母都頭疼的問題。但是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又不得不定期帶孩子拜訪牙醫。那麼小朋友需要從多大開始看牙醫?怎麼做才能消除孩子看牙的恐懼感,父母都需要做些什麼呢?
  • 三類家庭,孩子上幼兒園通常不哭不鬧,家長用對方法,娃自然聽話
    執筆:王筱銘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在孩子3歲後,不少家長會提及上幼兒園的話題,畢竟父母都不希望自己娃落後他人一步,因此在這個年齡段左右就會將子女送去學校,但是會有不少小朋友在入園的前幾天屢哭不止。
  • 七個小妙招,讓孩子不哭不鬧去上學
    但是,很多孩子假期之後不願意再去幼兒園!為了讓孩子能夠順利返園,下面這些建議,家長們一定要好好看看!同時給孩子補充一些必要的文具,讓孩子感受到上學的幸福感,期待著開學。☞ 孩子任性時不嚇唬孩子在家任性不聽話時 ,家長一時難以解決,就用老師或者幼兒園來嚇唬孩子「你再不聽話我就告訴你們老師」。這樣容易讓孩子對幼兒園和老師產生畏懼心理,加深對入園的抗拒,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 孩子一口爛牙,看牙醫死活不肯配合,怎麼辦?
    紅網時刻11月5日訊(通訊員 劉慧超)走進診室、看到白大褂撒腿就跑,聽到牙鑽機響渾身發抖冒冷汗,醫生檢查也不配合,咬緊牙床不鬆口……孩子看牙恐懼症發作,你該怎麼辦?孩子補牙有這種表現,你家是不是「同款」?
  • 幼兒園老師的經驗:這4種家庭的孩子,上幼兒園大概率不哭不鬧
    在我們的記憶中,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大哭大鬧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場景,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那我們就會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這樣,有的孩子哪怕是第1天上幼兒園也不會哭鬧,而一位幼兒園老師在根據自身的經驗總結出了,什麼樣的孩子上幼兒園之後不會大哭大鬧,這些孩子主要來自於
  • 孩子不喊疼就不看牙?3個齲齒真相寶媽必看
    乳牙的好壞與將萌出的恆牙密切相關,但很多家長認為乳牙遲早要換的,孩子不喊疼就不看牙,忽視乳牙健康,超8成兒童齲齒治療不及時。 一顆乳牙要用6到10年 乳牙是寶寶萌生的第一副牙,共20顆,上下各10顆,是兒童咀嚼器官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大部分的家長卻認為,孩子乳牙反正會換,對於乳牙健康的重視度較低。
  • 心理學:父母是毀掉孩子的「元兇」,家長這樣做,讓孩子遠離孤僻
    一個家庭培養一個孩子成長成才是很不容易的,許多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煩惱,再進入青春期後,這種現象變得更為劇烈,有的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不服管教,對於父母的話完全聽不進去,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變得越來越孤僻,雖然這時候家長很急,但是卻沒有辦法應對,出現這種現象時,我們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 【搶置頂——轉載】孩子入園不哭不鬧,這6件事媽媽一定早知道
    這戲碼在入園第四天進入高潮,孩子進教室時,哭著大聲喊:「媽媽,你不要我了嗎……」一句話,朋友也紅了眼圈,極度不忍心再看孩子這麼難受,和老師請了一天假。沒料到,此後再送孩子入園,孩子哭得更嚴重了。朋友又氣又急又心疼,用她的話說:「自己都快原地爆炸了!」朋友問:「有什麼辦法緩解孩子焦慮的心情嗎?
  • 孩子長了一口「鯊魚牙」送去醫院,醫生怒訴家長:無知害了孩子
    孩子的健康分為很多種類,比如,身體發育、飲食營養等,今天我們說說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家長們容易忽略的「牙齒健康」。 孩子的牙齒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小時候把牙齒保護好了,孩子長大才能擁有一口大白牙,笑起來也能陽光,自信!
  • 孩子哭鬧任性不聽話,愚蠢的家長打罵孩子,聰明的家長說這三句話
    孩子不聽話時常發生,家長們不要用打罵來治他們的任性哭鬧。以下這3句話,比打罵孩子更有用。「我理解你的難處,你想哭就哭吧。」在《最強大腦》裡,有這麼一位父親的話深深影響了很多家長「孩子委屈了就哭很正常」,他就是李雲玲的父親。哭是不開心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孩子傷心難過的時候,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 1歲寶寶不哭不鬧,婆婆總誇「好帶」,醫生怒斥家長:太無知!
    同事小李的孩子剛滿1歲了,前幾天她向我們討教,孩子1歲時該怎麼照顧的問題。我們這些「過來人」,說起寶寶1歲的時候,是數不清的「辛酸淚」,因為1歲多的寶寶有了語言能力、行動能力,整天不是哭,就是鬧,太折騰人了。
  • 愛哭的孩子和忍住不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
    你身邊有特別愛哭的孩子嗎?小孩子似乎都比較玻璃心,每當有小磕小碰或者被家長批評時,就會委屈地大哭起來。可身邊好多家長非但不去哄,還對著孩子說出傷人的話,似乎在他們心裡只有不哭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前兩天朋友帶著女兒去超市,逛到玩具區時,看到一名家長雙手叉腰站在孩子面前,大聲喊著你哭什麼哭?再哭就把你扔在超市。
  • 「孩子哭就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他的孩子如何?有點諷刺
    婆媳關係絕對是最難處理的,關係之一,有了孩子之後,婆媳矛盾很有可能就會升級,比方說家長覺得這樣看孩子不對,但婆婆卻並不這樣認為,而婆婆覺得這樣看孩子對家長又不這麼認為。孩子一哭,絕大多數的老人都會立馬衝上去抱著孩子哄,但是家長卻覺得孩子哭的時候不要管他,等到不哭了再去抱,不然的話很有可能會讓孩子養成一個愛哭的習慣,那麼孩子一哭就抱對,還是孩子哭的時候不抱對呢?「孩子哭就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他的孩子如何?
  • 3歲孩子上錯車竟不哭不鬧,只因媽媽教了她7道「保命題」!真的能救命!
    王師傅趕緊把車停靠在路邊,走到車廂後面,看到一名小女孩正不哭不鬧的坐在椅子上。於是便輕聲詢問孩子的姓名、家庭住址以及父母的聯繫電話,但小女孩一直很警惕的看著司機師傅不說話。不管王師傅怎麼問,小女孩都不開口。王師傅意識到小女孩可能是與家人走丟了,於是立刻向調度員報告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