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人比近代、現代人熱衷於為官是真的嗎?為什麼?

2020-12-21 牆外樹囈

中國古代人比近代、現代人熱衷於為官是真的嗎?為什麼?

要說人們熱衷於為官,其實中國歷史上哪個時期都差不多,但相對於現代而言,古代人確實更熱衷於為官,就是明清時期,商品經濟有了很大發展時依然如此,最典型的莫過於徽商,他們經商賺錢的目的之一就是送子讀書為官。

我們先來看看,人們熱衷於為官的基本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官員有豐厚的俸祿,把為官當作一種謀生職業,拿俸祿養家餬口。

根據理論,人類的欲望分為5個層次,第一、第二層次就是生存和生命安全需求,所以當官拿俸祿是必須的。在中國鴉片戰爭之前的中國古代歷史社會,中國一直是農業國,主要職業就是從事農業,而且農業還很落後,農民一年四季面朝黃土背朝天不停地修理地球,每天日出而出,日落而歸,遇到一個風調雨順的年份,興許能勉強生存下來。如果老天爺哪一年不高興了,風不調雨不順的,還要繼續交租納稅,生存就成了問題。這有李公垂《憫農》為證「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可見中國古代農民生活的艱辛。但如果為官,雖不同時期的俸祿不一樣,但最基本都能做到旱澇保收,或者衣食無憂。

農民真的很艱辛,于成龍為之感慨

第二個原因是為「升官發財」。

中國古代史上的歷朝歷代,皇帝雖然喜歡清官,也雖有整治,但無力回天,官場腐敗嚴重,盤削百姓、貪汙公款、買官賣官成為常態。像紀曉嵐這樣的清官成為另類,需多大智慧才得以自保。所以有些人開始為官時清廉,但很快被腐敗同化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就是這種現象的真實寫照。升官」與「發財」緊密相連,心術不正之人就更熱衷於為官了。

和珅貪賄無人不知,但乾隆並沒有治其罪

第三個原因是古代官員地位高,為官是為被尊重的需要。

中國古代歷史上,各行業有的排序是「士農工商」,是大家所熟知的。還有鄭恩肖《心史》中行業排序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娼、九儒、十丐」,無論怎麼排序,官員地位是最高的。政府出於統治的需要,實行「重農抑商」政策,農業作為行業地位重要,但農民實際地位如何,這你懂的。從事工商雖賺錢,但商人地位低,所以就是到明清時期,商業經濟得到了很大發展,人們還是熱衷為官。隋朝開科取士以後,給了很多富商後代、貧寒學子提高自己及家族地位的機會,他們讀書就為了中舉為官,謂之考取功名。有的屢試屢敗,泥土埋到脖子了才中舉,《儒林外史》故事中範進到近五十歲才中舉,就是當時社會現實的反映。這樣就更顯得古代人熱衷為官了。

官員出行有儀仗要百姓迴避,紀曉嵐痛恨

第四個原因就是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治理國家,保一方平安,救平民於水火。

中國古代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雖然說中國相對強大,但生產力還是很落後,很大一部分勞苦大眾連溫飽問題都沒辦法解決,所以有部分忠君愛國的有識之士,他們憂國憂民,選擇為官,為國為民出力,像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寫出了這部分人的心聲。還有一些正直之人看不慣官場腐敗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企圖力挽狂瀾,改變官場風氣,從而投身為官。還有的人看不慣當時很多官員能力平庸、把持朝政、禍害一方、「佔著茅坑不拉屎」他們被刺激了才為官。以上他們這些人,大多剛正不阿,為民做主,兩袖清風,清正廉潔。中國古代,從時局動蕩的戰國時期,到危機四伏的清朝前期,都不缺少這樣的代表人物,如宋朝有包青天包拯,清朝有紀曉嵐和被譽「第一廉吏」的于成龍。

憂國憂民的清官範仲淹受人敬仰

相關焦點

  • 古代人真的有內力嗎?他們用內力療傷是真的嗎?
    已受了傷,便開始運功為自己療傷。那麼,古代人真的像電視上的武俠劇那樣會用內力為自己療傷嗎?還有哪些九陽真經、九陰白骨爪這樣的強大武功真的存在過嗎?今天,我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其實呢,武俠劇和武俠小說中的內力與輕功呢,都是基於武術與格鬥術之後誇張的產物。當然,這其實也是存在的,只不是被小說和劇中誇大了而已。內力,即擊掌的爆發力。
  • 為什麼古代人枕頭的材質,大多以陶瓷、木頭為主?現代人能用嗎?
    中國歷經了千百年的歷史變遷,服裝、房屋、貨幣等都出現了巨大的改變。大多數人對歷史的了解都是從電視劇裡看到的。
  • 為什麼古人名字這麼好聽,現代人起名越來越難聽?今天可算明白了
    在中國文化當中,一個人的名字對這個人的一生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在歷史上,就算是比較窮的人家,在有了孩子的時候,也願意花錢找先生給孩子娶個名字,也有不少落第書生以給別人取名為生的的。我們翻看歷史書的時候,可以發現歷史上很多留名下來的人,那名字真的是非常的好聽,而到了如今這個時代,很多人娶的名字反而讓人覺得很普通了。古人取名其實也會走不同的路子,有的顯得很有詩意,有的顯得非常的穩重,有的很有江湖氣息,有的極具功名意味,不過這其中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很有內涵。
  • 古代人都穿開襠褲嗎? 真相竟然是這樣的!
    古代人都穿開襠褲嗎?真相竟然是這樣的!在古代,是男女都穿開襠褲,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古代的男人們脫掉了開襠褲,而古代女人繼續穿著開襠褲,原因讓人難以啟齒,甚至開襠褲成為一些皇帝的取樂工具,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霓虹國沙雕劇,《圈養古代人指南》
    這還是曾經那個少年嗎?我心痛的發現他……胖了。果然,時間和美食無論對誰來說,都是一把無情刀。如果要寫一部古代人寄居現代社會手冊的話,非他莫屬啊!就這樣,開始了同一屋簷下,現代人飼養古代人的日子。光源氏,你難道忘了是誰供你吃供你穿供你住嗎?究竟是誰給你的勇氣,往老虎屁股上摸?
  • 比現代人上進多了!
    ——蘇軾《水調歌頭》蘇軾經典的人生感懷每每也會被現代人拿來感慨一番,比現代人更具浪漫情調的古人總會在黑夜裡有著不同的人生感悟,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不是夜裡無事可做的表現呢?畢竟,古代人在沒有電燈的時代,大部分人的夜晚都是在很黑暗的情況下度過的。
  • 沒有一隻兔子,能逃出古代人的胃!
    到了西漢時期甚至還出現過一個狂熱兔子控梁孝王劉武(漢文帝次子)為養殖兔子專門承包了一大片園林還起名為「菟園」——《梁王菟園賦》 所以兔兔這麼可愛古代人為什麼要吃兔兔?  而且在幾千年來能好怎的觀念影響下(能吃嗎?好吃嗎?怎麼吃?)
  • 中國改名「最特別」的縣,嫌棄現代名字「俗」,要改回「古代名」
    自古以來,人們總是熱衷於給周圍的事物起名字,水為什麼叫水?太陽為什麼被稱為太陽?人有人的名字,地區也有地名,無論是古代人還是現代人,我們中國人取名都格外講究,今天小編介紹的是把名字改成中國最特別的縣,討厭現代名字的「俗」,硬要改成「古代名」。
  • 為什麼採集時代被稱為黃金時代,多角度對比現代人和古代人生活
    而現代人愁於應對人際關係,在職場上勾心鬥角,實在是苦不堪言。長時間高負荷的工作也給他們的身體帶來許多現代疾病(三高人群)。觀點二 這個觀點主要來自於巴西亞馬遜地區的一個過著狩獵─採集生活的原住民部族--皮拉罕人。
  • 中國古代人見面時會如何打招呼?淺談5個時期的常用語句和句型
    中國古代人見面時會如何打招呼?淺談5個時期的常用語句和句型人與人之間見面打招呼是一種十分基本的禮節。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成年人以及小孩,在遇到父母、老師、朋友的時候,會根據角色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問候語。這種以禮待人的優秀品質,從古代至今已經流傳了幾千年。
  • 魏源為什麼被稱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有一個享譽四海的稱號,他被稱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那麼,魏源為什麼會得到這樣一個稱號呢?魏源第四,魏源認為「中國智慧無所不有」,中國「人才非不足」,「材料非不足」,如果能掌握西方的新式生產技術,多年之後,必然「風氣日開,智慧日出,方見東海之民,猶西海之民」,從而使中國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
  • 古代人說文言文?錯!和我們一樣說大白話
    很多人在疑惑,一些古書古籍中都是以文言文書寫記錄,一些影視戲劇節目中表演也是子乎者也的交流,加之上學時必不可少的要學習文言文課程,那古代人是不是平時生活中都用文言文交流呢?很顯然,古代人、現代人都是以白話文為基礎的日常交流,跟我們現代人交流是一樣的。只是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區也有各種地方語言和民俗差異,與我們現在所處全球化時代文化語境不同,表達方式不一樣而已。
  • 古代人吃酒時為什麼要篩酒?酒裡有髒東西嗎?
    小說裡的大俠向來都很酷客店更是一些大俠能夠施展拳腳的好場所(一些反派總會在大俠吃飯時找茬,就不能讓大俠好好吃口飯嗎?行俠仗義很累的!)在小說中,這些大俠也通常能夠充分利用酒桌上的物品進行反擊往往半截筷子一粒花生米就可取人性命於數步之外但你知道嗎?其實在小說裡這麼酷的大俠喝的酒卻是「篩」出來的!按照行業的共識來說,白酒蒸餾技術是元代才出現的。而在此之前,人們喝的酒大多是用傳統技法釀造的濁酒。
  • 古代人如何踏青春遊?古人會比我們更會玩嗎
    陽春四月,鳥語花香,正是出遊的好時光,當然,現代人的春遊好時光,對於古人來說,也是一樣的。那麼,古人們出去如何讓踏青春遊呢,會不會比我們現代人更會玩呢?來點五石散,一起去裸奔古人春遊還有比曲水流觴更高端的玩法嗎?答案是有。魏晉的時候,文人墨客覺得曲水流觴還是不夠刺激,於是就有了更刺激的「嗑藥」玩法。來一點「五石散」,接著就可以去竹林裡面放飛自我——裸奔是個不錯的選擇。
  • 如果現代人穿越到唐朝,該用什麼語言交流
    來自語言學達人鄭子寧談中國方言與中國文化的話題。
  • 古代人看到外星人?《搜神記》中記錄了一切,天空中出現不明物!
    難道說古代人也看到過外星人嗎?古書籍中的UFO《山海經》的作者一直飽受大家爭議,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出,古代人的想像力,正是這本書中記載了關於不明飛行物的信息,實際上除了《山海經》這本書之外,在我國還有一本非常古老的書叫《拾遺記》,《拾遺記》中記錄的內容並不屬於山海經,甚至還有一些神話傳說是人類從來沒有聽過的,在這其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 農村老人說豬是蛇的剋星,這話可信嗎?其實現代人理解有誤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有很多現實原因,但最開始傳這種話,是因為古代人把豬當成龍,在古人的心目中,龍的腦袋跟豬是差不多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在一些遺蹟中挖出「玉豬龍」的原因。既然豬是龍,那麼蛇自然就會害怕,因為蛇樣子像龍而不是在,遇到真龍,自然會害怕。由此,就傳下了這句話。
  • 《甜心格格》將推出第五季,主角由古代人變成現代人
    可現在的《甜心格格》不再是我們小時候看的那部國漫,它的故事舞臺從清代轉移到現代社會,男女主角們也從清朝人轉變為現代人,《甜心格格》做出如此大的變動,它還能繼續編下去嗎?關於這個問題,小編發表些個人看法供大家參考,如下:一、第三季開始,《甜心格格》就"變味兒"了《甜心格格》從第二季開始就發現,以清代為故事背景的話,很容易施展不開手腳,因為雷區比較多,還容易被人質疑醜化歷史人物。所以第三季開始,製作組就有意將《甜心格格》改編為現代劇,他們的第一項操作就是把《甜心格格》改編為"戲中戲"。
  • 近代中國為什麼會落後於世界?2000年前的這個人是罪魁禍首。
    ——《商鞅》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世界上存在著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中國。中國在四大文明古國之中是唯一一個存續至今的國家。 但是在中國的近代史中,中國不但沒有更好的發展,卻幾乎充滿著屈辱的度過了一百多年,直到現在我們國家還未統一。近代的中國為什麼會落後於世界? 這個問題不但困擾著中國的學者和有識之士,也令世界上的歷史學家困惑不已,這也是著名的李約瑟之問。
  • 結婚到底有什麼意義,古人和現代人的思考沒有太大差別
    其實縱觀中國古代人對婚姻的描述,無非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首先是肯定了父母對於婚姻的主導權,同時媒人也非常重要,當然這是普通家庭,比如皇帝家族的婚姻就多為政治性婚姻,如果身為皇室家族,女性的婚姻基本自己很難做主,甚至經常作為政治上的一種籌碼,比如和親,遠嫁塞外,維護帝王家族的利益,這樣的婚姻恐怕意義就在於政治聯姻。