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正式對社區團購「出手」了。日前,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組織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等6家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參加。會議上,為嚴格規範社區團購經營行為,要求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嚴格遵守「九個不得」。「九個不得」新規(簡稱:新規)為「紅紅火火」的社區團購套上了緊箍。受消息影響,12月23日A股市場,社區團購指數下跌0.25%,社區團購概念中的多隻股票下行。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文靜 倪明
體驗:新會員除有優惠券還可0.01元購物
在新規的第二天,仍有社區團購APP打出0.01元的超低價吸引新客戶。記者點開一款社區團購APP,由於是新用戶,立馬就獲得了許多優惠券。進入新人專區,有10款商品更是價格低至0.01元就可購買,這10款商品包括有水果、蔬菜、零食、生活日用品等。
除了對新用戶通過大力度的「低價」吸引外,社區團購平臺的各類產品,價格相當便宜。記者對比了一下,750克的香蕉,在社區團購APP上的價格是6.88元;在大型生鮮APP上,重量相同品種的香蕉,則需要16元。500克新疆香梨,在社區團購APP上僅售1.99元,線下超市500克新疆香梨大約要5~6元。「如果疊加優惠券就更便宜,還送貨上門。有時便宜到令人懷疑。」市民張小姐說。
不過,有市民表示,早前通過社交團購買的0.99元低價土豆發芽了,黃瓜等幾樣生鮮的質量都不太行,最後扔了,只有日用品還可以。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分析師蒙慧欣表示,社區團購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以低價打通市場,這也是「九個不得」規定中最核心的一條。無序競爭、低價傾銷,不僅對傳統產業鏈造成嚴重的破壞,引發就業等社會問題,還會觸及法律底線,尤其是低價傾銷行為,如果在相關市場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企業,沒有正當理由而進行低於成本價銷售,則會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這是非常不好的現象。
網際網路大數據「殺熟」登熱搜 網友:現象很普遍
在「九個不得」新規中提及,不得利用數據優勢「殺熟」,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早前,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的調查顯示,有88.32%的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普遍或很普遍,56.92%的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被調查者認為,網購平臺、在線旅遊和網約車等大數據「殺熟」問題最多。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殺熟」暴露出大數據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非對稱以及不透明。平臺根據大數據來「殺熟」,背後的技術來源是電商銷售「千人千面」的技術,其源頭在於平臺根據搜集用戶的個人資料、流量軌跡、購買習慣等行為信息通過平臺大數據模型建立用戶畫像,然後根據這個畫像來給用戶推薦相應的產品、服務和相應定價。
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方超強表示,商家利用大數據給不同客戶制定不同銷售和服務價格,實際上是一種「價格歧視」。
社區團購投訴不少 專家:新規出臺是「及時雨」
對於最新出臺的新規,分析師蒙慧欣認為,新規出臺無疑是一場「及時雨」,採用行政指導方式給社區團購領域現存的低價傾銷等濫用自主定價權、大數據「殺熟」等問題劃「紅線」,非常明確體現了監管的態度,也給相關企業「警示」。
據網經社「電訴寶」消費投訴數據顯示,2020年至今,興盛優選、橙心優選、十薈團、美團優選、每日一淘等接到用戶投訴,其投訴問題主要集中在退貨退款問題、商品質量、訂單問題、虛假促銷、售後服務差、網絡欺詐等。此前,你我您、松鼠拼拼、錢大媽等社區團購平臺也涉及不少投訴。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嚴哲瑀表示,「九個不得」,本身來說是一個良性引導和警示,引導平臺向解決流通效率、產品質量透明度等方向提升,參與市場良性競爭。
(責任編輯:施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