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菜販 社區店也扛不住了!社區團購低價搶市風越刮越猛

2021-01-18 臺海網

來源:臺海網

臺海網12月18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孫春燕)不僅菜販,隨著社區買菜熱度的持續升溫,不少傳統實體門店也扛不住了。

昨日,導報記者調查發現,隨著社區團購的買菜風越刮越盛,市場被各種低價平臺用力撕扯,設立於各小區的「團長」忙的快要瘋掉了,可傳統生鮮門店的「蛋糕」卻越來越小,水果店、小菜攤苦不堪言,連一些超市也開不下去了。

社區團購低價搶市真的能夠長久嗎?生意日漸冷清的傳統超市會跟風降價嗎?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讓子彈飛一會,未來會怎樣還有待市場檢驗。

冷冷冷!有的超市已經歇業小店也喊生意難做

家住廈門源昌鑫海灣的鄭奶奶近日發現,之前她常去的永輝超市,最近突然關門歇業了。「東西比線上平臺貴很多,一天也沒幾個客人,關門是遲早的事。」大門緊閉的永輝超市旁邊,一家小店的店員直言,以前她會常常從這家永輝超市店買打折菜,但自從朋友推了線上平臺買菜,那裡的菜和米油都比永輝便宜很多,還不用自己扛回去,從那以後她幾乎沒再逛過永輝超市。

導報記者調查發現,不論上述永輝超市門店是否因與平臺競爭失利而關門,傳統門店正遭受來自線上平臺的猛烈擠壓,已是不爭的現實。「最近生意確實難做了,原來搞活動的促銷效果很明顯,現在活動還是照樣搞,但似乎消費者不怎麼買帳了。」距離永輝幾十米遠的一家水果店,正拿出新鮮的冰糖橘做活動。服務員表示,「我們的橘子3.99元一斤已經是低於成本了,可線上半斤只要0.99元,完全沒優勢啊!」

上述水果店附近的菜市場上,一位賣菜商販也感嘆,最近一兩個月,生意特別難做,以前送完孩子上學,大多數主婦都會來市場上買菜,現在逛市場的明顯少了很多。「以前大家買菜都是一袋子一袋子,現在就是零星買一些做補充,每客單價至少低了一半。」

熱熱熱!社區買菜生意火爆團長忙到沒空接娃

幾家歡樂幾家愁,和傳統門店形成鮮明對的,是正站在風口浪尖的社區團購。「你參與社區團購了嗎?」「有啊,我鄰居在做『叼到家』團長,最近東西好便宜,我跟她買過好幾次呢。」

臨近中午,兩位等待接孩子的媽媽,正在聊著近期在社區興起的線上買菜,一位媽媽表示,自己被鄰居拉近微信群,群裡小程序中各種菜品都非常便宜,一塊錢的蔬菜、0.99元的水果、2.98元十個雞蛋,自己試著買過幾次後,便成了幾乎每天都會下單的老客戶。

如今,在廈門各大小區,像這樣的社區團購遍地開花,隨著各大網際網路平臺趨之若鶩的加入社區團購,線上買菜站上最火的風口。

「今天500多單,忙的我都沒時間接孩子了。」小徐是橙心優選的社區團長,她告訴導報記者,差不多從這個月初開始做橙心優選,剛開始每天三四百單,現在越來越多了,每天幾乎都能過五百,相當於他們小區一半的人在她這裡下單。

全職媽媽小林也是從今年疫情之後開始做「團長」的。她說,這幾個月社區團購特別火,她所在的平臺日單量已經衝到了千萬級別,她每天能有400多單,很多鄰居都是她的客戶,原來大家結伴逛市場,現在大家結伴取團購,當然鄰居們不光從平臺下單日常所用菜品,包括米、油、調味品甚至洗護等生活用品也會買。

跟不跟?先撐著看看再說吧傳統門店多在觀望

毫無疑問,對社區團購「燒錢」補貼的做法,本就「寒意濃厚」的商超零售,現在的壓力更大了,那麼他們會跟進低價策略嗎?「我們目前沒這個打算,關鍵是沒有資本支持,我們也跟不起。」一家本土超市負責人表示,當前商超零售行業競爭態勢發生了變化,但新的嘗試可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大型傳統超市這幾年都在虧損,如果還要砸錢下去低價跟風,風險可能會很大,所以他們不會盲目追逐風口。

另一高端社區超市負責人也說,2018年他們就開始做送到家服務了,現在用戶數已有幾十萬,他們的優勢是提供優質的商品和餐食,絕不是低價搶到市場。對於平臺的行為目前只會觀望,不會加入跟風,但平臺補貼也讓他們感覺到了「寒意」,所以他們會從自有品牌中拿出一部分做特價,並提高促銷的力度。「完全沒有應對能力。」個體戶老郭說:「雖然很羨慕別人一天幾百單,但我們也只能觀望啊,現在各大平臺還在打仗,能打成什麼樣子還不好說,所以我們只能先撐著,看看以後有沒有可能成為團購的提貨點。」

業內人士吳先生認為,商超零售經營涉及多個方面,競爭也涉及多方面,傳統商超零售企業不可能全部跟進,平臺也不可能永遠補貼,等這波錢燒完了,等市場檢驗過團購的含金量,零售領域可能會有新格局。

業者聲音

大佬超低價爭市這是不正當競爭

社區團購之所以能獲得主婦青睞,低價是繞不開的最大因素。

導報記者對比發現,相比較傳統超市和便利店,幾家主流社區團購平臺的同款商品,價格上都會更低,對消費者更有誘惑力。

在廈門開了四家便利店的劉先生表示,社區團購這個模式,他本人是認可的,線上預售線下配送,節省了中間物流成本、配送成本等等,老百姓也能從中受到一些優惠。「但是目前的問題是資本大佬們進場之後這種壟斷、高補貼的非正常方式,讓傳統便利店根本招架不住。」

「我認為這就是不正當競爭,以擾亂和打破市場秩序為代價,以攪局獲得生存空間。」一位福建本土超市品牌的廈門負責人直言,社區團購大手筆補貼,是把網際網路的思維拿來做民生市場,對傳統零售業來說就是攪局,對保證民生市場的穩定並不見得是好事。

個體菜商老郭也表示,疫情打破了社區團購和傳統市場的平衡,本土社區團購就借著疫情賺了一筆,導致他們實體店客流量大幅減少。但美團、滴滴、拼多多等資本來了以後,不到兩個月時間本土團購就「死傷一片」。但這和當初滴滴打車一樣,低價不可能成為永久的策略,等燒錢結束了,蔬菜、水果這些必需品,價格還是會回到正常水平。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會消滅菜市場嗎?
    但自從裁判揪著搞社區團購的那些網際網路大佬們的領子囑咐:「別只惦記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全網就開始發揮想像力,把社區團購當作資本大佬們用來搞壟斷的工具,覺得會造成菜市場倒閉、菜販子失業、夫妻店倒閉,超市體量變小賣菜翁被裁。人類社會凜冬將至。好,讓咱來一場成年人之間的溝通。社區團購會是一種新型生鮮供應鏈,在市場上普及。
  • 社區團購悄然興起 市民叫好菜販叫苦
    一分錢能買一斤桔子市民在菜市場購買羊肉傳統蔬菜攤客流量下降受疫情影響,首府一些小店生意門可羅雀甚至歇業,社區團購卻借著網際網路的東風逆流而上,在呼和浩特各大小區悄然興起,團購商品從蔬菜水果到日用百貨,給老百姓帶來實惠和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新的爭議。社區團購給市民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會否進一步蠶食擠壓社區菜販的生意?
  • 社區團購動了誰的奶酪?最難不是小菜販,有生鮮超市銷量跌20%
    附近三公裡內,已經有多家店鋪成為社區團購的自提點。與大平臺瘋狂補貼相比,沙航便利店的商品沒有價格優勢,小店人流量越來越少,積壓、過期的商品越來越多。「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從北京和高碑店新發地發貨,社區團購平臺上,有些東西賣的比我進價還便宜,根本沒辦法競爭。」在最近的3個月,沙航逐漸發現便利店僅剩一些過路客,將近一半常客都去使用社區團購平臺購買更低價的商品。
  • 巨頭瘋狂湧入社區團購:送福利還是奪菜販生計
    社區團購的浮沉到底什麼叫社區團購?「社區團購」,就是商家或代理將商品信息發送到群裡,消費者便在相應的小程序裡下單,平臺收到訂單信息後開始分小團體配送,有專門的物流配送到門店,客戶自提就可以。由於社區團購受眾基本上都是以社區或寫字樓為單位,因此社區團購做的是鄰裡生意,「團長」是其中的紐帶,負責拓客、維護客戶關係、做好售後。
  • 社區團購,是天使還是魔鬼?
    今年以來,由於疫情肆虐,同樣有一種創新的模式流行開來,那就是社區團購。越來越多的人在小區組建的拼購群裡購物,然後等著配送。涉及的品類主要是生鮮和日用品。當消費習慣形成後,其它所有電商產品,都逐漸進入社區團購平臺。目前比較流行的平臺有興盛優選、美家買菜、美團優選、考拉精選等。社區團購與若干年前掀起熱潮的團購不同的是,充分利用了社交關係。
  • 劉強東也按耐不住了,社區團購太「香」!京東也來搶「飯碗」了!
    最近社區團購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聚光燈都聚焦在這個領域。關於社區團購的爭議很大,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1、社區團購搶了」菜販「的飯碗,資本巨鱷太強勢,這是優勝劣汰還是企業該背鍋?其次現在大部分的巨頭都入局了,除了阿里和美團以外,滴滴、拼多多以及京東也都加入了,劉強東也按耐不住還是來搶飯碗了。另外社區團購線下完善程度存疑,筆者試過一次,聯繫不上團長,自提點也退出了美團,下單後根本無處提貨,現在使用還是比較麻煩的。就是因為社區團購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所以才會吸引眾多商業大佬入局,本來已經半隱退狀態的劉強東都已經坐不住了。
  • 社區團購,大部分團長沒有掙到錢
    但這背後更多的是自己不做,便會被其他店搶生意的焦慮感,驅使這些小區實體店店長,成為社區團購的中流砥柱。「我們小區附近,有十來個站點,連理髮店都成了團購站點。」一家長沙嶽麓區的雜貨店老闆老劉(化名)說。抱著大家都做,自己也必須做的念頭,老劉在今年10月加入興盛優選,又接連成為美團優選、橙心優選三家團購平臺的團長。
  • 實探社區團購:當新業態遇上「補貼大戰」
    其中,今年以來加速入場的網際網路巨頭,將社區團購推向了輿論的漩渦。一方面,社區團購有效對接供需兩端,在降低商品成本和提升流通效率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平臺因以低價傾銷的方式擠壓其他市場主體的生存空間、擾亂市場秩序而備受詬病。一時間,有廠家發文抵制社區團購,也有零售商成立「反社區團購」聯盟。
  • 社區團購存在致命缺陷,小菜販有機會繼續活著
    文|胡華成一邊是快速擴張的社區團購巨頭,一邊是對前途感到迷茫的小菜販。時代的天平到底會往哪個方向傾斜,暫時還未知曉。不過在資本的助力之下,社區團購貌似勝率更高。畢竟,社區團購平臺上的價格可以比原產地價格還要低,這讓小菜販情何以堪。
  • 社區團購存在致命缺陷,小菜販有機會繼續活著!
    一邊是快速擴張的社區團購巨頭,一邊是對前途感到迷茫的小菜販。 時代的天平到底會往哪個方向傾斜,暫時還未知曉。不過在資本的助力之下,社區團購貌似勝率更高。 畢竟,社區團購平臺上的價格可以比原產地價格還要低,這讓小菜販情何以堪。
  • 爭議社區團購:「價格戰」下的「新業態」,誰動了誰的奶酪
    一方面,社區團購有效對接供需兩端,在降低商品成本和提升流通效率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平臺因以低價傾銷的方式擠壓其他市場主體的生存空間、擾亂市場秩序而備受詬病。一時間,有廠家發文抵制社區團購,也有零售商成立「反社區團購」聯盟。已經發展了兩年多的社區團購為何突然惹來爭議?誰在受益誰在受損?各方究竟在抵制什麼?社區團購是破壞市場秩序還是商業創新?
  • 風口浪尖上的社區團購該走向何方
    不過就在最近,火爆背後也有了一些新轉向:12月9日,南京市場監管局公眾號發布《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下稱《告知書》),要求經營社區團購的平臺不得以低價傾銷等方式,排擠競爭對手獨佔市場;「團長」需要辦理相關的市場主體登記等。隨後,阿里、美團、滴滴、蘇寧等負責人在《告知書》上簽字並承諾將積極配合政府監管。  南京也因此成為首個出臺文件喊話社區團購的城市。
  • 實探社區團購:價格戰下的新業態 誰動了誰的奶酪
    一方面,社區團購有效對接供需兩端,在降低商品成本和提升流通效率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平臺因以低價傾銷的方式擠壓其他市場主體的生存空間、擾亂市場秩序而備受詬病。  一時間,有廠家發文抵制社區團購,也有零售商成立「反社區團購」聯盟。已經發展了兩年多的社區團購為何突然惹來爭議?誰在受益誰在受損?各方究竟在抵制什麼?社區團購是破壞市場秩序還是商業創新?
  • 社區團購:舊故事和新戰事
    石家莊一位小菜販毛老闆向自象限抱怨道,「這些網上的公司簡直在瞎搞,這樣虧錢做買賣,還讓不讓我們活?」社區團購的價格戰除了給菜販帶來衝擊,也讓不少原本穩定經營數年的小商店亂了陣腳,過去大家與各個商品廠家和渠道長期合作,商品在商超、便利店以及線上的的銷售價格相差不大,各有利潤。
  • 巨頭扎堆社區團購 200多家社區團購企業爭搶千億元「蛋糕」
    不過,社區團購概念股近期紛紛有所回調。傳阿里美團拼多多退出社區團購?謠言!據網經社「電數寶」電商大資料庫顯示,從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26日,國內社區團購類電商領域共發生26起投融資事件,共計融資超117億元。
  • 難打的燒錢之戰:社區團購的西西弗斯之困
    甚至,當前社區團購平臺的推廣專員與菜販之間已經逐步有當年計程車司機與網約車的衝突場景出現了。有社區團購推廣員表示,出去做推廣,經常會被小菜市場舉報。社區團購為何引得各大巨頭爭相競逐?社區團購早在2018年前後就已經打響,但在今天尤為火熱,這一方面是與年初疫情之下,培育了中老年人網際網路買菜的習慣有關,巨頭們開始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大的生意。
  • 正在被社區團購「殺死」的不知情者
    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網際網路巨頭在這場疫情中看到武漢被培養起的線上消費習慣,齊聚武漢在社區團購上展開「廝殺」。如火如荼的社區團購併沒有給冬天的武漢帶來一絲暖意,初雪過後,冷意直鑽衣縫,灰濛濛的天空更平添幾分蕭瑟。在這個特殊節點,鳳凰網財經《啟陽路4號》來到這座城市,探尋社區團購陰影下的零售菜販的生存現狀。
  • 菜市場開在手機裡 社區團購何去何從
    但是社區團購平臺上的低價商品也引起很多人的警覺。衛龍、香飄飄、雷達電池等多個品牌發布通知,禁止經銷商向社區團購平臺供貨。有批發商擔心流失傳統超市用戶,不願將熱銷產品供給社區團購平臺。也有網友擔心,網際網路用低價商品吸引顧客,會奪走菜販子的生計。  12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
  • 社區團購下的夫妻店變形記
    巨頭推動下,社區團購宛如一場被推至高潮的狂歡盛宴,模式上幾無差別,所有參與者都忙的熱火朝天:經銷商忙著找資源獲得供貨資質,用戶享受著比超市還便宜的產品價格,團長遊走於各大平臺間賺取獎勵,品牌和渠道代理則在低價和帶量中試圖尋求平衡,領著高薪的員工遵循著「007」。時間似乎一下子回到了網約車剛剛出現時的粗放年代。
  • 從社區團購看電商與實體經濟的關係
    有人擔心社區團購將成為收割民眾的工具,搶了老百姓的飯碗,的確是有這個可能。但是,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10年前電商剛出現時,就有人這麼說過。然而10年過去了,事實上,從電商到O2O,從線上到線下,從商家到物流,網絡經濟非但沒有砸了很多人都飯碗,反而創造了更多飯碗和商業模式以及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