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因為項羽打破了秦軍的百年神話

2020-12-22 正史漫談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清代文人李晚芳的精煉評語幾乎家喻戶曉;不過,我們的周總理對項羽的評論,則更加詳細、直觀:

……項羽、拿破崙也。夫二氏,世界之怪傑也。具併吞八荒之心,叱吒風雲之氣;勇冠萬夫,智超凡俗;戰無不勝,攻無不取;敵邦聞之而震魄,婦孺思之而寒膽;百世之下,猶懍懍有生氣,豈僅一世之雄哉!

中國的項羽、西方的拿破崙,都是現象級的「怪傑」,即不符合常理的BUG般的存在,因此歷經百世,仍讓人聞之而生畏;

況且,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上,諡號形形色色、字眼無所不用的皇帝多達數百人,而公認的配得上「霸」這個字的,卻只有項羽一人,幾乎是一個VIP級別的BOSS,這在絕對權威的皇權體制下,本身就是很不正常的。

而項羽之所以能獨享此殊榮,不是因為他個人的力氣、武藝,而是他扭轉乾坤的軍事能力,具體來說,就是打破了秦軍100多年的霸權

商鞅變法,以嚴格、公正到近乎不可思議的賞罰體系,使秦國軍隊由以往的單純「彪悍」、進階到幾乎無懈可擊般精密的戰鬥機器。

商鞅本人曾自豪地說:「富貴之門必出於兵,是故民聞戰而相賀也,起居飲食所歌謠者,戰也」,秦人想獲得富貴,就必須打仗;所以人們不僅戰場毫不畏懼,甚至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樣期待戰爭的到來;

後來的韓非子也極度肯定秦人的戰鬥意志:「出其父母懷衽之中,生未嘗見寇耳。聞戰,頓足徒裼,犯白刃,蹈爐炭,斷死於前者皆是也。」一個秦國人,即使他從嬰兒到長大成人這個階段從未接觸過任何敵人,但一旦聽說要打仗了,立即高興的紅了眼,在戰場上化身為殺人機器、不死不休。

因此,在商鞅變法後的100多年裡,秦軍少有落敗的情況,那時的秦國的對外作戰記錄,大多是斬首X萬、X十萬的字眼;

少有的落敗情況,也不是慘敗、潰敗,比如趙括之父趙奢揚名立萬的閼與之戰中,秦軍遭受突襲後傷亡過半,但殘部仍能頑強撤出戰場;在各國圍攻下而失敗的邯鄲之戰,絕大部分秦軍都成功地撤離,並且在經過短短幾個月休整後再度出擊趙國。

當然,戰國時唯一讓秦軍頭疼的,也許只有李牧。他雖兩次擊退秦軍的進攻,但基本上是在雙方兵力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取得的,而且並沒有對敵人造成傷筋動骨的打擊,秦軍很快可以捲土重來,顯然沒有遭受戰略級的挫折。

而在秦末,項梁也曾多次擊敗章邯,但對方率領的秦軍基本上是以刑徒、勞工組成,並非傳統的由秦人老百姓組成的精銳之師;況且,章邯稍事休整後,能夠迅速將項梁擊敗、殺死,秦軍與東方各國的軍事實力對比,由此可見一斑。

而項羽的出現,則徹底終結了秦軍的神話。

我們先看看巨鹿之戰前的態勢。

當大澤鄉起義爆發後,蟄伏已久的原東方六國貴族急忙趁機復國,我們看看當時那些「王」的姓氏:魏王魏豹、韓王韓成、趙王趙歇、齊王田市、楚懷王熊心……

熟悉的姓氏、熟悉的配方,待到陳勝死後,轟轟烈烈的秦末農民起義,幾乎已經完全回歸成秦國與東方六國的再次對抗

但你大爺仍舊是你大爺。當時秦軍的常備軍主力仍在北邊長城一線,來不及在關中徵兵的秦二世聽從章邯的建議,驪山的民工、囚徒拿起武器,華麗轉身為秦軍,並且兵不血刃的擊敗了陳勝的數十萬起義軍;

度過這個猝不及防的危機後,秦二世抓緊在關中徵兵,替代蒙恬率領長城軍的王離也揮師南下,作勢要把秦國眼中弱雞了上百年的六國渣渣軍一舉蕩平。

於是,當章邯戰勝項梁後,秦軍北上圍困巨鹿城,計劃與王離聯手優先解決趙軍,畢竟在戰國時期,唯一能與秦軍掰掰手腕的也許就只有趙國人了;打蛇打七寸,若趙國跪了,六國貴族八成也只能洗洗睡了了。

而在戰役初期,各國援軍的表現也沒讓秦軍失望:還是那副祖傳的慫樣。趙王、張耳在鉅鹿城裡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時,齊、燕等援軍卻作壁上觀,甚至連張耳的親兒子張敖、老友陳餘也畏畏縮縮;而當時最強的楚軍,則駐紮在安陽連續46天紋絲不動。

這幅場景,就像各國集體圍觀秦軍爆錘趙國人,比當初長平之戰有過之而無不及,況且,如今的趙軍跟當初早已不可同日而語。這也不奇怪,畢竟,上百年血腥失敗所積累心理陰影,不是那麼容易消散的。

可以想像,如果趙軍歇菜,秦二世親自再來一次統一六國,那也不是什麼麻煩事兒。然而,救世主項羽登場了。

史書中對項羽具體怎麼指揮打仗,其實記載的並不詳細,主要提及的只有襲擾後勤、利用地形,遠遠比不上對韓信那樣繪聲繪色的描述。其實這也不難理解:

其一,那些曾跟隨項羽的人,後來都死得七七八八了,讓司馬遷等史官找不到翔實的素材;

其二,項羽畢竟是曾讓劉氏痛徹心扉的對手,漢朝史官不大方便專門搜集記載其神武風貌的資料。

但我們要明白一個概念:項羽的身份是軍事家,而不是武將;歷史沒有詳細記載,不代表他不懂、不會用軍事戰術;

想要以5萬楚軍徹底擊潰王離的近30萬長城軍團,即使楚軍將士個個如項羽般力能舉鼎,但人的力氣畢竟有限,況且秦國虎狼之師也不是軟柿子;

彭城之戰中,項羽率3萬人突襲劉邦的56萬聯軍。如同那句經典的臺詞:「就是放五萬頭豬,三天也抓不完。」況且這還是56萬久經沙場的軍人,他們被約等於己方1/20的敵人瞬間擊潰,其後更是被趕到河裡淹死了20多萬,就算這幾十萬人是豬,也不大可能如此輕而易舉。

謀攻、軍形、兵勢、虛實、地形、應變……行軍打仗若要獲勝,《孫子兵法》所強調的元素缺一不可,況且項羽創造的戰績,是率領弱勢軍力、擊潰十倍於己的強敵,這是戰國時白起、李牧等名將都無法做到的事情。這隻有一個解釋,項羽是一名頂級的戰術大家。

只可惜,在政治上,他卻遠遠比不上對手劉邦。

我們常說「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但這只是對一般情況、一般人而言;若當一個人的實力強大到無人能望其項背時,剩下的就只有敬仰、佩服了,即使是他的敵人,也不敢輕易對其進行抹黑。項羽這位「失敗者」,之所以獲得了比眾多成功者更加矚目的榮耀,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相關焦點

  •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秦朝末年起義軍領袖,傑出的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且為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的代表人物。項羽是一位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李晚芳對其評價為「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項羽創下三個世界第一,無人超越
    西楚霸王項羽是楚漢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的代表,同時項羽也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項羽戎馬一生,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戰役數十次,除了最後的亥下之戰外,無一敗績。李晚芳評價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評價雖只有短短的八個字,卻足以說明項羽的英勇,那項羽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能當得起這麼高的評價呢?
  • 《千古霸王》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西楚霸王項羽被稱作中國歷史上最勇猛的將軍,古人曾形容: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傳說中描述項羽手持虎頭盤龍戟,胯下玉頂烏騅馬,力拔山兮氣蓋世,大殺四方,劉邦手下第一武將樊噲在他面前走不上三合。 項羽一生雖沒有稱帝,但是他的西楚霸王稱號千古流傳。
  • 項羽一生的故事:頂天立地大丈夫,千古流芳真英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這首詩之所以成為千古絕唱,正是因為謳歌了主人公項羽的英雄形象。項羽雕塑1 獨具抱負的雄心少年司馬遷《史記》中的《本紀》原是專為記錄帝王事跡的,但唯獨把項羽這個」敗寇「的事跡也錄入其中。可見在司馬遷那個時代,人們已經把項羽視為英雄了,司馬遷也可算是項羽的一個粉絲吧。項羽本名項籍,羽其實是他的字。
  • 項羽失敗是因為他自以為是,剛愎自用?別信電視劇,正史告訴你!
    破釜沉舟,橫渡漳水之後,鑿破船隻,砸壞鐵鍋,只帶三日之糧與秦軍一戰,士卒以一敵十,最終以少勝多,取得了勝利。然而擊敗秦軍之後,又經過數年殘酷的楚漢相爭,最終以項羽敗亡而宣告結束。近幾年的影視劇中經常將項羽渲染成一個剛愎自用,自以為是的狂妄之徒。
  • 項羽在他最後一戰中有多猛?千百年來沒有第二個人能與他相提並論
    如果論個人武勇,恐怕千載之下,無人能和項羽相提並論。不要再提呂布和李元霸,呂布下文中會具體分析,而李元霸只是個虛構的人物,不存在的。首先說明一點,項羽統兵徵戰可絲毫不弱,也稱得上是戰神級別的。最後一戰中,韓信六十萬漢軍把項羽幾萬人圍在垓下,勝之不武。霸王傳奇也許在很多人的心中,項羽是一個跟呂布差不多的武將,其實不然,呂布不過一介匹夫。
  • 項羽擊敗秦軍真的靠「破釜沉舟」?
    就像與「破釜沉舟」齊名的險招「背水一戰」,韓信用了就能贏,但幾百年後同為名將的三國徐晃也用,卻被趙雲黃忠打的滿地找牙。徐晃尚且如此,其他人自不必說。放在項羽這次經典的「破釜沉舟」大戰,首先必須說的,就是項羽的硬實力。項羽的實力,正史野史捧的比較多的,是他強悍的個人戰鬥力。相對比較忽略的,卻是他麾下精銳將領爆表的戰鬥力。
  • 因為為他創造了3個世界第一,無人超越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 楚漢爭霸,項羽與劉邦的表現,對我們有何啟示?
    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繼位,因為施政暴虐,後招致民怨沸騰,於是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各地豪傑紛紛揭竿而起,劉邦和項羽就是在這個時候加入了反抗暴秦的隊伍,項羽本是楚國的貴族,加入反抗的隊伍裡,之後項羽破釜沉舟,打敗了當時最大的敵人秦軍,然後劉邦與項羽的鬥爭就開始了。
  • 巨鹿之戰中秦軍如何才能反敗為勝?
    秦軍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王離將軍(王翦之孫)率領,人數有十多萬,主要的任務是圍攻巨鹿城。另一部分由章邯將軍率領,人數約二十萬,負責押運糧草,從距離巨鹿幾百裡遠的棘原源源不斷地通過河流、甬道向王離軍輸送糧食。 項羽聯合諸侯一同救趙,各路諸侯兵加起來在人數上應該跟王離軍差不多,但從戰鬥素養上看,諸侯聯軍遠遠遜於秦軍。
  • 世界五大人屠大將:日本第五北非第四項羽第三,第一比白起屠得狠
    此戰日本稱為「文祿·慶長之役」,朝鮮稱「壬辰衛國戰爭」「壬辰倭亂」,中國稱「萬曆朝鮮之役」。在朝鮮和中國明朝聯軍的打擊下,日軍慘敗。豐臣秀吉準備和談,但當他看到明使送來的國書時,立刻暴跳如雷,因為明朝將日本當作屬國。1596年,豐臣秀吉二次出兵朝鮮,兵力達14萬,佔據了朝鮮最南端。
  • 史上僅有他們敢自稱霸王,可惜下場太慘,項羽第三,第一無人能及
    第四:最無能的南楚霸王——康楚元這位霸王和下面三位不一樣,他不是最神勇的,也不是武功第一的,相反,他是最無能最弱的霸王,大家說那怎麼算是霸王呢?我們來看看他為何也稱霸王!康楚元是唐朝襄州將領。後聯合張嘉延起兵作亂,佔據襄州城,而襄州刺史王政卻逃到荊州。
  • 呂布和項羽單挑,誰能贏?結果沒有任何懸念
    西楚霸王項羽同學,毫無疑問是秦末的第一猛將。力拔山兮氣蓋世。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項羽初出茅廬第一戰,就是一個百人成斬達: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還有直接被眼神秒殺:漢有善騎射者樓煩,楚挑戰三合,樓煩輒射殺之。
  • 性格決定命運,西楚霸王項羽的性格弱點是什麼
    在司馬遷《史記》中,項羽的悲劇型人物形象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後人都認為項羽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對其有「羽之神勇
  •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垓下戰敗烏江自刎,為何仍被人敬佩?
    說到項羽我們的腦海裡總會浮現起一些成語和典故,像霸王別姬、鴻門宴等。這其中不免又出現了一位人物,他就是劉邦。當年與劉邦的楚漢之爭規模不小,劉邦也韜光養晦了好幾年。歷史背景項羽率北路楚軍在巨鹿之戰中一舉消滅秦軍40萬主力軍,所以他自恃功勞最大。他還取得了諸侯中的上將地位,實力非常雄厚。
  • 大開大闔,楚霸王項羽的悲劇人生!
    中國人喜歡吟唱失敗的英雄,因為他們在人生最華彩的時候戛然而止!大開大闔 的悲劇人生更能震撼人心。魯迅有說過 :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無數可歌可泣的悲劇英雄,有三位的悲劇人生最讓人喟嘆。這三人是:三十一歲自刎於烏江的楚霸王項羽!
  • 王者榮耀中你所不知道的那些英雄的背景故事:項羽
    而在故事中,他是這片大陸數一數二的巔峰武者,喊出「天不容我,我必逆天」的他,最後卻也逃不過命運的捉弄,沒錯,他就是項羽。在王者榮耀的背景故事中,項羽作為大魔神王轉世的存在,一直被世人所不容。可他不信天命,與成千上萬的敵人戰於垓下,劍鋒所指,屍橫遍野,直至虞姬的出現。她輕舒手臂,仿佛是彈奏琴弦的一下,長箭從冰冷的弓弦中飛出,直戳項羽的心臟。
  • 「楚霸王項羽」大開大闔 的悲劇人生!
    中國人喜歡吟唱失敗的英雄,因為他們在人生最華彩的時候戛然而止!大開大闔 的悲劇人生更能震撼人心。魯迅有說過 :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無數可歌可泣的悲劇英雄,有三位的悲劇人生最讓人喟嘆。這三人是:三十一歲自刎於烏江的楚霸王項羽!
  • 你一定看過《十面埋伏》,那你知道項羽和劉邦之間的故事嗎?
    一、蓋世項羽《史記》上說:羽之神勇,千古無二。此時,趙國的軍隊就集結在巨鹿之北,但是面對強大的秦軍,趙國不敢冒險出兵,危在旦夕之際,趙國向各諸侯國求救。對項羽來說,秦國對他不僅有著滅國之仇,更重要的是秦國殺死了他最親的兩個親人,祖父項燕和叔父項梁,所以滅秦成了項羽眼下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