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全球戰疫:雪梨中餐業疫情下靜待覆蘇
中新社雪梨5月15日電 題:全球戰疫:雪梨中餐業疫情下靜待覆蘇
中新社記者 陶社蘭
疫情下,雪梨的餐館開放堂食的第一天中午,位於唐人街附近的「釣小宴」迎來了一撥客人。餐館執行董事王文珺熱情地向他們推薦「禁足」期間她研製的幾道新菜,客人欣然一試,吃得很開心。王文珺更開心。她告訴中新社記者,1周前,當她耳聞新南威爾斯州將逐步「解封」的消息後,就開始為這一天做準備。
隨著澳大利亞新冠疫情得到控制,各種限制措施逐步放開。從15日開始,新州的咖啡館、餐館等可以開放提供堂食,但同時仍需遵守限制措施,如只允許最多10名顧客入內,每4平方米僅限1人。
中新社記者當天上午在雪梨唐人街一帶見到,不少關閉已久的餐館已重新開門,有的人在擺放桌椅,有的人在搬運蔬菜等貨物。中午時分,店堂裡,三三兩兩的顧客在用餐;街上,拎著外賣食品的人走來走去,令沉寂多時的城市多了幾分生氣和活力。
去年4月開業的「釣小宴」,生意一直很好,直到新冠疫情來襲。春節以後,客人越來越少,餐館一度關門歇業,但王文珺還是堅持給員工付一半的工資。3月下旬,新州政府頒布規定,不允許餐館堂食,但可以外賣。由於餐館以粵菜和當地特色海鮮為主,她擔心外賣不能保證菜品的品質,放棄了這個「自救」的辦法。
此後,和許多人一樣,王文珺「禁足」在家。不過,這位平時就喜歡烹飪的上海人也沒閒著,整天琢磨著做新菜。一些老主顧和朋友嘗過後,都紛紛點讚。這讓她對「解封」後重新開業更增添了信心。
「疫情對我們的生意模式和日常生活都帶來了很多改變,必須適應這一點。有一位老主顧打電話預訂明天的包房請朋友吃飯,但朋友對現在外出就餐還有一些顧慮。我覺得,這種心態也是正常的。恐怕只有等到疫苗出來後,疫情才算翻篇了,大家才能夠完全回復正常。」王文珺說。
為了適應目前這種非常態的狀況,王文珺在餐館經營上也不得不做出一些改變。比如,做外賣。從下周開始,就要全雪梨送餐。而且,這種狀態恐怕還要持續一段長時間。「再難,日子還得過。堅持吧。」她笑言。
與「釣小宴」相比,位於唐人街的樓蘭維吾爾美食城就顯得更困難一些。這家從2006年就開業的餐廳,是雪梨少有的味道正宗的新疆菜餐館,吸引著來自俄羅斯、土耳其、烏茲別克斯坦以及一些阿拉伯國家的顧客。
「味道正宗」,是餐館老闆阿布都·外力引以為豪的。他曾在新疆學過3年的專業烹飪,2002年移民雪梨。日常生意中,一些主要的菜餚,也是他親自操刀。這些年來,不少人慕名前來就餐,也時常有回頭客。
然而,今年2月份以後,由於澳大利亞「封國」,留學生走了,外國人來不了,外力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連房租都交不起了」。也嘗試過做外賣,但沒有訂單,也只好作罷,關門回家。
自言在家裡「沒事幹」的外力,其實在心裡希望疫情早點過去,早日回到正常的生活。聽到餐館堂食「解禁」的消息後,他很高興,早早地來到餐館做清潔、備貨,等待著重新開業的來臨。
「今晚,有幾個老主顧來吃飯,我要為他們準備食材了。他們喜歡吃我做的烤羊肉串、紅燒牛尾、幹煸雞,這些都是我的拿手菜。」外力笑言。
對於病毒,外力顯得很從容。他說:「只要身體好,就不怕。你看我們新疆,就很少有感染的。為什麼?身體好呀。」他相信,再過兩三個月,當那些因為疫情暫時離開了澳大利亞的留學生、旅遊者再回來時,他的生意也就會真正地好起來。(完)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