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呱呱說小米」的第52篇原創文章
&百日談第四十三日
《網絡迷蹤》講述了一位父親通過網絡查找線索,最終找到失蹤女兒的故事。是我近期看過的最好的一部電影,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拍攝手法
《網絡迷蹤》的拍攝手法,不同於傳統電影,其中90%的鏡頭是採用類似桌面錄屏展現出來的,其餘的10%,也是通過固定攝像頭、新聞媒體鏡頭拍攝。在總體感官上,非常有代入感。
影片開頭,就是一副Windows XP系統經典桌面圖面。通過新建帳戶Margot,到不斷切換帳戶、更新桌面文件夾,讓我們一步步看到一個家庭女兒的成長過程,再到母親查出血小板偏低身患癌症到去世的過程。
影片用時將近7分鐘展現電腦桌面的操作過程,伴隨著背景音樂的喜悅與低沉,也為觀眾鋪墊了故事背景:幸福的三口之家,直到2015年母親的去世,女兒已上高中。
父親因為女兒沒倒垃圾對女兒進行教育,言辭不是很嚴厲,也刻畫出一個深愛女兒父親的形象。故事到這裡都平淡無奇,但新穎的拍攝手法也足以讓觀眾為之吸引。
《網絡迷蹤》不僅用到了電腦桌面和視頻功能,還結合外接的針孔攝像頭、新聞直播等一系列影音媒介,拓寬了整個故事的敘事空間。主角無需被局限在一個房間、一塊屏幕面前,而可以按故事的需求跨越在不同的地點。在形式統一的前提下,影片又能保證鏡頭剪輯的高度流暢,這實在太有難度了。這也就是為什麼,這部影片的拍攝只用了短短13天,但剪輯卻花了足足兩年。
二、故事劇情
從女兒的失蹤開始,父親剛開始發簡訊,但時隔半日仍未有回覆,打電話也是轉到語音信箱。看時間剛好是女兒參加鋼琴班,但通過打電話詢問鋼琴老師、練習學校,都被告知女兒今天沒有去,於是登錄去世母親的帳戶,查找通訊錄,並聯繫了女兒小時最好的友人,對方安慰道:「他們去爬山了,山上新號不好。等聯繫到我兒子,立即轉告你女兒給你回電話。」
父親在擔憂中睡去,接到女兒友人的電話卻是更大的擔憂:「你女兒沒跟我們在一起,她沒有來。」選擇報警後,父親也同時在執著的用自己的方式尋找女兒:通過登錄女兒社交帳號,聯繫能夠找到的女兒社交好友,並建立臺帳,分析對方的情況。
二刷時才發現女兒的臉書首頁最下面的Robert其實就是這起案件的始作俑者。
Excel也越做越完善了
雖然基本都是徒勞,但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聯繫最後見到女兒的生物小組組織人,知道了女兒還有其他的社交平臺,並進一步找到了女兒常登陸的一個直播平臺。
這個直播平臺,可以說是破案的關鍵:
1. 父親使用女兒的帳戶登陸並開始直播,嫌疑人進入直播間,幾秒後退出;
2. 查閱歷史直播記錄,發現這個網名fish的用戶和女兒互動很多。
在提供給警官並被告知此人經調查沒問題後,父親又再次陷入了迷茫。
在偶然將要關機的過程中,發現了女兒在直播間提到的湖,經過比對,發現離女兒最後出現的地點很近。
趕到後,發現了女兒的寵物精靈球鑰匙鏈。
於是此事被媒體曝光,影響力擴展。
父親通過曝光的信息,想要進一步查找嫌疑人。
當然,這其中也被誤導陷入2次歧途:
因為網上有人的炒作讓父親找上去痛打這小子一頓。
也因為落水車輛中的一件衣服標誌和自己兄弟熱愛的球隊相同而開始懷疑。
甚至去兄弟家裡安裝攝像頭取證。
當被警官告知抓到嫌疑人了,女兒受害的情況時悲傷欲絕。
但又是在偶然通過一個在線悼念的網站發現了線索:
當初直播平臺和女兒互動的fish頭像居然和在線悼念網站的人物形象一樣,看到此處,我竟然開始懷疑一切都是在線悼念網站為了錢搞的鬼……
通過進一步調查,疑點指向了給自己辦案的警官Vick。
最後,vick被抓,並供認了一切。
故事的接連反轉,是承接劇情的需要,也是現在電影常用的技倆。但如果把觀影者放在主角的位置,而不是以上帝視角,增加的代入感就能為影片的反轉加分。
雖然父親的心理變化不是本劇的重點,但個人認為這不影響電影對父親形象的刻畫:一個深愛女兒、又不太善於表達,在母親去世後和女兒關係漸漸僵化。父親在電影中的堅持不懈,才最終讓女兒獲救。
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關注呱呱說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