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寶媽正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很是煩心,而讓這位寶媽如此煩心的是,孩子經常性地會哭鬧,當遇到不開心、不順意的事情的時候就會亂發一通脾氣之後大哭不止,真是很讓人頭疼。
對於這位寶媽來說,前幾天就剛剛因為孩子哭鬧不止的事搞得家裡都焦頭爛額的。孩子大了,到了幼兒園大班的年紀,於是就也會參考孩子的意見給其報了幾個興趣班。
最近一段時間是沒有辦法保證按時上面授課,可是老師會進行網絡教學和學習情況檢查。這不就到了該上課的時候了,結果小傢伙耍起了賴皮,怎麼都不肯動彈去上課,真是愁壞人了。
再加上家裡有老人在,平時更是對孩子說不得做不得的樣子,如果你一說孩子,孩子就哭鬧不止,做老人的肯定看不下去,真是讓人沒招沒招的。當這位寶媽說起這件事的時候,還引起了好多寶媽的共鳴,看樣子這樣的事情還蠻普遍,確實成了家庭教育的一個困境。
其實,對於孩子這樣的哭鬧不止的做法到底該怎麼辦?難道是真的無計可施了嗎?做媽媽爸爸的千萬別著急,對於孩子哭鬧不止怎麼辦?聰明媽媽用一招就能夠順利解決,接下來就一起看看吧。
·懂得給孩子立規矩
我們都會曉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嘛,這也再次強調了規矩的重要性。可是,也會有人會覺得給孩子建立規矩太死板,會扼殺孩子的天性,反而會不利於孩子的個性發展。
其實,並非如此的。適當規矩可以讓孩子明確自己行為的邊界,能夠給孩子帶來安全感。恰恰孩子沒有規矩不僅會限制個人成長,在外更容易成為人人厭煩的「熊孩子」,就像文章開頭所提到的寶媽的情況一樣,她就會對自家的熊孩子沒招。
關於立規矩的年齡:
在孩子2歲之前的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可能還未萌芽,像理解能力、控制自己系行為的能力都還不夠,因此在這個時候去立規矩顯然是太早了。
那麼,等到孩子到了2歲之後呢,孩子就有了自我意識,行為上也更加隨心所欲,這個時候就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來適當地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從小就建立起規則意識,可以在成人的提醒和引導下去規範好自己的言行舉止。
像文章開始所提到的寶媽的情況,就該給孩子立好規矩,像之前定好的課程就要按時上課,不能夠隨意地不上課。讓孩子對規矩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如我所願的那樣,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凡事都是有規矩的,有些事是可以做的,而有些事則是不可以做的。
另外,要提到的是,到了3~6歲的時候,就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了,幫助孩子發展主動性,使其能夠自發、自覺地做一些事情、能夠控制自己不去做什麼事情。
孩子的一切行為的表現都能反映出平時家庭教育的情況,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做家長的要有意識地幫助孩子歸正,切不可繼續任由孩子發展下去。
今日話題:在立規矩方面,您是如何做的?歡迎留言討論。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