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香港周杰倫,張學友接班人,卻因為曹格而跌落香港音樂神壇!

2021-01-09 仙豆音樂

上一篇文章我們說到了李聖傑乘上了90年代的末班車走上了歌手的道路,時間來到2000年後,又有一批歌手迸發出了新的火花。在2005年,一位名叫「側田」的歌手橫空出世,打破了香港歌壇的許多記錄,憑藉第一張專輯就榮獲了「香港周杰倫」的稱號,被視為是歌神張學友的接班人,僅僅發布了1張專輯就在香港的紅磡體育館開演唱會。

說到「側田」這個名字我們可能會覺得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在《歌手2017》的舞臺上,他攜《命硬》重磅回歸到大家的視線中,有著如此優秀的作品,大家卻並不知道他的過去,這讓大家又開始重新關注這一位沉寂了多年的歌手。

側田出道至今,已經走過了16個年頭,在出道的前面兩年幾乎一直在專注於幕後的製作,為許多歌手填詞,其中就包括紅的發紫的古巨基,在古巨基的演唱會上與古巨基合唱了一首《年年有今日》,他讓大家看到了自己的歌唱實力。

在兩年的沉澱下,憑藉第一張個人專輯《Justin》可以說是一炮而紅,發售第一天便達到了15000張的恐怖銷量,打破了香港樂壇的銷售記錄,經紀人曾一度想要把側田包裝為香港的周杰倫,憑藉超高的歌唱技巧,他向大家證明自己了確實有這個實力。

第一張專輯的主打歌曲《好人》、《命硬》絕對是香港樂壇中不可多得的經典情歌,與張學友的音樂風格如出一轍,沉重的嗓音,深情的演唱,唱給傷心的人兒聽。當時張學友隱退,樂壇中正是缺少了這樣有靈魂的聲音,他也曾說過側田將成為張學友式情歌的接班人,張學友作為樂壇的巔峰代表之一,我覺的這已經是對於一位新屆音樂人最高的讚賞。

憑藉這一張專輯,側田被素有「金牌經理人」之稱的黃柏高看中,躋身為香港一線歌手,早在這一張專輯發售之前,有著先見之明的黃柏高已經為側田預定好了香港紅磡體育館的名額,從發行第一張專輯到站上紅館的時間來看,側田僅僅用了2年便登上了紅館的舞臺,事實證明側田也確實有這個實力。

但是爆紅後的側田卻紅的並不長久,在2009年因為與曹格在酒吧的「鬥毆門」事件,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被香港歌迷所拋棄,由此失去了在香港樂壇繼續發展的機會,掉出了香港一線歌手的位置,被迫北上發展,這一次事件也是葬送了側田作為歌手的大好前程,實在令人感到惋惜。

回想著側田曾經的輝煌,與如今的現狀對比,實在讓人難以想像一位香港一線歌手跌落神壇後的心理壓力,曾經的側田感受過多少的輝煌,之後就要接受多沉重的詆毀。北上之後的側田幾乎銷聲匿跡,很少被人提起,側田這個名字也漸漸被人遺忘。

相關焦點

  • 和曹格打架互毆,「張學友接班人」側田被迫退出歌壇,事業受重創
    就像曾經紅極一時的「情歌小王子」側田,曾被無數人看好,卻因和曹格打架,被迫退出歌壇。01側田這個名字對喜歡聽粵語歌的朋友來說,並不陌生。他唱的《命硬》、《情歌》、《我不是好人》等作品流傳度很廣,曾受到很多人的歡迎。而在他當紅的是還被稱之為「張學友接班人」,大家對他的期待很高。才華橫溢的他還有一個難得的好嗓音,因此紅極一時。
  • 梅豔芳視他為天才,張學友欽點他做接班人,他是香港樂壇最後一塊...
    梅豔芳視他為天才,張學友欽點他做接班人,他是香港樂壇最後一塊遮羞布! 在四大天王宣布退出香港樂壇之後,大家都覺得香港樂壇開始衰亡,雖然鄭中基的實力不錯,有媲美張學友的能力,但是他卻不想做歌手跑去演喜劇,真是可惜了鄭中基的實力唱功。
  • 因為一個弱點,劉德華淪陷真人秀綜藝,四大天王只剩歌神堅守神壇
    說是穩坐神壇的人也毫不為過。而他們居然為了賺錢如此不顧身份地位,確實叫人想不通,更叫人更大跌眼鏡的是這兩人還接拍了低端網遊廣告,這就更讓人感覺跌價了。好在除了以上明星外,還是有很多香港巨星並不為資本所動,依然堅持著自己的立場。比如四大天王裡的另外兩位張學友和劉德華。
  • 香港樂壇的鼎盛與「衰落」
    導語:隨著時代快速發展,我國在各個領域都有所突破,這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可是奇怪的是,「歌手」卻越來越少,能帶給我們感動的音樂,也越來越少……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樂壇百花齊放,群星璀璨,由許冠傑開創粵語流行音樂,到之後的「譚張爭霸」「四大天王」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優秀音樂人
  • 他的演唱會一票難求,著名作詞人:如果香港有巨星,那一定是他
    雖然說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選秀節目和很多的音樂綜藝節目,但是要說真正出圈的歌曲和一些 天降紫微星一般的大神級別人物,似乎很長時間沒有出現了。前段時間,音樂才子周杰倫發了新歌,但是反響卻沒有之前那麼的好了,很多人即感慨如今的音樂市場不景氣也感慨再也沒有一個現象級的歌手出現了。
  • |張學友|周杰倫|與我常在_網易訂閱
    當時內地的音樂市場其實很寬闊,但是因為語言和其他種種原因,香港歌手遲遲沒來發展,於是陳奕迅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學習國語。  之後便推出了他的第一張國語專輯《一滴眼淚》。同年他的粵語專輯《與我常在》也正式推出。  這首《與我常在》也成了陳奕迅後來二十年時間裡,演唱會上都會唱的一首歌。
  • 他的葬禮驚動半個香港娛樂圈,成龍張學友扶靈送別
    ,謝賢、張學友、蔡少芬、張晉夫婦、林家棟、惠英紅等多位明星前往弔唁。 陳自強生前人緣十分好,成龍、張學友、鄒文懷、謝賢、狄龍、關錦鵬等為他扶靈,哀傷送別他最後一程。 20世紀70年代,香港藝壇七位名人義結金蘭,組成「銀色鼠隊」,其中就有陳自強。
  • 中國享譽世界的三大音樂鬼才,香港有兩人入圍,他讓無數人懷念
    3.周杰倫代表作:龍捲風、簡單愛、雙節棍、七裡香、頭文字D、不能說的秘密、青花瓷、稻香、逆戰、天台、告白氣球周杰倫是中國臺灣流行樂男歌手、音樂人、演員、導演、編劇、監製、商人,在2001年發行的專輯《範特西》奠定其融合中西方音樂的風格。
  • 娛樂|他的葬禮驚動半個香港娛樂圈,成龍、張學友扶靈送別
    2017年11月23日,香港王牌經紀人陳自強去世後出殯,成龍和兒子房祖名出席到場,謝賢、張學友、蔡少芬、張晉夫婦、林家棟、惠英紅等多位明星前往弔唁。 陳自強生前人緣十分好,成龍、張學友、鄒文懷、謝賢、狄龍、關錦鵬等為他扶靈,哀傷送別他最後一程。
  • 為什麼張學友周杰倫比吳亦凡鹿晗火? 原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
    張學友的巔峰時期亦被認為是香港流行音樂對海外貢獻最大的時期,尤其是他成功開拓了龐大的海外市場;張學友的唱片銷量亦引起了國際流行樂壇和媒體的關注;美國最權威的音樂雜誌《告示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張學友的崛起而開始關注香港流行音樂。張學友也的確是名副其實的歌神。陳奕迅、林俊傑等也都視張學友為偶像。
  • 香港歌手之張學友
    張學友張學友四大天王之一,他幾乎已經是香港這個音樂航空母艦的標誌,在音樂造詣上,他的確是香港首屈一指的。香港歌壇「四大天王」中,張學友是唯一沒有出眾的外表,只有一副天賜歌喉的巨星。在這個注重包裝的年代,他的成功實在是個奇蹟,他那無以輪比的歌聲,徵服了一個又一個的聽眾。
  • 「逃犯剋星」張學友,59歲了
    在華人圈,流傳著一句話:有風吹過的地方就有張學友的音樂。毋庸置疑,張學友是華語樂壇毫無爭議的歌神。他的歌聲,足以流傳。今天,是張學友59歲生日,最適合來聽一聽他的歌。這張專輯在香港銷量高達30萬張,讓張學友成為當時香港樂壇新人中的佼佼者,並被認為是關正杰的接班人。讓張學友躋身香港樂壇一線歌手的,是他發行的第二張粵語專輯《遙遠的她·Amour》,其中的主打歌《遙遠的她》和另一首《月半彎》讓人最為記憶深刻,這張專輯讓張學友一炮而紅。
  • 香港歌神斷代史:許冠傑張學友,下一站EASON?
    最初的他,還只是被定位成關正杰的接班人,而接下來第二張唱片《遙遠的她Amour》推出後,《月半彎》、《太陽星辰》等一系列歌曲被唱至街知巷聞,張學友就開始成了香港歌壇經典歌曲的定點生產者,幾首他後來的每一張唱片,都有至少一到兩首歌曲成為當年的熱門傳唱歌曲,甚至直到現在還是廣為流傳的經典。
  • 從香港頒獎禮看香港音樂的風光與衰落
    香港音樂隨著香港作為娛樂中心的沒落而式微,早有預兆。不過去年,由於香港面臨的特殊情況,導致四大樂壇頒獎禮紛紛從實體改成網絡活動,這是史無前例的。上個月,所有比賽結果都已出爐,現在回顧四大頒獎禮,可以重溫香港音樂為華人潮流引領者的30年風光與衰落。所謂四大頒獎禮,分別是由香港四間電子傳媒機構:香港電臺、香港商業電臺、香港新城電臺和香港無線電視舉辦。
  • 中國成就最高的5大歌手,周杰倫第五,第一名不是張國榮而是他!
    周杰倫,華語男歌手、詞曲創作人、從2000年來發行的首張個人專輯《Jay》到現在,對華語歌壇整整8到10年的統治力近乎無敵,他的音樂作品是繼鄧麗君之後傳播最廣泛的。
  • 他憑藉天賦被譽為「張學友接班人」,華語樂壇十年難出一位的歌手
    他是華語樂壇十年難出一位的歌手,他是面對媒體真實表現自己的陳所長,他被外界譽為「張學友的接班人」,他是堅持每年推出一張國語專輯一張粵語專輯的音樂人,感覺和自己的專業課老師沒有什麼交流溝通,在大二做完設計作業的那天他開始下定了一個決心,即使家人反對,他也要選擇自己喜歡的道路。於是在那年暑假回香港的時候,他背著父母報名了香港無線電臺舉辦的歌唱比賽。
  • 高中輟學,從底層逆襲,張學友近60歲的人生才是香港傳奇
    來開啟這個帥氣時代的話,這個黃金時代的因為全能,有部分才華被掩蓋的,除了梁朝偉,還有張學友。看似憑藉類似於《吻別》這樣的洗腦神曲坐上了歌壇天王的張學友,根本不是看似的這麼簡單而已。單論聲樂技術,林俊傑擁有著更先進更現代的唱法,比周杰倫時代的情懷來講,更加與時俱進似乎不受到年齡層次的限制。相反張學友是很明顯的早期香港樂壇人,他的技術似乎受到了限制,也很享受自己的舒適圈。
  • 香港四大天王:張學友,無緣影帝的歌神
    在香港四大天王中,張學友是公認歌唱得最好的一個,他在音樂事業上取得的成就無以倫比,對樂壇的影響力也非同凡響,在華語地區有著「歌神」的稱號。 因為天生暈車暈船,高中畢業後,張學友沒有像家裡其它人一樣成為船員,而是先後在香港貿易發展局和香港國泰航空公司票務處任職。 1984年,在朋友的鼓勵下,張學友參加了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憑一曲《大地恩情》,從50,000餘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獲得首屆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冠軍。
  • 華語歌手成千上萬,為何只有他成為歌神接班人?
    陳奕迅曾被認為是歌神張學友的接班人,在風起雲湧的華語樂壇以一首《K歌之王》濃墨重彩地寫下自己的名字。至此,八十年代香港樂壇曠日持久卻又極為白熱化的譚張爭霸落下帷幕。在近四年的時間中,兩人幾乎包攬了所有的音樂獎項,難分伯仲。而大多同時期的優秀歌手也在兩人的重壓下度過了自己才情卓越的時期,看似遺憾,這種競爭卻讓港樂甚至香港娛樂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在兩人相繼暫時告別歌壇,短暫平息的香港樂壇在輕微喘息後,又迎來了另一次席捲全國音樂世界的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