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house 還是 Club?這是個問題.

2021-02-14 wigwam
曾經,不少搖滾樂手們一度對電子音樂充滿了偏見與不解,但如今,我們經常會在 Club 裡看到一些樂手的身影;某些時刻,樂隊們還會將演出結束後的餘興派對放在 Club 裡;還有,越來越多的樂手正在成為 DJ...只是,橫貫在國內 Livehouse 和 Club 之間「牆」依舊存在,牆的兩邊,是不同的環境、音樂、氛圍、人群,以及偏見。

圖片來自網絡

為了想知道更多人是怎樣看待兩者的,更為了能進一步打破這道「牆」,我們採訪了經常穿梭於兩種場地之間的DJ、音樂人、場地工作人員、廠牌工作人員、樂迷,來儘量全面地對兩者之間進行解讀。遺憾的是,這篇採訪的對象幾乎都是先進到 Livehouse 氛圍裡,再去到 Club 氛圍裡的人,沒能採訪先 Club 再 Livehouse 的人,缺失了一些可能存在的有趣觀點。另外,本文中所說的 Club 均指地下 Club。

第一次去 Club 後發現完全不一樣,整體裝修很簡單,沒有坐的地方,沒有具體的表演,酒水也很貴,只有個 DJ 在那兒,感覺當時所有人都看著 DJ,想看他表演,但其實 DJ 就放歌,你也看不出他在幹什麼。

吳卓玲

- 音樂人、DJ -

- 第一次去 livehous 是什麼時候,去之前會有什麼顧慮嗎?什麼讓你最印象深刻?第一次看樂隊演出大概是1998年,在北京東四十條的「忙蜂」,去看木馬和舌頭的演出,當時覺得特別新鮮陌生,然後第一次接觸到那麼多的搖滾青年,氣氛也跟平時去的那些酒吧很不一樣,特別純粹,我還記得木馬演到中間的時候,太興奮了,甚至樂手的鞋都不見了,後來都是光腳回去的。

木馬《果凍帝國》廈門巡演現場

演出的聲音質量肯定不怎麼樣,但是因為氣氛特別好,而且那個時候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可挑剔的,也沒有對比,覺得搖滾樂的現場好像就應該是那樣,比較粗糲的吉他貝斯,鼓的聲音巨大,就是種很亢奮的狀態吧。去之前完全沒有顧慮,可能唯一的擔心是找不到路,因為我那會兒第一次去北京,然後他們只告訴我一個地址,在東四十條多少號,只記得自己坐了很久的地鐵,然後又沿街找,找了很久才找到那個酒吧,其它沒有什麼顧慮了,是很開心的一次,像探險一樣的經歷。看了這場演出之後,1999年,我就在成都小酒館演了自己樂隊的第一場演出。- 第一次去 Club 是什麼時候,去之前會有什麼顧慮嗎?什麼讓你最印象深刻?第一次去 Club 也是在北京,應該是 01 年那會兒,北京新開了一些 club,比如88之類,反正已經有 rave 文化了,Club 裡面也已經在放 techno,我第一次去完全 get 不到那個點是什麼,不知道該怎麼玩,裡邊也沒有演出,似乎大家也不知道在幹嘛。

北京最早俱樂部之一白兔

那會兒是被朋友帶著去的,可能是北京最早去 club 的一幫朋友,當時我在一個報社的駐北京辦事處工作,就被一個美國同事帶去玩了,去之前完全沒有什麼預想,因為都不知道是什麼。那個時候我開始做樂隊了,也經常去看樂隊現場,但第一次去 Club 後發現和 Livehouse 完全不一樣,整體裝修很簡單,沒有坐的地方,沒有具體的表演,酒水也很貴,只有個 DJ 在那兒,感覺當時所有人都看著 DJ,想看他表演,但其實 DJ 就放歌,你也看不出他在幹什麼。然後那個時候也沒把 techno 或者 house 聽進去,就覺得無聊,一直「動詞大慈」,沒有什麼變化,不明白為什麼會有人喜歡去那兒玩兒。後來去多了,才慢慢開始明白,這和樂隊演出是不一樣玩法,當然如果能聽懂電子樂的話,肯定就更不一樣了。- 認為 Club 和 Livehouse 最大的不同在於?我覺得最大的區別是聲音系統吧,因為 Livehouse 畢竟是給你看一場秀,燈光和各種音響配備上,都是為這個目的而服務的;而 Club ,其實更多的是社交屬性,我覺得是大家去那兒聚會,然後聊天跳舞,享受娛樂,反正功能不一樣。當然也有很多非常專業、聲音也特別好的 Club。我感覺這兩者最主要的區別還有功能性,還有就是文化屬性。Club 其實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那種體現,Livehouse 純粹就是去看一場演出,當然它可能也會通過裝修等方面來表達自己的一種生活態度,但club會是更適合現在一種生活方式的一個場所吧。

陳雨曈

- 打擊樂手 -

- 第一次去 livehous 是什麼時候,去之前會有什麼顧慮嗎?什麼讓你最印象深刻?我第一次去livehouse,應該是14年樂隊演出時候去的,去之前其實沒有太大顧慮,因為不知道那樣的場合大家的狀態是什麼樣,也不知道在演的時候自己狀態是什麼樣。當時想,如果在那樣一個場合,大家應該會更集中的去享受一些東西的一個狀態。- 第一次去 Club 是什麼時候,去之前會有什麼顧慮嗎?什麼讓你最印象深刻?
第一次去 Club 應該是一七年吧,當時在德國學習,是我的一個德國朋友帶去的,一個還蠻 techno  的 Club。去 Club 之前我就在想,肯定會和 Livehouse 不一樣,因為它沒有現場、原聲樂器這些能帶給你的,很強烈、很直接的震撼;所以會想它裡邊會是怎樣的音樂氛圍,但是去了之後,我發現其實人與人的聯繫挺緊密,不管是通過音樂、跳舞或者交談等。只要音樂、燈光在那兒,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想表現的舞姿,和別人不一樣也沒什麼大不了,這反倒讓我覺得更自由,更能享受當下的氛圍,也可能和音樂風格有關吧。現在我自己反而去 Club 會更多一些,因為我享受一個稍小、燈光稍暗、密閉的空間,就像很少人會在白天喝酒一樣,稍暗的燈光會讓人感覺更舒適、更能沉浸在那個氛圍裡,讓自己有一個更敞開的狀態。我在 club 裡就是這樣的狀態。

阿G

- 樂隊成員 -

- 第一次去 livehous 是什麼時候,去之前會有什麼顧慮嗎?什麼讓你最印象深刻?第一去 livehouse 是老what,剛剛高考完的07年6月份,當時好像唯一擔心就是酒貴,買了門票買不起啤酒喝。讓我印象最深刻是第一次在 livehouse 和看著那些穿皮夾克、都是釘子、一身畫、頭髮豎的恨天高的 punk 們演出看他們居然也會笑,而且跟他們喝酒發現他們也都是很可愛的人,這也是和我預想最不同的地方,我還以為他們恨所有人、討厭所有事。- 第一次去 Club 是什麼時候,去之前會有什麼顧慮嗎?什麼讓你最印象深刻?
Club第一次有可能是15年北京 dada,午夜2點?當天好像沒什麼生意,沒有現在的蹦迪場景,人很少,我和朋友幾個人玩了會兒桌上足球就走了。有印象的一次17年去過燈籠,和家裡的兄弟們,我在前邊幾乎沒有停過,後來看到他們在人群後邊,像是家長在等參加長跑比賽的孩子。還有一次,應該是最初次的 club 記憶,上海的 shelter,13年?國外朋友領著去的,喝酒,鼓手在泡妞,我在裡邊閒逛,音樂沒有體驗到什麼,也可以說完全不懂,倒是整體裝修氛圍和門口排隊買的手抓餅讓我記憶猶新。- 認為 Club 和 Livehouse 最大的不同在於?起初我覺得最大不同,在於場地裡能聽到的音樂類型和來光顧的客人們的姿態,現在在我看來都差不多。Livehouse 燈光相比明亮一些,club 燈暗看不清誰是誰;Livehouse 的觀眾年紀可以看到老中青三代結合,club 就相對年輕化一點;Livehouse 午夜就下班了,club 深夜才正熱鬧;但是這些慢慢都開始變得差不多了,起初我看 Livehouse 全是搖滾樂隊 rock n roll,club 大多都是電子嘻哈個人或團體,但是後來我覺得只要有好音樂,不論現場演出還是播放個性歌單,能讓我期待著再喝下一杯酒就夠了。

Oil 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來客有跳舞的意識,這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要去聽好音樂,努力營造讓大家能更自由打開自己的方式和客觀條件。

之前帶過很多 DJ,跟他們聊天,發現不管多優秀的 DJ,他們的宗旨都是讓舞池裡的人開心;而樂手就不一樣,他們會有表達自我的需求,也會有對觀眾的要求。

Mavis

- 前 Oil 工作人員 -

- 第一次去 Livehouse / Club 是什麼時候,去之前會有什麼顧慮嗎?顧慮是會不會查我身份證,如果未成年不讓我進我是不是白買票了;- 第一次去 Livehouse / Club 後,什麼讓你最印象深刻?有什麼是和自己預想不同的方面嗎?- 認為 Club 和 Livehouse 最大的不同在於?在到 Oil 工作之前,我去 Club 的習慣都會是針對性看完「我感興趣的 DJ」就直接走人,甚至現在去 Club,還是會以「看演出」的心態去,當然也不是說這樣不好,是個人的一種方式。在 Oil 工作時,比較能感受到大多數初次到來的人對 Club 的需求和定位是什麼樣,大部分人,都是將 Club 當做用來社交的話題或契機,Oil 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來客有跳舞的意識,這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要去聽好音樂,努力營造讓大家能更自由打開自己的方式和客觀條件。之前帶過很多DJ,跟他們聊天,發現不管多優秀的DJ,他們的宗旨都是讓舞池裡的人開心;而樂手就不一樣,他們會有表達自我的需求,也會有對觀眾的要求。

Oil Club

Livehouse 2小時演出,所有人的焦點都只在臺上的音樂人;Club 是整晚派對,焦點是自己,焦點也可以是任何人;對比起來,livehouse更有「強制性」,舞臺/燈光都會為觀眾營造這樣的感覺,音樂人硬性輸出,觀眾硬性接受;Club 會抹掉這樣的強制性,舞臺/燈光都不會強調音樂人的存在,給了觀眾更多自我空間。livehouse更強調臺上臺下,欣賞音樂;- 第一次去 Livehouse / Club  是什麼時候,去之前會有什麼顧慮嗎?因為 Club 裡不太有我出現,可以的話,我就只說說 Livehouse 吧。我接觸現場音樂比較晚,大概從三四年前開始。最擔心的事情是怕自己不夠投入,但發現一旦進入環境,身體會本能地告訴你該怎樣去享受音樂。- 第一次去 Livehouse 後,什麼讓你最印象深刻?有什麼是和自己預想不同的方面嗎?預想中出入演出場所的觀眾大概很擅長製造混亂,這其實是令我感到有些羞愧的偏見。事實上我所見過的人都包容且友好,你不能簡單地把觀眾看成消費者,據我觀察音樂演出就像愛好者聚會,人們都在自發地用個體的秩序和關懷去維護整個體感,只要你願意一定能結識到同好。我更幸運些,第一次去現場就認識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一切發生地很奇妙。

ModerSkyLAB上海

- 認為 Club 和 Livehouse 最大的不同在於?通常去 Livehouse 會帶著目的,為了看喜歡的樂隊。比如說 GANG OF FOUR 來,我想不論放哪家演我都是要買票去看的。相較之下 Club 更擅長培養自身的音樂屬性和陣地文化,因此顧客的選擇性會相對固定些。但我覺得兩者所承擔的角色正在交流和互相滲透著。

因為在疫情居家辦公期間聽了朋友分享的優秀的電子樂,於是接觸了一些不錯的電子樂,就很想著在第一時間去跳舞俱樂部裡感受一下。後來半年一百多天時間內去了近百次 Club。

小陽

- 樂迷 -

- 第一次去 livehouse / club  是什麼時候,去之前會有什麼顧慮嗎?第一次去 Livehouse 在16年5月份,當時為了看很喜歡的樂隊「惘聞樂隊」的演出,在南京的歐拉藝術空間。第一次去 Livehouse 倒是沒什麼顧慮,更多的是對喜歡樂隊的期待與興奮。

第一次去地下跳舞 Club 是在20年5月份,當時是在 Wigwam,疫情後店開業的第一個周末,因為在疫情居家辦公期間聽了朋友分享的優秀的電子樂,於是接觸了一些不錯的電子樂,就很想著在第一時間去跳舞俱樂部裡感受一下。後來半年一百多天時間內去了近百次 Club。第一次去 Club 更多的是帶著一個對比心態的,作為幾百場搖滾樂觀演經歷的人去探索著在地下跳舞 Club 內的「電子樂現場」,有些顧慮的是,懷疑這個音樂自己能夠聽得入耳嗎、能夠看得慣這個音樂場景嗎,會想著自己與場內的人會不會格格不入,自己該如何融入舞池而不顯尷尬等等心理狀態。- 第一次去 livehouse / club 後,什麼讓你最印象深刻?有什麼是和自己預想不同的方面嗎?第一次去 Livehouse 現場的音響與聲場讓我震撼,更真切地感受到樂手的演出狀態與樂器帶給我的極大衝擊力,是在耳機裡、在房間裡完全感受不到的從身體到靈魂的live魅力。與預想不同的方面就是和之前看視頻裡的「小亂躁」的搖滾樂演出場景大不一樣,歐拉藝術空間太棒了,場地空間、聲場、音響、燈光體驗都非常好。第一次去 Club 感覺是一個全新的音樂場景體驗,場地比想像中的要小,燈光也很暗,音樂很棒,跳舞氛圍很熱烈,我這個常年待在 Livehouse 看搖滾樂演出的人感覺稍有不適應,有點拘束,但在舞池待到了早上6點。- 認為 Club 和 Livehouse 最大的不同在於?個人認為 Club與Livehouse 最大的不同是音樂場景,這就導致很多方面有差異,從受眾群體到場景氛圍等等。同樣是個享受音樂的地方,Livehouse 相對而言更多的是搖滾樂的演出,而 Club 相對更多 Underground 電子樂的 DJ set、Live set,搖滾樂的演出時間短而情感表達更直接強烈,以樂器的演奏以及人聲帶給觀眾直接的情緒宣洩。Club 裡則是更看個人與 DJ 所給到音樂的結合狀態,電子樂的情感表達相對沒有搖滾樂的強烈,在舞池裡音樂帶給個人的狀態是累積的,身體不停,甚至越到後面越興奮且不知疲倦,但靈魂是很放鬆的,Club 裡待到天亮是個常態。

翔德美

- 樂迷 -

- 第一次進 Livehouse / Club  是什麼時候,為什麼去?第一次進 Livehouse 是17年,為了看一個喜歡的搖滾樂隊的演出。第一次進 Club 也在17年,因為好奇跟朋友去了一些商業電音 Club。第一次去地下 Club 則是18年,在混凝草時我誤入了放 techno 的無解空間的帳篷,在那兒遇到了現在特別要好的朋友,她默默地看我跳了很久後,告訴我這是電子音樂的哪一種;然後說你喜歡這種的話一定要去電梯看看,所以後來去老電梯和 all 的時候就特別期待,當時因為完全不了解,所以沒啥顧慮。

混凝草音樂節

- 第一次進 Livehouse / Club 後,什麼讓你最印象深刻?有什麼是和自己預想不同的方面嗎?第一次進地下 Club,當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音樂,對當時的我來說是全新的領域。另外就是人群,各自類型的人都出現在一個空間裡,共同隨著音樂,像沒有明天一樣地,一直跳下去。- 認為 Club 和 Livehouse 最大的不同在於?二者都是音樂現場,很多的不同之處,我認為根本上來自於音樂帶來的欣賞方式、人群、氛圍等方面的差異。Livehouse 的受眾,衝著演出來的應該佔大多數。樂隊站在臺上,而觀眾站在臺下,仰望舞臺,多多少少、難以避免地受到群體的影響。因此會看到很多趨同表現,合唱、拍照、歡呼、碰撞,Livehouse 給的是一種集體類型的記憶,它呈現的音樂需要互動和共鳴。(個人觀點,可能不客觀)而地下 Club 的顧客,為了音樂、酒精、社交而來的幾乎各佔一城。電子音樂和 Club 場景,能夠讓人在黑暗中抽離出現實,人僅僅作為獨立個體,闖入一個兔子洞,在這裡舞蹈、捧杯、互不打擾然後偶有交集。幾乎在你進入 Club 的一瞬間,就能知道自己是否屬於這裡;當你愛上它,就很難真正離開這裡。

Club 和 Livehouse 的分野並不大,只是人們的對它們的已有概念印象造成了似乎區別很大而已。但這和場地方和組織者等本身圈內人士對 Club 和 Livehouse 的開發程度不夠有很大關係。

一萬

- DJ,多媒體平臺 Shy People 主理人 -

- 第一次去 Livehouse / Club  是什麼時候,去之前會有什麼顧慮嗎?2000年初期去 club 和 livehouse。廣州蓮花路的一家 Club,武漢的 Vox。去之前沒想過任何有關場所的定義。- 第一次去 Livehouse / Club 後,什麼讓你最印象深刻?有什麼是和自己預想不同的方面嗎?時間有點久了,現在記不起來太多,那應該就是沒有過於印象深刻的地方,因為主要精力都放在聽音樂上了。- 認為 Club 和 Livehouse 最大的不同在於?如果是主流普遍意識裡的狹義定義,club 是 DJ 演出,舞客跳舞的地方;livehouse是歌手/樂隊演出,觀眾去看的地方。然後兩者有交集的是場地另一方面的功能:喝酒、交友、聚會。因為硬體設施以及運營特點的緣故,livehouse 可以有 club 的功能,比如我十幾年前在北京鼓樓 MAO 看過 B6 的組合 IGO 演出,還有新褲子的演出,大家都跳起來了的。2019年去東京的 Liquidroom 惠比壽店,那裡就舉辦了 Theo Parrish 的DJ派對活動。Club 也可以串起 livehouse 演出的功能,但無非就是要多租借樂隊演出所需音響器材罷了,比如北京招待所在周三做文智勇的演出。所以 club 和 livehouse 的分野並不大,只是人們的對它們的已有概念印象造成了似乎區別很大而已。但這和場地方和組織者等本身圈內人士對club和livehouse的開發程度不夠有很大關係。Shy People 從2020年秋冬開始在招待所這樣的 club 固定周三做聆聽性質的活動(以及2019年冬天在WIGWAM這樣的「Pub」做過),場地原有的屬性並沒有影響活動的內容和走向,主要還是靠組織者如何利用場地去策劃活動而已。東京的 WWW 及旗下的 WWW X 以 live show 居多,但他們也同時有做 WWW β 這個以推廣電子樂和嘻哈的項目,club 和 livehouse 的區分其實就會變得很模糊或者無甚所謂。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可以先認識 club 和 livehouse 的定義,然後再拋棄這些「成見」,可以在更多的 club 和 livehouse 裡去享受應該享受的音樂和隨之而來的樂趣。

葉耶耶子

- yeRecords 主理人 -

- 第一次去 Livehouse / Club  是什麼時候,去之前會有什麼顧慮嗎?第一次去 Livehouse 好像是大學的時候,10年的青島,奧帆中心那邊的貓頭鷹酒吧,應該都算不上是純 Livehouse。去之前有沒有顧慮已經忘記了,太久遠啦。第一次去 Club 可能是在14年的北京。去前沒啥顧慮吧,當時一起的樂隊他們經紀人是個 DJ,巡演開始前他在北京 dada 演,我們就都去玩了。- 第一次去 Livehouse / Club 後,什麼讓你最印象深刻?有什麼是和自己預想不同的方面嗎?第一次是去看美國唱作人 Chris Garneau 的現場,感覺應該還是很好的,不然之後也不會入音樂行業的深坑。也忘了有沒有預想過他應該是什麼樣的。第一次去 Club 感覺很放鬆,感覺身邊人也會暗暗為自己鼓勁兒,大膽一點,不要在意別人看法,想怎麼扭怎麼扭吧。Club 的氛圍就更適合喝酒,所以沒什麼與預想不同的地方。- 認為 Club 和 Livehouse 最大的不同在於?Club 整個氛圍就很自我,這時音樂跟酒精的感覺差不多,比較像自己情緒的催化劑。在這裡人們更容易放飛自己,釋放也好,胡鬧也罷,不會太去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加上有酒的催化,就會很盡興,但它是一種比較短暫的快樂。Livehouse 更多關注點在舞臺上,很多時候我更希望我們是清醒的,用自己的感官去記錄現場,而後成為值得懷念的回憶。我覺得反覆回憶的這個過程很美好。所以它應該是一種延續下去的快樂。Club 和 Livehouse 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是跳舞,後者是欣賞演出。Club 主要是聽電子音樂跳舞,Live house 主要是看樂隊演出吧,合二為一的話,最好有專業的舞臺和舞臺演出設備。

相關焦點

  • 贈票| 13club關閉,北京還有多少個livehouse 正奄奄一息
    預計12月28日至31日,這股寒潮將自北向南橫掃全國大部,而 北京 livehouse 的寒 潮卻早已而至,凜冽至極。  一則名為《通知:北京13CLUB因今年疫情影響,即將在元旦關閉!》的文章,在聖誕節這天刷爆了很多人的朋友圈。  2004年至今,創立了16年的 13club, 於昨日發出公告宣布即將關閉。
  • 日本東京超人氣LiveHouse攻略!
    作為LiveHouse的發源地,在日本東京有大大小小近200個livehouse,L'Arc~en~Ciel、GReeeeN、ONE
  • 2015西北LiveHouse大盤點/值得收藏【最終版】
    感謝西北著名民謠歌手陳麥麒給這期節目提供的大量信息,特別感謝!網址:http://site.douban.com/aclub/(豆瓣)http://weibo.com/aclubxa @西安光圈club(微博)地址:東大街菊花園飲馬池 正信智能大廈 負一層 光圈CLUBQQ: 273011217 Email: 273011217@qq.com QQ群:82572678 1群:82573296 2群:69740632 3群:82573415聯繫電話:13572124398
  • 搖滾樂的生命在livehouse
    400餘家livehouse對於很多喜歡搖滾樂的年輕人人來說livehouse是他們的精神寄託,livehouse更像是精神的烏託邦。但是你們知道一個專業演出的livehouse需要什麼樣的舞臺設備嗎?一家專業的livehouse首先需要足夠的面積和層高。面積不小於500平米,層高不低於6米。
  • 出租場地、轉型酒吧自救,北上廣livehouse盼回歸
    但這一次的熱鬧,不是漫長疫情後的重新開業,而是閉店之前,向樂迷拍賣、認購這幾年存留下來的書、唱片、海報、電視機、桌椅、樂器和酒等物件。DDC創始人張錦燦把這幾天稱為「末日集市」。各路的朋友們來了,總是先哭,哭完擁抱,調整情緒,再坐下喝一杯,開懷暢飲,懷念過去。5月12日,DDC在公眾號和微博宣布關停山老胡同店。
  • 《樂隊的夏天》,Livehouse的春天
    近期《樂隊的夏天》成為又一檔爆款音樂綜藝,在如今這個偶像當道、鮮肉當紅的網絡流量時代,這檔以樂隊為主題的網綜引發熱議,一來喚醒了70後、80後對90年代搖滾樂的回憶,二來90後新生代搖滾樂隊讓年輕的90、00後眼前一亮,原來音樂還可如此好玩。
  • 出租場地、轉型酒吧、賣儲值卡「自救」 北上廣老牌livehouse期待...
    但這一次的熱鬧,不是漫長疫情後的重新開業,而是閉店之前,向樂迷拍賣、認購這幾年存留下來的書、唱片、海報、電視機、桌椅、樂器和酒等物件。  DDC創始人張錦燦把這幾天稱為「末日集市」。各路的朋友們來了,總是先哭,哭完擁抱,調整情緒,再坐下喝一杯,開懷暢飲,懷念過去。  5月12日,DDC在公眾號和微博宣布關停山老胡同店。
  • 你離2020年的第一場livehouse演出不遠了
    5月13日,摩登天空宣布將聯合26個城市的livehouse舉辦「草莓星雲線下觀演活動」,觀眾通過線下預約形式進入livehouse,痛仰、萬能青年旅店等一眾樂隊將分別在不同的時間,通過大屏直播的形式與觀眾在「線下」相見,杭州Mao livehouse是承辦場地之一。
  • 等來夏天的本土livehouse,終究敵不過音樂餐吧
    這兩家憑藉品牌、資源和專業程度,是廣州livehouse裡經營狀況最好的。在接受識廣採訪時,MAO livehouse 店長劉磊毫不掩飾:「即使只做演出,MAO也一樣不怕活不下去。演出已經排到了明年1月。」
  • 這個夏天,讓音樂帶你飛~北京livehouse指南
    最近一檔熱播綜藝《樂隊的夏天》引起了小夥伴們的廣泛討論很多小夥伴看過《樂隊的夏天》之後都被節目中那些又萌又酷的小哥哥、小姐姐們所吸引看著他們在臺上熱力的演出,不由地激起了自己對於音樂的熱情今天騰小飛就給大家介紹幾個北京著名的livehouse與其在熒幕前激動,不如去看看真正又燥又熱的現場讓你整個夏天high起來~
  • 帝都躁熱livehouse推薦!找尋音樂震動的搖滾心臟!
    livehouse裡感受北京underground樂隊的真實躁熱!這裡每年會有超過200場各類型的演出,大部分Live是需購票的,可以關注公眾號隨時了解情況,肆意享受無數個醉生夢死,汗流浹背的夜晚。MAO位於鼓樓大街,是北京首個多元化LiveHouse,內部分為現場演出區和酒吧區。現場可以容納300-500人左右。這裡不斷的為很多地下樂隊提供著良好的平臺,是成就新一代重型的音樂搖籃。
  • 46livehouse|湖南現場音樂聖地
    廣東正在經歷著猛烈的風吹浪打,而長沙的夜卻依然是風平浪靜、歌舞昇平,於是樂隊準備在長沙46livehouse舉辦一場刺激的臨時專場。作為娛樂之都的長沙,大大小小的酒吧不計其數,但livehouse卻只有兩家。而46作為長沙最老字號、最大的livehouse,已經成為了湖南現場音樂的聖地。今天趁著看演出的機會也對這地下音樂殿堂一探究竟。
  • 南京首家貨櫃式音樂livehouse聽歌全攻略!
    最近迷上狗現場我第一次知道南京竟然也有小型livehouse了!就在 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北側的柱子旁邊,名字也很好聽,叫 DMO·稻香音樂空間。過來陪朋友聽老牌搖滾樂隊地下嬰兒的,這是他們在南京的巡演!然後就回去研究了一下稻香音樂空間,簡直就是個寶藏音樂基地啊!
  • 樂隊的夏天④|皇后皮箱:希望大家去livehouse
    於是在30歲的節點上,卡菈思考了這個問題,她與另外兩位討論,這時候還不為樂隊做點什麼,以後可能就真的來不及了,「我就是這個時候,想要用力地玩樂團,不想要留個遺憾。」之後,是辭職,全職投入到樂隊工作中。《人間惆悵客》截圖,卡菈成為全職樂隊要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收入。
  • 太空間Livehouse七月開麥
    今年七月,聚橙集團將聯合笑果文化旗下的無憂喜劇,在廣州太古倉碼頭的全新場館——太空間livehouse「開麥」!2020年7月2日及9日晚上八點,《太·空間&無憂喜劇 周四喜劇之夜》廣州站連開兩場,啊水、老超、紫薇等多位無憂喜劇優秀脫口秀演員將於與羊城觀眾見面!
  • 吳克群個人首場主題livehouse全國巡演預售開啟
    今日,吳克群個人首場主題livehouse《今晚我想和你借點故事》巡演日程重磅官宣,於大麥正式開啟預售。「今晚你也失眠了嗎?把你的故事借給我吧,我將用歌聲作為禮物,願這個夜,我們不再無眠」。吳克群個人首場livehouse巡演以《今晚我想和你借點故事》為主題,打破常規livehouse的模式,獨具一格採用故事和音樂相結合的模式,在巡演現場,大家可以互相匿名交換故事,用故事交換歌曲。
  • 《付巖洞復仇者們》復者club
    中間不是一味的順遂,也有各種事故和意外的出現,但是club的成員都盡力去解決。團結勝過一切啊。如果三位男主也能在中途的時候團結起來,起碼還會挽回一些吧。即使對於朋友,有些不如意還是要自己消化。但是club就是這樣一個特殊的地方,解決我們各自的煩惱和憂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如意。
  • Insomnia CLUB—失眠俱樂部
    這是來自一個東莞的本土品牌——insomnia club還有一個超酷的中文名字叫「失眠俱樂部」會不會想起香港中環的insomnia以下為品牌專訪內容:簡單介紹insomnia club這個品牌為什麼開始想到要做一個名為insomnia club的品牌呢?
  • 第一次去livehouse,如何裝成經常去的樣子?抖音:你等等
    文至此處,我們必須介紹一下livehouse對音樂的重要意義。"livehouse"是"live music house"的簡寫,中文釋義為"現場音樂場所"。與強調唱功的酒吧駐唱不同,livehouse演出更突出器樂的律動和樂隊的魅力,它是實時的、沒有修飾、未經編排的現場演出,正如live一詞的另一種英文含義一樣——它是只存在於此時此地的瞬間。
  • 張恆遠:孤注一擲的LiveHouse之路
    從開始到現在,被拷問無數遍這個問題了,善意的、好奇的、質疑的。本該回答起來輕車熟路了,但卻覺得越來越無從說起。他是一個至真至誠至純的人,簡單到你把任何語言放在他身上都嫌多餘;同時他體內又潛藏著巨大的能量和多面性,每次聽他的歌見他的人都會有不一樣的體驗和感悟。那麼他到底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