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龍江哈爾濱,一老人疑因沒有手機掃健康碼,被公交司機拒載,又遭到乘客譴責,民警將老人帶離。
又一個老人因為不會掃健康碼沒法坐車了。上一個就在幾天前,是因為同樣的原因被攔在地鐵外。
在這條新聞下面看了很多網友的意見,有一些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掃健康碼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是中國人在應對疫情上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也有人認為,不能因為是老年人就有藉口不用智慧型手機。
對這些說法立場,我完全贊同。但是,我想問一下正在手機上看此篇文章的每一個人:你們知道老年人裡會上網的比例是多少嗎?
我來揭曉答案。根據騰訊2018年《老年用戶移動網際網路報告》顯示,中國有8000萬使用手機上網的老年網民,而中國的老年人數量在2019年是接近2.5億,加上一年時間老年網民的增長概率,也就是說截至2019年中國老年人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大概是40%。考慮到掃健康碼一般都使用微信,而微信也是網民的首選軟體,那我們可以默認老年網民群體和老年使用帶攝像頭的智慧型手機群體高度重合,也就是說,哪怕最樂觀的估計,不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數量也要超過一億。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一億老年人乘坐公交車或地鐵怎麼辦?
在2020年之前,大多數老年人出門還是使用現金,坐公交車只用刷愛心卡,智慧型手機對於他們並非必需品。然而,新冠疫情似乎改變了這一切,很多傳統行業受到了巨大衝擊,而隨之興起的是線上購物、線上觀影、線上辦公……隨著疫情結束遙遙無期,忍一下疫情就會過去的僥倖心態可能就要調整了,我們必須要做好和疫情打持久戰的準備。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群體,因為疫情而受到很大影響,比如無法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無法進商場等等,已經忍受了大半年的他們又何嘗不是抱著此種心理呢?是的,他們可以忍半年,但是他們能一直忍下去不坐公交車不去公共場合嗎?
如果僅就這件事而言,那問題就是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如何乘坐公交車,解決方法也有一些地方在實行,那就是健康碼就是身份識別碼,讓沒有智慧型手機的人上車時在攝像頭前出示身份證便可解決。如果是從更高的高度來看待這個問題,那就是:不上網、不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今後如何在這個線上經濟越來越佔主導地位的社會裡生存下去?
不要去指責老年人學習新事物的能力不足。就連我們年紀稍微大了一點,難道不也是被形容為「後浪」嗎?老年人不上網中年人不玩抖音小學生只用釘釘,我們必須得承認,網際網路社會存在著壁壘,而老年人往往是位於這個壁壘的最底層。
其實各地早有了針對老年人需求推出的免費服務,比如從遼寧到浙江的很多地方圖書館,都舉辦了教老年人如何使用智慧型手機和上網的課程。昆明市圖書館也早在2014年就開辦過此類課程,對此我舉雙手支持。現在的問題是,面對一億還沒能學會上網的老年人群體,無論是公交車還是地鐵,我們都不能讓他們掉隊,因為他們不僅僅是我們必須要去敬重的長輩,更重要的是,他們是未來的我們,我們遲早會變老,我們遲早也會面對未來的高科技不知所措,不讓他們掉隊,也就是不讓未來的我們掉隊。
【來源:春城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