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說過:「愛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土裡,然後開出花來。」
遇見感情這件事,誰都多多少少失去理智。
當你決定為愛情付出一切,愛到沒有自我的時候,就是失去的開始。
即使卑微到肥沃的土壤裡,也開不出絢麗的花。
看完短片《他為我褪去皮膚》,久久不能平靜,甚至覺得身心都微微有「痛感」。
短片所表達的,正是那些處於感情卑微狀態的人群,丟掉自我,丟掉一切,甚至不惜褪去外皮。
男主為滿足女主的喜好,痛定思痛,褪去全身的皮膚。
女主與褪去皮膚後的男主深情對視,臉上露出了喜悅的表情,因為「這正是她想要的」。
在女主眼裡,男主就是行走的藝術品,一覽無遺地將每一寸肌肉暴露在眼前。
這個舉動,也映射著男主為了愛情而卸下所有的防備,凝望的神情似乎在告訴女主:
「你看,這就是真實的我。」
不過凡事都有利弊,褪去外衣後的男主收穫了更多的愛,同時也把家裡搞得一團糟。
床單、沙發、地板、甚至女主身上,都是血跡,女主每天要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去清理。
但是女主,似乎沒有怨言。
比起讓內心獲得極大的滿足,這點辛苦又算得了什麼呢?
也就是從這以後,女主開始自我懷疑:眼前這個真實的他,是我所想要的嗎?
褪去皮膚的男主常常會覺得冷,為了照顧男主的感受,女主會調高室內的溫度為他蓋上棉被,自己卻在一旁熱得夠嗆。
外表的變化,也讓男主在事業上備受打擊,四處碰壁。
煤氣費的猛烈上漲,經濟來源不穩定,一切的一切都讓女主意識到,再這樣下去他們可能連生計都無法維持。
除此之外,女主也察覺到了男主的變化。
有天晚上男主請了幾位好朋友來家裡做客,原本很健談的男主,回答老友們問題的時候卻變得沉默寡言。
一位老友不小心碰到了男主的手,便下意識的回縮,不小心打碎杯子。
男主知道,他和朋友們雖然表面上正常交流,實際上他們對男主褪去皮膚的外表店,多少有些抗拒。
這些女主都看在眼裡,漸漸的女主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
和往常一樣,血跡沾滿了整間屋子,她卻呆滯地望著沾染血跡的周遭,不知所措。
女主的內心,悄然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她和男主的相處也越漸尷尬。
睡前女主試圖想要安慰男主,當男主觸摸著她的皮膚時,卻狠狠的拽了下去……
這部包裹著血型外表的短片,內核其實意義深遠。
「皮膚」貫穿了整部短片,那副褪下的人皮,不正是我們偽裝的面具嗎?
物慾橫流的社會,教會我們學會了粉飾自我,為展現出所謂「完美」的自己,我們不也是帶著面具去交涉嗎?
這時候,碰上愛情,擦出火花。
我們總是淺顯的以為,終於遇到了今生摯愛,但這份感情卻是蒙著一層紗。
很多人愛的,是戴上面具的你,褪下面具後,怎麼才能保證對方的真心不變呢?
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在強大的感情面前,道理僅是耳邊風罷了。
我用隱私作為賭注,如果你能接受真實的我,那就等同於你對我的愛,又更近了一步。
所以,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男主決定褪去皮膚了,只為了四個字:坦誠相見。
但是有個細節,不知你們注意到了沒有,那就是女主自始至終沒有褪去自己的皮膚。
男主做到坦誠相見,可是女主愣是下不去手,做不到坦誠相見。
你可以說,女主很自私,但這不就是赤裸裸的感情嗎?
天平一旦從一開始就失衡了,也意味著這段感情,沒有完滿的結局。
當一時的慾念被生活的瑣事填滿,感情很快就會崩塌,人性是難以揣測的,人心是變化莫測的,誰能保證自己只愛一個人呢?
所以,我們更不難理解,為什么女主不願意做到坦誠相見了。
毫不保留地愛一個人,後果是難以想像的。
身體能承受的住痛楚,可感情,它做不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