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東西湖區長青街三民小區居民(右)在購買團購菜。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攝
勾建山作(新華社發)
低價傾銷、壟斷協議、虛假宣傳……為規範社區團購發展,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日前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要求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嚴格遵守「九個不得」新規。專家指出,「野蠻發展」的熱潮過後,社區團購應摒棄燒錢補貼、圈地競爭的老路子,把握調整升級、持續發展的新機遇。
低價團購有隱憂
「0元可以領8枚雞蛋;買2斤橘子只要2塊錢。」小陳最近經不住小區裡社區團購「團長」的反覆推薦,打開了某網際網路平臺的社區團購小程序,結算時的低價讓他連連驚呼。「下單後,小區團購的『團長』會送到家門口,還可以選擇在小區附近取貨。現在小區業主群裡經常討論團購,還有專門的優惠券群。」小陳說。
憑藉低價、便捷的優勢,社區團購平臺在社區居民中迅速獲客,這門「買菜生意」也成為資本競相追捧的「頂流」。受快遞物流成本下降和防疫期間線上消費的助推,多家社區團購創業公司獲得高額估值與多輪融資;數家大型網際網路企業紛紛宣布成立社區團購項目團隊,社區生鮮零售一時間成為熱門賽道。
迅速火熱的新業態也引來多種爭議。「團購買菜便宜,但都是『燒錢』燒出來的,只有大平臺能這麼做。」家住南方縣城的小梁近期在考慮是否要成為網際網路巨頭旗下社區團購的「團長」,但提成補貼的可持續性讓他擔憂。「大平臺的補貼總是一開始高,用戶多了,補貼就降下去了。」
此外,虛假宣傳、非法收集個人信息等生活服務類應用軟體的老問題,也在社區團購平臺上再次暴露。近期,有不少用戶表示,部分社區團購平臺難以做到生鮮及時派送,卻在商業頁面宣傳「當日送達」「次日送達」;更有部分社區團購平臺要求用戶開啟手機存儲權限才能正常使用,在未作告知的情況下,下載並儲存團購宣傳海報,讀取用戶信息。
燒錢競爭不可持續
社區團購平臺打出的「低價牌」不但給消費者帶來困擾,還觸動了零售產業的上下遊環節。有多家糧油食品企業發布通知稱,在社區團購平臺上,其企業商品被以遠低於零售價甚至出廠價的價格銷售。多家企業要求,經銷商如未經授權,禁止為「嚴重低價」的社區團購平臺供貨。
作為日常生活中高頻的消費場景,生鮮市場成為各大平臺燒錢競爭的主戰場。「網際網路平臺都在『搶流量』,但近年來消費者業務流量增長的瓶頸越來越凸顯。」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生鮮電商目前市場滲透率不到5%,成為社區團購「引流」的新入口。為了開拓新市場,不少原先沒有生鮮電商「基因」的企業也要搶佔社區團購業務。
隨著社區團購快速升溫,行業競爭逐漸升級。部分大平臺通過投資入股、模式複製的方式「強勢入場」,搶佔社區團購消費市場,讓部分中小團購創業企業感到壓力,更讓一些依賴社區固定客流的菜商小販失去了生存空間,由此帶來的不良影響甚至還可能累及菜農和養殖戶。
「這種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歐陽日輝指出,現在電子商務發展模式有一個弊端,就是通過補貼燒錢、獲取流量形成壟斷,賺取壟斷利潤。「這種發展模式不利於網際網路平臺的健康發展,也對社會資源造成一定浪費。」
新規出臺強化監管
針對當前社區團購存在的諸多問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日前聯合商務部推出「九個不得」新規,明確要求網際網路平臺企業不得通過低價傾銷、達成壟斷協議、掠奪性定價等危害公平競爭市場環境,不得利用數據優勢「殺熟」、不得非法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等。
新規定的出臺,既是對社區團購規範經營發出提醒,也是對相關電商市場的持續發展提出要求。業內人士表示,「九個不得」總體而言是對社區團購的規範,對於整個社區團購行業避免惡性競爭具有積極意義,也相當於給出了社區團購的正面出口。
在監管方面,「九個不得」新規讓相關部門監管工作有了更具體的指引和依據。有專家指出,相關部門要細化落實「九個不得」政策,提高針對性,防止違規「燒錢」補貼等違反市場規則的行為,同時要加快推動社區團購標準的建立,更好促進社區團購市場健康發展。
「社區團購商業模式經過幾年的發展逐漸成熟,分工越來越細化,產業圖譜也變得越來越清晰。」歐陽日輝認為,社區團購須回到「品質優先」的道路上,通過提供優質的商品和服務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購物體驗。
與此同時,平臺方還應儘快建立社區團購專門的供應鏈體系和「團長」代理人的管理體系,高效把控產業鏈條中的各個環節,避免形成惡意壟斷和無序競爭的局面。「社區團購必須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品質生活的需求,真正做到可持續發展。」歐陽日輝說。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